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美好生活,商品經濟繁榮,清明上河圖給你的驚喜

2020-12-14 回憶起童年的美好時光

一般問你最喜歡的朝代是哪一個朝代,我們的答案一般都是宋朝,那麼宋代到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喜歡,宋代又有哪些東西是值得我們嚮往的呢,有這樣一幅圖叫做清明上河圖,就為我們提供了答案,接下來那就讓我們走進描繪北宋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圖,走進清明上河圖給我們帶來的北宋好時光。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的一個畫家張擇端畫的,他畫的北宋時期的一條著名的河流汴河上面的場景,這個汴河,也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京杭大運河上面的一個段落,是位於北宋當時的都城,東京的這個地方,位於我們現在的開封。張擇端在畫中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北宋的日常生活場景。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局部統一的王朝,他結束了五代十國地方割據的分裂局面,為全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宋是士大夫最嚮往的朝代,因為每一個讀書人都能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國家體制,並且北宋公務員的工資是全球最高的。北宋的開闊者趙匡胤,是一個特別喜歡以柔克剛的皇帝,很少會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也很少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般會使用經濟手段來獲取政治權力。比如杯酒釋兵權,就是答應給將軍豐厚的經濟財力,然後把他們手中的權力收歸中央。北宋初年,由於趙匡胤答應了將軍豐厚的土地,所以採取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土地允許自由買賣,這樣導致了土地兼併現象特別多,大量的土地就全部被地主擁有了。很多失去土地的農民, 為了生存他們只能來到城市,靠出賣勞動力來養活自己,無形之中促進城市人口的增加。

隋唐時期商品經濟已經獲得一定程度上的發展,但是由於坊市制度的實行,商業發展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比如唐朝法律就規定,只能在東市和西市進行商品交換,只能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太陽落山之前進行買賣。在唐朝的時候還要實行宵禁制度,就是太陽一落山的時候,所有人都必須回到自己的房內,不能在大街上隨便遊蕩。如果你太陽天黑了,還沒有及時回到住宅區,那麼路上巡邏的警察,就可以把你抓起來,並且把你關在監獄裡。唐朝的都城長安,雖然有橫穿南北東西的大街,但是高高的城牆,把整個城市分為若干份,走在唐朝的大街上,你只能看到死氣沉沉的景象,絲毫感受不到市場的繁榮。總之唐朝商品經濟的發展還是有一定限制的。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出現了早市和夜市,《清明上河圖》中燈籠的廣告就能充分證明。草市的出現打破了空間的限制,早在唐朝末年的時候,在農村地方就出現了草市,草市也類似於現在的趕會,有時候是在田間,有時候是在路邊。北宋的都城是開封,位於黃河邊上,整條河流從北宋的都城橫穿而過,所以北上在城市設置上面,就選擇沿河建立都城,便利的交通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為了更加方便人民買賣,商鋪分分臨街而設,所以街市制度取代了坊市制度。

北宋雖然在軍事上很少取得戰爭,也常常採取籤訂條約的形式來解決戰爭紛爭,但是這種舉措和諧了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為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和諧的環境,所以此時的邊境貿易非常繁榮。不管是城市商品的繁榮,還是邊境貿易的繁榮,在《清明上河圖》上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我們一打開《清明上河圖》,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個交通事故,這一個交通事故是什麼呢,就是當時一個騎著驢車的和一個挑著擔的人發生了碰撞,然後這個驢十分的吃驚,這個人正在躲閃。跟著這個開始,逐步的走向畫卷的中心,沿著這一條河流,你能看到河流上面往來的船隻特別的多,可見這一個時期,商業的發展那是非常的大。

你可以看一下這個時期的橋,不像是我們原來說的多孔橋,而是變成了只有一個孔的大橋,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商船能夠通過,這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商業的繁榮,你沿著這個橋那再往左邊看,就會看到一排排的店鋪,這個店鋪,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店鋪,賣什麼的都有,比如說有賣吃的,還有賣喝的,還有賣用的,還有供人們居住的旅店等等。

然後你把這一些商店放大一看,還有一個細節更會吸引你的注意,就是你會看到有一個人端著兩碗飯,飛奔在這個街道上面,我們現在最原始的外賣的雛形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而且在這一系列的店鋪上面,還有非常吸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大大的酒樓,你看這個酒樓上面它掛著的各種各樣的燈籠,那麼這個燈籠是幹嘛用的呢,我們說它這個燈籠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廣告,是晚上來找那客人用的,那麼在整個城市裡面,晚上也是一個燈火通明的,也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景象。

