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揚州八怪到海上畫派,窺文人畫派多元流變之一斑

2021-01-09 澎湃新聞
從揚州八怪到海上畫派,窺文人畫派多元流變之一斑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7-10-14 08:37 來源:澎湃新聞

揚州八怪與海上畫派在起源上有著相似的社會因素,在風格上二者也有著師承的淵源關係,蘇州博物館自2017年10月17日起遴選館藏兩派之精品合璧展出,從比較之中,或可窺見文人畫派自清初以來逐漸走向多元流變之一斑。

「文人別派——蘇州博物館藏揚州八怪與海上畫派合璧展」海報

揚州八怪,重視個性表現,不拘於形似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清代中期,揚州一地,擅鹽業與漕運之利,出現了富甲天下的揚州鹽商。由於鹽商對於藝術的熱衷與贊助,在此地便興起了一批身份相似與風格相近的畫家群體,史稱揚州八怪,或統稱揚州畫派。

清 李鱓 花卉冊

因此「揚州八怪」並不專指某八個人,實際上是泛指代表揚州畫壇新風的一批畫家。這批畫家大體可分為三類。他們或為官場去職的州縣官吏,如鄭板橋、李鱓、李方膺、高鳳翰。由於他們雖學優登仕,但官小職卑,其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又能體會民間疾苦,遂常以「四君子」等為題材,在詩書畫中發洩牢騷,表現品格,寄託「用世之志」。其畫風多清剛跌宕,潑辣奔放,甚至不守規矩,有所謂「霸悍氣」。其中鄭燮影響最大。鄭燮曾任山東範縣令,後調任濰縣縣官,親政愛民,卻得罪上級,罷官後來揚州賣畫為生。他尤擅長畫墨竹,於前人成法中汲取營養又自成家數,其瘦勁挺拔的筆法,疏密相間的布局,體現了竹清風勁潔的品質。

清 高鳳翰 甘菊圖軸

「揚州八怪」中的第二類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畫家,如金農、高翔和汪士慎。他們出身貧寒,或因看破官場的腐敗而潔身不仕,或因功名不就,甘為布衣,靠鬻字賣畫為生。藝術上,他們一方面繼承了抒性情,尚創造的文人畫傳統,另一方面又注重從金石書法的古樸自然、似拙實巧中吸取營養,寄託了高潔的人品與不肯同流合汙的情操,最具代表性的有金農。金農,久居揚州,考場失意,鬻賣字畫古玩於揚州。其作品造意新奇,構境別致,筆墨樸秀,巧拙互用,耐人尋味。花鳥山水多意境雋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畫則形象古樸稚拙,放筆寫意,開一生面。代表作有:《自畫像》、《寄人籬下圖》、《採菱圖》等。

清 羅聘 蘭花冊

第三類畫家是有文人修養的職業畫家,如黃慎、羅聘和華喦。他們出身寒苦,也不滿現實,因早年即賣畫為生,故練就了廣博而深厚的功力,較注意適應民間欣賞習慣,又因揚州風氣影響,也吸取了文人畫家之長,講求人品,兼擅三絕,放筆寫意,作品題材廣泛,畫法精熟,亦較「諧俗」。其中,黃慎(1687-1770)自幼家貧,但能刻苦研習,肖像、人物、山水、花鳥均能,又擅長大寫意人物畫,取材社會下層人物,雖形象較雷同,但能以狂草入畫,形成粗豪奔放的風格。代表作有《伏生授經圖》、《魚婦圖》、《攜琴仕女圖》等。

清 李葂 荷花軸

「揚州八怪」在藝術觀上重視個性表現,主張自立門戶;在題材上除了擅長以四君子與松石等來表現一般文人畫的清高絕俗之外,還善於運用象徵、隱喻等手法表現對現實生活的觀察,並通過題畫詩文表達一定程度的社會關懷;在筆墨風格上,主要繼承青藤白陽與八大石濤等人的水墨寫意技巧,而不拘於形似。他們的作品儘管沒有也不可能消除封建思想的影響,但在一定程度上掙脫了宮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藝術的羈絆,或多或少地擺脫了貴逸平和的「士氣」與「書卷氣」,形成反映時代的新風貌,發展了寫意畫。

