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佛蘭德斯畫派作品:西方版《清明上河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評家:高勇

  展覽名稱:《魯本斯、凡·戴克與佛蘭德斯畫派——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時間:2013年11月5日—2014年2月15日

  推薦指數:★★★★☆

  一句話點評:如今,以「流派」為名的展覽顯得越加困難,本次展覽為觀者提供了足不出「戶」一睹真容的難得機會。

  日前,《魯本斯、凡·戴克與佛蘭德斯畫派——列支敦斯登王室珍藏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繼去年7月舉辦《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之後,國博再一次推出西方藝術發展重要時期的代表藝術品。17世紀的佛蘭德斯畫派是佛羅倫斯畫派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地域畫派。在時間上,它們之間存在先後關係,也存在橫向的吸取和影響。作為此畫派最重要的代表藝術家,魯本斯、凡·戴克都曾前往義大利學習交流,確立了各自的藝術身份和地位,同時對巴洛克藝術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西方版《清明上河圖》

  前來看展的人中,很多都是慕名而來。若不是需購票入場,想必展廳內將會爆滿,即便如此,現場也是人潮湧動,絡繹不絕。開篇的是生於1466年昆丁·馬西斯的木板油畫《稅吏》,這也是本次展覽中年代最悠久的作品。畫中兩位主人公紅色和綠色頭巾佔據了主要位置,雖然用色大膽,卻絲毫沒有掩蓋作者高超的寫實功底;表現在臉部,則是藝術家對人物內心活動的剖析技藝,將稅吏的刻薄、嚴謹、細膩的眼神真實揭露,可謂入木三分。而同一題材中,昆丁·馬西斯最廣為記載和熟知的則是現藏於羅浮宮的《銀行家和他的妻子》。自楊·凡·艾克將顏料調入油之後,油畫的鮮豔程度以及持久度使得後人能夠欣賞更為真實的作品成為可能,紅得發亮,綠得柔和;人物背景中的陳列品仿佛剛被擦拭完畢,似乎已經沒有了歷史塵埃的隔閡,觸手可及,很難讓人想像眼前的作品竟是出自16世紀初。

  這些藉助於寫實技術運用的情節性肖像繪畫,多以聖經故事為主,也有將現實生活場景、事件、故事等藝術化處理的風俗畫之類,尼德蘭地區以彼得·勃魯蓋爾父子為代表。彼得·勃魯蓋爾被認為是歐洲第一位「農民畫家」,其作品《盲人的寓言》更是被稱為16世紀歐洲繪畫的巔峰之作。在聖經故事中,耶穌曾對法利賽人說:「他們是瞎眼領路,若使盲人領盲人,二者必皆落坑中。」尼德蘭民間諺語也有「瞎子牽瞎子,一起倒黴」一說,因此畫中不無滲透了畫家對尼德蘭革命的失望和對人類命運的哲學思考。相比於此,小彼得·勃魯蓋爾的《伯利恆的戶口調查》被認知度並不高,但現場卻有人一語道破,說它是西方版的《清明上河圖》。如此理解倒也有一番新意。

  藝術不能承受之重

  不管是《稅吏》、《盲人的寓言》還是《伯利恆的戶口調查》,畫面在動和靜中都取得了某種平衡,而且富有濃厚的鄉村小農的生活氣息。雖然彼得·勃魯蓋爾也去過義大利的很多城市,但其幽默詼諧具有諷刺意味的表現手法同魯本斯、凡·戴克還是相去甚遠。魯本斯的神話、宗教作品、德西烏斯·穆斯系列作品,筆觸的流動、色彩的豔俗、形體的笨重造就了一幅幅大尺寸的繪畫,闊大的牆面似乎難以滿足畫面的擴張。《戰神馬爾斯與瑞亞·西爾維亞》是魯本斯的重要代表作,而展出的卻是這幅畫的三個不同版本,一幅是草圖,一幅是完成作品,一幅是掛毯。這「三部曲」的完整展示,場面令人驚嘆,因為,即便是草圖,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畫家用筆用色的認真和精到;掛毯的製作方式不一,也能讓人感受到魯本斯投入到畫中的語言和精神。

  作品《克拉拉·賽琳娜·魯本斯的肖像》,卻讓我們看到了魯本斯此刻內心的回歸,或者說,畫家在這一幅畫中將視野和情感傾注到另一個自己當中。畫中的小女孩為畫家長女,卻不幸於12歲離開人世,這幅畫的價值已遠遠不只是目光所及的欣賞愉悅,它甚至超越了藝術所能承受之重。畫家曾經說過,繪畫所觸及到的地方,就是他的世界。我們也可以認為,他的世界,也是繪畫所能觸及的。顯然,他的繪畫已經不僅僅屬於他的世界,所到影響之處也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世界。

