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王安石隱居在江寧,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不過表現的平靜其實是難以掩蓋他內心的悲痛。作為一位政治家,他勵精圖治,希望可以改變北宋,開始了變法,不過這場變法由於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成為了王安石一生中最大的遺憾;那麼作為文學家的王安石,位列唐宋八大家,不僅散文寫得好,另外詩詞也是一絕。
古人對於王安石是有偏見,認為他就是一個奸詐小人,其實我們從他的文章,還有詩歌中就可以知道,王安石品格高尚,憂國憂民,只是當時的人們無法理解,才使得變法無法進行下去,最終使得他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不過現在人們對於王安石有了全新的認識,畢竟時代在進步,看法自然就不一樣了。
王安石晚年儘管很痛苦,但是這一時期卻又是迎來了文學創作的巔峰期,寫下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美名篇,譬如這首經典的五言絕句《梅花》,那就是寫於晚年,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出了梅花獨特的品格,還有自己對於梅花的喜愛,所以這首詩也是詠梅詩裡的千古名篇。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都不會陌生,雖然通篇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寫得生動有趣。詩人沒有發一句議論,但是卻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古人對於梅花也是情有獨鍾,梅花它不像別的花是選擇在春天開花,而是在冬天綻放,這個時節天氣異常寒冷,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可是梅花從來不會畏懼,依舊在風雪中盡情地綻放。
王安石寫這首詩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告訴了世人,他就是像梅花一樣獨立於天地之間,所以在這首詩中寫得很是有趣,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高尚的品格,開篇的兩句那就是充滿了詩意,「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遠處的牆角邊正好有一樹梅花,獨自在寒風中綻放。這兩句看似很普通,但是結合下面的兩句,那麼就會發現它充滿了詩情畫意,也寫出了梅花獨特的品格。
最後兩句也是整首詩的精華,寫得就更加傳神,「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人們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就知道那並不是雪,而是剛剛開放出來的花,那是由於梅花有暗香傳來,雪花它是沒有香味。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交相輝映,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充滿了高遠的意境,讀來讓人當真是拍案叫絕。
王安石的詩大部分都很優美,而這首《梅花》也是他眾多作品中最經典的一首作品,通篇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優美,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卻把梅花的神態,還有梅花骨子裡高尚的品格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麼此詩能夠一直打動我們的原因。
梅花是一種精神,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晚年之後的王安石雖然很憂愁,可是他依舊頑強地活著,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挑戰。正是這樣的一種心態,才能夠寫出如此感人的優美詩篇。我們從這麼一首小詩中,其實也是可以學會很多的東西,明白更多的道理。一個人就應該要有梅花的品格,要有梅花身上那種精神,只有這樣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精彩,我們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戰勝所有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