海上畫派:金石入畫,打開文人畫史另一面。

揚州八怪之後,在文人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乃是海上畫派。其之所以興起,市場因素也是直接的原因。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上海開埠通商,逐漸由一個荻港漁村演變為十裡洋場。清末張鳴珂云:「自海禁一開,貿易之盛,無過上海一隅,而以硯田為生者,亦皆于于而來,僑居賣畫」。

其中 「海上四任」任熊、任薰、任預、任頤與金石畫派之趙之謙、吳昌碩乃為箇中翹楚。虛谷、蒲華、倪田、張熊、朱熊、胡公壽等亦卓然名家。

其中任熊(1823-1857)人物、山水、花鳥翎毛、走獸蟲魚無所不能。筆力雄厚,氣味靜穆,深得宋人神髓。尤精人物畫,學陳老蓮,進而遠溯唐人,得貫休遺意,形象誇張,得人之神採,自成一家。任熊之弟任薰(1835-1893)尤擅花鳥、人物,其在構圖上有所特長,在極小畫面上開拓出廣闊、妙趣盎然的意境。他的另一特點是工於著色,濃淡相宜,清新可愛,絕無柔媚習氣。此外,任薰人物畫,線條遒勁圓韌。由其晚年人物衣褶,運筆如同書法中行草,似有行雲流水之感,形態多奇偉的身軀,出乎尋常容貌,帶有性格的神態,別出心匠。

清 任頤 風麈三俠圖軸

另一位更為大眾熟知的任頤(1840—1896),字伯年,擅畫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其畫在江南一帶,影響甚大,為「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任頤的人物畫,早年隨其父學得,並從民間學會泥塑,後學習西洋素描,並通過街頭寫生掌握了鉛筆速寫技法,加強了中國畫寫實成分,把工筆與寫意、中國傳統畫法與西洋畫法、文人畫與民間繪畫結合起來,因其肖像成就,被譽為「曾波臣後第一手」。其花鳥畫更富有創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後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於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這種畫法,開闢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任伯年的山水畫創作不多,早年師法石濤,中年以後兼取明代沈周、丁雲鵬、藍瑛、並上追元代吳鎮、王蒙、以縱肆、勁真的筆法見長。

清 任預 空江流晚鍾圖金面扇

而後「海派」則以吳昌碩為巨擘,他在詩、書、畫、印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擅長大寫意花卉,用筆遒勁有力,墨色濃淡乾濕相宜,色彩大膽而強烈,於古樸中孕育生意又不乏書卷氣。

清 吳昌碩 菊石圖軸

海派在時間上也跨越了相當長的時間,直至今日仍在延續,「海派」風格或工或寫,皆力求入古出新、雅俗共賞,其中金石畫派尤能承乾嘉考據之遺風,集詩書畫印之專長,超越四王陳腐窠臼而以金石筆法入畫,為傳統文人畫史別開一生面。

後來的朱屺瞻、陸儼少、吳湖帆、林風眠、劉海粟、謝稚柳、唐雲等人都為海上畫派的名家。另一方面海派也對齊白石等其他地區的畫家畫風的形成有著很深刻的影響。

清 虛谷 松鶴中堂

揚州八怪與海上畫派在起源上有著相似的社會因素,揚州八怪起源於清朝中葉富庶的揚州,海上畫派源自近代中國經濟文化中心——上海,均面臨著傳統的遣興自娛向商品社會與市場需求的轉變;在風格上二者也有著師承的淵源關係,均出現了一種結實、活潑茁壯之氣,取材偏向平常生活,雅俗共賞,具有相當的市民化特徵。故此次即特別遴選館藏兩派之精品合璧展出,從比較之中,觀者或可窺見文人畫派自清初以來逐漸走向多元流變之一斑。

展覽信息:

文人別派——蘇州博物館藏揚州八怪與海上畫派合璧展

展覽時間:2017年10月17日至11月17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二樓吳門書畫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揚州八怪,海上畫派,文人畫,蘇州博物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畫家窮困,商人附庸風雅,揚州畫派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歷代文人都層吟詠過揚州的草木風物,例如李白也曾在其詩作《送孟浩然之廣陵》當中寫道「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勝地,是讓人流連忘返之處,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清代,揚州經濟繁榮,各行各業蓬勃興起,漕運暢通,南北往來日益密切,商賈雲集,尤其鹽商在揚州的奢靡和揮霍使得揚州消費呈現出畸形化的發展趨勢。
  • 「揚州八怪」是哪八怪?清代揚州畫派精品展廣州開展
    展覽將持續到11月28日。展覽將分兩期舉行,第一期是8月28日至10月18日;第二期是10月22日至11月28日,兩期展品有所更換,揚州畫派代表畫家的精品佳作匯聚一堂。其中李葂、楊法、陳撰等畫家存世作品非常少,可謂難得一見。此次展品有不少為國家一、二級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70件,佔展品總數的67%。有不少珍貴文物甚至是首次展出。
  • 他是「滬上三熊之一」,海上畫派先驅,他的作品被人們爭相收藏
    他是「滬上三熊之一」,海上畫派先驅,他的作品被人們爭相收藏文/文涓朱偁是我國清代的一個著名畫家,小時候名琛,後長大更改為偁。當年,朱熊和朱偁同時拜張熊為師,他們三個被並稱為「滬上三熊」,是海上畫派的先驅者。朱偁是張熊的入室弟子,張熊非常看中他。初學的時候,朱偁臨摹時都是臨摹張熊的畫作於畫風,那時朱偁的畫名還比過了同是弟子的朱熊。是於任伯年,胡公壽等著名畫家齊名的「海上畫派」重要畫家。
  • 20世紀中國五大畫派,你知道幾個?
    在這些流派中,以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影響最大。其中,以海上畫派實力最強、影響最廣;嶺南畫派最成體系。 01 海上畫派,各領風騷
  • 鑑賞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藝術風格
    這時期的著名畫派有佛羅倫斯畫派、安布裡亞畫派、威尼斯畫派、帕多亞畫派等。其中佛羅倫斯畫派人佔有主導的地位,15世紀的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最先進的城市。當時的佛羅倫斯在建築、雕塑、繪畫方面能形成美術的高潮,標誌著早期文藝復興的到來。其中的三個代表人物是:畫家馬薩喬、雕刻家多納泰羅和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
  •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是八個人還是一群人
    二,「揚州八怪」是一批人,就是「揚州畫派」。「揚州八怪」是一批人,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比較有代表性、較為公認的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阮元、華巖、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這些畫家因畫風接近,把他們歸入「揚州畫派」比較客觀。
  • 「新安畫派」大飽眼福——讀徽州張氏三代畫作:郭因
    因為,第一,徽州這一塊地區叫做新安,僅有兩個時期:一是晉太康元年(二八O)到隋開皇九年(五八九)首尾三百一十年。但在那個時期,這塊地區並未出現畫家。二是唐天寶元年(七四二)到乾元年(七五八),首尾僅十七年。這一時期可以稱為畫家的,僅有張志和一人。這一塊地區從宋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起叫徽州了,以後長期未變。大量畫家都是從那裡以後才陸續出現的。明、清兩代,畫家尤其眾多。
  • 這個大展「揚州八怪」都來齊了!
    所以如果想要「看全」揚州畫派,最好是兩期都來。  揚州有「八怪」 可又不止「八怪」  館方透露,這次展覽,廣州藝術博物院特意邀請了擁有豐富古書畫藏品資源的遼寧省博物館、揚州博物館聯合主辦。兩所友館為羊城觀眾帶來了揚州畫派書畫精品70件,加上廣州藝術博物院自身的收藏,揚州畫派代表畫家的精品佳作匯聚一堂。
  • 貝利尼: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
    貝利尼(1430—1516)堪稱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 ,整個威尼斯畫派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色彩鮮豔,而這一特徵幾乎就是出自貝利尼之手才被確立下來。色彩豐富且鮮豔的威尼斯畫派,和佛羅倫斯等地的文藝復興畫作比起來,就好像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的區別。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213_楓丹白露畫派《狩獵女神黛安娜》
