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笛》:詮釋中國水墨畫意象美,讓孩子更好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2020-12-03 樂仔說育兒

現如今的孩子大多沉迷於動漫中無法自拔,而日本動漫的不斷興起使得孩子們出現,對於日本文化的了解超出中國文化的情況。這是國人所不能接受的,畢竟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程度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作為中國人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父母可以通過《牧笛》這部動畫,向孩子們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的美,從而打心底裡喜歡上中國文化。

《牧笛》裡蘊含的中國傳統美術風格

圖畫與詩歌的完美融合我國的畫和詩一直都是聞名於世的存在,一般的動畫基本只能展現出這兩者的其中一項美感。而《牧笛》則是將兩者進行完美結合,那些讀起來枯燥乏味的詩詞歌賦在這部動畫中成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以形寫神"的美感和國外寫實的畫作有所不同,我國更加偏向於意象派畫作,用草草幾筆勾勒出一個大概的形象,主要展現這個形象所出現的姿態和動作,這比起寫實來說多了一分柔美感。就像《牧笛》中所出現的牛,如果單純看這個形象是很抽象的,但是它所展現出來的神態卻是非常優秀的。

"計白當黑"的表現手法而且我國的水墨畫整體是比較簡單的,它不像油畫那般濃墨重彩,在《牧笛》中有很多空白的畫面,但是在觀眾看來並不會很突兀,他們很容易通過周圍的某些物體來判斷出留白處所展現的事物。

除了看似隨意實則蘊含無限魅力的水墨畫之外,《牧笛》中的音樂要素也是非常契合的,即展現出了動畫中的意境,又突出了我國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

《牧笛》裡蘊含的中國傳統音樂風格

音樂展現我國南方民間音樂風格南方民間的音樂就和它當地的人文風情一樣,充滿了輕快明了的節奏感,而在《牧笛》這部動畫中,主要展現了牧童放牛的場景,整體氛圍都是比較閒適輕快的,所以選取南方的民間音樂可以完美契合動畫中的場景。

傳統樂器表現人物語言比起其他動畫中搞笑繁雜的語言描述,這部動畫更多的是用音樂帶動發展,這相對來說更加容易理解一些,而且音樂是最容易感染人的一種存在了,根據畫面的不同配上不同的音樂其實比人物的語言要更加生動一些。

畫面無聲勝有聲比起錯綜複雜的語言和人物關係介紹,《牧笛》這部動畫更加偏向於簡單明了,整部動畫都是靠著音樂支撐起來的,可是觀眾並不會因為偶爾的沉默覺得突兀,似乎所有的起承轉合,靜默無語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這更加展現出我國音樂文化的魅力所在。

由此父母可以意識到這部動畫,會讓孩子們感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動畫形式,並且也會讓孩子從中學習到我國文化的優秀。

水墨動畫《牧笛》對孩子的教育啟示

1、 了解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過全片水墨畫和音樂的完美契合,孩子很容易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美感,這比起我們強求孩子去接觸枯燥的文化介紹要有用的多,對於喜愛新鮮事物的孩子來說,最好的學習方式便是在輕鬆的環境下,做輕鬆的活動並且從中學習到知識。所以《牧笛》中所展現的中華文化的美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2、 學習到真善美

我國傳統文化一直都是正能量的,充滿著真善美的存在,無論是尊老愛幼還是禮讓他人,這都是在當今社會仍舊為眾人所熱議的美好品德。在《牧笛》這種類型的水墨畫中往往包含了某些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品格,而孩子們很容易通過對於動畫的了解而在無意識中獲取這種品格。

3、 愛上自然的美

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眼花繚亂的網絡世界,他們變成了不願意出門接觸自然的宅男宅女,這不僅對他們的健康發展是沒有好處的,而且他們也會因此錯過自然界獨有的美感。而通過看這些水墨畫,可以體驗到自然獨有的美好,那麼更多的孩子也會對自然產生憐憫之心。

