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鑑定《清明上河圖》真跡的原來是這本書

2020-12-10 中華書局

1952年,時年37歲的書畫鑑賞大師楊仁愷先生在整理收繳的溥儀攜帶的文物時,從被當作贗品丟棄的紙堆裡,發現了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使得這件中國文化瑰寶重見天日。

這幅真跡的發現頗具戲劇性。據楊老回憶,溥儀帶了三幅《清明上河圖》,當時工作人員把畫得很工細的兩張明朝蘇州仿製的《清明上河圖》(俗稱「蘇州片」)選了出來,他則在被遺棄的書畫中發現了另一卷題名《清明上河圖》的古畫,除了它的題跋、畫法等之外,最主要的是它所畫的北宋城市景象與另一部記述同時代城市生活的書《東京夢華錄》相一致,比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開封的橋是木橋,其他兩幅上畫的是石橋,而這幅畫上的橋正是木橋,由此他斷定這幅古畫才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那麼,這部《東京夢華錄》究竟是怎樣一本書呢?

《清明上河圖》裡的虹橋,北宋張擇端真跡中是一座木橋。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下同)

《東京夢華錄》是部宋代史料筆記,它用通俗易曉的語言,從市民的平凡、瑣細的日常生活視角,記錄了北宋,主要是徽宗政和、宣和年間東京汴梁的方方面面,描繪了這座十二世紀上半葉世界聞名的繁華都市。

它是購物的嚮導:東華門外、潘樓酒店樓下、土市子、馬行街、界身巷,都是繁華的集市。《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著對汴梁集市的生動描繪。馬行街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才罷,以至於夏天「永絕蚊蚋」;界身巷專門進行奢侈品交易,「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清明上河圖》中的「孫羊店」正店

而最熱鬧的還是著名的大相國寺,每月開放八次,從寺門、庭院、佛殿附近、兩側走廊、資聖門前以及後廊等地,所有能夠利用的地方,都分區域進行著不同門類的商品與服務交易,參與交易者上至皇室貴官、下到平民百姓,我們熟悉的蘇東坡、歐陽修、宼準、李清照夫婦等,都曾出沒其間;所出售的貨物品類繁雜,甚至許多珍貴的文物也能在此買到;堪稱天下第一紅火、集買賣與娛樂於一體的地方。

這些集市可以從五更一直延續到四鼓。而州橋還有專門的夜市,是著名的「美食街」,有主食,有小吃,有葷有素,有甜有鹹,夏日有冷飲,冬日有「雜嚼」。

說到美食,《東京夢華錄》也是美食的指南。書中那些大小的酒樓食店,高檔的一桌兩人份餐具就值一百多兩銀子,家常的一頓飯不過十五個銅錢。有的店售賣各種飯菜,可以多達幾十種,有的則是一種食物的「專賣店」。城中還有專營川蜀及南方飲食的「川飯店」和「南食店」。而最吸引人的則是沿街的食鋪食攤,售賣各種零食,比如剛結束的電視劇《清平樂》中仁宗和他的小公主都喜愛蜜餞果子、徽柔公主愛吃的嘉慶子,也都是平民百姓日常消費的美味。汴京城中還能夠吃到各地的新奇食物,北方的酥酪,南方的龍眼、荔枝、芭蕉幹,還有西川乳糖等等。

《清明上河圖》中虹橋邊的酒館

縱觀全書,各種美食隨處可見,相關專題就有「州橋夜市」「酒樓」「飲食果子」「會仙酒樓「食店」「肉店」「餅店」等,其他記述各種節令遊樂的條目中也總會提到各種應季應景的食品。就如現在立秋時節,書中說:這時瓜果梨棗方盛,京師中光是棗就有靈棗、牙棗、青州棗、亳州棗等好幾種;還有新上市的雞頭肉,即芡實,以梁門裡李和家的最好,一水兒的銀皮子,鮮嫩無比,不僅士庶爭購,而且直供皇家。

