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描述了自己的人生境遇,最後10字令人感慨萬千

2020-12-14 草夕寸品文史

李白和杜甫好像一個事物的兩面,有光明的一面,有暗淡的一面。李白浪漫,代表了大唐盛世的璀璨光輝,杜甫深沉,代表的是盛世背後的人間疾苦。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不能只看到光鮮亮麗,也要看到暗淡無光,而杜甫正好彌補了這方面。

杜甫出身名門望族,從小就過著舒適和溫馨的生活。二十幾歲的杜甫去了北方,他登上泰山高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也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起遊山玩水,一起喝酒,享受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也許是性格不好和運氣太差,當苦難來臨時,杜甫的人生徹底改變了,他皺起的的眉頭再也沒有展開過。他的這首《旅夜書懷》好像杜甫人生的自畫像,寫在人生的晚年,一次飄零的路上。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這兩句寫江夜近景,刻畫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在成都的歲月杜甫是舒適和安穩的,但是此時離開成都也是無奈之舉。此時的他好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星垂」烘託出原野之廣闊,『「月湧」渲染出江流的氣勢,詩人不再局限於自己的人生際遇,反而跳出來,描繪廣闊的天地,遼闊的平野、浩瀚的大江、燦爛的星月,這樣的描繪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悽愴心情。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這句是反話,詩人原本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雖然因為詩文而出名,但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杜甫的辭官絕不是因為年老體弱,而是因為被排擠,這句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一句最為膾炙人口,讀來也讓人最感動。人這一生像什麼呢?不同的詩人給過不同的答案,而杜甫的一生好像廣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詩人以沙鷗自比,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漂泊無依的傷感,可謂字字泣血,聲聲落淚。

杜甫的人生,的確像一個「沙鷗」一樣,他不停地遷徙,江南、齊趙、洛陽、長安、涼州、成都、荊湘……一路走來,一路飄零,一生苦難。他給世人留下了一個瘦弱的身影,一張愁苦的老臉。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大唐詩壇最重要的一次相遇,當年李白、杜甫和高適曾一同在孟諸打獵。當時兩人都寫過關於打獵的詩,李白寫的是「鷹豪魯草白,狐兔多鮮肥」。而杜甫則寫下「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李白感嘆野味鮮美,杜甫則悲天憫人;李白的眼睛望著天,杜甫的眼睛凝視著地。雖然有人不喜歡杜甫這樣的性格,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任何時代都需要杜甫這樣的人,只有他才能讓我們清醒地看待社會。