寫在最後

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應該只成績,也不應該有著崇洋媚外的心理,大家作為中國人理應去了解我國文化的美感。當大家體會到中華文化之美後,就不會覺得其他國家的文化有多麼了不起了,因為我國的文化要遠比其他國家更加觸動人心。孩子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必修課,也是不容小覷的。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水墨動畫與中國意境
    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1961年7月在捷克國際動畫電影節展映時,優美的畫面震驚了國外觀眾,並引發了影片拷貝中金魚片段被挖剪的事情;1980年,特偉去美國講學,在播放《牧笛》一片後獲得陣陣掌聲,現場觀眾不吝讚美之辭,以「這實在太美了」「簡直是奇蹟」「這完全是中國式的動畫片」之類的語言表達他們看後的激動心情……水墨動畫能在世界範圍得到認可,實現跨文化對話,原因自是眾多,但作品對傳統的繼承以及大膽創新的特質
  • 中國水墨動畫【簡史】
    從問世到發展,水墨動畫都跟美影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鹿鈴》《山水情》等經典水墨動畫都是美影廠旗下作品。而在今天問世的《秋實》,其實也有著美影廠的參與。除水墨,美影廠還創造出剪紙、木偶、摺紙等諸多動畫類型,它們與水墨動畫一道,造就了中國動畫史的一大輝煌時代。回看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彼時美影廠剛剛成立。
  • 水墨動畫的審美意蘊
    ,它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引入現代動畫創作中,以濃淡不一的筆墨創造出氤氳朦朧之美,突破了原本以畫筆勾勒線條的動畫製作局限,創作出質樸清新、空靈縹緲的水墨動畫作品。  一、在造型上,水墨動畫追求氣韻生動的意象美  意象強調將「意」寓於「象」之中,也就是用客觀世界的物象來寄託創作者的主觀情思。意象美屬於中國傳統繪畫的美學範疇,也是自水墨動畫誕生之日起不懈的審美追求。
  • 《牧笛》,「詩意化」的水墨圖騰,剖析東方美學下的浪漫主義色彩
    文|三斤談娛樂作為中國動畫產業的領軍人,特偉導演的《牧笛》是經典中的經典,被動畫人視為「學動畫必看的作品」。導演再影片中構建了一個意境深遠的水墨畫世界,成功地將中國獨有的傳統藝術與影片融合。整部影片雖沒有一句臺詞卻無一不散發著濃鬱的詩意化中國意境美,彰顯獨到的民族色彩,成功開闢了中國動畫創作新風格。
  • 《牧笛》:水墨繪畫與視覺動畫的結合,演繹出一場如醉的幻夢
    牧童受到風竹發出的音響啟發,削竹為笛,奏出悠揚的樂曲,水牛循聲而來,依偎在牧童身邊,牧童亦欣喜地擁抱著水牛。夢醒時已至黃昏,牧童騎上牛背,吹著竹笛,踏著田埂,迎著夕陽,悠然歸去。或許,詩情畫意、清新淡雅、質樸雋永這些詞彙是人們對於傳統水墨畫的慣用評價。殊不知,這些古典的詞彙依舊可以適用於早期的國產水墨動畫之中。
  • 《霧山五行》:重新喚醒了中國水墨動畫之美
    提起中國的水墨動畫,最先浮現在我腦海裡的便是《小蝌蚪找媽媽》,這部水墨動畫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於1961年的作品,據說,齊白石為這部動畫片畫了一百多幅原畫,以現在的估值算,一百多幅齊白石的畫,《小蝌蚪找媽媽》可謂是價值連城了。
  • 從意象到意境——以吳耀華荷花圖意象體系為例
    原標題:從意象到意境   「意象」是中國美學的核心範疇,中國畫通過筆墨色、章法等形式語言塑造「意象」,通過「意象」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而真、善、美又凝合成「意境」,因此「意象」是中國畫一切元素與關係的中心。
  • 水墨動畫《山水情》:獨屬於中國情懷的文人風骨,如夢如幻
    《山水情》運用水墨勾勒天地之外山蒼木秀、水活石潤的靈奇世界,賦予畫面中一草一木於生命和意義,就是在這樣一個愴然的境界裡,動畫讓我們的思緒都圍繞著主觀精神意象,使我們自身的感情與動畫描繪景象中的情感融為一體,形成心靈共鳴,從而遨遊於意境美之中。可以說,這樣富有中國韻味的含蓄內斂的情感表達,儼然是與西方娛樂動畫完全不同的,這種含蓄的韻味是獨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
  • 「中國藝術動畫經典中的絕唱」超詳細揭秘水墨動畫幕後製作
    面對這種上綱上線的質疑,主創們辯駁道:「淵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是中國動畫藝術的母體。現代藝術家們追求的不是士大夫的閒情逸緻,而是熱烈地探求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藝術的真諦。老琴師與漁家少年的相遇、相知和別離,是火熱的情感、共同的志趣的藝術升華,是質樸、善良、純真、進取的民族性格的象徵。它的主題是積極的、思想內涵是深刻的。」
  • 李洋:從畫若布弈到構建意象色彩
    我畫中國畫這麼多年,大部分時間重在探討藝術思想,建立新的繪畫理念,力求在傳統中國文化基礎上,構建新的藝術樣式和新的藝術語言,確立當代人新的審美理想。首先在思維方式上營造「畫若布弈」的創作思想。而後在中國畫的意象色彩問題上苦心經營,建築一條全新的中國畫設色之路。
  • 更化則可善治——中國水墨畫的現代意義丨1204丘挺講座回顧
    2020年12月4日下午兩點,上美講堂如期與師生在上海美術學院418教室見面。本次講座我們有幸請到了丘挺老師,帶來題為《更化則可善治——中國水墨畫的現代意義》的學術講座。晚清以來,國運頹唐,國家遭遇民族存亡危機,伴隨著對「民族國家」建立的期待,國人全面反思傳統文化,新的國族意識逐漸確立。為了區別於西洋,強調民族性和國家觀念的認同,表明中國身份,水墨畫的概念應運而生。回望歷史,「水墨畫」與「中國畫」這兩個詞,儘管其意涵在社會、文化變遷中不斷衍化,指代有變異,但是原來的價值系統大抵保持穩定。   在國際語境中,「中國水墨畫」的提法越來越被普遍接受。
