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名修補匠,一生作詩4首,皆成千古名作!

2021-01-14 詩文書畫匯

歡迎閣下來到詩詞歌賦匯,更多文章請持續關注我,感謝!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326期

這兩天網絡上一直在瘋傳一位名叫「沈先生流浪漢。小編也看了幾段關於「沈先生」現場「演講」的視頻。從他說話語氣的抑揚頓挫和對古文、寓言故事的了解程度來看,這位「沈先生」確實談吐不凡,而且飽讀詩書,知識非常淵博!這讓網友們發出了「大師皆在流浪」的感慨!

不過,這種才華被埋沒的現象又何止「沈先生」一個呢!

小編記得在我國宋朝時期,曾有一位僧人,名叫志南。他本是一位誦經念佛的僧人,曾寫了一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這首詩在當時可以說被埋沒了,沒有多大的反響。而如今,被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介紹後卻一下子火了!

而在唐朝時期,有一個修補匠,名叫胡令能。人稱「胡釘鉸」。他才華橫溢卻流落於市井,一生窮苦靠修補鍋碗瓢盆為生!他一生作詩4首,卻皆成千古名作,被收錄進《全唐詩》!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四首七絕詩吧!

01、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首詩也是胡令能的代表作,是胡令能到農村尋找一個朋友時,向釣魚兒童打聽道路後有感於是寫下這首詩。詩中作者以白描手法敘述了蓬頭小孩在河邊專心致志地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作者向小兒招手,想要問路,卻被那小孩子以「怕得魚驚不應人」無聲回絕了。這惟妙惟肖,童趣無邪的描寫,與杜牧著名的《清明》有異曲同工之妙!

02、喜韓少府見訪

唐代:胡令能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這首詩中洋溢著一種輕鬆、愉快的生活氣息。作者的「笑」一直縈繞著這首詩,緊扣了題目中的「喜」。將作者家中有人來訪時,沒有見過世面的小孩子受驚場面寫得生動、有趣,不禁引人大笑。

03、王昭君

唐代:胡令能

胡風似劍鎪人骨,漢月如鉤釣胃腸。 魂夢不知身在路,夜來猶自到昭陽。

這首詩歌詠了王昭君為了民族大義不惜犧牲自我的精神,也寫出了王昭君一生在外漂泊,到死不得故鄉的愁怨!

04、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 詠繡障

唐代: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 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

這首詩的大意為:

黃昏餘暉之下,廳堂前面鮮花嬌美。一群可愛繡女,爭拿筆上繡床寫生。繡成美麗屏風,靜靜放進花園,逗得黃鶯好奇,離開柳條飛來。

這首詩描寫的是婦女繡品時的場景。也寫出了繡畫的美麗,意在讚美繡女高超的繡畫功底、巧奪天工的不凡手法。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意境明麗如畫。

