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萌萌噠:清明上河圖十大萌點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感覺自己萌萌噠:清明上河圖十大萌點

  看了仇英《清明上河圖》中的這些龍舟、鳳舟和虎舟,感覺現在每到端午節出來的那些龍舟真是遜斃了,這幾個舟的造型完勝當今端午舟。

  中國文物網訊 (編輯 張豔)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特展開展了,其中國寶文物《清明上 河圖》很受觀眾歡迎。據悉,流傳後世《清明上河圖》主要有三大版本,一為宋本《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所以被稱為《清明上河圖》故 宮藏本。二為明本《清明上河圖》,又稱「仇英本」。三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千百年來,《清明上河圖》仿摹者眾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還有許多摹本和偽造本,有人統計,現存《清明上河圖》有30多本。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今天小編就帶您看看仇英辛丑版《清明上河圖》的熱鬧,盤點盤點作品中那些萌萌噠畫面。

  《清明上河圖》中裸奔的漢子(文中圖片皆翻拍自《仇英模清明上河圖鑑賞》一書)

  圍觀那些裸奔的哥們

  當今社會在大街上「裸奔」,還要被城管請去喝喝茶聊聊天呢。而在古代,有時候裸奔裸奔,好像還沒什麼事兒。魏晉許多狂士如竹林七賢的阮籍和劉伶就裸奔過, 也沒聽說他們因此而被怎麼樣。此外,在有些傳世畫作裡,也常有市井百姓在街上「裸奔」,如辛丑版《清明上河圖》中就多次出現裸奔的哥們,如抓魚的、鋸木頭 的、耍雜技的、挑擔的等等都在公眾場所赤裸著上身。

  《清明上河圖》蹴鞠

  好Q的「足球」:很像鄰居家小朋友的玩具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 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漢族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 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

  蹴鞠被視為中國古代的足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是古人很喜歡玩的一項遊戲,這項運動不僅男人熱愛,女人也喜歡,古代女子蹴鞠大多以表演為主,對從 事蹴鞠女子的容貌、身段、技藝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女子蹴鞠在古代又稱為「美人蹴鞠」。不僅一般人愛蹴鞠,甚至帝王也頗愛這項運動,如唐太宗李世民、唐 玄宗李隆基、唐僖宗李儇和宋太祖趙匡胤都非常迷戀蹴鞠,都是瘋狂的「球迷」,唐僖宗一玩蹴鞠就是二三個時辰,連飯都忘了吃,他曾得意地說﹕「朕若應擊球進 士舉,為狀元。」

  在一些傳世名畫如《宋太祖蹴鞠圖》、馬遠的《蹴鞠圖》、黃慎的《蹴鞠圖》等作品中多次出現蹴鞠的場面,但像辛丑版《清明上河圖》中色彩如此活潑的「鞠」還真不多見,這種「五顏六色」的「花皮球」——「鞠」一出現, 感覺畫面瞬間「萌」了起來。

  《清明上河圖》街頭鬥毆

  擦亮眼睛圍觀「潑夫」掐架

  親,你倆 「是Man!是Man!」不是潑婦啊!掐架拽頭髮的架勢不是潑婦的專利嘛?!衣服都撕沒了,鞋子也踹掉了。請斯文點,有風度地幹架。周邊勸架的親,乃們是去勸架的,不是去助威的啊,別火上澆油啊!

  《清明上河圖》護衛開道船

  穿越古代去看人畫卡通畫

  古人也會卡通畫,如辛丑本《清明上河圖》中兩艘護衛開道船上的這三個傢伙,很卡哇伊,像是魚尾,又像是被捆成三捆的韭菜,小編猜測可能是鎮船闢邪之物。這個卡通形象小編總覺得很熟悉,但想不起來在哪部動畫片裡有相似的形象,不知各位看官想起來沒?

  《清明上河圖》踩水攀談

  閒的花慌:二男踩水攀談

  乍一看,還以為這倆貨在過河呢,實際上這二位是在踩水攀談呢,談什麼呢?可能正聊著今年是否能有個豐收年吧。腐女們就不要想歪了。

  《清明上河圖》中的旗幟

  中國最早的國旗:有木有覺著很眼熟?

