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鄭板橋詩書畫三絕之外的又一絕——對聯

2020-12-16 果爸愛文化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1693年——1765年),原名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居士。

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至山東範縣、淮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賣畫為生。

鄭板橋一生精通詩書畫,並有「三絕」的美譽。其實多才多藝的板橋居士除了詩書畫,他還有創作對聯的頂尖技藝。

鄭板橋由於有詩書畫「三絕」,所以他創作的對聯也經常與其他「三絕」交叉配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比如有書法對聯,就是把對聯書寫在條幅上;又比如書畫對聯,就是題在畫上的對聯,俗稱題畫聯。

移花得蝶

鄭板橋的書法對聯有八字四言超短聯:

移花得蝶買石饒雲

此聯為鄭板橋題揚州勺園水門聯。

「得蝶」意為引來蝴蝶,鄭板橋詩有「花因露重留蝴蝶」之句。

「買石饒雲」,則指假山石映入水中,仿佛使得倒映在水中的雲塊增多。

花木山石原本是園林中的常見之物,卻因為想像力豐富的「得蝶」和「饒雲」之說,顯得更加生機盎然,風姿綽約,也給人帶來了無限美好的遐想。

買石饒雲

還有十字五言短聯:

妙墨旋疑漏雄才欲唾珠

其意指創作時文思泉湧,如同大雨時屋簷漏水,傾盆而下;而雄辯時滔滔不絕,唾沫橫飛,猶如玉珠鍵濺盤。

也有常見的十四字七言聯,比如:

藏書何止三萬冊種樹常教四十圃

此聯意思是藏書遠遠不止三萬冊,栽種的樹木超過四十個苗圃。

寓意為耕讀世家,讀書耕作兩不誤,實乃嚮往的生活。

題畫聯不僅可以豐富畫面的整體美感,也可以解釋畫意、增添情趣,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傲骨梅無仰面花

鄭板橋擅長畫竹子和梅花,曾經創作題《竹梅圖》聯: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此聯名義上為頌竹梅,實際上為稱頌人品。

上聯讚譽竹子謙虛的美德,下聯刻畫梅花高潔的精神。

舊時的知識分子,倘若能做到這兩點,便可以算是具備完美的人格了。

鄭板橋還有題畫竹聯一副:

未出土時先有節縱凌雲處也無心

此聯借寫竹之特性,讚美有節操而謙虛的人品。

縱未出土時先有節

乾隆十七年(1752),鄭板橋已在濰縣任上任職六年,時值自己六十壽辰,於是以六十年人生感悟和官場閱歷,寫下了一副長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甕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上聯大意是:人生如做客一樣短暫,何必奢求康壽、安寧?只要有錢可用,有酒可飲,有米下鍋,能攤開幾頁遂心的舊紙,無拘無束地吟詩作對,興趣廣闊,脾性純真,使五官的靈敏勝過多種感覺器官,生活隨興勝過做任何高官,享受任何厚祿,因此活到六十歲還如同少年一般。

下聯大意是:如果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成仙,目標過高,不切實際,豈不是作繭自縛,空生煩惱。只要不被世俗的聲音所幹擾,不為世俗的物慾所誘惑,不為世俗的事情所拖累,以大自然為題材,常有賞心畫作完成。晚睡早起,珍惜時光,這樣的清閒日子一天可抵兩天,如此算來活到六十歲已相當於在人世間呆了一百歲還多。

縱凌雲處總無心

濰縣是和揚州一樣,是對鄭板橋一生有重大影響的地方。在濰縣任職七年,無論是政績、思想還是詩文書畫,鄭板橋都達到了巔峰。但由於其「怪才」的秉性,難以適應宦海風險,此時已萌生去意。

從聯語中可以讀出他不入俗流,無拘無束的自由天性和詩畫為伴,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也可以讀出他構思新奇,用語詼諧,對仗工整的詩文功夫;還可以讀出他洞察世事,從容豁達,獨樹一幟的個性色彩。

