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裡的曾鞏名氣最小,很多人可能很輕鬆地記起前面的幾位,可是曾鞏在其中顯得很沒有存在感,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那是不用做過多的介紹,兩個人名氣相當,不僅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詩作,另外他們的散文對於後世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那麼宋朝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人,又是大名鼎鼎;即使是蘇洵和蘇轍,那也同樣名氣很大,只有曾鞏顯得沒什麼名氣,人們一直很難記起他寫過什麼,有什麼樣的作品流傳於世。
曾鞏雖然名氣很小,但是他能夠入選唐宋八大家自然是有道理,他的很多散文也是膾炙人口,只不過極少收錄在課本裡的原因,使得他的名氣遠不及前面的幾位;另外他的詩歌也是一絕,一些經典的作品,寫得也是很深刻,例如《城南》、《詠柳》、《西樓》等等,那都是經典的名篇佳作。
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曾鞏中年時期的一首作品,也就是這首《甘露寺多景樓》,這首詩儘管名氣不大,但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極為傷感;當時曾鞏離開故鄉一個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漂泊,於是他登上了今天江蘇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內心可謂是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傷感的詩作。
《甘露寺多景樓》宋代:曾鞏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闌幹四望通。雲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一川鍾唄淮南月,萬裡帆檣海餐風。老去衣襟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
這首詩也是他中年時期最重要的代表性,整首詩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憂愁,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但是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所以這樣的作品,那自然是值得我們一讀。一個人獨自漂泊異鄉,那自然是會傷感,會思鄉起故鄉,而曾鞏寫得也是極為憂愁,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讀來卻是令人肝腸寸斷。
首聯先是交代了自己的目的,正是由於當時很憂愁,才一個人獨自去登樓,以此來釋放自己內心的憂愁,「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闌幹四望通。」,我正是想要觀賞美景,從而來到了這樓上,這多景樓非常的壯觀,也很是漂亮,獨自在欄杆邊徘徊,極目眺望,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頷聯又是全部在寫景,從而也使得這首詩更具有畫面感,「雲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眼處波光搖亂,雲影也是浮著紫色的翠色,滿含山氣的天空染得時青時紅。這兩句看似很普通,可是寫得極為唯美,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頸聯寫得就更為傷感,正是由於悲痛,所以此詩人又是重點描寫了內心的憂愁,「一川鍾唄淮南月,萬裡帆檣海餐風。」,一川鐘聲佛唱融入到了淮南的月色中,萬裡船帆乘著海外清風歸來,這讓人看了很是傷感。
尾聯也是這整首詩最經典的兩句,詩人正是直抒胸臆,再次描寫了內心的憂愁,還有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老去衣襟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我現在已經快老了,衣服上依舊是風塵僕僕,對於我來說最羨慕的還是那暮色中的飛鴻。最後這一句更是寫得無比傷感,讓人再次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憂愁。
曾鞏這首詩充滿了無限的憂愁,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無奈,儘管整首詩只有那麼寥寥數語,但是每一句都無比的傷感,也很是悲痛,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雖然曾鞏在唐宋八大家裡的名氣很小,應當說他完全是被低估了,無論是他的散文,還是詩歌,那都是寫得極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