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克斌
說起「揚州八怪」,常常有人認為就是那八個在揚州賣畫的畫家,其實不然。「揚州八怪",是清.康乾時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那麼,就竟「揚州八怪」是具體的八個人還是一批人,他們「怪」在哪裡?利用這個機會,弄弄明白。
一,「揚州八怪」是哪些人。這個說法出自何處?
"揚州八怪"八人說,這個說法由來已久。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鄭燮(又名鄭板橋)、高翔和汪士慎。
李玉棻是何許人也?李玉棻清人,生卒年無考,字真木,一作貞蕤,亦號均湖、韻湖、畇瓠、蘊壺,自稱虹月傳師。北通州(今河北通縣)人。幼耽書、畫,輯有《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始於同治四年(一八六五),至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成書。
《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所列揚州八怪即是以上八人。
二,「揚州八怪」是一批人,就是「揚州畫派」。
「揚州八怪」是一批人,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比較有代表性、較為公認的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阮元、華巖、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這些畫家因畫風接近,把他們歸入「揚州畫派」比較客觀。這樣以來,這「八」字就是一個大致的約數,"八"字也可看作數詞。
不過,他們大多出身貧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風格異常,不落俗套。
三,「揚州八怪」怪在哪裡,為什麼叫怪呢?
「揚州八怪」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時間裡,揚州畫家何止以上幾人,有些人特立獨行,情有可原。比如:「醜八怪」之說。
在揚州當地流傳這一種說法,講「揚州八怪」是指揚州地區的「醜八怪」。由於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不被當時所謂的正統畫派所認同,而且他們追求的就是自然、真實、現實、生活化、平民化,甚至把社會的陰暗面揭露出來。這種行為使得統治者的利益受損,說他們都是畫壇上不入流的「醜八怪」,「揚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揚州八怪」們是畫家,有些人是賣畫的職業畫家,作品的商品化在那個年代是比較前衛的事情,而商業是要競爭的,靠實力吃飯,在市場這個江湖裡大浪淘沙,淘出了這批優秀的畫家們,即:「揚州八怪」!說怪就不足為奇了。
四,「揚州八怪」們造詣怎麼樣?代表人物如下:
1.金農(1687一1763),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因其人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嘲"三朝老民"。
金農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鑑賞、收藏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
2.鄭板橋(1693一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3.黃慎(1687一1772),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山水、花鳥。
黃慎人物畫題材十分廣泛和豐富,不僅畫神仙佛道和歷史名人,也擅長從民間生活中取材,塑造縴夫 、乞丐、流氓、漁民等下層人民的形象。康熙間至揚州賣畫,是清代傑出的書畫家。
4.李鱓(1686一1762),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康熙五十年中舉人,後來被召為宮廷畫師,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被排擠出來。
他早年師從他的同鄉魏凌蒼學畫山水,宮廷作畫時師從隨蔣廷,後來拜從高其佩(指頭畫大師),在揚州時又從石濤的筆法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他的作品對晚清花鳥畫影響較大。
5.李方膺(1695一1755),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 ,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蘇南通)人。清代詩畫家、能詩,擅畫松竹蘭菊,尤長寫梅。
他出身官宦之家,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常往來揚州賣畫。
6.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安徽休寧人,寓居揚州。
汪士慎工詩及八分書,畫水仙、梅花清妙獨絕,是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
7.羅聘(1733一1799),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衣雲、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
羅聘為金農入室弟子,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尤善畫鬼趣圖,畫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世。
8.高翔(1688一1753),字鳳崗,號西唐,又號犀堂、西堂、樨堂等,別號山林外臣,擅畫山水花卉,間作佛像人物,江蘇揚州人。
高翔除擅長畫山水花卉外,也精於寫真和刻印,篆刻與汪士慎、丁敬齊名,著有《西唐詩鈔》。
9.阮元(1764一1849)字伯元,號芸臺、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體仁閣大學士,太傅,諡號文達。
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是清代後期形成的揚州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0.華嵒(1682一1756),一作華巖,字德嵩,更字秋嶽,號白沙道人、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人,後寓杭州。
他工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脫去時習,力追古法,寫動物尤佳。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
11.閔貞(1730一1788年)字正齋,湖北武穴人。其畫學明代吳偉,善畫山水、人物、花鳥,多作寫意,筆墨奇縱,偶有工筆之作。
閔貞人物畫最具特色,線條簡練自然,形神逼肖。
12.高鳳翰(1683一1749)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園,號南村,又號南阜、雲阜,別號因地、因時、因病等40多個,晚因病風痺,用左手作書畫,又號尚左生。山東膠州人。
高鳳翰性豪邁不羈,精藝術,畫山水花鳥俱工,工詩,尤嗜硯,藏硯千,皆自為銘詞手鐫之。有《硯史》,《南阜集》。
13.李勉,生卒年不詳,字嘯村,安徽懷寧人,清代詩人,寓居揚州賀園,諸生。工詩畫,擅山水、花卉、翎毛。
14.陳撰(1678一1758),清朝乾隆年間著名學者、畫家、詩人、文學家、收藏家。字楞山,號玉幾、玉幾山人等。
15.邊壽民(1684一1752)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山陽人(今淮安區),晚年又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江蘇淮安人。
邊壽民工詩詞、精書法,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尤以畫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
16.楊法(1696一1748尚在),字已軍,號孝文、孝稚,又號白雲帝子,江蘇南京人,寓居揚州。
他工書畫善,亦精刻印。所書篆、隸、行、草,奇古蒼勁,別具一格。
陳克斌,蜀人,號「西蜀邑人」,齋號「玉泉草堂",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和田地區書協、美協會員、理事,墨玉縣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新疆桑皮紙標準研究專家組成員,新疆公文協會會員,近年來專於和田地方史、美術史研究接續,「于闐畫派」領軍人物。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