繼續沿著這一幅畫往前走的話,你還會注意到的是這個畫裡面的馬車是比較少的,更多的那是驢車,那麼你不由得就會思考,為什麼這個時期驢車比較多呢?那是由於這一個時期的北宋與外來那是有一定的接觸的,但是這個時期的馬更多的是在西北地區,沒有來到了北宋,北宋更多的是產驢,所以驢的使用量就比較大一點兒。

這就是描述宋北宋詳細情況的一幅畫,清明上河圖,它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去欣賞,它那就像一個縮影一樣,也為我們展示了北宋時期的方方面面的生活,而且也使我們嚮往的北宋有了一種形象生動地展示,也有了這樣一種抒情。

相關焦點

  •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東京城酒店建築是什麼樣的,有何特色?
    序言: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長捲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描繪北宋時期東京市井生活的一幅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可謂稀世奇珍畫之瑰寶。該畫採用現實主義手法和全景式構圖,生動地反映了北宋首都開封舟船往復、商賈雲集、飛虹臥波、店鋪林立、人煙稠密的繁華景象和豐富的社會生活習俗風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清明上河圖:歲月皆刻畫墨中,百態盡顯絹綾上
    畫中所表現的真的是「清明時節」 的景象嗎?「上河」又有什麼樣的含義?作者:張擇端關於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南宋人;也有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金朝人;還有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北宋人。
  • 中國十大傳世精品名畫-《清明上河圖》知識鑑賞
    一、《清明上河圖》畫家小傳《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又字文友,今山東諸城人。青年時期生活在汴梁,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善界畫,人物、城郭、市街、舟車等。
  • 都知《清明上河圖》乃張擇端著作,然其主要內容與價值,被淡化了
    論起《清明上河圖》的來源,是與北宋息息相關的,主要描繪的是風俗。進而,《清明上河圖》還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著作者為北宋畫家張擇端,他自幼好學,在遊學之中學習繪畫,宋微宗時期,就職於翰林圖畫院。作品特點以長卷形式展現,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形象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它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 《清明上河圖密碼6》之醒世大結局:北宋國運殆盡,一卷祭奠荒丘
    ----張擇端《清明上河詞》大宋朝的宮廷畫待詔張擇端,終於畫完了《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完成了道君皇帝親授的使命。從宣和三年清明起,前後整整十年,他不滿五十歲,鬚髮盡白。於是,他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終於寫出了一部《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小說巨著,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從2015年開始創作,前後也花了整整十年,他不滿五十,仍然容光煥發。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寫成新書《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這本新書,是我前後一共研究了20年之後的一個作品。主要的思路是用畫來講故事。畫本身太複雜了,所以我只挑出了最重要的200多個細節來闡釋。這些細節,表現了當時的政府管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市容的面貌、它的建築和城市經濟的方方面面。
  • 宋朝軼事: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經過眾多專家進一步考證,最終確認,楊仁愷發現的這冊《清明上河圖》就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真跡。至此,名畫現世,意寓新中國必將繁榮昌盛。三、帝王的寵兒清明上河圖歷來都在帝王的必選收藏清單裡,曾5進5出歷代宮廷。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能生活在美麗的畫中,可把小時候的我羨慕壞了。不過在當今社會,真的有人把畫「復活」了,不是隨便哪張畫,他「復活」的可是我國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之謎作為一幅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的長卷畫作,《清明上河圖》中約有82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這些栩栩如生的細節,讓北宋時期的汴京面貌躍然紙上。
  • 北宋平民的日常生活
    在軍隊裡面老老實實的就可以幹到退休,國家會給你各種優惠政策,保障你生活一輩子。但是由於重文輕武的政策,軍隊難以得到長足的發展。面對強敵的時候,最終也導致了南宋屈辱的歷史。北宋軍隊宋朝人也非常喜歡聚會,邀請方式也別具一格。
  • 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後,隱藏在畫中的小秘密,你都發現了麼?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乃是北宋風俗畫,何謂風俗畫?風俗畫,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社會生活風習為題材的。清明上河圖一畫中記錄的正是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以及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真實生活。
