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品讀古典詩歌的時候,都曾遇到過這樣一種比較特殊的作品,即非常完整的一首詩或詞,卻沒有1句是詩人自己寫的。以至於當我們讀完後,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不就是抄襲嗎?其實在我國的古典詩歌中,存在著一種極為特殊的體裁,即集句詩。顧名思義,就是集合他人的詩句成詩。但並不是說這種集句詩就很好寫。
相反,它對詩人的要求很高。首先,你需要博聞強記,才能集句成詩。其次,你還要對原詩句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做到渾然一體。最後,還要有新的主旨,以及符合詩詞格律。集句詩的起源很早,最早可見西晉傅鹹的《七經詩》。但發展和成熟卻是在北宋時期。其中又以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集句詩,最為人所稱道。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中就曾記載:「荊公始為集句詩,多者至百韻,皆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即便黃庭堅曾批評王安石的集句詩《示元渡》乃「百家衣」,以為「正堪一笑」。但後來黃庭堅卻效法王安石創作了集句詞《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可見集句詩還是有著一定影響的,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何集句詩沒有1句是自己寫的,卻反成千古名作。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張明甫》,就是王安石眾多集句詩中的一首經典。它是王安石為了送別好友張明甫,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如前面所言,王安石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是集合了四家之言。當然,經過了王安石的一番融會貫通,它比原詩的含義要更為深遠。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安石這首《送張明甫》: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會同。
南去北來人自老,桃花依舊笑春風。
我們先來看詩的第一句「觥船一棹百分空」,它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題禪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原詩在於說明杜牧年輕時放蕩不羈、以酒為伴的瀟灑生涯。詩的第二句「十五年前此會同」,出自於北宋詞人晏殊《金柅園》:「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原詩在於說明晏殊聚飲酒的情形不曾隨時間改變過。
而王安石這首詩題為《送張明甫》,則說明他曾於十五年前在同樣的地方,送別了好友張明甫,並且兩人的心境,以及友情都沒有隨時間而改變過。至於為何說是同一處,我們先從詩的第四句「桃花依舊笑春風」便可以得知。因為它出自於我們極其熟悉的名句,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的第三句「南去北來人自老」,則出自於杜牧《漢江》:「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從杜牧的原詩來看,我們可以得知他主要在表達年華的老去,以及一種時代的更迭,新人替換舊人之意。但在王安石這首詩中,卻有著多層含義。一方面肯定是在說兩人的友情不會隨著年華的老去而改變。另一方面還暗喻了王安石對於變法的信心及決心,因為「春風」在古詩詞中亦有暗喻黃恩的意思。
綜上所述,王安石的這首集句詩,狀物抒懷、渾然一體,給人一氣呵成的藝術美感,無疑稱得上是一首千古名作。而這也是優秀的集句詩,所必備的特點。倘若沒了要求,那便成了如今我們娛樂消遣的詩詞混搭現象,如「問君能有幾多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等。最後,你還知道哪些優秀的集句詩或詞嗎,歡迎分享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