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筌畫派」的源流和傳變

2021-01-07 中證網

  

  黃筌《寫生珍禽圖》

  五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時期,兵戈不止,生靈塗炭。有學者將它與戰亂分裂的六朝相提並論,稱之「五季」。而就中國花鳥畫史而言,五代卻是極為重要的發展時期。尤其西蜀、南唐兩地,名家輩出,畫事繁榮,出現了「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不同風格,促成了花鳥畫的成熟。以富麗工巧為畫風特質的「黃筌畫派」,由於適應宮廷貴族的審美意趣,在西蜀畫院居於主導地位;及至北宋初期,又統治皇家畫院近百年,致使當時花鳥畫無不以「黃家」體制為準。其對元、明、清時期乃至近現代花鳥畫都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左右著花鳥畫的傳承和演變。顯然,梳理「黃筌畫派」形成和傳變的歷史,是體悟中國花鳥畫發展歷史及其文化意蘊的重要一環。

「黃筌畫派」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黃筌畫派」的形成是花鳥畫發展的必然,也是五代時期西蜀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形態的產物。

  唐末,藩鎮割據,壁州刺史王建兼併西川、東川和漢中。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王建旋即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其子王衍荒淫無度。925年,前蜀被後唐所滅。後唐任命孟知祥為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934年,孟知祥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其在位幾個月後病故,孟昶繼位。在前後蜀統治的五十多年裡,西蜀之地政權更迭頻繁,統治集團矛盾尖銳,然而也不乏善政。如前蜀王建統治前期,勵精圖治,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的官吏和恃功貪暴的武將;保境安民,不興兵事,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使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重用人才,文學家韋莊被任命為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道士杜光庭被封為蔡國公任戶部侍郎。當時「唐之衣冠之族多避難在蜀」,王建均「禮而用焉,使修舉政事,故典章文物有唐之遺風」(《十國春秋》)。後蜀孟昶繼位之初,以王衍荒淫亡國為戒,勤於政事,懲治貪汙,發展農桑,振興文教,並親撰《頒令箴》誡勉官員。王建、孟昶在執政前期開創的穩定局面,是「黃筌畫派」在西蜀得以形成和初步發展的基礎條件。

  前後蜀的歷代君主都十分重視繪畫。他們對畫家大力提攜並為己所用,所以「蜀雖遠僻,而畫手獨多於四方」。前蜀王建曾封畫家貫休為「禪月大師」,其他畫家如房從真、宋藝、高道興等依唐舊例授予翰林待詔之職,並設置內廷圖畫庫,任命專職官員管理。王衍修建秦州行宮,延請大批畫家在宮中壁上作畫。後蜀孟昶雅好丹青,招徠畫家,於明德二年(935)設翰林圖畫院。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宮廷畫院。孟昶十分重視畫院的建設,西蜀畫院人才濟濟。黃筌被授予翰林待詔,「權院事,賜紫金魚袋」,主持西蜀畫院。孟昶喜歡工致富麗的藝術風格,對黃筌「小筆精妙」的作品極為賞識,常常讓黃筌繪製花草蟲鳥,裝飾宮廷或作為外交通好禮物。這對於「黃筌畫派」的形成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自「安史之亂」以來,尤其是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動蕩之中。而西蜀之地由於未受戰亂波及,居然能偏安於亂世,故而引得大批北方戰亂地區的士人遷居避難。這其中就包括西蜀花鳥畫的先驅滕昌祐和刁光胤。滕昌祐隨唐僖宗入蜀,終老於此。其作品用色鮮豔,形神俱備。他的《牡丹圖軸》構圖獨具新意,勾線輕利挺拔,用色鮮豔明麗,注重色暈變化,平塗和渲染並用。整幅作品細膩工致、富麗堂皇。刁光胤於唐昭宗天復年間入蜀,居蜀地三十餘年,留下了大量畫跡。他悉心培養後學,黃筌是其入室弟子。刁光胤終身以處士自居,性情高潔,交遊不雜,專心於花鳥畫創作。可惜,其畫跡由於歷史的變遷幾乎喪失殆盡,只留下一本頗有爭議的《寫生花卉冊》。

