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理論的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突破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在2020年12月10日舉辦的邊緣計算產業峰會期間,首次開設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通過對邊緣計算相關基礎理論、架構、技術的研討和交流,深化產學研融合,構築產業生態基石,從而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天津大學教授王曉飛、控制網&《自動化博覽》執行副主編顧碩擔任專題論壇執行主席並主持會議。國防科技大學郭得科教授為專題論壇致辭。
論壇現場
專題論壇執行主席、天津大學教授王曉飛
專題論壇執行主席、控制網&《自動化博覽》執行副主編顧碩
郭得科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今年的邊緣計算產業峰會首次設立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探索,是高校與產業界的一次融合,是增進彼此合作關係的良好契機。未來,學術界希望與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加強合作,與更多優秀的邊緣計算上下遊企業深入交流。
國防科技大學郭得科教授帶來專題論壇第一個報告《縱向融合橫向協同的邊緣計算架構》,報告探討了在雲邊端縱向融合架構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實現跨多個邊緣計算環境的橫向協同計算架構。重點介紹了邊緣計算架構、公有私有混合邊緣計算架構、以及移動和固定邊緣節點的協同架構。期望通過上述三個維度的設計,拓展邊緣計算模式的內涵和外延,進而探索更廣泛的邊緣計算應用。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郭得科
ECC邊雲協同2.0產業項目經理阮斌鋒的報告《邊雲協同2.0白皮書,邊緣計算產業新升級》針對邊緣計算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標準的生態體系以及邊雲協同的演進,提出新的邊雲協同定義,應用協同、服務協同以及資源協同,滿足在新的階段產業對邊緣計算的訴求。同時,通過新的邊雲協同架構,闡述在工業、交通、煤炭、電力等多個行業的邊雲協同解決方案,滿足行業數位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ECC邊雲協同2.0產業項目經理阮斌鋒
天津大學王曉飛教授做題為《5G邊緣智能》的報告,從面向5G行動網路邊緣的視角,講述協作邊緣緩存、邊緣計算與邊緣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深入邊緣智能的核心問題、挑戰和關鍵技術,同時將介紹用邊雲協同的深度增強學習來優化網絡、用聯盟學習框架來優化邊緣計算性能、用GCN優化雲邊協同服務編排和資源調度的一些科研進展。
天津大學教授王曉飛
隨著邊緣原生(Edge Native)的理念逐漸在業界的推廣,作為業界首個5G邊緣計算開源平臺,EdgeGallery積極在邊緣原生的方向上進行技術探索,EdgeGallery社區架構師高維濤的報告《EdgeGallery邊緣原生架構與實踐》為大家帶來EdgeGallery在邊緣原生上架構和實踐的思考。
EdgeGallery社區架構師高維濤
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結合已成為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智聯網(AIOT)應用場景應運而生。現有計算模式無法滿足AIOT應用高精度低延時的需求。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的計算框架及相關優化機制,實現AIOT應用的實時高效執行。東南大學教授東方的報告《面向AIOT應用的邊緣智能優化技術》主要通過對現有深度學習加速機制與應用部署模式進行分析,引出邊緣計算和邊緣智能的概念,並探討邊緣智能計算框架與相關的執行優化技術。
東南大學教授東方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挺做題為《基於邊緣計算的鑄管感算控一體化智能視覺解決方案》的報告,以鑄造行業為背景,擴展邊緣計算限於傳統數據採集的範疇,將機器視覺、自動化控制、運動軌跡規划進行綜合集成,實現一體化開發與運行。並在鑄管行業進行了規模化應用。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挺
邊緣計算已從概念到現實,越來越多的智慧園區、智慧城市、工業網際網路項目中,不僅要處理本地數據,服務本地決策,也需要在異構環境中,在網絡邊緣側實現更高的智能。霍尼韋爾Tridium高級應用工程師鍾童的報告《邊緣計算與現場控制一體化的設計與實踐》探討如何將先進的邊緣計算技術與傳統控制器相結合,從而為客戶提供控制側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霍尼韋爾Tridium高級應用工程師鍾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談海生的報告《邊緣計算中的在線智能》介紹了近年來其團隊在智能邊緣計算理論與系統研究的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基於在線近似算法、在線學習、在線博弈的邊緣計算在線智能策略設計、分析和實現,基於KubeEdge的邊緣計算平臺實現及應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談海生
萬物互聯是正在開啟的信息技術第三波變革趨勢。針對萬物互聯的新計算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引起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與PC和智慧型手機生態不同的是,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面臨昆蟲綱悖論的挑戰,需要新的體系架構風格來指導系統軟硬體的設計和實現。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副研究員彭曉暉的報告《T-REST:面向萬物互聯的系統架構風格》介紹了昆蟲綱悖論給新基建帶來的主要問題,及其團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的T-REST體系架構風格。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副研究員彭曉暉
邊緣智能通過邊緣計算這一新型計算模式在網絡邊緣側支撐實時AIoT應用,其被喻為打通人工智慧落地的最後一公裡、提升人們生產生活效率、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然而,如何進一步優化邊緣智能成本和性能,從而將其推廣至更多的應用場景並惠及更為廣泛的行業和用戶仍是一個開放性難題。中山大學副教授周知的報告《邊緣智能:讓AIoT應用如絲般順滑》從模型訓練和推理兩個維度,結合近期研究工作,介紹了中山大學邊緣計算團隊的初步探索與未來思考。
中山大學副教授周知
產學研合作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對於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推動全方位、多層次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最為重要的課題。本次專題論壇特別組織「邊緣計算產學研融合未來探討」圓桌對話,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劉馳教授擔任圓桌對話的主持人,與報告嘉賓阮斌鋒、高維濤、王挺、談海生、周知,及產業界代表霍尼韋爾Tridium中國區總經理陳杰共同探討了如何將邊緣計算理論研究、學術成果與產業應用快速融合,加速產業化進程。
「邊緣計算產學研融合未來探討」圓桌對話
此次「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圓滿結束,通過報告的人精彩分享不難看出學術界與產業界在邊緣計算領域已經開始深入地交流與融合。未來,邊緣計算在各應用領域必將大有可為。
關於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
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是邊緣計算領域全球最大的產業組織,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英特爾公司、ARM和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建於2016年,旨在搭建邊緣計算產業合作平臺,推動OT和ICT產業開放協作,孵化行業應用最佳實踐,促進邊緣計算產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截止目前,ECC基於運營商、電力能源、工業製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數字文娛等六大價值行業已匯聚300+產業合作夥伴,累計出版白皮書10餘本,推進技術體系建設;發起測試床40餘個,促進技術與方案孵化,推動商業落地;與全球20+標準組織、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達成戰略合作,全方位構建邊緣計算產業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