相關焦點

  • 杜甫晚年很振奮人心的一首詩,翻譯過來就是:心若年輕,歲月不老
    就像杜甫晚年一首詩所言「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這一句出自他晚年寫的一首詩《江漢》。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這首詩寫於公元768年,當時杜甫已是57歲的高齡,天涯漂泊,知交零落,疾病纏身,可以說是落魄困到到了極致。然而就是在這樣不堪的境遇中,他寫下了這首格調高昂,令人振奮的詩作,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範仲淹一首很感人的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那麼除了散文之外,範仲淹的詩歌同樣是一絕,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譬如這首《江樓寄希元上人》,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整首詩寫得很是傷感,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讀來令人感慨萬千;所以我們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體會到詩人的憂愁,面對於人生中的無奈,每個人都是一樣,自然而然會傷感。
  •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杜甫被稱為「詩聖」,盛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經典的詩作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作為一位文學家,能夠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的文學成就之外,還有就是他的高尚品格,也正是這兩個因素,從而使得他成為了唐朝最為令人尊敬的詩人。作為唐朝詩歌的扛鼎之人,詩聖杜甫之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悲苦,少年時期想博取功名,卻屢試不第。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選入中學課本
    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然而,杜甫上任沒幾天,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他又失業了。緊接著,潼關失守,杜甫被迫開始了自己漂泊流離的生活,期間他雖投奔肅宗授為左拾遺,但沒過多久卻觸怒龍顏,被貶為負責祭祀、禮樂的小吏。就這樣杜甫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朋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過著寄人籬下生活。
  • 生活就如杜甫的詩那樣,給自己帶來一絲希望,給自己生活重構想像
    我們學習過很多的詞,並且還有一些詞牌名可能還是一樣的,而《絕句》也就是其中一首最特別的存在,《絕句》除了最經典的一首之外,其實還有也是還有別的詩句組合在一起的,而大詩人杜甫也將此作為自己的喜愛,甚至對於創作絕句也是感慨萬千。
  • 杜甫的一首詩,首句就氣勢不凡,最後兩句更令人盪氣迴腸
    詩聖深入理解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細心琢磨前輩優秀的藝術經驗,同時又把揚雄、曹植以及其它一些大家作為學習對象,並以之衡量自己,從而使他成為無愧於古人,也有益於後人的偉大詩人。下面分享杜甫的一首詩,首句就氣勢不凡,最後兩句更令人盪氣迴腸。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詩詞能夠帶給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也能讓我們體會詩人不同的心境。說起杜甫,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憂國憂民,杜甫的詩歌中總是充滿著憂愁和坎坷。,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詩歌原文:《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 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
    導言: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杜甫作為與李白同時期的詩人,被後人稱作詩聖,他以其獨特的才華在唐代文壇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杜甫這一生是悲慘的,有啥說啥,杜甫這一輩子不如李白過得瀟灑寫意。晚年的杜甫窮困潦倒,連自己的孩子都被餓死了,可能這樣的經歷讓杜甫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對於人生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因此寫出來的詩也就更真摯。杜甫出身名門,其祖父杜審言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甫自小便接受正統的教育,為他之後的詩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詩聖」杜甫的最後三年:以船為家,流浪湘水,寫近百篇詩後離世
    「詩聖」杜甫的最後三年:以船為家,流浪湘水,寫近百篇詩後離世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杜甫結束了十年的蜀中生活,離開四川,前往東陵。他本想先回到家鄉,但當時兵亂時有發生,戒備森嚴,於是便改道去了荊南。
  • 劉禹錫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感人肺腑,最後10字更流傳千古
    當時他正在患病,卻收到了白居易的《詠老贈夢得》的詩作,便寫了此詩作答。白詩寫得較為消極低沉,劉詩則比較曠達樂觀。末二句完分表達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感情。我們先了解一下白居易的這首詩:詠老贈夢得 白居易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杜甫一首待客詩,之所以入選高中教材,恐怕還在「客」字上
    杜甫雖然仕途不得志,終其一生也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晚年居於蜀地,也才靠著老友嚴武的關照,得了個「杜工部」的頭銜。但要說這個頭銜,若非嚴武的邀請,大概杜甫也是不在意的,他有著屬於自己的清高和驕傲。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兩人在攜手同遊的時候更是曾大被同眠,這在杜甫的詩中就有記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樣的友誼可謂是讓人羨慕不已。
  • 杜甫最悲壯的一首詩,讀後不禁潸然淚下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詩聖」杜甫最悲壯的一首詩,讀後令人不禁潸然淚下。全詩如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 杜甫最後的歸宿在湖南 我們試著從他的詩來追隨他最後的足跡
    大家都知道杜甫是詩聖,他的人生似乎離湖南很遙遠,其實不然,杜甫人生最後的兩年就在湖南度過,他在湖南去世,沒能趕回他的家鄉。杜甫在湖南留下近百首詩歌,有不少是膾炙人口的詩篇。八百裡洞庭湖浩浩蕩蕩,並不能讓杜甫心境開闊,他想到的是國家的苦難和自己的漂泊,聯想到之前他在親戚處的境遇,更覺得傷心。杜甫沿湘江繼續往南走,在距長沙約60裡地的喬口,已進入第二年春天,他寫下詩歌《入喬口》:漠漠舊京遠,遲遲歸路賒。殘年傍水國,落日對春華。 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賈生骨已朽,悽惻近長沙。
  • 王安石晚年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晚年的王安石隱居在江寧,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不過表現的平靜其實是難以掩蓋他內心的悲痛。王安石晚年儘管很痛苦,但是這一時期卻又是迎來了文學創作的巔峰期,寫下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美名篇,譬如這首經典的五言絕句《梅花》,那就是寫於晚年,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出了梅花獨特的品格,還有自己對於梅花的喜愛,所以這首詩也是詠梅詩裡的千古名篇。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貧女唐代: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在《唐詩三百首》中讀到並且自然而然背下來的一首詩,很符合杜甫七律的特點,對仗工整卻不見刻意,字句錘鍊卻一派天然,所以讀起來特別的順暢,在了解了詩意和結構之後,背下來也不容易忘。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永遠是學杜甫詩的人比學李白的要多很多。因為杜甫的詩真的能學,肯下功夫,就有效果。
  • 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意境邈遠,最後7字突顯出悲劇之美
    李商隱也寫過很多無題詩,其中既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謳歌和追求,也暗喻自己的身世之感。讀者不僅非常熟悉這些無題詩中的警句和名言,也從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發。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曾感動過無數人,最後7字更令人心碎。
  • 杜甫老年唯一一首高興的詩,在座的各位都讀過!
    杜甫想必大家都知道,也都了解。但凡讀詩,總是繞不過他的。他本人被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這些都不是一般詩人用得上的稱號。聖這個字,在中國古代必須是才華橫溢和德行極佳才可以用的上。而杜甫的「聖"體現在他一直紮根在的大唐土地上,一直關注著現實社會。他的偉大之處恰恰在於他無論身處何種境地,自身遭遇怎樣困苦,始終心懷家國天下,心憂黎民百姓。"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他的詩的風格都是沉鬱頓挫的,悲憤的,後期尤盛!寫滿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底層人民生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