  作為魯本斯「最好的學生」,凡·戴克也找到了自己生命承受的繪畫新方式,特別是對17世紀歐洲肖像畫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不同的是,凡·戴克選擇了出國,並成為了英國「直屬陛下的首席畫家」。英國查理一世對凡·戴克的器重,也感染了畫家藝術創造力的發揮,他的才華和成就逐漸在為英國王室家族以及國家重臣、貴族的肖像創作中顯露出來。在《瑪利亞·德·塔西斯的肖像》作品中,如果不是女子一身華貴的裝飾打扮,很難通過其他肢體或外貌特徵辨別她的高貴身份。當然,在衣物、飾品等物的描寫上,畫家也是極為細緻,不乏文藝復興時藝術家的影子。我一直相信,安靜或沉著的狀態,能夠為思考騰出更多的空間和時間。

  地域畫派難以「再聚」

  彼得·勃魯蓋爾所經歷的社會革命,影響其繪畫的蹤跡在後人魯本斯、凡·戴克等人的作品中難以尋覓,但他們的繪畫卻紮根尼德蘭這塊土地,生長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佛蘭德斯繪畫。這種地域性畫派的形成並非偶然,佛羅倫斯畫派的興起和發展則得益於義大利優越的藝術氛圍和條件。

  如今,以「流派」為名的展覽顯得越加困難。藝術家的流動、藝術作品市場流通,以及部分地區分分合合的歷史變化等因素,造成了以地域自然形成的畫派很難再以地域的形式聚集,基本屬於一盤散沙。本次展覽為觀者提供了足不出「戶」一睹真容的難得機會,但畢竟還是以單方面珍藏為主,對於魯本斯、凡·戴克以及佛蘭德斯畫派的故事遠不止眼前,還有更多需要去攝取認知。

