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這首詩,沒有1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反成千古名作?

2020-12-07 騰訊網

相信很多人在品讀古典詩歌的時候,都曾遇到過這樣一種比較特殊的作品,即非常完整的一首詩或詞,卻沒有1句是詩人自己寫的。以至於當我們讀完後,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不就是抄襲嗎?其實在我國的古典詩歌中,存在著一種極為特殊的體裁,即集句詩。顧名思義,就是集合他人的詩句成詩。但並不是說這種集句詩就很好寫。

相反,它對詩人的要求很高。首先,你需要博聞強記,才能集句成詩。其次,你還要對原詩句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做到渾然一體。最後,還要有新的主旨,以及符合詩詞格律。集句詩的起源很早,最早可見西晉傅鹹的《七經詩》。但發展和成熟卻是在北宋時期。其中又以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集句詩,最為人所稱道。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中就曾記載:「荊公始為集句詩,多者至百韻,皆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即便黃庭堅曾批評王安石的集句詩《示元渡》乃「百家衣」,以為「正堪一笑」。但後來黃庭堅卻效法王安石創作了集句詞《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可見集句詩還是有著一定影響的,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何集句詩沒有1句是自己寫的,卻反成千古名作。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張明甫》,就是王安石眾多集句詩中的一首經典。它是王安石為了送別好友張明甫,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如前面所言,王安石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是集合了四家之言。當然,經過了王安石的一番融會貫通,它比原詩的含義要更為深遠。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安石這首《送張明甫》: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會同。

南去北來人自老,桃花依舊笑春風。

我們先來看詩的第一句「觥船一棹百分空」,它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題禪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原詩在於說明杜牧年輕時放蕩不羈、以酒為伴的瀟灑生涯。詩的第二句「十五年前此會同」,出自於北宋詞人晏殊《金柅園》:「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原詩在於說明晏殊聚飲酒的情形不曾隨時間改變過。

而王安石這首詩題為《送張明甫》,則說明他曾於十五年前在同樣的地方,送別了好友張明甫,並且兩人的心境,以及友情都沒有隨時間而改變過。至於為何說是同一處,我們先從詩的第四句「桃花依舊笑春風」便可以得知。因為它出自於我們極其熟悉的名句,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的第三句「南去北來人自老」,則出自於杜牧《漢江》:「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從杜牧的原詩來看,我們可以得知他主要在表達年華的老去,以及一種時代的更迭,新人替換舊人之意。但在王安石這首詩中,卻有著多層含義。一方面肯定是在說兩人的友情不會隨著年華的老去而改變。另一方面還暗喻了王安石對於變法的信心及決心,因為「春風」在古詩詞中亦有暗喻黃恩的意思。

