「養豬達人」帶領村民共致富

2020-12-27 騰訊網

12月24日,當洮北區東風鄉綠水村的第一縷炊煙剛剛升起,劉德山的養殖場裡便已經亮了燈。

在東風鄉綠水村,今年56歲的劉德山可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近年來,他通過自主創業,在生豬養殖領域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劉德山從1994年開始嘗試飼養生豬,剛剛起步的他,由於不懂防疫和科學飼養技術,10天後活潑亂跳的30頭仔豬就開始相繼發病死亡,最後只剩下11頭豬,由於飼養不當,仔豬養了一年才出欄,不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了一萬多元錢。面對失敗,劉德山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下定決心在養豬這條路上走下去。

他積極查找失敗的原因,查資料、找書籍,多方請教專業人士諮詢,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科學的養豬方法。第二年,劉德山重振旗鼓,籌集資金,對豬舍重新進行了搭建和消毒,併購置種豬,僅僅兩年的時間,劉德山飼養的母豬就發展到20餘頭,年出欄育肥豬400頭以上,不僅把原來虧損的本錢賺了回來,還有了不少盈利。

2007年,他家純收入達40萬元。劉德山的養殖之路,也得到了村裡重視,為了幫助更多村民,他擴大了養殖規模,村裡也研究決定把屯西南4570平方米的廢棄沙坑批給他發展養殖業。2008年劉德山又投資80餘萬元,興建了德山養豬場。豬舍面積610.85平方米,安裝變壓器一臺,組裝了自動粉碎攪拌機組,實行檔案化、微機化管理。2009年底存欄母豬41頭,種公豬3頭,年出欄700餘頭,年創產值64萬元,純盈利19.6萬元。

在自己富了以後,劉德山沒有忘記父老鄉親,積極主動地幫助綠水村及周邊農戶發展養豬,將自己多年養豬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周邊村民,幫助提供種豬,登門進行技術指導,從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與養殖戶算明白帳,鼓勵他們科學飼養、規範管理,為他們免費設計豬舍、提供養豬技術指導,特優價賣給他們純種豬,使養豬人數和養豬數量不斷增加。

2009年,劉德山組合本村14戶養殖戶,成立了興旺養殖合作社,實行自家式飼養,統一管理、統一購銷,抱團取暖,規模化養殖,極大地促進了養豬業的快速發展,合作社現有會員26戶,飼養母豬達到420頭,年出欄仔豬和育肥豬達到8000頭以上,經營收入1100萬元,劉德山的養豬事業為整個綠水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

為帶動更多村民養豬致富,2010年4月,劉德山成立了綠水村養豬協會,先後有100多戶村民加入了養豬行業,佔全村總戶數的四分之一。在疫病防控方面,協會採取嚴防嚴控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疫苗免疫,收豬車不準靠近養豬戶,執行消毒制度,不使用飯店餐廚剩餘物餵豬,有效防範傳染病發生。在仔豬和商品豬銷售上,協會廣泛收集周邊市場行情,生豬市場銷售始終處於優價運行,如今,能繁母豬增加到600餘頭,年出欄仔豬及商品育肥豬11000餘頭,經營收入1500萬元。

在劉德山的帶領下,綠水村養豬在洮北區遠近聞名,成為白城市區本地肉品供應的重要基地。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王偉 編輯:趙樹凱