鄭板橋善畫竹,由於他深厚的詩文功底,他也在詩中、在畫上寫竹。他在《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說: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一枝一葉總關情

他畫中的竹子不僅是自然竹子的藝術「再現」,而是從蕭蕭的竹聲,聯想到百姓困苦,一枝一葉,都寄託了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可正是這樣一位受到百姓愛戴的「七品官耳」,在花甲之年,卻仍然「不識時務」地為民請賑,得罪權貴,再加上其狂放不羈的品格惹怒上吏,被羅織罪名,在其過完六十歲生日一年後(乾隆十八年春)被免官。若不是山東巡撫包括的極力庇護,和其「詩書畫三絕」的聲名遠播,在被人羅織的的「二十款大罪」的彈劾狀上,乾隆帝是不會「法外開恩」,御批其「罷黜歸耕」的。

被貶官後離開濰縣臨行前,鄭板橋還是借竹作畫題詩: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竹漁竿。

此詩抒發了鄭板橋甘願棄官為民,寂寥淡遠的平靜心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至於鄭板橋那首膾炙人口題畫詩《竹石》是直接借竹抒發了自己灑脫、豁達的胸臆。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亂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其它如《墨竹圖》題詩:

宦海歸來兩鬢星,春風高臥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江南一片青。

均是借竹而喻,將其高風亮節,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等氣韻,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上鄭板橋的題畫詩,看似是本文討論核心——對聯的「題外話」,其實是互相關聯,一脈相承的。

回過頭來再看鄭板橋的六十自壽聯,更是可見其人生態度的連貫性,一致性。

從鄭板橋這副自壽聯中,讀者可以看出他憤世嫉俗的情操,同時也可以發現其企求超脫的消極情緒。

古人作自壽聯,多喜自譽,但鄭板橋卻用大白話寫大實話,足見其聖哲胸懷和高士品格。

刪繁就簡三秋樹

鄭板橋晚年在揚州賣畫為生,當時江西有個叫張真人的乾隆寵臣,入京朝見,路過揚州,當地商人爭相逢迎拍馬。

有一位商人請鄭板橋為張真人寫幅對聯,特地差人去張真人老家江西定做了長丈許、寬六尺多的大紙。紙太大,遠超出板橋潤格中「大幅六兩」的意思,商人問價,板橋不假思索開價一千兩,來人還價五百。

鄭板橋欣然應允,提筆一揮而就,頃成上聯:

龍虎山中真宰相

來人讚不絕口,只見板橋放下筆。笑嘻嘻地道:「說好一千兩,你只出五百,我只好給你寫一半。」商人無奈,只得如數奉上。鄭板橋這才寫了下聯:

麒麟閣下活神仙

這副對聯雖然十分通俗易懂,但對仗極其工整,價值千金也絕非浪得虛名。

鄭板橋最著名的對聯要算其一首為自己書齋所題的七言聯了,果爸留至文末壓軸獻上: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上聯的意思是以最簡練的筆墨表現最豐富的內容,以少少許勝多多許。比如畫蘭竹易流於枝蔓,應刪繁就簡,使得如三秋之樹,瘦勁挺秀,沒有細枝密葉。

領異標新二月花

下聯的意思是不追趕潮流,不諂媚世風,自劈新路,一如二月紅花,一花引來百花開,冰清玉潔,獨領風騷,創造與眾不同的新格調。

這首自題聯正是鄭板橋自身書品、詩品、畫品、聯品乃至人品的真實寫照,堪稱光照千古,後世賢人仰慕之至。

鄭板橋的絕妙對聯還有很多,不少作品的真跡還珍藏於各地博物館,成為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瑰寶。