綜上所述,王安石的這首集句詩,狀物抒懷、渾然一體,給人一氣呵成的藝術美感,無疑稱得上是一首千古名作。而這也是優秀的集句詩,所必備的特點。倘若沒了要求,那便成了如今我們娛樂消遣的詩詞混搭現象,如「問君能有幾多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等。最後,你還知道哪些優秀的集句詩或詞嗎,歡迎分享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一個固執的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成就首千古名作,僅28字一詩成名
    杏花如雨般飄落 B.代指梅雨 C.杏花開放時下的雨說實話這道題並不難,因為這首詩是大家應該比較熟悉的一首詩。這首詩名叫《絕句》,作者是宋代詩僧志南,一位固執的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成就了這首千古名句,僅28個字就讓他一詩成名,讓我們來看看原詩:《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李商隱的詩想像奇特瑰麗,風格穠麗,刻意追求詩美。一些寫愛情的詩歌雖略感晦澀難懂,但意境纏綿悱惻,極為動人。由於李商隱的詩格調新穎,又趨於隱晦迷離,所以他的詩是難於索解,更難於模仿的。不過有意思的是,李商隱雖然極具個人特色,也幾乎不拾人牙慧,但是卻做了一次致敬式的模仿。他致敬的對象,就是詩聖杜甫。
  • 死去40多年的王安石被挫骨揚灰,只因他這句詩裡藏著一個密碼
    宋高宗勃然大怒,下令削奪王安石之前的舒王爵位。然而此時,距離王安石寫這首詩已經75年,王安石也死了48年了!!!可能有人會好奇了:這句詩,究竟哪裡大逆不道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上都有寫,這個故事也是後世詩人經常歌詠的題材,比如杜甫就寫過「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詠懷古蹟五首·其三》),王安石的這首詩也是寫的這個故事。這首詩前幾句寫了昭君出塞時的情景,胡人以氈車百輛相迎。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雖然,我們認識的李清照,都是通過她的詩詞,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的《殘花》,也是她的一首千古名作。這首詩還有個特別之處,就是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要知道整首詩才54個字,可能有人會說李清照是不是在偷懶嗎?為了湊字數。
  • 老和尚半夜悟首詩,起句平平,讀完最後7字王安石表示:我比不上
    俞紫芝早年並沒什麼名氣,晚年與王安石結識,兩人經常一起切磋詩技,沒事還要鬥上幾首詩,王安石甚至把他的名句題寫在自己隨身帶的扇子上。而最讓王安石服氣的,則是一首《宿蔣山棲霞寺》,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詩:《宿蔣山棲霞寺》北宋.俞紫芝獨坐清談久亦勞,碧松燃火暖衾袍。
  • 他本是一名修補匠,一生作詩4首,皆成千古名作!
    他本是一位誦經念佛的僧人,曾寫了一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這首詩在當時可以說被埋沒了,沒有多大的反響。而如今,被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介紹後卻一下子火了!而在唐朝時期,有一個修補匠,名叫胡令能。人稱「胡釘鉸」。他才華橫溢卻流落於市井,一生窮苦靠修補鍋碗瓢盆為生!他一生作詩4首,卻皆成千古名作,被收錄進《全唐詩》!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四首七絕詩吧!
  • 王安石為他寫詩10多首,想邀他來家不惜撒嬌賣萌
    提到「湖陰先生」,首先讓大家想到的應該就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的詩作《書湖陰先生壁》了。這是一首「題壁詩」。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詩作中,題壁詩也可佔據一席之地。題壁詩,顧名思義,這首詩不是由詩人寫在紙上,而是寫在了牆壁上。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原標題: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達到大盛之境界,群星璀璨、名流輩出,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等,唐詩在這些人手中走向了最為輝煌奪目的時代,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弟弟蘇轍抱怨日子過得苦,蘇軾寫了首詩安慰,被後世奉為千古名作
    這首詩的前幾句可以說是一語雙關,既描寫了當時的天氣風景,又表達出了人生路漫漫,會經歷各種艱難險阻,以此來抱怨日子過得非常苦。後面幾句蘇轍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來書寫,蘇轍故地重遊,回想起了與哥哥一起在僧房中作詩的情景,恍如隔世。
  • 王安石《登飛來峰》:詩不賦題為哪般?心在凌雲腳踩峰!
    黨爭當然爭的是執政權力了,誰有了執政權力誰就能布施自己的政治理想,王安石執政期間力排眾議雷厲風行地推行變法,但舊黨並不甘心失敗,舊黨殘餘在朝中還是相當大的一股政治力量,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左右運作,王安石在變法期間被宋神宗兩次罷相,新法雖初見成效卻舉步維艱,王安石第二次罷相舊黨沒給他翻身的機會,並將新法連根拔起,王安石見多年的努力被舊黨一炬滅之,心痛不已,一代名相、政治家、文學家在鬱悶中去世,令人痛惜
  • 李清照寫來向丈夫撒嬌的詩,卻成了千古名句,不愧是「千古才女」
    寫給丈夫用來撒嬌的詩,卻成了千古名句其實,李清照既有霸氣、豪放的一面,還有小女子調皮的一面。《減字木蘭花》宋.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這首詩是李清照在逛街回去後,看見院子裡的花,心情非常好,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其實這首詩是她寫給丈夫用來撒嬌的,在後來卻成了千古名句。寫這首詞時李清照和趙明誠成婚不久,此時的她過上了一段相對幸福的婚後生活。這首詞的大意是:我從賣花的擔子上,買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兒。
  • 這首寫在牆上的詩王安石被選入語文教材,因其唯美主義成為經典
    古人寫創造詩的時候,就像我們現代的記錄一樣,有時他們寫的是文章,正兒八經,但有時,當他們受到啟發時,他們會塗鴉,有時情到深處,給朋友留下便條來表達當時的心情。因此除了大量的經典作品外,也有一些隨意的詩歌,其中一些因其審美意境而代代相傳。
  • 李清照受丈夫冷落,寫了一首詩抱怨,沒想到一語成讖
    李清照作詞獨闢蹊徑,以俚俗之語成清麗之句,典雅婉約,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成就了兩宋詞壇婉約派的巔峰。其傳世的詞雖只有四十多首,但每一首都是傳唱千古的精品。《聲聲慢》、《醉花陰》、《一剪梅》、《如夢令》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作。正是這些詞作讓李清照成為名副其實的婉約派一代詞宗,博得「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
  • 李白漫遊重慶時被人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詩成千古名作
    李白對此很不滿,便在臨別時怒而寫下一詩《上李邕》以作回應。《上李邕》是一首七言古詩,寫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在這首詩中,李白不僅對李邕瞧不起青年人的態度表示了強烈不滿,還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歌頌,表達了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狂者姿態。僅開頭兩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便令人不得不佩服。
  • 1200年了,這首千古名作,我們為什麼都讀錯了?--上觀
    詩豪就是詩豪,一首既有「言志」,又有「意象」,而且志存高遠,象美意妙的千古名作《竹枝詞》,就這樣誕生了: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從詩的表面來看,這就是一首情歌,而且是一首「風韻搖曳」的優美情歌。
  • 王安石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得很深刻!
    其實說到底無非是為自己開脫,要知道王安石所做的一切,那都無非是為了整個國家,並沒有半點的私心。王安石還是一位比較敢言,也敢寫的人,這在他很多的詩歌中就有體現,譬如這首《賈生》,那就充滿了諷刺意味。可能提起這首詩,人們會立馬想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
  • 這位唐代詩人太冷門,寫了一首梅花詩卻流傳千古,三四句最經典
    其實,在唐代,有一首詠梅的名作,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之手,這首詩即使在王安石和陸遊的詩作面前,也毫不遜色,這首詩就是唐代詩僧齊己的《早梅》。據說某年冬季,大雪過後,齊己清晨出門,只見大雪封村,前方幾枝報春臘梅的淡雅芳香引來鳥兒繞其歡歌不絕,此情此景,令齊己大為感動,回到寺廟後,寫下這首《早梅》。這首詩突出一個「早」字。且看齊己是怎麼寫的。
  • 白居易16歲寫了首詩,名動京城,開啟詩王傳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比如說如果在詩的題目之中有"賦得"兩個字,大多都是參加科舉應考之作,不過也並不完全,比如說在送別詩中也屬常見。在送別的場合,詩人賦詩也經常被限定題目,只不過由於題目被限定,詩人發揮起來自然有所不便。所以一般來說,這類詩文中佳作確實是比較少的,而其中最為經典的"賦得詩"絕對是白居易的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