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六分半書遊戲筆墨,手書判詞為官清廉

2021-01-20 漢府古文化

作者:楊晨

鄭板橋 (1693一1765) , 清代著名書畫家, 名燮, 字克柔, 號理庵, 又號板橋。清揚州府興化縣人, 是清代「揚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書畫家。他由官到民, 由士變商, 由文人畫家轉為職業畫家的經歷, 為世人所廣泛關注;他詩、書、畫「三絕」的藝術成就, 文藝理論上的獨到見解也被大家一致公認。

鄭板橋一生中經歷了「賣畫—從政—再賣畫」的人生旅途, 畫蘭竹脫盡習氣, 別具風格, 間畫山水、花果和草蟲等, 自創書法「六分半書」, 又被世人稱作「板橋體」頗受世人喜愛。其突出特點是各種技法相互滲透, 這與他勤奮學帖, 不斷繼承和學習傳統書法法帖密切相關。

《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是鄭板橋「六分半書」的形成期作品, 作品中「行、隸、楷、草」仍具有很多獨立的成分和氣息, 相互「融合」的情狀尚不成熟, 但為他以後的書法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鄭板橋對中國傳統書法的學習是博學諸家, 不僅學帖、館閣體, 也學碑, 且和金農等人是首先開創學碑風氣的。

這幅作品是鄭燮是用自己的書法風格對懷素《自敘帖》中的語句進行了創作, 通過「自出己意」將篆隸楷行草五體融化為一體, 並將畫蘭竹的筆法也融入其中。該作縱橫奇崛, 放逸而不失法度。其中, 「撼」、「成」等字吸收了懷素《自敘帖》的風格, 體現懷素書法「運筆迅速, 如驟雨旋風, 飛動圓轉, 隨手萬變, 而法度具備」的特點。

而「醉」、「風」等字又仿佛學於《瘞鶴銘》, 氣勢宏逸而神態飛動。「禮」、「萬」、「筆」等字帶有典型的隸書筆意;「煙」、「座」、「奔」等字將黃庭堅書法的奇崛瘦硬、舒張灑脫展現得淋漓盡致。整幅作品可謂「亂石鋪街」, 融合行草篆隸, 作品神情深得懷素草意, 「不見起止之痕」, 但又未脫山谷筆意。懷素也好, 黃庭堅也罷, 都不見了, 只見滿紙幻化明滅, 奇奇怪怪, 飄逸瀟灑的「破格書」。可以說, 這時候鄭板橋「六分半書」的書法風格已初露端倪。

1758年鄭燮65歲所作的《七律二首》。晚年的鄭燮可謂是人書俱老, 作品彰顯的儘是「不泥古法」、脫卻秀媚的藝術風格。

這時候的「板橋體」已經真正走向了成熟, 走向了穩定, 可以說是「板橋體」的巔峰時刻, 所以板橋自己也敢於稱自己「善書法, 自號『六分半書』」。這幅作品眾體兼具, 小大瞬變, 疏密倏轉, 千變萬化, 動人心魄。可謂無所顧忌, 隨性而為, 充分展現其書法的深厚功力和嫻熟的技巧, 最能體現「六分半書」的神韻與風格, 不愧為遊戲筆墨之作。

傅抱石先生《鄭板橋試論》一文對「六分半書」有較完整的闡釋:「大體說來。他的字, 是把真、草、隸、篆四種書體以真、隸為主的綜合起來的一種新的書體, 而且又用作畫的方法去寫。」此論漸為學界所認同, 達成的共識是「六分半書」是「雜體」 (即世稱「破格體」) 並非「純體」 (即常說「楷、行、隸、篆」) 。

鄭板橋書法除了廣為人知的「六分半書」之外, 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精彩作品, 就是手書判詞。這件墨寶是板橋做官斷案時, 信手書就而成的。寫來自然, 既有個人特色, 又很飄逸瀟灑, 是板橋書法最真實的流露, 不同於「六分半書」那樣排鋪生硬的藝術風格。

鄭燮30歲中舉人, 47歲高中進士, 到50歲左右擔任山東範縣縣令。在山東省博物館館藏書畫中, 有一件鄭板橋的稀有作品:手書判詞。這件東西從文獻、司法的歷史, 文學、書法各個角度來說, 都是鄭燮的代表作, 被認定為珍貴的國家一級藏品。現存的手書判詞, 判定內容大多為爭地立界, 商賈爭利及作奸犯科的案子。

面臨災荒, 他主動開倉救民, 挽救很多百姓的生命;面對欺詐百姓的惡霸, 他嚴懲不貸。從珍貴的墨寶真跡中, 不難看出板橋為官清廉、是非明辨、體恤百姓的本色。手書判詞共19開, 被精心裝裱成書, 每頁判詞字跡清晰, 用筆流暢, 灑脫不凡。康有為評價板橋為「參用隸筆, 然失則怪, 此欲變而不知變者」。