相關焦點

  • 「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故居並不在揚州,而是在泰州!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名言「難得糊塗」。他還曾在山東範縣,濰縣擔任過縣令。為官期間,政績斐然,造福一方。後來大家都知道,鄭板橋先生靠賣畫為生,是「揚州八怪」之首,號稱「三大奇才」。
  •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是八個人還是一群人
    文/陳克斌說起「揚州八怪」,常常有人認為就是那八個在揚州賣畫的畫家,其實不然。「揚州八怪",是清.康乾時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那麼,就竟「揚州八怪」是具體的八個人還是一批人,他們「怪」在哪裡?利用這個機會,弄弄明白。
  • 「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兒?看其書法中的異端思想就知道了
    而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 18 世紀揚州書畫家群體的書法,能在正統的帖學及其「中和」美的範疇之外求生存、求發展,正是堅守了以「善」為核心的「文以載道」傳統文藝觀的精神表現之底線,而為廣大中下層階級的「士農工商」所接受。 「揚州八怪」是一個群體,更是一種社會藝術現象。
  • 射鵰英雄傳中的揚州七怪家喻戶曉,可是還有一個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 當揚州走進清代,迎來了落日輝煌,康乾盛世。不僅經濟繁榮,還在文化璀璨,其中彪炳中國書法史的,是泱泱然出現了一個以「怪」為標誌的書畫集團。組構這個族譜的中堅,就是揚州八怪。
  • 「怪才」鄭板橋其人其事,以及他高超絕倫的書畫藝術
    鄭板橋,也就是鄭燮,字克柔,「揚州八怪之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八怪」,「怪」,就是奇怪的意思,就是和普通大眾很不一樣,有別於正常人。他們大都數都是出身貧寒,卻個個身懷絕技,詩書畫印無所不能,而且他們博採眾長,作品各出機杼,與眾不同,性格又極其的清高孤傲。就那兩眼觀天的樣子,怎麼看當然怎麼奇怪了,這很好理解。
  • 揚州八怪裡面,為什麼鄭板橋獨領風騷?人有個性,畫有辨識度
    揚州八怪是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躍在揚州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在藝術史上又稱「揚州畫派」。在中國畫史上,一般認作: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和高翔。他們大多來自貧困家庭,過著貧苦的生活。書畫往往成為表達心聲和情感的媒介。
  • 淺析「揚州八怪」為何為「八」,如何稱「怪」
    一、八這個數字,歷來有很多故事(一)八怪就是八個人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八怪」之說來自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的記載:高翔、汪士慎、羅聘、李方膺、金農、黃慎、鄭燮、李鱓。二、「揚州八怪」為何會橫空出世(一)在清朝中期,揚州地區尚在顯現中國元文化的特質,在清朝後期慢慢北上當時地方達官顯貴及鹽商多為飽學之士,他們倡導風雅,使揚州一地的金石、詩、書、畫市場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
  • 「揚州八怪」之一,為民請命得罪知府,寫下千古名作
    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揚州八怪」中的一個人,他在晚年時候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揚州八怪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也許大家不知道「揚州八怪」是什麼,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解釋一下,這裡所說的「揚州八怪」說的是歷史上的一批人,主要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這批人是清朝時候活躍在揚州地區的書畫家。例如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一生沒有當過官,50歲才開始學畫,卻能迅速成為一代名家,不過這樣的才子,晚年孤獨,只能靠賣畫為生。
  • 微雨中,難忘第一次走進八怪之首鄭板橋的「聊避風雨」
    廚房裡有一副對聯: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是板橋先生晚年的生活境況嗎?鄭板橋,揚州八怪之首。曾經是心中記掛百姓民生的縣太爺,「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題畫詩,他心聲的吐露。他是詩書畫三絕的大才子,獨創了飛逸的六分半書。行雲流水的字,卻是「亂石鋪街」的「亂」字佔了首位。他的瘦竹怪石,是精神的遺世獨立吧。
  • 「揚州八怪」都有誰?
