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晨
鄭板橋 (1693一1765) , 清代著名書畫家, 名燮, 字克柔, 號理庵, 又號板橋。清揚州府興化縣人, 是清代「揚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書畫家。他由官到民, 由士變商, 由文人畫家轉為職業畫家的經歷, 為世人所廣泛關注;他詩、書、畫「三絕」的藝術成就, 文藝理論上的獨到見解也被大家一致公認。
鄭板橋一生中經歷了「賣畫—從政—再賣畫」的人生旅途, 畫蘭竹脫盡習氣, 別具風格, 間畫山水、花果和草蟲等, 自創書法「六分半書」, 又被世人稱作「板橋體」頗受世人喜愛。其突出特點是各種技法相互滲透, 這與他勤奮學帖, 不斷繼承和學習傳統書法法帖密切相關。
《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是鄭板橋「六分半書」的形成期作品, 作品中「行、隸、楷、草」仍具有很多獨立的成分和氣息, 相互「融合」的情狀尚不成熟, 但為他以後的書法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鄭板橋對中國傳統書法的學習是博學諸家, 不僅學帖、館閣體, 也學碑, 且和金農等人是首先開創學碑風氣的。
這幅作品是鄭燮是用自己的書法風格對懷素《自敘帖》中的語句進行了創作, 通過「自出己意」將篆隸楷行草五體融化為一體, 並將畫蘭竹的筆法也融入其中。該作縱橫奇崛, 放逸而不失法度。其中, 「撼」、「成」等字吸收了懷素《自敘帖》的風格, 體現懷素書法「運筆迅速, 如驟雨旋風, 飛動圓轉, 隨手萬變, 而法度具備」的特點。
而「醉」、「風」等字又仿佛學於《瘞鶴銘》, 氣勢宏逸而神態飛動。「禮」、「萬」、「筆」等字帶有典型的隸書筆意;「煙」、「座」、「奔」等字將黃庭堅書法的奇崛瘦硬、舒張灑脫展現得淋漓盡致。整幅作品可謂「亂石鋪街」, 融合行草篆隸, 作品神情深得懷素草意, 「不見起止之痕」, 但又未脫山谷筆意。懷素也好, 黃庭堅也罷, 都不見了, 只見滿紙幻化明滅, 奇奇怪怪, 飄逸瀟灑的「破格書」。可以說, 這時候鄭板橋「六分半書」的書法風格已初露端倪。
1758年鄭燮65歲所作的《七律二首》。晚年的鄭燮可謂是人書俱老, 作品彰顯的儘是「不泥古法」、脫卻秀媚的藝術風格。
這時候的「板橋體」已經真正走向了成熟, 走向了穩定, 可以說是「板橋體」的巔峰時刻, 所以板橋自己也敢於稱自己「善書法, 自號『六分半書』」。這幅作品眾體兼具, 小大瞬變, 疏密倏轉, 千變萬化, 動人心魄。可謂無所顧忌, 隨性而為, 充分展現其書法的深厚功力和嫻熟的技巧, 最能體現「六分半書」的神韻與風格, 不愧為遊戲筆墨之作。
傅抱石先生《鄭板橋試論》一文對「六分半書」有較完整的闡釋:「大體說來。他的字, 是把真、草、隸、篆四種書體以真、隸為主的綜合起來的一種新的書體, 而且又用作畫的方法去寫。」此論漸為學界所認同, 達成的共識是「六分半書」是「雜體」 (即世稱「破格體」) 並非「純體」 (即常說「楷、行、隸、篆」) 。
鄭板橋書法除了廣為人知的「六分半書」之外, 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精彩作品, 就是手書判詞。這件墨寶是板橋做官斷案時, 信手書就而成的。寫來自然, 既有個人特色, 又很飄逸瀟灑, 是板橋書法最真實的流露, 不同於「六分半書」那樣排鋪生硬的藝術風格。
鄭燮30歲中舉人, 47歲高中進士, 到50歲左右擔任山東範縣縣令。在山東省博物館館藏書畫中, 有一件鄭板橋的稀有作品:手書判詞。這件東西從文獻、司法的歷史, 文學、書法各個角度來說, 都是鄭燮的代表作, 被認定為珍貴的國家一級藏品。現存的手書判詞, 判定內容大多為爭地立界, 商賈爭利及作奸犯科的案子。
面臨災荒, 他主動開倉救民, 挽救很多百姓的生命;面對欺詐百姓的惡霸, 他嚴懲不貸。從珍貴的墨寶真跡中, 不難看出板橋為官清廉、是非明辨、體恤百姓的本色。手書判詞共19開, 被精心裝裱成書, 每頁判詞字跡清晰, 用筆流暢, 灑脫不凡。康有為評價板橋為「參用隸筆, 然失則怪, 此欲變而不知變者」。
鄭板橋在山東為官十年, 洞察了清朝官場的種種黑暗, 為民謀利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 公元1753年, 鄭板橋61歲, 因其為百姓申請救濟而觸怒上司, 結果被罷了官。臨行前, 鄭板橋向濰縣百姓贈畫留念, 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槖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魚竿」。兩袖清風的鄭板橋, 從此回到揚州, 繼續他的賣畫生涯。
板橋先生書法上別具一格的創造與他豪放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為官清正愛民, 性情自由, 落蕩不羈。為了對自身書畫價值進行肯定, 自定《潤格》「大幅六兩, 中幅四兩, 小幅二兩, 書條、對聯一兩, 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 總不如白銀為妙。」鄭板橋以一種戲謔調侃的方式幽默直白, 率性而為, 而且在價格上也不會因朋友、舊交的關係而打折扣, 在當時社會中, 板橋獨以真性情處之, 足可見板橋之「怪」。
這是中國書畫經濟史上正式以貨幣形式肯定書畫家勞動價值, 並訴諸於文字的第一人, 對後世影響很大。直到今天, 在藝術市場中, 以鄭板橋、金農為代表的藝術個性鮮明、風格怪異的「揚州八怪」的作品仍然受到了當代人的喜愛。其中, 鄭板橋的作品存世量極多, 其成交量和成交金額一直處於藝術市場的前端。可見《潤格》思想帶來的財富和影響是不可小觀的。
板橋先生的詩文理論、書畫創作已達到化境, 可謂筆落驚風雨, 書成泣鬼神!啟功先生評價道:「先生寫的字, 結體精嚴, 筆力凝重, 而運用自如出於自然, 點畫從不矯揉造作。用平視、平等的眼光——既不藐視他人, 也不盲目崇拜其他人, 來看待他同時代的名家。」我覺得這是對鄭板橋先生最準確和真實的評價。先生不僅藝術造詣極高, 同時擁有著灑脫、豁達的心境, 堅貞不屈、正直無私、心地光明的高尚品格, 以個性、創新、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流傳於世, 在中國美術史上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