  中國最早的國旗應該是漢人政權的明朝國旗。日月旗是明朝的國旗,由明朝的國號「明」字的意義演化而來,明朝最初沒有國旗,隆慶開關以後,由於對外貿易的迅 速發展,明朝船隻按照國際上的標準懸掛了一種旗幟以區別於葡萄牙、荷蘭等國船隻的國旗,成為當時事實上的中國國旗。近年來,南洋一些明代船隻被打撈,這種 旗幟也重新面世。

  旗面上一輪紅日居中,輝映著白色的旗面,好眼熟的旗幟啊,在辛丑版《清明上河圖》中這樣的旗幟多處可見,鄰國的國旗與它很相像。

  《清明上河圖》中的獨輪車

  最愛坐獨輪車

  古代獨輪車的創始者據說就是三國時的蜀相諸葛亮,它的前身就是木牛流馬。在辛丑版《清明上河圖》中多次出現獨輪車,但大都推的貨物,畫面上這位大哥很愜意地端坐小車中,其他小車推的都是貨物,坐車的大哥一出現,畫面很有喜感。

  《清明上河圖》調理男婦雜症的店面

  男科婦科也受關注

  沒錯,這是大明朝的男科和婦科坐堂的地方,專門調理男婦疑難雜症的,看樣子應該是用中醫的望聞問切等手段排查病因。

  《清明上河圖》論辯場面

  集體論辯神馬的最有激情了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燦爛的古代文化,其中口才藝術源遠流長。中國古語有「一言興邦」之說,又有「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之論。口才 論辯藝術,在中國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辯才也是很重要的一項才能,中國古代也流傳下來許多論辯故事,如項託舌戰孔夫子、退齊軍屈完陳辭等,也有許多 一辯成名的歷史人物。

  辛丑版《清明上河圖》集體辯論的畫面展示,畫中人辯到激動處,席地而坐者有之,手舞足蹈者有之,甚至還有被「辯」下水的。

  《清明上河圖》中傲嬌二寵

  感覺自己萌萌噠:傲嬌二寵

  在辛丑版《清明上河圖》中,有不少動物躍然紙上,其中有不少是成雙成對的出現的,畫家精湛的繪畫技巧將這些萌物們的神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單國霖稱,仇英《清明上河圖卷》描繪了繽紛多彩的社會經濟商業活動、文化娛樂生活和民俗風情,刻畫了各色人物,這些並非是畫家憑空憶想出 來的,若用歷史文獻相互引證,可以發現很多是明代吳中地區社會現實生活的折射。儘管此圖是舊曲譜新詞,然而在表現畫家所熟悉的鄉土風情方面,具有重要的人 文意義和認識價值。