  滕昌祐和刁光胤在唐至五代花鳥畫的發展史上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就繪畫技法和審美意趣而言,他們直接推動了「黃筌畫派」的形成。正如徐建融所言:「滕昌祐、刁光胤以『處士』的身份而作工筆設色的畫體,固然反映了地區的風尚,但這一畫體的進一步發展,卻是由黃筌進入畫院之後所完成的。」

  「黃筌畫派」的形成與初步發展

  黃筌(903—965),字要叔,四川成都人,自幼聰慧好學,頗有繪畫天賦,善於師法諸家之長。《宣和畫譜》言其「花竹師滕昌祐,鳥雀師刁光,山水師李昇,鶴師薛稷,龍師孫遇。然其所學筆意豪贍,脫去格律,過諸公為多」。此外,黃筌還師法自然、重視寫生。其所繪無論山水野渡、人物鬼神還是奇花異獸,都十分傳神精妙,尤以花鳥畫見長。後世流傳不少關於黃筌的故事。944年,後蜀和淮南國通好,淮南國送來的活鶴引起了蜀主孟昶極大的興趣,便命黃筌將它們畫於偏殿素壁上。黃筌經過仔細觀察,充分運用其嫻熟的寫生技巧,畫成一幅以鶴為題材的壁畫。畫中六鶴姿態各異,生動絕倫,竟引得活鶴爭相來伴,以為同類,令觀者大為嘆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雖無從考證,但畢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黃筌工筆花鳥畫的精彩。

  生活環境和個人經歷決定了一個畫家的繪畫風格。黃筌年輕時就在皇家畫院供職,應詔製作。他見慣了皇家宮苑內的珍禽異獸、名花奇石,這對其富麗工巧畫風的形成頗有助益。就筆墨技巧而言,黃筌花鳥畫多採用先淡墨細勾、後重彩渲染的雙鉤填彩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諸黃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痕,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這種精工逼真、妍麗細膩的藝術效果在現存國內最有名的黃筌真跡《寫生珍禽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寫生珍禽圖》左下角有「付子居寶」小字一行,據此推測此圖大約是他為兒子黃居寶學畫所作的參考示範作品。儘管沒有主題,也似乎沒有整體布局的考慮,但該作品在布局上是十分講究的。幾隻均勻散立的大鳥之間穿插著小昆蟲,形成大小上的對比;佇立凝神的珍禽又有飛翔撲翅的同類相伴,形成動靜上的和諧。畫面平中見奇,淡中顯俏,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享受。該圖最大的特點是對每一隻蟲鳥的刻畫,無論是結構特徵還是羽毛鱗甲細部,都畫得那麼準確自然,充分展示了畫家深厚的寫生功底。

  黃筌以高深的藝術造詣確立了其在畫壇的地位,頗得統治者的賞識和重用。他17歲入前蜀皇宮,深得王衍賞識,官至翰林待詔;後蜀孟知祥授黃筌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孟昶繼位後,對黃筌更是恩寵有加,加授檢校少府少監、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等職,受重視的程度幾乎和唐代「丹青右相」閻立本相齊。在西蜀,學黃筌者形成了「黃筌畫派」,主要有黃惟亮、黃居寶、黃居寀、夏侯延祐等。畫派人數雖少,卻主導著西蜀的宮廷繪畫。

  965年,後蜀被北宋所滅,黃筌隨蜀主到開封,亦受北宋皇帝重視,然不久去世。黃筌第三子黃居寀(933—993)成為北宋初年「黃筌畫派」主要的衣缽傳承人。

  

