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7-10-14 08:37 來源:澎湃新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清代中期,揚州一地,擅鹽業與漕運之利,出現了富甲天下的揚州鹽商。由於鹽商對於藝術的熱衷與贊助,在此地便興起了一批身份相似與風格相近的畫家群體,史稱揚州八怪,或統稱揚州畫派。
清 李鱓 花卉冊因此「揚州八怪」並不專指某八個人,實際上是泛指代表揚州畫壇新風的一批畫家。這批畫家大體可分為三類。他們或為官場去職的州縣官吏,如鄭板橋、李鱓、李方膺、高鳳翰。由於他們雖學優登仕,但官小職卑,其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又能體會民間疾苦,遂常以「四君子」等為題材,在詩書畫中發洩牢騷,表現品格,寄託「用世之志」。其畫風多清剛跌宕,潑辣奔放,甚至不守規矩,有所謂「霸悍氣」。其中鄭燮影響最大。鄭燮曾任山東範縣令,後調任濰縣縣官,親政愛民,卻得罪上級,罷官後來揚州賣畫為生。他尤擅長畫墨竹,於前人成法中汲取營養又自成家數,其瘦勁挺拔的筆法,疏密相間的布局,體現了竹清風勁潔的品質。
清 高鳳翰 甘菊圖軸「揚州八怪」中的第二類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畫家,如金農、高翔和汪士慎。他們出身貧寒,或因看破官場的腐敗而潔身不仕,或因功名不就,甘為布衣,靠鬻字賣畫為生。藝術上,他們一方面繼承了抒性情,尚創造的文人畫傳統,另一方面又注重從金石書法的古樸自然、似拙實巧中吸取營養,寄託了高潔的人品與不肯同流合汙的情操,最具代表性的有金農。金農,久居揚州,考場失意,鬻賣字畫古玩於揚州。其作品造意新奇,構境別致,筆墨樸秀,巧拙互用,耐人尋味。花鳥山水多意境雋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畫則形象古樸稚拙,放筆寫意,開一生面。代表作有:《自畫像》、《寄人籬下圖》、《採菱圖》等。
清 羅聘 蘭花冊第三類畫家是有文人修養的職業畫家,如黃慎、羅聘和華喦。他們出身寒苦,也不滿現實,因早年即賣畫為生,故練就了廣博而深厚的功力,較注意適應民間欣賞習慣,又因揚州風氣影響,也吸取了文人畫家之長,講求人品,兼擅三絕,放筆寫意,作品題材廣泛,畫法精熟,亦較「諧俗」。其中,黃慎(1687-1770)自幼家貧,但能刻苦研習,肖像、人物、山水、花鳥均能,又擅長大寫意人物畫,取材社會下層人物,雖形象較雷同,但能以狂草入畫,形成粗豪奔放的風格。代表作有《伏生授經圖》、《魚婦圖》、《攜琴仕女圖》等。
清 李葂 荷花軸「揚州八怪」在藝術觀上重視個性表現,主張自立門戶;在題材上除了擅長以四君子與松石等來表現一般文人畫的清高絕俗之外,還善於運用象徵、隱喻等手法表現對現實生活的觀察,並通過題畫詩文表達一定程度的社會關懷;在筆墨風格上,主要繼承青藤白陽與八大石濤等人的水墨寫意技巧,而不拘於形似。他們的作品儘管沒有也不可能消除封建思想的影響,但在一定程度上掙脫了宮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藝術的羈絆,或多或少地擺脫了貴逸平和的「士氣」與「書卷氣」,形成反映時代的新風貌,發展了寫意畫。
海上畫派:金石入畫,打開文人畫史另一面。揚州八怪之後,在文人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乃是海上畫派。其之所以興起,市場因素也是直接的原因。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上海開埠通商,逐漸由一個荻港漁村演變為十裡洋場。清末張鳴珂云:「自海禁一開,貿易之盛,無過上海一隅,而以硯田為生者,亦皆于于而來,僑居賣畫」。
其中 「海上四任」任熊、任薰、任預、任頤與金石畫派之趙之謙、吳昌碩乃為箇中翹楚。虛谷、蒲華、倪田、張熊、朱熊、胡公壽等亦卓然名家。
其中任熊(1823-1857)人物、山水、花鳥翎毛、走獸蟲魚無所不能。筆力雄厚,氣味靜穆,深得宋人神髓。尤精人物畫,學陳老蓮,進而遠溯唐人,得貫休遺意,形象誇張,得人之神採,自成一家。任熊之弟任薰(1835-1893)尤擅花鳥、人物,其在構圖上有所特長,在極小畫面上開拓出廣闊、妙趣盎然的意境。他的另一特點是工於著色,濃淡相宜,清新可愛,絕無柔媚習氣。此外,任薰人物畫,線條遒勁圓韌。由其晚年人物衣褶,運筆如同書法中行草,似有行雲流水之感,形態多奇偉的身軀,出乎尋常容貌,帶有性格的神態,別出心匠。
清 任頤 風麈三俠圖軸另一位更為大眾熟知的任頤(1840—1896),字伯年,擅畫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其畫在江南一帶,影響甚大,為「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任頤的人物畫,早年隨其父學得,並從民間學會泥塑,後學習西洋素描,並通過街頭寫生掌握了鉛筆速寫技法,加強了中國畫寫實成分,把工筆與寫意、中國傳統畫法與西洋畫法、文人畫與民間繪畫結合起來,因其肖像成就,被譽為「曾波臣後第一手」。其花鳥畫更富有創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後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這種畫法,開闢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任伯年的山水畫創作不多,早年師法石濤,中年以後兼取明代沈周、丁雲鵬、藍瑛、並上追元代吳鎮、王蒙、以縱肆、勁真的筆法見長。
清 任預 空江流晚鍾圖金面扇而後「海派」則以吳昌碩為巨擘,他在詩、書、畫、印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擅長大寫意花卉,用筆遒勁有力,墨色濃淡乾濕相宜,色彩大膽而強烈,於古樸中孕育生意又不乏書卷氣。
清 吳昌碩 菊石圖軸海派在時間上也跨越了相當長的時間,直至今日仍在延續,「海派」風格或工或寫,皆力求入古出新、雅俗共賞,其中金石畫派尤能承乾嘉考據之遺風,集詩書畫印之專長,超越四王陳腐窠臼而以金石筆法入畫,為傳統文人畫史別開一生面。
後來的朱屺瞻、陸儼少、吳湖帆、林風眠、劉海粟、謝稚柳、唐雲等人都為海上畫派的名家。另一方面海派也對齊白石等其他地區的畫家畫風的形成有著很深刻的影響。
清 虛谷 松鶴中堂揚州八怪與海上畫派在起源上有著相似的社會因素,揚州八怪起源於清朝中葉富庶的揚州,海上畫派源自近代中國經濟文化中心——上海,均面臨著傳統的遣興自娛向商品社會與市場需求的轉變;在風格上二者也有著師承的淵源關係,均出現了一種結實、活潑茁壯之氣,取材偏向平常生活,雅俗共賞,具有相當的市民化特徵。故此次即特別遴選館藏兩派之精品合璧展出,從比較之中,觀者或可窺見文人畫派自清初以來逐漸走向多元流變之一斑。
展覽信息:展覽時間:2017年10月17日至11月17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二樓吳門書畫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揚州八怪,海上畫派,文人畫,蘇州博物館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