  蘇州吳門畫派研究院稱,仇英的《清明上河圖》以明代蘇州熱鬧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為蘭圖,精心描繪了當時蘇州社會的城鄉人民生活實景。圖中人物之多,畫面 之精細,領域之廣闊已遠遠超過了張擇端。圖中,清晰可見天平山、運河、古城牆、胥門等當時蘇州地區標誌性建築。茶肆酒樓、書畫裝裱店、說書、彈唱、洗染坊 等細微處體現的是蘇州水鄉特有的生活情致。加上仇英特有的青綠山水功底,使畫面動靜結合,疏密相間,有聚有散,錯落有致,運筆細膩,設色考究。完全是一種 再創造,是繼張擇端後另一件國寶。  其實,不論哪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皆因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和活潑的畫風而備受後人關注和喜愛。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傳世精品名畫-《清明上河圖》知識鑑賞
    提到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可謂世人皆知,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品鑑這幅傳世精品名畫的相關知識點,鑑賞它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不俗之處。二、《清明上河圖》創作背景根據後世文人考證,《清明上河圖》可能作畫於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這段時期北宋皇室一直營造太平盛世的氣氛,其實內憂外患。
  • 宋朝軼事: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大喜之極,當即用他的「瘦金體」在畫旁題上「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蓋上了雙龍小印。至此,名畫問世,宋徽宗成了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後來,到清朝末年的800多年裡,清明上河圖一直蹤跡不明,流傳的故事也精彩絕倫。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我在神武門之下,遠望太和殿,陣風吹過耳邊,腦中浮現是10年前的情景,國寶中的至寶沉睡於此,十年一次的甦醒大展,遺憾我與你擦肩,只能通過照片、新聞來感受你的不朽威嚴與魅力,她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的一幅畫作——北宋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也許你只知道她的名字和她的作者,那今天,小孫老師希望可以和你分享學習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識。
  • 江蘇泗陽農家女五年間繡出七米《清明上河圖》
    「前天村書記跟我說,要把《清明上河圖》放在村史館展出,感覺這五年付出沒白費。」7月6日,江蘇省泗陽縣張家圩鎮大元村的顏迎春邊把自己繡制的《清明上河圖》展開,邊說出內心的激動。顏迎春今年50歲,曾經做過13年代課教師。
  • 都知《清明上河圖》乃張擇端著作,然其主要內容與價值,被淡化了
    論起《清明上河圖》的來源,是與北宋息息相關的,主要描繪的是風俗。進而,《清明上河圖》還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著作者為北宋畫家張擇端,他自幼好學,在遊學之中學習繪畫,宋微宗時期,就職於翰林圖畫院。隨著時間流逝,至今大部分的作品都失傳了,如今存世的《清明上河圖》,只知其名,那其內容講了什麼呢?
  • 獻完《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去哪兒了?
    張擇端的春天之旅(節選)文 | 祝勇張擇端在12世紀的陽光中畫下《清明上河圖》的第一筆之時,他並不知道自己為這座光輝的城市留下了最後的影像。他只是在完成一幅嚮往已久的畫作,他的身前是汴京的街景和豐饒的記憶,他身後的時間是零。
  •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哪幅畫的藝術價值更高,為什麼?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都是國寶級存在,不可能出售,所以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這種作品,往往又寄託了各自的民族情感,所以在不同國家,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我們不妨把思路轉換一下,把這兩幅畫,分別和自己國內的作品相比,看看有什麼特點,即使有所偏頗,也不容易引起爭論。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寫成新書《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清明上河圖》裡的「城市副中心」《清明上河圖》裡的官宦之家過了虹橋了,就已經非常接近內城了,車水馬龍,非常繁忙。大酒家開始出現了,賣香料的、賣藥的、各種高級的旅館,包括兩戶官宦之家的大宅。算是城市副中心。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不過在當今社會,真的有人把畫「復活」了,不是隨便哪張畫,他「復活」的可是我國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本以「清明上河圖」為構思腳本,歷經八年才創作出的中國大型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
  • 來MC觀賞清明上河圖的美麗
    最近,一個以國畫為主題的地圖在MC中橫空出世,那就是火爆《我的世界》遊戲圈的地圖:《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所著的一幅風俗畫,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國寶級文物。據《我的世界》官方消息稱,《清明上河圖》這張地圖是由開發者團隊「國家建築師Cthuwork」製作的,現已經在「國建cthuwork」伺服器展覽大廳展出,玩家可以免費遊覽。這張地圖也免費上架在了《我的世界》PE版本資源中心裡的「國建—清明上河圖」專題中。讓我們一起搭上時光機,來這熙熙攘攘的京城遊歷一番吧。
