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大家為期7天投票選出的分享主題——孩子特別「懂事」,是不是一件好事兒呢?3月30日晚8點在鴨題榜超能心理諮詢案例分享群成功舉行。在前期調查過程中,82%的人認為:孩子「懂事」並非是一件好事兒!嘎嘎也榮幸的邀請到Ms.吳和Ms.彭兩位老師,從正反兩方面為大家做分享。
Ms.吳 觀點—乖巧的小怪獸
Ms.吳,一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關注的是家庭親子教育培養和兒童心理學的發展。她更喜歡調皮的孩子,她認為: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每個乖巧小孩的心裡,都裝著一個名為叛逆的小怪獸。所以,昨晚她從家庭親子教育方面為大家講述並分析了一些孩子太懂事的案例。
Ms.彭 觀點—培養健康懂事的孩子
Ms彭,是一名有著20多年從醫經驗的醫務工作人員,善於用心理諮詢知識增進醫患溝通。她認為:孩子懂事,是一件好事情!我們應該正確適當的教育引導孩子,培養健康懂事的孩子,讓孩子善於團結協作、助人、謙讓,促進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給孩子健康愉快的心境幸福的童年。
今日先為大家整理了Ms.吳分享的內容,後續再為大家整理並分享Ms彭的內容~請大家持續關注哦~
Ms.吳個人簡介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學在讀碩士、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協會家長講師、國家心理諮詢師、漢語國際教育與商務英語雙學士學位、BOXFISH盒子魚英語星級教師,從事少兒英語教育行業五年以上,近年來開始關注家庭親子教育與兒童心理發展培養。
分享主題
每個乖巧小孩的心裡,都裝著一個名為叛逆的小怪獸
分享內容
網絡上有句話挺有意思,每個乖巧的小孩心裡都裝著一個名為叛逆的小怪獸。他每天都比昨天更加龐大。那麼今天我講述的話題就是「乖巧的小怪獸」。
在開始之前,我想問一下有沒有朋友對《爸爸去哪兒》綜藝節目有印象呢?你還記得那一期村長扮演成阿凡提帶著孩子們玩車款遊戲的內幕嗎?諾一進房間之前,劉燁很擔心他會亂講話。因為在他心裡諾一就是個傻孩子,什麼都不懂?但當村長問道,如果爸爸老了還會喜歡爸爸嗎?諾一一臉堅決的說:「不喜歡,如果爸爸老了就會慢慢死掉。可是我好愛爸爸,我希望他永遠開開心心的。」這時,村長繼續又問:「那你有多愛爸爸呢?」諾一回答:「有八十秒的愛」。劉燁聽後快哭了。因為在法語裡有一句話,一分鐘只有六十秒,而我對你的愛,卻有八十秒。每分鐘多愛你二十秒。後來接受採訪時,劉燁也說:我現在發現諾伊有時候都不像個孩子。挺成熟的,他會想很多的事兒,但是他只願把自己陽光的一面表現出來。因為他希望我開心,我都不知道是自己太幼稚了!還是他太懂事了!
我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有相同的體驗。有時候,孩子突然冒出一些話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驚訝,然後我們絞盡腦汁的去想,這熊孩子是從哪兒知道這些的?這樣的懂事到底好不好呢?
在這周二的英語課後,我班上有名叫東東的孩子,他的家長過來接孩子放學。我看到了他媽媽,東東媽媽說最近東東特別的懂事,經常吵著要拿手機來複習英語。還跟我說,我不給他手機發音頻,給老師印象不好。但是他在知道我懷二胎之後,經常會說,我要當哥哥啦!每天晚上都特別的積極說要幫媽媽疊衣服,準備妹妹出生後要用的東西。而且還說要幫媽媽捶背。媽媽說她特別的欣慰。有時候聽到家長這樣子的描述,我不知道該是慶幸還是難過?