  黃居寀《山鷓棘雀圖》

  黃居寀善畫花竹、翎毛、怪石、山景,風格一如其父。他喜歡表現宮苑內的珍禽異花,技法上工致周密、富麗端莊,深得帝王喜愛。入宋後,黃居寀繪畫成就得到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推崇並委以重任,曾先後擔任翰林待詔、朝請大夫、光祿寺丞、上柱國等職務,賜紫金魚袋。北宋政權甚至破格將成都府一路送衣襖使授予黃居寀,可謂恩寵到極點。黃居寀成為北宋初年皇家畫院的權威,「黃筌畫派」亦成為畫院的主宰力量,而黃氏體制自然也就成了當時花鳥畫的樣板。

  黃居寀流傳至今最為可靠的真跡是《山鷓棘雀圖》。畫面以坡石、棘枝、翠竹和雜草為背景,近處畫蹲踞石上、臨水注視的山鷓一隻。畫面上方有七隻姿態各異的麻雀,或飛或棲,以大小的不同來顯示遠近的差異,有一定透視意識。構圖中最為巧妙的是山鷓的一尾長翎斜割畫面,把中間那塊濃重的大石一分為二,增加了畫面的靈動和變化。從筆墨技法上看,畫家採用了「黃筌畫派」的勾勒填彩法,尤其山鷓的紅嘴、朱爪用硃砂畫成,羽毛用石青罩染,色彩十分富麗,雖然歷經千年,但仍然能讓觀者感受到山鷓的俊美和黃家體制的神韻。

  此時「黃筌畫派」可謂陣容強大,主要有黃惟亮、夏侯延祐、高懷寶、董羽、陶裔、胡九齡、李吉、侯文慶、葛守昌、李符、李懷袞、傅文用、王凝、釋惠崇等。

  

  趙昌《竹蟲圖》

  「黃筌畫派」的傳變

  北宋前期,「黃筌畫派」主導畫院。其富貴工巧風格發展到熙寧、元豐前後,幾乎成了一種僵化的定律,且作為評判藝術優劣的唯一標準,抑制了其他藝術風格的發展,出現了墨守成規、陳陳相因、毫無生氣的局面。於是,一場以突破黃家體制為目的的變革悄然興起。值得注意的是,北宋中期花鳥畫的變革並非完全否定「黃筌畫派」,而是在原來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黃家體制中重形似、重觀察的傳統是值得繼承的。「畫花果草木,自有四時景候」「畫翎毛者,必須知識諸禽名件」,這些都是有益的法則和規矩。北宋中期衝破黃家體制的畫家,他們的作品中也有著黃筌畫法的影子。譬如趙昌,他既是花鳥畫變革的先驅,也是繼黃居寀之後又一「黃筌畫派」的代表畫家。他自號「寫生趙昌」,因襲黃筌、黃居寀寫生傳統,「每晨露下時,繞欄檻諦玩,手中調彩色寫之」(範鎮《東齋記事》)。通過對大自然的細緻觀察,趙昌將「黃筌畫派」設色濃麗、造型工致的風格加以進一步發展。其傳世《竹蟲圖》以瓜果、幽竹、飛蝶入畫,毛竹用雙鉤填彩的畫法,竹幹盤曲,開合自然,竹葉用不同色彩顯示向背,勾線遒勁,敷色自然,顯得婆娑多姿。飛蝶等昆蟲莫不刻畫精妙、形神皆備、生動自然,充分顯示了畫家紮實的寫生功底和對自然觀察的細緻入微。

  北宋晚期,宋徽宗出於對黃筌精細精神的認可,以及需要富麗畫風粉飾太平的政治目的,大力提倡「黃筌畫派」風格。由此,蘊含富麗高貴內涵的工筆花鳥畫成為許多宮廷畫師創作的首選。宋徽宗本人也參與其中,創作了諸如《桃鳩圖》《瑞鶴圖》《芙蓉錦雞圖》《五色鸚鵡圖》等富麗風格的作品。宋室南渡後建立的南宋畫院,其花鳥畫創作有極其明顯的黃家體制痕跡,追求嚴謹富貴的韻味,用筆凝練,勾勒精巧,造型準確,設色豔麗。「黃筌畫派」再度興盛。傳世的南宋工筆花鳥畫小品是「黃筌畫派」富麗風格的典型代表和最佳詮釋。