    楓丹白露畫派(cole de Fontainebleau,School of Fontainebleau)是特指16世紀專為法國王室服務的一些義大利和法國藝術家,結合了義大利的矯飾主義和法國的哥德式風格,因集中為弗朗索瓦一世擴建及裝飾楓丹白露宮而得名,大致分為前後兩期
  • 「黃筌畫派」的源流和傳變
    在西蜀,學黃筌者形成了「黃筌畫派」,主要有黃惟亮、黃居寶、黃居寀、夏侯延祐等。畫派人數雖少,卻主導著西蜀的宮廷繪畫。  965年,後蜀被北宋所滅,黃筌隨蜀主到開封,亦受北宋皇帝重視,然不久去世。黃筌第三子黃居寀(933—993)成為北宋初年「黃筌畫派」主要的衣缽傳承人。
  • 【文萃】佛羅倫斯畫派與文藝復興三傑
    【文萃】佛羅倫斯畫派與文藝復興三傑 2020年05月25日 09:59 來源:《大眾文藝》2019年24期 作者:張璐瑤 陳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新安畫派」畫幅長留天地間——顧大風
    「復沿緣以窺董(源)、巨(然)、荊(浩)、關(仝)遺意,朝夕研摩,冀一窺其意境,窮之所在及其遷變之故」(《張翰飛畫冊自序》)。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屬於「師古人之跡的」。由於他臨摹功力的深厚,往往仿某家就完全用某家的方法,是某家的畫茂,不雜別人,所謂若論蹊徑,則宛然古人;另一類屬「師古人之心」的。
  • 黑土畫派已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
    黑土畫派已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黑土畫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側記作者:蘇丹(中國藝術研究院理論博士研究生)黑土畫派是黑龍江省畫院專職畫家閆景陽發起的一個新興中國畫地方流派。黑土畫派從創建伊始就把「立足龍江黑土、承拓傳統文脈、宏揚地域文化、打造北疆畫派」作為研究宗旨,致力於表現東北黑土地上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風韻,經過整整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
  • 威尼斯畫派,義大利Tiziano Vecellio提香·韋切利奧
    威尼斯畫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畫派之一,因該派畫家主要生活在威尼斯而得名。作品風格歡快明朗、色彩絢麗、構圖新穎、詩意濃鬱,對其後的巴洛克藝術時期畫家有很大的影響。威尼斯畫派,早在十五世紀就由貝利尼家族的父子三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了十六世紀就出現了威尼斯「四大名家」:提香、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 一個曾經十分輝煌的畫派|失落在歷史長河中——「于闐畫派」探秘
    在古于闐(現今的新疆策勒地區)的佛教遺址中,經考古專家的辛勤努力,我們有幸親睹到于闐畫派的真跡,儘管這些畫作屬早期于闐畫派,比成熟期的于闐畫派要早五、六百年。古于闐文脫胎於印度波羅密字母笈多正體,系塞語方言之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的東伊朗語支,又稱「闐塞語」,與塞語基本一致。據研究稱,公元前2世紀時有一些塞族部落從伊朗高原遷住北印度時,有一部分人留居當地,通過佛教傳道師將北印度的波羅密文字加上附加符號而傳入于闐,這便是古于闐塞人所使用文字的來源。
  • 帶你了解十種畫派
    1.佛羅倫斯畫派:佛羅倫斯畫派(Florence School)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形成的美術流派,13世紀末已經形成,早期代表畫家有:喬託·迪·邦多納、馬薩喬、安傑利科、烏切羅、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畫家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15世紀中葉以後佛羅倫斯畫派已呈衰退之勢,取而代之的是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畫派。
  • 威尼斯畫派——喬爾喬內
    喬爾喬內《喬爾喬內與提香畫像》(1502)(左)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喬爾喬內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架上畫的先行者。喬爾喬內是威尼斯畫派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原名喬爾喬·巴巴雷裡·達·卡斯特佛蘭克,喬爾喬內是他的乳名,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
  • 黃慎曾到過嶺南,而今,「揚州八怪」齊齊造訪廣州
    此次展覽展品非常豐富,共計展出文物126件(套)(實物230件),不單展品數量多,而且涉及了所有揚州畫派代表性畫家,其中李葂、楊法、陳撰等畫家存世作品非常少,可謂難得一見。對於揚州畫派對嶺南地區的影響。主辦方特設一個單元,從豐富的本土藝術收藏中精選出受到揚州畫派影響的嶺南畫家作品一同展示,由此,從另一個角度探討揚州畫派對於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