許多心理諮詢師會有這樣子的一個結論:小時候表現的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那些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之後反而心裡問題更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家長們有意無意會用一個乖來形容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裡邊家長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平時聽話嗎?在我看來。乖、懂事、聽話,這些詞是一個很大範圍的詞語。家長們想不到用什麼更好的詞來表達這樣子的一種感覺的時候,他們就只能用類似的這些詞來做一個表達。
我們都知道,懂事的孩子往往十分在意別人的感受,讓別人覺得舒服,是他們討好他人的唯一的方式。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的乖,大人就會越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懂得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非常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比如我小時候,非常的喜歡吃巧克力。有一次,跟外婆逛街看到有了我就跟外婆說外婆,巧克力很好吃的。然後其實外婆心裡邊就一直在那裡說我真不聽話,每次一逛街就要吵著買巧克力,你看看你姐姐都沒有吵過要買吃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情事後外婆逢人就說:你看看我那個孫子她多嘴慘,什麼好吃的他都想吃,什麼都好吃的都說要我去買。當時我的感覺是非常討厭外婆的,而且我相信外婆也的確是非常的不喜歡我的。
我學會了察言觀色。我擅長從外婆的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去分析外婆的情緒。在合適的時候,永遠只做合適的事,壓制自己的欲望,順應大人的想法。這使我再也不敢提要吃巧克力的事了。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處罰和責備,孩子們漸漸的學會了將自己的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孩子的模樣,讓別人喜歡。這樣我們學會了懂事。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道矩的孩子總是被家人和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和批評。
為什麼會認為懂事的孩子會更省心省事?比如說,有的時候,明明很想得到一件東西,卻從來不敢主動去追求。有多少次不開口的機會就有多少次痛恨自己。有的人可能會說那是你自己不敢提這些事?你想要就說呀!但是在中國很多的家庭教育都是,孩子我們很窮,你要省錢,你是老大,你要懂事,你要好好學習,才能考得好成績才能上好大學。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叛逆反抗的行為呢?正面管教中的阿德勒基本概念告訴我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的不當行為是建立在怎樣達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想法之中。
「懂事」是一個中國式的詞彙。大人誇誰家孩子常用到的一個詞就是「這孩子真懂事。」。「懂事」有這樣子的一個含義,孩子對父母體貼守規矩,主動為家庭承擔部分責任,或者是父母還未表明自己對某件事情態度的時候,可能孩子已經用行為去表達。使父母開心和放心,可是這果真就可以放心了嗎?
吳老師舉了自己班上小孩子的一個事情。一位特別懂事的小朋友想幫助另一位小朋友,可收到了那位小朋友非常禮貌地拒絕。這個孩子突然間瞬間唰啦啦的就哭了,哭得好大聲。我們後來發現了他有一種症狀就是每當別的同學,拒絕了他的幫忙,他就特別容易的哭,因為他跟我們講到,他說他非常的不開心。當老師把這一情況告訴孩子媽媽的時候,媽媽說:「原來老師總說孩子很懂事,只是孩子的這種懂事是其他的小朋友不喜歡的一面。」
吳老師說:「我們雖然非常認可這種方式就是覺得孩子特別的懂事,可是孩子有時候被拒絕了之後他會表現出來,更加明顯的就是他傷心,因為她得不到其他小夥伴的認可。」
這種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有這樣子的一種解讀。孩子的懂事往往是一種假懂事,而非真正的懂事。這種假懂事,真不是好事。因為,如果一個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瘋狂的玩的孩子。他過多的表現了上述懂事的行為。那還是懂事,不過是壓抑自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父母和別人。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這不是懂事是害怕。
