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一首詩,首句很令人費解,尾句卻更含蓄

2020-12-03 品詩賞詞

詩歌創作貴在形象和含蓄,形象是指能引起人們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態或姿態,比如楊萬裡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讀者立刻就想像出荷塘中的生動畫面。含蓄是指表達得委婉,耐人尋味。比如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細細琢磨,非常經得起咀嚼。

古人寫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其以不著意見、不動聲色地描寫最為難能可貴。再如韓翃的「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只是「五侯」二字,就委婉地諷刺了大唐衰亡的原因。還有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也堪為非常含蓄的典範之作。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首句很令人費解,尾句卻更含蓄。

州橋

宋代:王安石

州橋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

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這是作者晚年退居金陵,回思從前在汴京州橋上懷念金陵時的詩作。「州橋踏月」,寫昔在汴京,月夜經過州橋,「想山椒」。 山椒,即山頂,這裡指金陵的鐘山。

詩的大意是:當年我在州橋上散步賞月,遙想金陵的鐘山。山泉急速流淌,似乎近在耳畔。今夜再次聆聽泉水的嗚咽聲,仰望天邊的一輪明月,又想起當初在州橋賞月之夜。

王安石曾經懷想過沭浴在月光下的鐘山,那從山谷流出的溪水發出的悽切哀音,仿佛就在耳畔,並不覺得遙遠。開頭兩句從彼時彼地著筆,再由彼及此。作者此刻身居金陵,故次句用「回首」。

「今夜重聞舊鳴咽」,寫此時此地情景。由於過去在州橋踏月時仿佛聞過「哀湍」,故說「重聞」和「舊鳴咽」。 哀湍,指聲音悽切的激流,這裡指鐘山的溪流。

最後一句,「卻看山月話州橋」,是今夜在金陵踏月而憶及開封。總之,此時此地聞鐘山溪流的嗚咽,看到鐘山山頭的明月,不覺心有所觸,猛然記起:當年在汴京州橋踏月時,曾經憶及金陵,還仿佛聽到過溪流的悽切之聲。

這首詩將空間和時間交織布局,從時空的變化而展開異地之思的感情波瀾。令人聯想起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由巴山而想到將來的長安夜話,帶動讀者的想像,在時空中旋轉。

另外唐代詩人陳陶在《鄱陽秋夕》中也寫道,「憶昔鄱陽旅遊日,曾聽南家爭搗衣。今夜重聞舊砧杵,當時還見雁南飛。」詩人由今夜的「重聞」,而憶昔日的「曾聽」,結構更與王詩接近。