  元代花鳥畫革去兩宋花鳥畫故態,呈現出新的面貌,墨花墨禽成了花鳥畫的主流。然而,「黃筌畫派」未完全消失,也有不少精品保留至今,而且水平不在兩宋之下,譬如錢選的《八花圖》、任仁發的《秋水鳧鷺圖》。《秋水鳧鷺圖》構圖嚴謹,格調優雅,用筆工細,有黃筌工整豔麗之遺風。即使當時的墨花墨禽也不能完全脫略「黃筌畫派」。雖然兩者在視覺上截然不同,但是在技法上有著傳變的痕跡。王淵花鳥畫早年學習黃筌一路,保持了兩宋「院體」風格,勾勒、敷色功力極深。後來成為王淵作品主體的墨花墨禽作品,其技法和風格深受「黃筌畫派」影響。如王淵《竹石集禽圖》,除了以墨代色外,餘者一如兩宋「院體」,先用墨線勾勒,再用淡墨打底,然後根據物象特質的不同,用濃淡不同的墨色或勾勒、或渲染,而其中停棲石上的兩隻麻雀顯然借鑑了黃筌的《寫生珍禽圖》。

  明代初期,皇室改革元代制度,恢復唐宋風貌,推崇兩宋「院體畫」,「黃筌畫派」富麗風格復興,幾乎重現了兩宋畫院時期的繁榮景象。邊景昭和呂紀是復興「黃筌畫派」花鳥畫的代表性畫家。當然,復興並非簡單地重複,而是在繼承基礎上的革新和發展。邊景昭和呂紀的作品既有兩宋時期工致典雅的特點,又往往鴻篇巨製,氣勢非凡,將花鳥置於山水環境之中,畫面意境極其開闊,形成五代以來「黃筌畫派」中氣勢最為恢宏的格局風貌。

  明代中後期至民國初期,隨著寫意花鳥畫的成熟和興盛、西洋繪畫的傳入和衝擊,加之「黃筌畫派」花鳥畫公式化和概念化趨勢的發展,工筆細緻的「黃筌畫派」花鳥畫日漸沉淪。雖然仍有畫家專意於此畫派的繼承和發揚,如陳粲、陳嘉選、文淑、殷宏、劉節、餘省、虞沅、餘稚、胡湄、蔣廷錫和沈銓等,可是為數不多,影響不大,且成就也較小,已成不絕如縷之勢。直至上世紀30年代,于非闇和陳之佛開始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的研究和創作,才使瀕臨絕境的工筆花鳥畫得以重煥光彩。幾近沉淪的「黃筌畫派」傳統技法終得恢復和發展,並呈現出新的面貌。

  

  陳之佛《松齡鶴壽圖》

  一般認為,于非闇的工筆花鳥畫有著更多「黃筌畫派」的影響,線條挺勁有力、色彩濃麗莊重,具有復興「黃筌畫派」花鳥畫的意義。其晚年還根據舊稿重新臨摹了黃筌的《寫生珍禽圖》。陳之佛工筆花鳥畫遠承五代兩宋。尤其在1949年之後,其畫風一掃沉鬱格調,呈現出典型的「黃家富貴」風格。《松齡鶴壽圖》是陳之佛最具代表性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也是他拓展「黃家富貴」風格的最佳體現。色彩處理上,陳之佛先把宣紙底色做成灰黃色調,將畫面多樣的色彩統一起來,並藉助明度上的差異將白色鶴身襯託得鮮明突出。這不僅使丹頂鶴高潔品格的寓意表現得更為充分,也將「黃筌畫派」工致細膩、富麗高貴的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