他怕什麼呢?他怕考不好,父母就不愛他了。他自己做錯了說錯了什麼就被拋棄了?怕自己稍微點兒任性的行為就會破壞殘存的安全感。換句殘酷的話說吧!選擇懂事是孩子生物的本能。當自己的後果非常嚴重的時候,或者是非常危險的時候,他必須要選擇壓抑自己的方式來求生存。
所以,在接受這麼多的孩子的過程當中,我有時會寧願要一個愛發脾氣,喜歡瘋玩,以自己適當的做中心,敢於說不這樣子的一些熊孩子;也不願意養一個過於懂事的孩子。作為一個教育者來說,我對孩子僅有的期望就是:讓他安心的做個孩子也安心的做自己。
很多育兒書或者育兒專家,都會指出:在現代家庭教育當中,父母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或多或少都是用了不正確的語言。那麼今天我將通過正面管教中的鼓勵和表揚的方式,來引導大家如何使用積極的語言。
下面我想讓朋友們來聽一聽以下的句子——
第一個句子是我為你感到驕傲。你是這麼好的一個女孩。
第二個句子全a,我要給你個獎勵。
第三個句子你這麼聽話,另我很高興,我喜歡你做的。第四個句子好棒,這就是我所希望的。
現在我們再來聽聽另外一組的對話——
第一個是你付出了努力,你該得到TA。
第二個句子是你一定會為自己而感到驕傲的。
第三個句子是你能決定什麼對你來說是最好的?我相信你可以重錯誤當中吸取教訓。
第四個句子,不管怎樣,我都愛你。
第一段的句子中,比較多的都是家長們對懂事的孩子做的一些認可。這類型的句子在正面管教中屬於表揚的語言。而我們再聽到第二段句子的時候,它是屬於鼓勵的話語。
多鼓勵,少表揚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教授Carol Dweck博士的研究了,阿德勒多年前所教授的觀點。表揚對孩子不好,因為他會造成孩子成為尋求認可上癮,而不是幫助孩子增強他們的自尊。
孩子們在完成一個任務後被表揚很聰明,會導致他在以後選擇更簡單的任務。因為他們不願意再冒風險犯錯;另一個方面付出了努力而被鼓勵的孩子會願意選擇更有挑戰性的任務。我們沒有辦法確定孩子們決定什麼?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影響到他做出健康決定的事情。
這個練習不是要讓我們一下子就對表揚產生疑惑。表揚他就像糖果,偶爾吃吃能讓人愉悅。鼓勵卻像是自己和家人每天都需要的,鼓勵可以讓你的孩子看到自己是能行的,並認可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而不是只專注於追求完美,或者取悅他人的人。
鼓勵和表揚的不同
如果表揚它指向的是做事的那個孩子我們讚揚他,你真是個乖孩子。那麼會導致孩子,他是為他人改變尋求認可上癮。那麼他對自我價值的影響就是當得到認可的時候,他是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他會特別的去依賴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種表揚的長期效果就是導致孩子特別依賴依附他人。
如果他沒有受到表揚的話。他就覺得你今天特別的不開心,其實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的一個課題抗挫折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
我們在看到鼓勵行為的時候,經常家長可以使用到這樣子的語言就是做的好。因為你這個鼓勵的過程當中,你是真對你特別關注他這個細節部分。什麼什麼做得很好?你看下比如說一個誰可以給我們做一個好的知識來示範。說明他這個知識是相對來說比別的同學要標準。那麼這樣子的話能孩子會覺得自己非常的有價值。他不需要別人的認可,它可以表現出他自己有獨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為。所以我們使用鼓勵的這些語言的話呢會讓孩子。長期的效果是一種自信,自立跟堅強。
吳老師還講到了鼓勵孩子的具體四種方式(如上圖)。由於版面原因,這裡嘎嘎就不再一一具體描述了!
(文章作者:Lynn)
ps:如果您想聽到更多的分享免費案例課程可以添加綠豆湯:3116227116哦!
需要更多歷年真題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下載
可以詳詢微信綠豆湯:3116227116
加入2017年5月備考群
公眾微信:鴨題榜
官方微博:@鴨題榜考試真題
官方網站:www.yatibang.com
客服電話:400-676-0966
心理諮詢師學委微信:3116227116
心理諮詢師微博:@心理諮詢考試押題榜
心理諮詢師微信:心理諮詢師試真題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