《東京夢華錄》還以正月到十二月的時間為序,介紹汴梁城中的歲時節令、朝廷慶典與民間習俗,涉及的節日有立春、元宵、寒食與清明、端午、七夕、中元節、立秋、中秋、重陽、天寧節、立冬、冬至、除夕等,節令習俗豐富多彩,在時序流轉中完整展現了東京市民極高水平的物質與精神生活狀況。在這個時間軸上,重點介紹元旦大朝會、元宵節觀燈、皇帝駕幸金明池觀爭標與百戲、十月十日天寧節宮廷大宴、冬至日南郊大禮以及除夕夜禁中呈大儺儀等由朝廷主導的重要禮儀慶典活動,展現了東京城作為首都的特色及其政治功能的實現方式。同時它又是一幅有溫度的風情畫卷,能讓我們體驗宋代的文化特質,感受宋人的生活態度。

[宋]《金明池爭標圖》。圖片來源:天津博物館

《東京夢華錄》還記載了東京汴梁的城市規劃,如都城城門建制、主要河道橋梁、皇宮建築、皇城內外官署方位、城內主要街巷店鋪等。書中還有對歌舞百戲、市井生活、民風民俗的細緻描寫。當年楊仁愷先生也正是依據這些細緻的描述,將古畫中的細節與之相對應,「發現」了那張真的《清明上河圖》。

但是,如果我們了解《東京夢華錄》的寫作背景,知道它是北宋遺民懷念故都,借記敘當年盛世而一抒悵恨之情,則所有這些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越是繁華快樂,越是令人黯然神傷。《東京夢華錄》作者孟元老,曾在北宋的東京汴梁生活了二十多年,親歷了它最鼎盛閒適的時光,也親見了它在金兵的燒殺搶掠下成為一片焦土。這部書是他在紹興十七年除夕,汴梁淪陷二十年之際寫成,撫今追昔,百感交集,仿佛一切皆為夢幻。

但是,孟元老並沒有停留於愴然喟嘆,而是在表層敘事之下,還隱含敘述了他二十餘年目睹的徽宗朝樁樁件件歷史事件,形成了一種「隱微敘事」的形式,探討了北宋百年繁華一旦兵火皆成夢幻的原因所在。於是在那些快樂場面背後,往往是悲涼的陰影,甚至是觸目驚心的壞政。像前文說到的「州橋夜市」,靖康二年(1127)三月八日,金兵火燒州橋,百餘家被焚,這是在張邦昌被金人立為偽帝的第二天。孟元老津津樂道的這處人間煙火地,隨著北宋王朝的結束灰飛煙滅。再如駕幸金明池臨水殿觀水嬉爭標,反映的是朝廷對武備的放鬆懈怠,將金明池練水軍徹底變成了一場花樣翻新的「大型水上演出」,以至於當金兵選擇金明池附近的汴河西水門作為攻城重點時,史書中竟然沒有駐紮在金明池的北宋虎翼水軍的參戰記錄。從這個角度再看《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那些人情和美、節物風流,就像北宋王朝太平盛世的背影,既清晰地長久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又落寞地逐漸消逝在歷史的煙塵裡。

《東京夢華錄》,是一部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更是一部都市閒情掩蓋下的《沉思錄》。

近期值得關注的直播

《周易》是「群經之首」,是一部重要的哲學典籍,對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生活、文化思想等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你是否也對《周易》感興趣卻不知如何入門?你是否在閱讀原典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疑問?本周四晚七點半,中華書局副總編輯張繼海此次將用正宗的學問和接地氣的語言帶你進入周易世界。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相關焦點