  • 《清明上河圖》裡的中藥鋪
    《清明上河圖》中的趙太丞家和劉家香藥鋪生活在北宋末年的畫家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真實反映了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街市繁榮情景。北宋末年的藥鋪既看病又賣藥,也稱為「安濟坊」或「病院」。在街市的最西面,有一處坐北朝南、面積較大的門面,大門上方懸掛一匾額,上書「趙太丞家」四個大字。太丞即太醫丞,宋朝為太醫局所屬主管醫藥的官員,為從七品。可見這家藥鋪為趙姓醫官所辦,既是皇姓,又有官方背景,所以所處位置非常優越。
  • 幫助鑑定《清明上河圖》真跡的原來是這本書
    1952年,時年37歲的書畫鑑賞大師楊仁愷先生在整理收繳的溥儀攜帶的文物時,從被當作贗品丟棄的紙堆裡,發現了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使得這件中國文化瑰寶重見天日。這幅真跡的發現頗具戲劇性。據楊老回憶,溥儀帶了三幅《清明上河圖》,當時工作人員把畫得很工細的兩張明朝蘇州仿製的《清明上河圖》(俗稱「蘇州片」)選了出來,他則在被遺棄的書畫中發現了另一卷題名《清明上河圖》的古畫,除了它的題跋、畫法等之外,最主要的是它所畫的北宋城市景象與另一部記述同時代城市生活的書《東京夢華錄》相一致,比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開封的橋是木橋,其他兩幅上畫的是石橋,而這幅畫上的橋正是木橋,由此他斷定這幅古畫才是北宋張擇端的
  • 全球收藏《清明上河圖》30幅,為何這幅才是真跡?作者至今存疑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最頂級畫作裡面,肯定有《清明上河圖》的一席之地。這幅長達五米的畫卷中,畫家用他的神來之筆描繪了北宋汴京民俗風情,人物活靈活現、神態各不相同、酒肆民居無不精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清明上河圖》卻有30多個版本,大陸、臺灣、美國、法國的博物館中都收藏有這幅畫。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風光,以散點透視的構圖法,讓繁華景貌和大宋民眾躍然長卷之上。已知最早版本由北宋張擇端所畫,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則藏有明代大畫家仇英及清宮畫院等版本。
  • 獲得日本人一致好評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值得你一讀
    1.堪稱史詩級的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全書824位人物,每個人都有名有姓,佯裝、埋伏在舟船車轎、酒肆樓閣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實殺機四伏。翻開本書,在小販的叫賣聲中,金、遼、西夏、高麗等國的間諜、刺客已經潛伏入畫,824個人物逐一復活,只待客船穿過虹橋,就一起拉開北宋帝國覆滅的序幕。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900年前,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的盛世繁華、人文風貌盡收畫中。2.2米的畫卷中藏有豐富的信息,粗略瀏覽只能感受一時的視覺震撼,而畫中所蘊藏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值得後世仔細觀摩。但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幾乎每隔十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能親眼所見真跡並近距離觀賞的機會,實在難得。不過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你把《清明上河圖》帶回家慢慢欣賞!
  • 熱播網劇引爆千年懸案,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是真跡?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河南開封)的市井風情,從建築、樹木、河、橋到人、車馬、傘、船等,無一細緻入微的描繪展現出來,生動還原了當下那一刻的汴梁城的繁華盛景。 可偏偏這樣一幅作品上,卻並未找到關於作者的署名。一般人都會在自己完成的畫作上簽名,更何況是這樣一幅作者傾盡心血的曠世奇作。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我在神武門之下,遠望太和殿,陣風吹過耳邊,腦中浮現是10年前的情景,國寶中的至寶沉睡於此,十年一次的甦醒大展,遺憾我與你擦肩,只能通過照片、新聞來感受你的不朽威嚴與魅力,她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的一幅畫作——北宋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也許你只知道她的名字和她的作者,那今天,小孫老師希望可以和你分享學習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識。
  • 汴河虹橋今何在,一個王朝的抗洪史,藏在清明上河圖的防汛往事
    楊廣乘龍舟三次順流而下巡遊江南之時,未必能夠想到通濟渠畔小小的大梁城,日後成為北宋一百六十多年盛世繁榮的起點。但處於黃淮兩大水系連接點的開封,以勢不可擋之勢,取代長安、洛陽,成為宋太祖趙匡胤的龍興之地——汴京。
  • 千古之謎揭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真跡嗎?
    對於大多數沒有在故宮見到《清明上河圖》真跡的人,印象中的"國之瑰寶"是不是長這樣?或者是這樣?但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清明上河圖》可不只是一幅!而是有好多好多幅。總體來說說,《清明上河圖》大致可以區分為3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