  • 清明上河圖隱藏秘密,專家放大30倍發現神秘職業,如今火遍全國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北宋畫家張澤瑞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從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到盛唐畫聖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我國的繪畫水平達到了發展的巔峰時期,張澤瑞的《清明上河圖》突破了先賢們的繪畫風格,他的繪畫題材不再以人物山水為主,他的繪畫創新完全體現在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風光,以散點透視的構圖法,讓繁華景貌和大宋民眾躍然長卷之上。已知最早版本由北宋張擇端所畫,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則藏有明代大畫家仇英及清宮畫院等版本。
  • 與父親共設手稿,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老手藝人還有個願望
    萊州繪畫愛好者120天臨摹出9米長《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是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的名畫,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幾百年來備受文人墨客的追捧。近日,山東省煙臺萊州的一位民間繪畫愛好者李永濤用時120天,臨摹出了一幅9米長的《清明上河圖》。作為一名書畫愛好者,李永濤並沒有受過專業的繪畫學習,多年來,一直是自己苦練畫功,博物館與各類書畫展成為了他最常去的地方,2018年一次難得的機會使他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李永濤說:「201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了清明上河圖,看了特別喜歡,後來我就一直想要把它畫出來。」
  • 李玉剛的成名三部曲《新貴妃醉酒》《清明上河圖》《剛好遇到你》
    古風然後是《清明上河圖》,該曲依然是胡力創作的歌曲,同樣是京劇和流行音樂巧妙的結合,李玉剛同樣用「雙聲」唱法演唱,可以說是為李玉剛量身定做的歌曲,該曲取材於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李玉剛用古典而又時尚的演繹方式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但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幾乎每隔十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能親眼所見真跡並近距離觀賞的機會,實在難得。不過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你把《清明上河圖》帶回家慢慢欣賞!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
  • 還記得那幅《清明上河圖》嗎?當它出現在我們身邊時,徹底淪陷了
    一幅畫,一幅生動的畫,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曾引起一度的轟動,描繪出了北宋東京汴梁百姓的市井生活、民俗風情、皇家園林等躍然紙上,活靈活現。他的技術也是相當的高,每一個人的刻畫,馬的刻畫,店鋪,風景,甚至於人物表情都是那麼的細緻入微……於是乎,為了還原北宋這一繁華景象,國家就專門按照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修建了如今的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屬於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坐落在八朝古都河南開封,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 熱播網劇引爆千年懸案,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是真跡?
    許願原本是想揪出老朝奉報仇,卻因報復心切反被人下套利用,在公開的媒體中大肆宣揚故宮典藏的《清明上河圖》是贗品,一家外資的香港拍賣公司趁虛而入,並對媒體聲稱自己手裡有《清明上河圖
  • 臺北故宮《清明上河圖》今年將首度到南院展出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春伊始,臺北故宮今天公布2020南北院5大亮眼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將首度到南院展出。另外,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宣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將由余佩瑾接任。2020年臺北故宮南院年節將推出「清明上河圖特展」,1月22日至4月26日《清明上河圖》首度南下,展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宋代張擇端《清明易簡圖》及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另外搭配新媒體作品《古畫動漫-清明上河圖》、《書畫互動桌-清明上河圖》與《話·畫-清明上河圖》,讓民眾通過豐富的感官體驗,遙想汴京的繁華盛景。
  • 幫助鑑定《清明上河圖》真跡的原來是這本書
    1952年,時年37歲的書畫鑑賞大師楊仁愷先生在整理收繳的溥儀攜帶的文物時,從被當作贗品丟棄的紙堆裡,發現了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使得這件中國文化瑰寶重見天日。這幅真跡的發現頗具戲劇性。據楊老回憶,溥儀帶了三幅《清明上河圖》,當時工作人員把畫得很工細的兩張明朝蘇州仿製的《清明上河圖》(俗稱「蘇州片」)選了出來,他則在被遺棄的書畫中發現了另一卷題名《清明上河圖》的古畫,除了它的題跋、畫法等之外,最主要的是它所畫的北宋城市景象與另一部記述同時代城市生活的書《東京夢華錄》相一致,比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開封的橋是木橋,其他兩幅上畫的是石橋,而這幅畫上的橋正是木橋,由此他斷定這幅古畫才是北宋張擇端的
  • 《清明上河圖》VS《蒙娜麗莎》哪個更有價值?異想天開
    如果《清明上河圖》PK《蒙娜麗莎》,猶如關公戰秦瓊 從根本上來說,《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沒法相比較。 因為「磚家」都說了,這樣的藝術品「其藝術價值無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