  • 千古之謎揭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真跡嗎?
    分別是:張擇端的真跡、明代仇英的「仇英本」和清代宮廷畫家的「清院本」。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見的清明上河圖總是有不同的風格。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館,從宋到今,流傳有序,卷後的題跋、印鑑歷歷可數,被絕大多數人認為是張氏的真跡。
  • 熱播網劇引爆千年懸案,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是真跡?
    到1950年,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前身)在清理戰亂中失散的庫存文物時,《清明上河圖》才得以重見天日。據記載,當時庫房中共有三幅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作,經專家鑑定後,確定其中一幅為真跡。 《清明上河圖》從被創作完成以來,一直備受世人矚目,歷代摹本種類、數量眾多。
  • 全球收藏《清明上河圖》30幅,為何這幅才是真跡?作者至今存疑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最頂級畫作裡面,肯定有《清明上河圖》的一席之地。這幅長達五米的畫卷中,畫家用他的神來之筆描繪了北宋汴京民俗風情,人物活靈活現、神態各不相同、酒肆民居無不精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清明上河圖》卻有30多個版本,大陸、臺灣、美國、法國的博物館中都收藏有這幅畫。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但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幾乎每隔十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能親眼所見真跡並近距離觀賞的機會,實在難得。不過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你把《清明上河圖》帶回家慢慢欣賞!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
  • 《清明上河圖》VS《蒙娜麗莎》哪個更有價值?異想天開
    如果《清明上河圖》PK《蒙娜麗莎》,猶如關公戰秦瓊 從根本上來說,《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沒法相比較。 因為「磚家」都說了,這樣的藝術品「其藝術價值無法估量」。
  • 清明上河圖真假存疑!《古董局中局》揭秘三處難以解釋的破綻
    《古董局中局2》又叫《古董局中局之清明上河圖》,顧名思義《清明上河圖》是本劇的主角,故事圍繞許願和黃煙煙鑑別《清明上河圖》真假展開。疑點1.清明上河圖上沒有作者張擇端的印章或題字。張擇端是清明上河圖作者是由首次由金人張著記錄的,在宋朝並沒有張擇端是作者的記錄。2.清明上河圖上宋徽宗加蓋的雙龍小印丟失。宋徽宗是清明上河圖的第一位正式擁有者,還在上面用瘦金體親自題注,加蓋了自己的雙龍小印,這使畫作的真實程度存疑一定疑義。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我一樣,小時候曾讀過一個叫《一幅壯錦》的民間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老奶奶把在集市上買回來的田園畫,一針一線的織成了一幅壯錦。故事的最後,這幅壯錦裡的花草、房屋、山水全部變成了現實,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宋朝軼事: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清明上河圖歷來都被視為稀世珍品,出於嚴謹與珍惜的心,楊仁愷打開了這幅畫冊。畫卷展開,畫面是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畫中人物栩栩如生,內容氣勢恢宏,描畫手法與北宋繪畫特徵極為契合,楊仁愷內心驚嘆不已。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清明上河圖》真跡重見天日後,興起了一股研究之風,諸多爭議也隨之而來:這到底是不是一幅政治畫?是何人、何時而畫?這是我這本書中,一個非常重大的解讀。所有賣酒的地方都必須註冊登記,並按照規定展示官定的標誌:酒旗和酒斾。從圖裡,可以看到一共有大、中、小三種類型的酒家,分別是正店、腳店和拍戶。
  •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哪幅畫的藝術價值更高,為什麼?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都是國寶級存在,不可能出售,所以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這種作品,往往又寄託了各自的民族情感,所以在不同國家,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我們不妨把思路轉換一下,把這兩幅畫,分別和自己國內的作品相比,看看有什麼特點,即使有所偏頗,也不容易引起爭論。
  • 獲得日本人一致好評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值得你一讀
    《清明上河圖密碼》這本書在文學界已經不止一次被諸多大佬推薦了,我敢打賭這套書絕對是世界級大師水平,堪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產懸疑推理小說的巔峰之作。1.堪稱史詩級的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全書824位人物,每個人都有名有姓,佯裝、埋伏在舟船車轎、酒肆樓閣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實殺機四伏。翻開本書,在小販的叫賣聲中,金、遼、西夏、高麗等國的間諜、刺客已經潛伏入畫,824個人物逐一復活,只待客船穿過虹橋,就一起拉開北宋帝國覆滅的序幕。