    「揚州八怪」指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其人數和姓名說法不一。李玉棻在《甌缽羅室書畫目過考》中指出「八怪」分別為汪土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鱔、鄭燮、李方膺、羅聘8人。其實不止8人,且人名亦不固定。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詩書畫皆為一絕,無數人求購,卻又只按自己心意去畫去賣。他能大方地為自己的畫明碼標價,也能高傲地對豪紳劣官置之不理。他畫的竹子,成為了堅韌品質的象徵,連同他的才名一起流芳百世。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如果沒有在讀書時學過鄭板橋的詩,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板橋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會知道鄭夑是誰。
  • 千古第一左手畫家:「揚州八怪」高鳳翰
    高鳳翰 自畫像提起「揚州八怪」,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揚州八怪」之中只有一個北方人,他是山東青島人,名叫高鳳翰,字西園,號南村、南阜、丁巳殘人等。他才華橫溢,寫詩冠絕一時,作畫流傳後世,他還有一項最拿手的絕技——左手書畫。
  • 鄭板橋想喝茶卻遭老者為難,當即寫首趣詩,短短28字令人拍手叫好
    「詩書畫三絕,一官歸去來」,這是揚州的繪畫同行對鄭板橋的評價;而他評價自己則是寫了4個字:難得糊塗。但在民間,鄭板橋或許是除了蘇軾後,百姓最愛說道的文人。在民間,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一員,明明畫著蘭、竹、石這般極雅之物,身上卻時常沒有文人雅士的影子。
  • 揚州八怪不是八個揚州怪咖?!
    無論是模糊的美術課記憶,還是無釐頭的搞笑港劇,大概揚州八怪這個名號大多人都聽過,然而這個名號代表的並不是八個揚州的書畫怪人,而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
  • 清朝怪人,鄭板橋軼事一二
    他詩書畫三絕,筆下畫竹更是無人能及,就算窮得賣書畫為生也依舊傲骨挺立,不卑不亢。他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直到49歲才混了個七品芝麻官,後還因拒絕奉承,丟了官帽。此人便是清朝第一怪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是也!
  • 和尚與尼姑戀愛被抓,鄭板橋寫下一詩,讓人捧腹大笑,並流傳至今
    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當鄭板橋見到一對因談戀愛被抓的和尚和尼姑之時,忍不住便寫出了一首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並流傳至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大垛鎮)人,祖籍蘇州閶門,清朝官員、學者、書畫家,擅長畫竹。鄭板橋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寥寥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
  • 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六分半書遊戲筆墨,手書判詞為官清廉
    作者:楊晨鄭板橋 (1693一1765) , 清代著名書畫家, 名燮, 字克柔, 號理庵, 又號板橋。清揚州府興化縣人, 是清代「揚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書畫家。他由官到民, 由士變商, 由文人畫家轉為職業畫家的經歷, 為世人所廣泛關注;他詩、書、畫「三絕」的藝術成就, 文藝理論上的獨到見解也被大家一致公認。
  • 這個景點建造在監獄上面,內診還藏著鄭板橋的真跡,坐標江蘇泰州
    即使你沒去過興化,也可能知道揚州八怪之首的著名人物鄭板橋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在博物館裡都能看到他們的紀念館。參觀這裡不需要門票。進入博物館的第一個人是一個庭院。園內栽種了不少竹子,旁邊還有三通奇才鄭板橋的石象。相傳興化春秋時屬吳國,戰國時屬楚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稱「昭陽」,「楚水」。
  • 排名第一的揚州八怪本是他:因牢獄被廢右手,晚年練就第一金左手
    揚州八怪是清代畫壇的一個傳奇,八怪被推崇備至,究竟好在哪裡?其實文藝到了清代,無論詩文還是書畫都已經很難再開宗立派,出奇翻新。皆因前朝已達巔峰,盛極必衰,唐宋的藝術高度難以企及,到了清代就進入了一個集大成和總結的時代。誰能在此時不泥古、不循規蹈矩,誰便能成為一時聖手。
  • 從鄭板橋這三首詩,看蘭花的君子氣質
    我們今天來看清代畫家、詩人鄭板橋寫的三首蘭花詩。鄭板橋是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經擔任範縣、濰縣縣令,後來客居揚州,以賣文為生。他的詩書畫都有自己獨到的特點。他是揚州八怪之一,性格有點古怪,一般的事物入不了他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