  「黃筌畫派」自五代時期形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時而興盛,時而沉寂。總體而言,其藝術生命力不見減弱,而是在不斷創新中前行,直至今日仍呈現嶄新氣象。究其原因,在於「黃筌畫派」自身所具有的藝術力度——通過優美的表現形式,深刻詮釋所繪物象真善美的生命本質。正如現代工筆花鳥畫家鄧白所言:「即使他(黃筌)所畫的多屬於宮廷裡面的題材,但他所表現的是現實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與人民群眾的愛好和願望是沒有什麼違背的。所以,黃筌的作品就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寶貴遺產了。」

相關焦點

  • 「新安畫派」黃賓虹、張翰飛、汪採白:新安三雄
    他以深厚的學養進行創作與著述,著有《陶璽文字合證》《古印概論》《古籀論證》《古文字釋》《古畫微》《虹廬畫談》《鑑古名畫論》《黃山畫家源流》《畫法要旨》等,對後世影響巨大。黃賓虹有著濃厚的家國意識。他青年時代曾經加入「黃社」「南社」,參與革命。七七事變後,70多歲的黃賓虹留在北平,生活陷入困境。
  • 貝利尼: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
    貝利尼(1430—1516)堪稱威尼斯畫派的「創派祖師爺」 ,整個威尼斯畫派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色彩鮮豔,而這一特徵幾乎就是出自貝利尼之手才被確立下來。色彩豐富且鮮豔的威尼斯畫派,和佛羅倫斯等地的文藝復興畫作比起來,就好像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的區別。
  • 從揚州八怪到海上畫派,窺文人畫派多元流變之一斑
    從揚州八怪到海上畫派,窺文人畫派多元流變之一斑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7-10-14 08:37 來源:澎湃新聞
  • 一人之下:神明靈就是炁體源流,而炁體源流卻不是神明靈
    在異人世界中,要說最有趣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功法了,其中最為神奇的就是驚為天人的八奇技,而八奇技中最神秘的就屬神明靈和炁體源流了。尤其是炁體源流,一人之下中出現的第一個跟八奇技有關的功法,到現在還沒有揭秘,反而是神明靈開始慢慢的浮出水面,今天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 帶你了解十種畫派
    1.佛羅倫斯畫派:佛羅倫斯畫派(Florence School)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形成的美術流派,13世紀末已經形成,早期代表畫家有:喬託·迪·邦多納、馬薩喬、安傑利科、烏切羅、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畫家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15世紀中葉以後佛羅倫斯畫派已呈衰退之勢,取而代之的是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畫派。
  • 【文萃】佛羅倫斯畫派與文藝復興三傑
    在美第奇家族的資助與保護下,這裡聚集了眾多文藝人才,卓越的藝術家們為其創造了大量的建築、雕塑和繪畫作品,佛羅倫斯一時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這一時期的繪畫領域也出現了不同於中世紀裝飾畫風格的美術傾向,而佛羅倫斯畫派則成為了這一傾向的主流畫派。
  • 威尼斯畫派——喬爾喬內
    喬爾喬內《喬爾喬內與提香畫像》(1502)(左)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喬爾喬內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架上畫的先行者。喬爾喬內是威尼斯畫派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原名喬爾喬·巴巴雷裡·達·卡斯特佛蘭克,喬爾喬內是他的乳名,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
  • 20世紀中國五大畫派,你知道幾個?
    海上畫派為中國古代傳統繪畫和現代中國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同時一掃當時畫壇死氣沉沉的摹古之風,奠定海派在近現代畫壇的特殊地位,影響了整個東方。海上畫派有以下幾個特點:
  • 鑑賞義大利佛羅倫斯畫派藝術風格