鄭板橋在山東為官十年, 洞察了清朝官場的種種黑暗, 為民謀利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 公元1753年, 鄭板橋61歲, 因其為百姓申請救濟而觸怒上司, 結果被罷了官。臨行前, 鄭板橋向濰縣百姓贈畫留念, 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槖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魚竿」。兩袖清風的鄭板橋, 從此回到揚州, 繼續他的賣畫生涯。

板橋先生書法上別具一格的創造與他豪放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為官清正愛民, 性情自由, 落蕩不羈。為了對自身書畫價值進行肯定, 自定《潤格》「大幅六兩, 中幅四兩, 小幅二兩, 書條、對聯一兩, 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 總不如白銀為妙。」鄭板橋以一種戲謔調侃的方式幽默直白, 率性而為, 而且在價格上也不會因朋友、舊交的關係而打折扣, 在當時社會中, 板橋獨以真性情處之, 足可見板橋之「怪」。

這是中國書畫經濟史上正式以貨幣形式肯定書畫家勞動價值, 並訴諸於文字的第一人, 對後世影響很大。直到今天, 在藝術市場中, 以鄭板橋、金農為代表的藝術個性鮮明、風格怪異的「揚州八怪」的作品仍然受到了當代人的喜愛。其中, 鄭板橋的作品存世量極多, 其成交量和成交金額一直處於藝術市場的前端。可見《潤格》思想帶來的財富和影響是不可小觀的。

板橋先生的詩文理論、書畫創作已達到化境, 可謂筆落驚風雨, 書成泣鬼神!啟功先生評價道:「先生寫的字, 結體精嚴, 筆力凝重, 而運用自如出於自然, 點畫從不矯揉造作。用平視、平等的眼光——既不藐視他人, 也不盲目崇拜其他人, 來看待他同時代的名家。」我覺得這是對鄭板橋先生最準確和真實的評價。先生不僅藝術造詣極高, 同時擁有著灑脫、豁達的心境, 堅貞不屈、正直無私、心地光明的高尚品格, 以個性、創新、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流傳於世, 在中國美術史上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家!