  • 水墨藝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元素,還是……
    水墨藝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元素,當前更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來自畫家李華弌的作品,他的藝術創作已經不僅僅是對傳統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對藝術話語的重建與再創。尤其是在概念、主題、技術或媒材使用上,其都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 動畫巔峰《牧笛》故事,頂級大師的合作,成本高到難以複製
    本文就介紹一下水墨動畫《牧笛》。在上美影廠創作的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問世之後,由於該片獲得了極高的榮譽和極多的讚譽,上美影廠備受鼓舞,第二部水墨動畫作品也就呼之欲出了。還在創作《小蝌蚪找媽媽》時,上美影廠就已經開始分工協作,將各種動物分給不同的人去攻關,除了畫蝌蚪的、畫青蛙的、畫螃蟹的,還有畫馬的和畫牛的。
  • 動畫巔峰《牧笛》故事,頂級大師的合作,成本高到難以複製
    本文就介紹一下水墨動畫《牧笛》。一、《牧笛》的創作背景,世界第二在上美影廠創作的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問世之後,由於該片獲得了極高的榮譽和極多的讚譽,上美影廠備受鼓舞,第二部水墨動畫作品也就呼之欲出了。
  • 水墨畫看似簡單,一個外國人畫的中國水墨畫,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上一篇文章呢我們講了為什麼中國水墨畫在國際上的地位很低,現在我們淺談一下水墨畫。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畫之一,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技法基礎畫成水墨畫。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和墨,黑色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後者有時也被稱為彩墨畫,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是: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微妙,意境豐富。意境呢確實是一種無言可說的,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的意蘊和境界,講究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 傳統中國風 Photoshop合成創意水墨人像教程
    中國傳統國畫具有強烈的古典美,如果能在攝影作品中運用這些元素,就能形成獨有的意境。今天我們來分享的這組作品,就是通過後期的方法,把人像創作和水墨元素相結合,一起來分享一下這組作品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吧。
  • 《藝展中國》吳強新意象繪畫作品欣賞(2020年新作)
    意象藉助物象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以比喻、假借、暗示和比興的手法抒情達意,提出新意象是將意象概念內涵擴大,新意象從心出發,強調的是新,新意念、新表現和新呈現,營造出混沌、模糊、含蓄、靜謐、幽深的多維度空間,以意象的形式引發思考,擴展內容使意象延伸,引發對不確定性的認知和對未知想像的探索,是對已有的套路思維上的判離,跳出藝術創作中沒有新意的羈絆,打破傳統僵化的束博,新意象引領的是文化創新形態,是一種新的思考模式
  • 孫立軍立新功德國破動畫潛規則,在塑水墨故事
    中國水墨畫始於唐朝,成於五代,盛於宋元,再到明清,水墨畫的演變經歷了諸家各派,獨具一格。而水墨動畫,是以中國水墨畫技法作為人物造型和環境空間造型的表現手段,運用動畫拍攝的特殊處理技術把水墨畫形象和構圖逐一拍攝下來,通過連續放映形成濃淡虛實活動的水墨畫影像的動畫片。此次《秋實》代表中國動畫時隔35年再度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該片被認為是中國水墨動畫電影在新時代下的與時俱進。
  • 中國水墨動畫《山水情》彰顯了我國的民族自信心
    國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漢代已經有「國畫」一詞,隨著中國的日益強盛,國畫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和讚揚。水墨畫是國畫的代表。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始將水墨畫與動畫電影技術逐漸融合。1988年,一部享譽全球的中國水墨動畫電影——《山水情》誕生了。
  • 劉文進——中國意象油畫第一人
    中國傳統哲學、美學精神通過油畫這一藝術表現語言,創造再現的表現。它不單是主觀的精神感受,同時包含了對物象的表現。意象油畫鮮明的地表達了意象和油畫東西交融的特點,是中華民族透析自然意象的思維方式和敘述經驗投射轉換到油畫語言的審美結構中而形成的國際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