相關焦點

  • 感覺自己萌萌噠:清明上河圖十大萌點
    千百年來,《清明上河圖》仿摹者眾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還有許多摹本和偽造本,有人統計,現存《清明上河圖》有30多本。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今天小編就帶您看看仇英辛丑版《清明上河圖》的熱鬧,盤點盤點作品中那些萌萌噠畫面。
  •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哪幅畫的藝術價值更高,為什麼?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都是國寶級存在,不可能出售,所以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這種作品,往往又寄託了各自的民族情感,所以在不同國家,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我們不妨把思路轉換一下,把這兩幅畫,分別和自己國內的作品相比,看看有什麼特點,即使有所偏頗,也不容易引起爭論。
  • 清明上河圖:歲月皆刻畫墨中,百態盡顯絹綾上
    宋代風俗畫《清明上河圖》 在中國美術史上,《清明上河圖》可謂是一幅最具傳奇色彩的作品,也是歷朝歷代被臨摹最多的一幅作品。《清明上河圖》歷經兵火,幾遭劫難,流傳過程充滿傳奇。而它本身也有許多待解之謎:它的創作者張擇端是哪個朝代的人?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風光,以散點透視的構圖法,讓繁華景貌和大宋民眾躍然長卷之上。已知最早版本由北宋張擇端所畫,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則藏有明代大畫家仇英及清宮畫院等版本。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寫成新書《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這本新書,是我前後一共研究了20年之後的一個作品。主要的思路是用畫來講故事。畫本身太複雜了,所以我只挑出了最重要的200多個細節來闡釋。這些細節,表現了當時的政府管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市容的面貌、它的建築和城市經濟的方方面面。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也正是只有零距離的觀察欣賞,才能仔細品味畫中每一位人物的身份故事,發現藏在畫中有趣細節:街上手拿飯盒的小哥就是宋代的「外賣小哥」、刮麵攤修面竟然是宋朝男性的時髦生活、街邊寫有店名的紙箱正是「燈箱廣告」的雛形……為了保證書中每一處細節的呈現,在創作過程中,專門使用了超高清版的《清明上河圖》原圖做圖源,並且幾經審校調整
  • 臺北故宮《清明上河圖》今年將首度到南院展出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春伊始,臺北故宮今天公布2020南北院5大亮眼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將首度到南院展出。另外,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宣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將由余佩瑾接任。2020年臺北故宮南院年節將推出「清明上河圖特展」,1月22日至4月26日《清明上河圖》首度南下,展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宋代張擇端《清明易簡圖》及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另外搭配新媒體作品《古畫動漫-清明上河圖》、《書畫互動桌-清明上河圖》與《話·畫-清明上河圖》,讓民眾通過豐富的感官體驗,遙想汴京的繁華盛景。
  • 獻完《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去哪兒了?
    清明,這個約定俗成的日子,成為連接不同時代人們情感的導體,從未謀面的張擇端和孟元老,在這一天靈犀相通,一幅《清明上河圖》、一卷《東京夢華錄》,是他們跨越時空的對白。「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跨出深深的庭院,穿過重重的街巷,人們相攜相依來到河邊,才能目睹完整的春色。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不過在當今社會,真的有人把畫「復活」了,不是隨便哪張畫,他「復活」的可是我國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本以「清明上河圖」為構思腳本,歷經八年才創作出的中國大型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
  • 熱播網劇引爆千年懸案,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是真跡?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河南開封)的市井風情,從建築、樹木、河、橋到人、車馬、傘、船等,無一細緻入微的描繪展現出來,生動還原了當下那一刻的汴梁城的繁華盛景。 可偏偏這樣一幅作品上,卻並未找到關於作者的署名。一般人都會在自己完成的畫作上簽名,更何況是這樣一幅作者傾盡心血的曠世奇作。
  • 都知《清明上河圖》乃張擇端著作,然其主要內容與價值,被淡化了
    論起《清明上河圖》的來源,是與北宋息息相關的,主要描繪的是風俗。進而,《清明上河圖》還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著作者為北宋畫家張擇端,他自幼好學,在遊學之中學習繪畫,宋微宗時期,就職於翰林圖畫院。隨著時間流逝,至今大部分的作品都失傳了,如今存世的《清明上河圖》,只知其名,那其內容講了什麼呢?
  • 千古之謎揭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真跡嗎?
    對於大多數沒有在故宮見到《清明上河圖》真跡的人,印象中的"國之瑰寶"是不是長這樣?或者是這樣?但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清明上河圖》可不只是一幅!而是有好多好多幅。總體來說說,《清明上河圖》大致可以區分為3大系統。
  • 幫助鑑定《清明上河圖》真跡的原來是這本書
    1952年,時年37歲的書畫鑑賞大師楊仁愷先生在整理收繳的溥儀攜帶的文物時,從被當作贗品丟棄的紙堆裡,發現了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使得這件中國文化瑰寶重見天日。這幅真跡的發現頗具戲劇性。據楊老回憶,溥儀帶了三幅《清明上河圖》,當時工作人員把畫得很工細的兩張明朝蘇州仿製的《清明上河圖》(俗稱「蘇州片」)選了出來,他則在被遺棄的書畫中發現了另一卷題名《清明上河圖》的古畫,除了它的題跋、畫法等之外,最主要的是它所畫的北宋城市景象與另一部記述同時代城市生活的書《東京夢華錄》相一致,比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開封的橋是木橋,其他兩幅上畫的是石橋,而這幅畫上的橋正是木橋,由此他斷定這幅古畫才是北宋張擇端的
  • 中國十大傳世精品名畫-《清明上河圖》知識鑑賞
    一、《清明上河圖》畫家小傳《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又字文友,今山東諸城人。青年時期生活在汴梁,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善界畫,人物、城郭、市街、舟車等。
  • 我的世界:打造《清明上河圖》沉浸式體驗,國家團隊創新文化經典
    近期,一支關於《清明上河圖》被立體化重現於《我的世界》的原創視頻在Bilibili上爆紅,短短幾天內播放量便成功突破100萬,實時彈幕達到1萬以上。許多網友更是齊刷刷地在評論區內留言好評,對該作品的高質量與創作者的匠心巧思讚嘆不已。
  • 宋朝軼事: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大喜之極,當即用他的「瘦金體」在畫旁題上「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蓋上了雙龍小印。至此,名畫問世,宋徽宗成了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後來,到清朝末年的800多年裡,清明上河圖一直蹤跡不明,流傳的故事也精彩絕倫。
  • 清明上河圖被「篡改」:驚現劉德華、周杰倫、藍胖子……畫風獵奇!
    關於《清明上河圖》好像總有玩不完的創意比如這位香港藝術家 Way Fung一頓操作猛如虎用了超過4個多月、1000小時以上的時間「篡改」《清明上河圖》完成了一副「驚世之作」《The Cháo Dynasty 潮代》橫屏瀏覽
  • 獲得日本人一致好評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值得你一讀
    《清明上河圖密碼》這本書在文學界已經不止一次被諸多大佬推薦了,我敢打賭這套書絕對是世界級大師水平,堪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產懸疑推理小說的巔峰之作。2.贏得了日本人的一致好評《清明上河圖密碼》靠自己的實力徵服了所有讀者,這種徵服,不僅發生在國內,對於那個推理作家輩出,向來以推理文學著稱的日本,更是如此,《清明上河圖密碼》被他們稱作是「描述北宋時代的野心之作」,甚至還被兩度推薦!
  • 國外版《清明上河圖》,陳冠希等340位潮流偶像融入其中
    Way Fung | 荷蘭華裔藝術家創作了《The Cháo Destiny(潮代)》,也就是 「潮流版《清明上河圖》」。將潮流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混搭,從5米多長的《清明上河圖》中選取0.06%,他用波普藝術的畫風仿製,把KAWS、村上隆、賈伯斯、漫威之父斯坦·李、李小龍、劉德華、周杰倫、陳冠希等340位潮流偶像融入北宋熱鬧、繁忙的生活場景中,向影響他人生的藝術家、電影、動畫、時尚、品牌致敬。作品創作耗時超過4個月、1000小時,畫中既充滿潮流元素,又有賽龍舟、武松打虎、曹衝稱象等中國典故。
  • 與父親共設手稿,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老手藝人還有個願望
    上百個人物、大小船隻……遼寧葫蘆島的劉傑,耗時10個月創作出11米長手撕畫《清明上河圖》。手撕橋是整幅作品的難點,他和父親一起設計手稿,沒想到,開始撕橋時,父親突發疾病去世,這成了劉傑永久的遺憾……劉傑說希望這門古老的手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