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總是有那麼一些人,不畏強權,心繫百姓,進而得罪上司,或被貶,或被殺。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揚州八怪」中的一個人,他在晚年時候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
揚州八怪真的是怪物嗎?
在這裡也許大家不知道「揚州八怪」是什麼,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解釋一下,這裡所說的「揚州八怪」說的是歷史上的一批人,主要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這批人是清朝時候活躍在揚州地區的書畫家。例如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一生沒有當過官,50歲才開始學畫,卻能迅速成為一代名家,不過這樣的才子,晚年孤獨,只能靠賣畫為生。
在這裡的"八"可以看作是多的意思,因為揚州八怪並不一定是八個人。而今天要說的是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鄭燮,也叫我們最熟悉的鄭板橋。
鄭板橋他是如今的江蘇興化人,他的老家是在蘇州,是康熙年間的秀才,一直到了乾隆年間才中了進士,其人是聞名於世的書畫家,尤其擅長畫竹,他一生只畫蘭,竹,石,曾被人稱『詩書畫三絕』,曾經說國自己是『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
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心語。有一天鄭板橋千裡迢迢跑到山東萊州雲峰山觀摩鄭公碑,晚上只能結束在當地的一個老頭家裡,這個老頭就是糊塗老頭,也是個讀書人,家裡有一個上好的硯臺。老人請鄭板橋留下一段墨寶準備刻在煙臺上,鄭板橋就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字,然後拿出印章,印章寫的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老人見還有空白,也寫了一段話,拿出印章蓋上,沒想到老頭的印章更牛,寫著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原來老頭是一名退休的朝廷要員,地位遠在鄭板橋之上,鄭板橋便說道:「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就是鄭板橋難得糊塗的故事,背後蘊含著非常深厚的人生哲理,值得細細品味。
為民請命得罪知府
鄭板橋高中進士之後,心繫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得人們的愛戴和擁護,一年所在地方大旱,糧食大量減產,上書上司要求賑災。可是這樣觸及了很多人的利益,其次就是他的直接上司知府大人,還有的就是地方上的糧食豪紳,這樣得罪了人。
他的一生就和他的畫一樣,清潔高貴,真可以說是『出淤泥而不染』。之後受到了官場上的排擠,於是毅然的辭官而歸,回到揚州以後以賣畫為生,也許正如他流傳千古的名言一樣,「作官不為民做工主,不如回家種紅薯」。之後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至今小學課本上還有他的名作和畫。讓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寫了什麼。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以詩表現自己的志向。『咬定青山不放鬆』其中的一個咬字是充分的表現了他的力量,定在青山之中不放鬆,這是對大自然的環境的抗爭,竹子在惡劣的環境下不畏艱辛和困苦,風吹雨打,頑強地生活著。『立根原在破巖中』。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它所生活的環境的惡劣,一顆郁郁青青的竹子在青山的中,深深地紮根在破碎的巖石之中,風吹雨打而不屈服。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前面兩句的鋪墊過後,引出了下面的這一句,一個「千」字一個「萬」字寫出了多少的磨難。在這句詩裡面,它不是我們通常在山中看到的那樣禁止的,成片成片的竹林,它是一顆生長在大山之中,在懸崖之上,在破碎的巖石之中,它是一顆巖竹,更是一顆風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東風,南風,西風,北風,歷經千萬次的吹打和磨礪,卻屹立不倒。感受到的是頑強不息的生命力和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詩句正好能表現出鄭板橋的高尚人格。借竹以來比喻自己。在看不慣官場上的不作為,和自己的官場理念不能實行,最後堅守住自己的本心,辭官歸去,不和他們同流合汙。
人生百年,選著自己想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要讓世間的汙濁沾染幾身,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不為權而所動,不為財而眯眼,更不為色而迷失自我。就像鄭板橋所作的詩和他本人一樣,堅韌,剛直,不屈,又如陶淵明寫的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