相關焦點

  • 下崗青年創業變身「養豬大王」,用豬糞種藕帶領村民脫貧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治濤 通訊員程新剛 王林軍 實習生程維文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入冬以後,在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白洋村,63歲的村民程先戰,開始忙著清理稻田、種植蓮藕。今年他種植了兩畝地的蓮藕,村裡的養豬大戶程林利免費給他提供種子,以及豬場的沼氣肥,並且包銷藕帶、蓮子和蓮藕,一年下來程先戰淨賺了5000多元。
  • 「脫貧攻堅」丁陂鄉山龍村:養豬走上致富路
    說起丁陂鄉山龍村的脫貧致富,就不得不提到村裡的養豬產業,近年來,在村兩委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養豬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引領大家走上了致富路。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前往山龍村,尋找村民的「致富密碼」。
  • 儋州大成鎮致富帶頭人符錫精:產業發展帶動者 更是養殖技術匠人
    院子裡搭建了一個養豬場,一塊指示牌上寫著:儋州盛順養豬專業合作社。這裡就是南盛村創業者符錫精的養殖基地。從南盛村委會組織委員,到如今的養豬大戶,符錫精不僅成功實現了增收致富,也成了村裡名副其實的致富帶頭人。12年探索 成為養豬技術「達人」南盛村種植土地稀少,在南盛村長大的符錫精,成年後分到了1畝餘的田地。
  • 黃俊添:棄商從農成村官 帶領村民齊致富
    讓更多的村民認識益腎子,認可益腎子,帶動山區農民發展益腎子;講座現場成交額高達十幾萬。成立生產合作社 帶動村民齊致富2019年3月,黃俊添的公司擴大經營規模至200多畝,為加強連農帶農,共促發展產業,黃俊添在當地成立了佛岡喜萊益腎子種植專業合作社。
  • 養豬脫貧致富路穩了,兩年700名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他任合作社理事長,主要負責合作社的技術及銷售工作,手把手指導合作社其他成員養殖,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帶動作用日漸突出。在此期間,他也被村民推選為黨支部書記。吳忠進說,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身為岑紀村黨支部書記的他深感責任重大,他知道要想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養羊只是暫時行業。
  • 陳開麗:走出「金豬」致富路
    陳開麗走出「金豬」致富路雲南硯山縣阿猛鎮石板房村委會的陳開麗夫婦是遠近知名的養殖大戶,多年來,憑著山裡人勤勞吃苦、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經過不斷地摸索和學習,闖出了一條帶領鄉親養豬的致富之路。在陳開麗的精心管理下,養豬場的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從開始引進的幾十頭野豬發展到如今的幾百頭,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豬專業戶。2018年、2019年先後獲「女致富帶頭人」「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 創辦家庭農場帶村民共致富
    ◎徐報融媒記者蔣新會通訊員居成凱陸瀋陽 在新沂市窯灣鎮勝利村,提起村民金永剛,人們都不由地豎起大拇指,稱讚他為「小康路上的佼佼者」。1999年7月,金永剛高中畢業後就背起背包外出打工了。為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決定回鄉創業2016年春節,金永剛回到家鄉過年,在節後朋友聚會時,看到昔日的一些同伴,有的還在村裡摸爬滾打,有的要和金永剛一同外出闖一闖。可是有誰知道外出謀生的艱辛,只有嘗試過了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 【共話幸福小康】西小王鎮西黃二村:多點「帶動」村民致富「全面...
    「雙節」期間,記者走進無棣縣西小王鎮西黃二村,看看這個鹽鹼地裡的小村莊如何走上致富之路。 雖是「雙節」期間,街道上人並不多。「咱們這邊現在村裡幾乎沒有閒人了,都在忙著拾棉花,自己忙不過來的還需要僱人。」濱州職業學院派駐無棣縣西小王鎮西黃二村「第一書記」王元國告訴記者。
  •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0-12-3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陵百姓事】龍首村遠近聞名的「養豬達人」
    今年68歲的陳蛇林,是黃陵縣橋山鎮街道辦龍首村遠近聞名的「養豬達人」,這幾年通過養豬,陳蛇林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名氣也越來越大。這些日子,不時有人來到他家的養豬場參觀「取經」。
  • 張秋紅:脫貧路上的巾幗致富帶頭人
    她嚴重失聰,在困境中自強自立,在逆境中永不言棄,外出務工——從「打工妹」到工地項目經理,返鄉創業——從「養殖小白」到「致富能人」,她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意志,帶領村上群眾一同致富。她就是禮縣白關鎮上河村村民張秋紅。
  • 看孝昌鄉村旅遊帶頭人如何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李朝輝這個名字,在孝昌縣豐山鎮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他是「孝昌縣回歸人才創新創業之星」、「全國鄉村旅遊帶頭人」、「孝感市第六屆市人大代表」,他憑著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外創業成功後又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去聽聽「新時代勞模」湖北瑞豐建築勞務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 ——李朝輝的故事!
  • ...瑣碎疾苦」 帶領村民致富——記隴南山村「第一書記」蕭光畔
    新華社照片,蘭州,2016年11月29日  傾聽「瑣碎疾苦」 帶領村民致富——記隴南山村「第一書記」蕭光畔  在隴南市宕昌縣阿塢鄉葉扎村,蕭光畔(右)和種植戶一起查看榛子樹(10月19日攝)。
  • 江津區白沙鎮田野追夢人劉西友致富不忘幫帶鄉鄰
    2017年,他被村民們推選為社長,帶領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歲月流逝,多少人的夢想,在日復一日的現實生活中逐漸磨滅。劉西友在不惑之年依然心懷夢想,努力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全村人奔跑在新時代的致富路上。
  • 河南信陽:吳家店鎮吳店村黨支部書記陳友文帶領群眾致富
    自2012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主動扛起了引領支部發展和帶領群眾致富的重任,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吳店村走在了全鎮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前列,贏得了同事和群眾的廣泛認可。發揮「頭雁效應」,讓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唱主角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的帶頭人,他時刻牢記工作職責,團結帶領支部一班人,把吳店村黨支部建成了全村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養豬致富戶丨劍河縣柳川...
    我叫楊昌文,是劍河縣柳川鎮白沙村村民。記得2014年以前,家中父親殘疾、患有大病,經常住院治療,同時,家裡還有弟弟在上學,我又走出校門不久,家庭生活一度陷入貧困。為了改變貧困的局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懷揣著致富夢到外地打工,在外面奔波幾年,但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又沒有技術,心中懷有一腔致富熱情,卻始終找不到出路,只能幹一些簡單的體力活。
  • 西藏:類烏齊縣農牧區378名「土專家」成帶領致富「主力軍」_原創...
    中國西藏網訊 今年以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縣把建強基層黨組織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度融合,積極引導培養農牧區實用人才走上村(居)幹部崗位,參與農牧區經濟發展,為群眾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 藍山縣:黃金奈李成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黃金奈李作為鄭家自然村鄉村振興的特色扶貧產業,通過農旅結合,不僅盤活了鄉村資源,更富裕了村民生活。走進鄭家自然村的百畝果園,遠遠望去,李樹成林,綠蔭滿目,空氣中瀰漫著甜甜的李子味。陽光下,90後返鄉青年鄭創正在李子林中忙著採摘李子。鄭創告訴筆者,這個李子樹種下有3年了,今年是第一年投產。
  • 興業盧花暖:學習手工茶製作技能 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她依託本地茶葉傳統產業,通過組建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並認真鑽研手工茶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手工茶的製作水平,帶動了合作社社員共同致富,在她的帶動下,蓬塘村的茶農依靠銷售手工茶人均年收入達三萬元以上,實現農民在自家門口自主創業脫貧致富的目標。她先後被評為「廣西技能狀元」、「玉林工匠」的稱號,2020年12月28日,盧花暖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