    這時期的著名畫派有佛羅倫斯畫派、安布裡亞畫派、威尼斯畫派、帕多亞畫派等。其中佛羅倫斯畫派人佔有主導的地位,15世紀的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最先進的城市。當時的佛羅倫斯在建築、雕塑、繪畫方面能形成美術的高潮,標誌著早期文藝復興的到來。其中的三個代表人物是:畫家馬薩喬、雕刻家多納泰羅和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
  • 黑土畫派已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
    黑土畫派從創建伊始就把「立足龍江黑土、承拓傳統文脈、宏揚地域文化、打造北疆畫派」作為研究宗旨,致力於表現東北黑土地上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風韻,經過整整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從2009年提出黑土畫派創研主張開始,在一邊研習傳統一邊探索地域風格的過程中,黑土畫派的畫家們對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有了自己獨到的體會和感悟,他們的作品集中反映了東北黑土地的特有風貌,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筆墨語言、圖式構成,具有獨特的氣韻、風骨。
  • 19世紀西方風景油畫充分發展,誕生了法國和俄羅斯的重要畫派
    法國和俄羅斯風景畫藝術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巴比松畫派法國巴比松畫派在普通農村發現了審美價值,畫家們表現親眼看到的和親身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真實感受,把古典主義習慣了的臆造風景變成了普普通通的自然景色,變成了普普通通的平民生活的地方。巴比松畫派的主要成就,不僅在於它以新的精神開闢了法國民族風景畫的道路,而且成為後來印象派風景畫的直接的先導。
  • 一個曾經十分輝煌的畫派|失落在歷史長河中——「于闐畫派」探秘
    摘要:于闐畫派在中國美術史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流派,但卻沒有真跡存世,只留下古代畫論中的評價和宋人的臨本,這是因為于闐畫派的作品基本是壁畫,這些曠世傑作已隨著寺廟建築或頹圮傾倒、或毀於戰火,失落在歷史長河之中。
  • 荷蘭小畫派Small Dutch Painting
    「荷蘭小畫派」這一名稱準確的概括了17世紀荷蘭美術的與眾不同,即荷蘭畫派包括著許多支派。每一個城市都各 有各的畫派,一個城市之內也畫派林立,各具特色。代表畫家有約翰內斯·維米爾、朱蒂斯.特.伯赫、傑拉德.特.伯赫、彼得·德·霍赫等。
  • 評佛蘭德斯畫派作品:西方版《清明上河圖》
    日前,《魯本斯、凡·戴克與佛蘭德斯畫派——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繼去年7月舉辦《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之後,國博再一次推出西方藝術發展重要時期的代表藝術品。17世紀的佛蘭德斯畫派是佛羅倫斯畫派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地域畫派。在時間上,它們之間存在先後關係,也存在橫向的吸取和影響。
  • 一人之下:哪個功法和炁體源流更搭?丹噬不錯,但是它更搭
    ,它身上除了擁有無限的炁以外,好像和神明靈也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而一人之下裡一個人是可以學習很多功法的,那炁體源流和哪些功法更配呢?之前小百科我也單獨寫了一篇介紹了丹噬與風后奇門組合在一起之後的文章,丹噬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裡傷害最高的功法,不過丹噬和炁體源流組合在一起其實同樣也很搭
  • 「新安畫派」畫幅長留天地間——顧大風
    英年殂謝,不僅是他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是中國美術界的一大損失。「新安三雄」之中只有黃賓虹是幸運的……從傳世的作品看,張翰飛先生的山水畫主要取法元人,尤其對「元四家」的學習頗有心得。他「初師子久(黃公望),以植其基;旁及倪瓚、王蒙,以拓其勢(《張翰飛畫冊自序》)。」他對中國山水畫的源流也曾做過深入的研究。
  • 一人之下:炁體源流已經失傳,老農功並不是八奇技
    然而其中哪一個八奇技才是最強一直是在討論的話題,畢竟八奇技代表著各個流派的巔峰技術,而這其中更是有著號稱最強的術之盡頭「炁體源流」的存在。但是張懷義死亡會後傳給馮寶寶的真的就是炁體源流麼?答案是肯定的!張懷義如果想要傳承給自己的孫子保命的手段那必然就要將自己的絕技炁體源流傳給張楚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