相關焦點

  • 講清廉故事 承優良家風 ||鄭板橋——清正廉潔 剛正不阿(二)
    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鄭板橋的故事——清正廉潔 剛正不阿封建時代,官民之間有一道天然鴻溝,這是由貧富差距和社會地位不平等造成的。鄭板橋也是從民眾中來,他從自己的社會經歷中感悟到,「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民,而士為四民之末」。
  • 「怪才」鄭板橋其人其事,以及他高超絕倫的書畫藝術
    構圖布局、用墨等都是第一流的,體現了「書畫同源」的理念,所謂的「一筆書,一筆畫」是也。鄭板橋一生畫過的竹子不計其數,每一幅都堪稱經典。鄭板橋的書法造詣,在書法界卻有點爭議,為什麼?因為部分人認為他的字是由著性子寫的,一筆一划沒有出處,按現在人的說法就是「野路子」,直白一點說就是「江湖體」,其實此話大謬!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我們都知道鄭板橋是一位畫家,一位非常有個性的畫家,一生只畫「蘭、竹、石」3種畫,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尤其擅長畫竹子,畫竹子已經成為鄭板橋的代表,他通過長達四十多年的觀察和實踐,總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畫竹理論,正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理論。
  • 講清廉故事 承優良家風 ||鄭板橋——清正廉潔 剛正不阿(三)
    應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則一德遵王,風俗偷則不同為惡,亦板橋之家法也。」跟許多人買地只顧自己不管他人不同,鄭板橋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無地的窮人,認為多買了地就是佔了別人的產業,就是莫大的罪過。他的這一信條,既不為別人的貪婪所動搖,也不因世道的盛衰而改變。鄭板橋為官,不光自己清清白白,還特別痛恨別的官員貪汙腐敗、搞不正之風。
  • 和尚與尼姑戀愛被抓,鄭板橋寫下一詩,讓人捧腹大笑,並流傳至今
    因此,倘若和尚亦或者是尼姑與他人有了感情,便會為人們所震驚,並認為這是不對的行為。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當鄭板橋見到一對因談戀愛被抓的和尚和尼姑之時,忍不住便寫出了一首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並流傳至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大垛鎮)人,祖籍蘇州閶門,清朝官員、學者、書畫家,擅長畫竹。
  •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趣聞之獨樹一幟鄭板橋
    看鄭板橋的字,其點畫或粗或細、或濃或淡、或長或短。其結體或疏或密、或正或斜,都一任自然,並略做誇張的表現出來。其章法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這就是鄭板橋獨樹一幟的字體,叫「六分半書」,世人稱「板橋體」。「八分」是隸書中的藝術書體。八分書的特徵就是取左右分布之勢,突出挑畫和捺畫,其結體屬於斜畫緊實類。
  • 流雲流水中的真情,筆墨中的唯美主義:如何評價書法作品?
    在我看來,書法沒有這樣的標準。在書法中,東西的一部分似乎是衡量一件作品和一個書法家質量的嚴格標準。比如線條的質量,結的排列,風格和特點的獨特性。然而這些標準可能並不準確。以大家都稱之為「官亭體」為例,筆畫線條沒有質感,結構安排不夠精巧,但不被公認為是好書法。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於是他不拘一格地將當時流行的隸體「漢八分」融入楷、行、草多種書體,獨創出了自己的「板橋體」,自稱「六分半書」。他自創的這種書體極具特色,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在其晚年的佳作《行書論書》中,其書法特點的體現就達到了巔峰。
  • 看其書法中的異端思想就知道了
    1699 年,石濤在揚州得遠在南昌的朱耷(八大山人)所送《大滌草堂圖》,遂題詩云:「西江山人稱八大,往往遊戲筆墨外。心奇蹟奇放浪觀,筆歌墨舞真三昧……老人知意何堪滌,言猶在耳塵沙歷。一念萬年鳴指間,洗空世界聽霹靂。」1701 年,石濤在揚州於青蓮草閣為《閣帖》作跋云:「書法又一變矣!古人非擅奇秘以駭後世,然於今時,復絕曠覽。
  • 百餘件書家墨寶即將亮相!「福田筆墨:『守望蘭亭』全國書法名家...
    若論中國最為出名的書法,「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自是當仁不讓。《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法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皆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
  • 「我善烹調,畫藝之上」:張大千的「食單書法現象」
    他提筆所書的菜單,也構成了他書法創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筆墨經典的建構意義與書法名篇的藝術價值,成為張大千書畫譜系中的精品力作。這種獨闢蹊徑而富有生活氣息的書法創作形態與表現方式,可以說不僅在同時代的書畫名家中、即使在歷史上的書畫大家中,也是鳳毛麟角,很少見到的,可謂是中國歷代書法藝術長廊中的「風景這邊獨好」。
  • 揚州八怪鄭板橋詩書畫三絕之外的又一絕——對聯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1693年——1765年),原名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居士。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至山東範縣、淮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精通詩書畫,並有「三絕」的美譽。
  • 廈門日報社送手書春聯,來把福運帶回家!今年還有特製驚喜喲~
    地點:廈門日報社報業大廈一樓大堂資料圖十位本報系統書法好手為您寫春聯十位本報系統的書法好手將亮相第十屆手書春聯活動現場字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廈門日報書畫院院長葉韶霖親筆手書。吳美國 攝其作品曾獲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優秀獎、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福建省政府第六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等。這十張「福」字,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展現了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也飽含著日報人對讀者的滿滿心意。
  • 書法圈的「江湖體」是什麼?怎樣看待這種寫字藝術的存在
    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知道書法圈也是有「江湖體」的麼?一般來說,不臨古帖,沒有系統學過,不講究筆法,自己悶頭練字一味地追求視覺衝擊的一種書法字體稱為江湖體。江湖體的本質主要是缺乏基本的法則和筆墨素養。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繪畫作品不單單是客觀事物的簡單再現,而應該是從自然美到藝術美的提煉與升華,是人們通過不斷繪畫實踐,創造出的物化的自然美的形象。 3第三重境界:筆下之竹 鄭板橋的筆下之竹是在筆墨紙張中傳達意象時,捨去多餘的枝節,而使意象中的美得到再一次的升華。
  • 鄭板橋擺攤賣畫:遇刁難反賺500兩銀子
    某電視劇曾演繹過一段鄭板橋街頭賣畫的戲,這也是擺攤兒經常會發生的刁難之事,且看鄭板橋是如何巧妙化解危機,反賺500兩銀子的: 鄭板橋考取功名之後,名氣大了,求字求畫的人絡繹不絕。 鄭板橋在揚州的竹西寓所成為文人、畫家聚會的地方。
  • 筆墨祈福,願抗疫勇士百毒不侵,願偉大祖國否極泰來
    鄭州市生態環境局二七分局的熊波同志,是一名中共黨員,也是一位退伍軍人,他從小酷愛書法,如今已學書20餘年,多次參加國家級書法大賽並獲獎,且有多幅書法作品被海內外書法愛好者收藏。 2月4日,光明網書畫頻道發起「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主題書畫展」的作品徵集活動,號召全國書畫家及書畫愛好者用畫筆謳歌抗「疫」英雄,禮讚抗「疫」事跡,用藝術的筆觸,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用實際行動響應國家號召,與全國人民一道抗擊疫情。熊波同志了解後積極參與,踴躍投稿。
  • 筆墨寄情,丹青助力!復旦人用書畫為抗「疫」加油書法篇
    與此同時,不少復旦人執起手中筆墨,用書畫作品禮讚英雄故事,記錄抗「疫」行動,為祖國加油,為同胞祝福! 今天,官微帶大家欣賞復旦人用書畫為抗「疫」加油第一彈——書法篇。 ▲ 《疫觴之末,雄起其始》 ——晏海林 藝術教育中心
  • 經典文言文賞析|鄭板橋開倉濟民
    原文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範縣①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②。公之餘③輒④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⑤濰縣,值⑥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⑦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⑧得活乎?上有譴,吾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