詩文忌直貴曲,元好問曾說,「作文要有曲折,不可作直頭布袋。」直布袋是指文章從開篇,一眼就可望到底。袁枚也說,「做人貴直,作文貴曲。」王安石通過這種精巧的藝術構思、和景物的點染,不露痕跡地表達出人事滄桑之感,而只用「月和水」這根紅線在時空串聯,令人遐想無限。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道旁大松,人取以為明北宋:王安石龍甲虯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蔭南山。應嗟無地逃斤斧,豈願爭明爝火間。王安石為了表達內心的困擾,就精妙地構思了這首絕句。詩人含蓄地在詩行中表達了個人的觀點,卻值得後人深思。作者先巧妙地設置題目,「道傍」二字,不應等閒視之,說明這松樹不是生於險峰峭崖,也非長在深谷澗底,而是人所共見的路邊。但為何「亭亭千尺」的古松,卻未能為世所用,而是被當作松明,這就更使人慨嘆。
  • 王安石早期創作的一首七律,美妙的意境,令人心馳神往
    可是再定神思考,這片土地早已不屬於北宋,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喜下了一首詩。王安石早期創作的一首七律,美妙的意境,令人心馳神往。春風北宋:王安石一馬春風北首燕,卻疑身得舊山川。陽浮樹外滄江水,塵漲原頭野火煙。日借嫩黃初著柳,兩催新綠稍歸田。回頭不見辛夷發,始覺看花是去年。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王安石的這首詩,沒有1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反成千古名作?
    相信很多人在品讀古典詩歌的時候,都曾遇到過這樣一種比較特殊的作品,即非常完整的一首詩或詞,卻沒有1句是詩人自己寫的。以至於當我們讀完後,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不就是抄襲嗎?其實在我國的古典詩歌中,存在著一種極為特殊的體裁,即集句詩。顧名思義,就是集合他人的詩句成詩。但並不是說這種集句詩就很好寫。
  • 明代詩僧的一首絕句,充滿閒情逸緻,尾句更像是神來之筆
    下面介紹明代詩僧的一首絕句,充滿閒情逸緻,尾句更像是神來之筆。天目山居明代:雪嶠園信簾卷春風啼曉鴉,閒情無過是吾家。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雪嶠圓信禪師,俗姓朱,29歲出家,喜歡鑽研禪理和佛經。圓信禪師曾得過一場熱病,瀕於死亡,後飲冷水而愈。此後禪師真切地體驗到生死事大,但苦於修行不知入處,於是開始行腳訪師。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文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讀完令人深受啟發。他的詩歌也是題材豐富、含蓄深婉,更讓讀者咀嚼不盡。王安石在年輕時就胸懷青雲之志,而且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僅才華卓絕,而且胸有溝壑。
  • 春風惱人,夜色撩人,此人值班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詩,暗藏三種心思
    詩人善用曲筆,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那些文人墨客們總是採用高超的技法婉轉含蓄地表達情感,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回味。宋代文學家王安石也不例外,夜色撩人,他在皇宮值班期間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詩,居然暗藏了三種情懷。
  • 喜歡改詩的王安石,這一首便是他的著名例證
    王安石喜歡改詩。他不僅為同時代人改詩,而且還為古人改詩。謝貞的《春日閒居詩》「風定花猶舞」,王安石改「舞」字作「落」字,其語頓工。對於自己的詩作,他更是不憚多改。《泊船瓜洲》是他修改己作使之更為完美的著名例證。 這首詩作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寫景生動,全篇不加議論,卻發人深省
    比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作者只擷取了秋雨、蠟燭兩個意象,就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令人迴腸盪氣。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寫景生動,全篇不加議論,卻發人深省。春風北宋:王安石一馬春風北首燕,卻疑身得舊山川。
  • 王安石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得很深刻!
    王安石還是一位比較敢言,也敢寫的人,這在他很多的詩歌中就有體現,譬如這首《賈生》,那就充滿了諷刺意味。可能提起這首詩,人們會立馬想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兩首詩其實是不同的風格,但是那種諷刺意味是一樣,寫得也是很深刻,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有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 王安石晚年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古人對於王安石是有偏見,認為他就是一個奸詐小人,其實我們從他的文章,還有詩歌中就可以知道,王安石品格高尚,憂國憂民,只是當時的人們無法理解,才使得變法無法進行下去,最終使得他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不過現在人們對於王安石有了全新的認識,畢竟時代在進步,看法自然就不一樣了。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死去40多年的王安石被挫骨揚灰,只因他這句詩裡藏著一個密碼
    宋高宗勃然大怒,下令削奪王安石之前的舒王爵位。然而此時,距離王安石寫這首詩已經75年,王安石也死了48年了!!!可能有人會好奇了:這句詩,究竟哪裡大逆不道了?這句詩出自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二),原文如下: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還每年入選小學課本
    相信只要一提起詠梅詩,人們立馬會想到王安石這首《梅花》,它已經成為了詠梅詩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情感細膩,而且寫作手法也是很高明,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並沒有任何的議論,完全是通過對於梅花的外形來表達,從而也讓這首詩顯得很有韻味,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成為宋詩壓卷之作
    王安石的變法完全是為了整個國家,然而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更是可圈可點,還入選了唐宋八大家。現在人們的視野更開闊了,對於王安石的評價也更為理性,特別是近代梁啓超先生專門為王安石寫過傳記,使得人們重新發現了他的值得。
  • 王安石《元日》
    點擊「廊坊新聞頻道"關注我們 今天限行4和9 明 天 不 限 行 元日 宋代:王安石
  • 王安石將櫻花比作少女,寫下一首小詩,寓意美好,宛如童話
    櫻花令人喜愛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櫻花的顏色,白如玉蘭、粉如桃花、紅似臘梅,特別是淡粉色的櫻花令人如同置身於童話般浪漫的花海。另一個方面是櫻花的花期非常短,前後只有短短的十天,而且花朵集中開放,集中凋敝,美麗轉瞬即逝。錯過十天就等於錯過了一年,正是因為如此,才會令人心中憐惜,想要一睹芳華。
  • 杜甫的一首詩,首句就氣勢不凡,最後兩句更令人盪氣迴腸
    下面分享杜甫的一首詩,首句就氣勢不凡,最後兩句更令人盪氣迴腸。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節選)唐代:杜甫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 王安石的一首古詩,開篇運用比興手法,最後7字更顯凜然氣概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古詩,開篇運用比興手法,最後7字更顯凜然氣概。君難託北宋:王安石槿花朝開暮還墜,妾身與花寧獨異。憶昔相逢俱少年,兩情未許誰最先。感君綢繆逐君去,成君家計良辛苦。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託。君難託,妾亦不忘舊時約。古詩中經常將君臣的遇合比作夫妻關係,或用女子被棄,寄寓其在仕途上遭受的挫折打擊。但作品能否打動讀者,主要於它能不能深刻地反映了生活,並成功地塑造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
  • 王安石《登飛來峰》:詩不賦題為哪般?心在凌雲腳踩峰!
    黨爭當然爭的是執政權力了,誰有了執政權力誰就能布施自己的政治理想,王安石執政期間力排眾議雷厲風行地推行變法,但舊黨並不甘心失敗,舊黨殘餘在朝中還是相當大的一股政治力量,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左右運作,王安石在變法期間被宋神宗兩次罷相,新法雖初見成效卻舉步維艱,王安石第二次罷相舊黨沒給他翻身的機會,並將新法連根拔起,王安石見多年的努力被舊黨一炬滅之,心痛不已,一代名相、政治家、文學家在鬱悶中去世,令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