  • 名畫《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殺局:暗藏24具屍體,還有間諜藏身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題並不是清明盛世,連清明節都不是。因為我們在畫面當中根本找不任何表現清明節各種習俗的痕跡,不管是掃墓、踏青還是野餐。這張畫裡也完全沒有謳歌盛世繁華,粉飾太平的意圖。橋上橋下險情,就是這場爭鬥成為全卷高潮,也是全卷的畫眼。整幅《清明上河圖》處處寫實,生動逼真,沒有一個人物、一個物件或一個線條的粗疏,但在畫眼處,偏偏有這麼一個不太合常理的意外事件,這是考證的起點。
  •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城市,各種珍貴文物,河南開封博物館有多受歡迎
    博物館一景作為繪畫大師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城市,開封的歷史自然也和《清明上河圖》聯繫在了一起,目前這幅畫的真跡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不過開封博物館裡也有一副電子版清明上河圖當然,這幅畫也給後人了解宋代人們的民風民俗,建築風格,市井生活提供了依據。這裡還提供河南話的解說,非常親切!
  • 感覺自己萌萌噠:清明上河圖十大萌點
    看了仇英《清明上河圖》中的這些龍舟、鳳舟和虎舟,感覺現在每到端午節出來的那些龍舟真是遜斃了,這幾個舟的造型完勝當今端午舟。   中國文物網訊 (編輯 張豔)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特展開展了,其中國寶文物《清明上 河圖》很受觀眾歡迎。據悉,流傳後世《清明上河圖》主要有三大版本,一為宋本《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所以被稱為《清明上河圖》故 宮藏本。二為明本《清明上河圖》,又稱「仇英本」。三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 6年打磨5米立體長卷,紙藝工匠「復活」《清明上河圖》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盛景和百態人生收於畫中。現如今,有人歷時6年,用5.04米長卷高度還原《清明上河圖》,以立體書的形式讓歷史名畫「活」了起來。立體的城門樓這本立體書名為《大宋風華:立體<清明上河圖>》,純手工製作,出自紙藝工匠王偉之手。翻開書頁,虹橋慢慢立了起來,橋上車馬擁擠,橋下船舶穿梭,鬧市街頭都變得立體可感。
  • 中國十大傳世精品名畫-《清明上河圖》知識鑑賞
    提到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可謂世人皆知,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品鑑這幅傳世精品名畫的相關知識點,鑑賞它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不俗之處。二、《清明上河圖》創作背景根據後世文人考證,《清明上河圖》可能作畫於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這段時期北宋皇室一直營造太平盛世的氣氛,其實內憂外患。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風光,以散點透視的構圖法,讓繁華景貌和大宋民眾躍然長卷之上。已知最早版本由北宋張擇端所畫,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則藏有明代大畫家仇英及清宮畫院等版本。
  • 北宋的美好生活,商品經濟繁榮,清明上河圖給你的驚喜
    一般問你最喜歡的朝代是哪一個朝代,我們的答案一般都是宋朝,那麼宋代到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喜歡,宋代又有哪些東西是值得我們嚮往的呢,有這樣一幅圖叫做清明上河圖,就為我們提供了答案,接下來那就讓我們走進描繪北宋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圖,走進清明上河圖給我們帶來的北宋好時光。
  • 獻完《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去哪兒了?
    張擇端的春天之旅(節選)文 | 祝勇張擇端在12世紀的陽光中畫下《清明上河圖》的第一筆之時,他並不知道自己為這座光輝的城市留下了最後的影像。他只是在完成一幅嚮往已久的畫作,他的身前是汴京的街景和豐饒的記憶,他身後的時間是零。
  • 《清明上河圖密碼6》之醒世大結局:北宋國運殆盡,一卷祭奠荒丘
    ----張擇端《清明上河詞》大宋朝的宮廷畫待詔張擇端,終於畫完了《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完成了道君皇帝親授的使命。從宣和三年清明起,前後整整十年,他不滿五十歲,鬚髮盡白。於是,他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終於寫出了一部《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小說巨著,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從2015年開始創作,前後也花了整整十年,他不滿五十,仍然容光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