對於這4首詩,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嗎?歡迎評論區留言!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的這首詩,沒有1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反成千古名作?
    首先,你需要博聞強記,才能集句成詩。其次,你還要對原詩句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做到渾然一體。最後,還要有新的主旨,以及符合詩詞格律。集句詩的起源很早,最早可見西晉傅鹹的《七經詩》。但發展和成熟卻是在北宋時期。其中又以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集句詩,最為人所稱道。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中就曾記載:「荊公始為集句詩,多者至百韻,皆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
  • 四位年僅七歲作詩的詩人,皆為詩壇大家,流傳千古!
    說起他,大家應該十分熟悉,雖出生貧寒,卻為「初唐四傑」之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為我們所熟知的《詠鵝》據說就是此時所作。他還有一件不怎麼為人所知的事,那就是他曾經跟隨英國公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還撰寫《討武曌檄》。徐敬業敗亡後,他的結局渺渺茫茫,不知所蹤。
  • 弟弟蘇轍抱怨日子過得苦,蘇軾寫了首詩安慰,被後世奉為千古名作
    這首詩的前幾句可以說是一語雙關,既描寫了當時的天氣風景,又表達出了人生路漫漫,會經歷各種艱難險阻,以此來抱怨日子過得非常苦。後面幾句蘇轍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來書寫,蘇轍故地重遊,回想起了與哥哥一起在僧房中作詩的情景,恍如隔世。
  • 他只留下六首詩,字字珠璣!其中兩首流傳千古,小學生都會背!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會作詩。   你知道,我國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誰嗎?   他是大清CEO乾隆皇帝。   乾隆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要知道,《全唐詩》總共只收錄了四萬八千多首詩。   他一個人寫的詩的數量,差點趕上《全唐詩》了。   可是,寫得多並不意味著寫得好。
  • 宰相出上聯:「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官員巧對7字,竟成千古名作
    有時候,一副好的對聯可以改寫成不錯的詩句。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
  • 「揚州八怪」之一,為民請命得罪知府,寫下千古名作
    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揚州八怪」中的一個人,他在晚年時候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揚州八怪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也許大家不知道「揚州八怪」是什麼,真的是怪物嗎?例如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一生沒有當過官,50歲才開始學畫,卻能迅速成為一代名家,不過這樣的才子,晚年孤獨,只能靠賣畫為生。在這裡的"八"可以看作是多的意思,因為揚州八怪並不一定是八個人。而今天要說的是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鄭燮,也叫我們最熟悉的鄭板橋。
  • 李清照受丈夫冷落,寫了一首詩抱怨,沒想到一語成讖
    李清照作詞獨闢蹊徑,以俚俗之語成清麗之句,典雅婉約,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成就了兩宋詞壇婉約派的巔峰。其傳世的詞雖只有四十多首,但每一首都是傳唱千古的精品。《聲聲慢》、《醉花陰》、《一剪梅》、《如夢令》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作。正是這些詞作讓李清照成為名副其實的婉約派一代詞宗,博得「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
  • 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從文化名媛到顛沛流離的一生
    年少時期的李清照也在這樣的環境下,激發了寫作熱情,作詩寫詞是一個名媛的日常生活,剛開始寫作,李清照就創作了流傳千古的詩詞《如夢令》,據說,當時這首詞剛被公開,就轟動了整個京師,受到了文人界的誇讚。男子總是認為女子的眼界狹隘,看的不夠長遠,李清照有一次的讓人刮目相看。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原標題: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達到大盛之境界,群星璀璨、名流輩出,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等,唐詩在這些人手中走向了最為輝煌奪目的時代,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相信說起我國歷史上的才女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是,要是提起「千古第一才女」,那麼,許多人的腦海中想到的絕對是李清照,她的詞作在那個人才濟濟的大宋詞壇,佔據著無法替代的一席之地,毫不誇張地說,是宋朝最光彩奪目的詞人之一了,所以,這也是她被世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的緣由。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他致敬的對象,就是詩聖杜甫。杜甫的詩一直被模仿,但卻很難被超越,但李商隱的詩一出,幾乎以假亂真,忽悠了很多人,成為了一首千古名作。《杜工部蜀中離席》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雖然,我們認識的李清照,都是通過她的詩詞,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的《殘花》,也是她的一首千古名作。這首詩還有個特別之處,就是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要知道整首詩才54個字,可能有人會說李清照是不是在偷懶嗎?為了湊字數。
  • 蘇軾寫首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睡不著寫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
    蘇軾寫首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睡不著寫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說到宋代文人,我們不得不提到蘇軾和辛棄疾。他們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後人稱之為「蘇辛」。他們的作品幾乎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雖然蘇軾和辛棄疾的年齡相差近百年,但後人經常比較他們的作品。許多人認為辛棄疾的文學造詣低於蘇軾,認為蘇軾出身書香門第,精通詩詞散文書法。
  • 秀才醉後寫了首妙詞,宋高宗隨手給改了改,如今成為了千古名作
    古代讀書人想要步入仕途,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參加科舉考試大浪淘沙,不過這條路很艱難,哪怕是才華斐然也未必能脫穎而出,很多名垂青史的大文人都未能跨過這道門檻,一生無緣仕途。太學生平時的學習內容基本上就是背書、寫字、作文,這樣枯燥的生活難免有些壓抑,所以飲酒遊歷便成了他們不多的日常消遣。在南宋時就有這麼一位秀才,閒暇之餘便喜歡遊歷、飲酒、賦詩填詞,誰曾想這樣的習慣卻促成了他人生的轉折,因為醉酒後寫的一首詞他直接從布衣穿上了官服。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詞:《風入松》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首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她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碧玉年華的女子本就瑰姿豔逸,楚楚動人,何況是新婚,被愛情滋潤的女子,更是嬌豔非常。所以才會產生了和"花兒"比美的念頭。而且很有情調的是,借用花來和丈夫撒嬌,把一個女兒家的心思展現的淋漓盡致,上詞寫景,下詞寫情,這麼一結合,難怪成為千古佳作,李清照能夠在宋代有如此高的地位,也是當得起這個名號的。
  • 兩首描寫寒食節的名作,千古傳誦,值得一讀
    下面就分享兩首描寫寒食節的名作,千古傳誦,值得一讀。寒食城東即事唐代:王維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這首詩是寫長安或洛陽春早,所以不必等到清明、上巳節就開始遊春了,「蹴鞠」二句分寫少年男女遊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感受到濃厚的早春氣息、和沉湎於安樂中的景象。
  • 明初一詩人眺望長江寫下此詩,氣勢磅礴、壯懷激烈,堪成千古名作
    關於長江,古來文人墨客多有讚頌,就像本文要說的這首詩一樣:詩人高啟登高遠眺長江,見其氣勢磅礴、壯懷激烈,心生感慨,遂寫下此詩,可稱千古名作。唐詩宋詞的光芒似乎完全掩蓋了後來朝代的詩人,於是他們就像蒙塵的珍珠,被掩蓋在了歷史的洪流裡。但,金子總會發光!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選入中學課本
    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據《舊唐書·杜甫列傳》記載:「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閒,終奉天令。」也就是說杜甫祖上世代為官,其祖父杜審言更是唐高宗年間進士,因此青少年時期的杜甫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受家境門風影響,年僅七歲的杜甫就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杜甫被稱為「詩聖」,盛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經典的詩作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作為一位文學家,能夠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的文學成就之外,還有就是他的高尚品格,也正是這兩個因素,從而使得他成為了唐朝最為令人尊敬的詩人。作為唐朝詩歌的扛鼎之人,詩聖杜甫之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悲苦,少年時期想博取功名,卻屢試不第。
  • 蘇軾夜晚醉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辛酸,成千古名篇
    經過蘇軾的努力,原本的荒地,最後變成了一塊寶地,他給這塊地起名為"東坡",從而有了"東坡居士"這個稱號,世人習慣稱他為蘇東坡。在黃州的四年裡,可以說是蘇軾生命的重要轉折點。從感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到參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