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揭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真跡嗎?

2020-12-10 小段給你說娛樂

對於大多數沒有在故宮見到《清明上河圖》真跡的人,印象中的"國之瑰寶"是不是長這樣?

或者是這樣?

但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清明上河圖》可不只是一幅!而是有好多好多幅。

總體來說說,《清明上河圖》大致可以區分為3大系統。分別是:張擇端的真跡、明代仇英的「仇英本」和清代宮廷畫家的「清院本」。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見的清明上河圖總是有不同的風格。

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館,從宋到今,流傳有序,卷後的題跋、印鑑歷歷可數,被絕大多數人認為是張氏的真跡。

關於《清明上河圖》真假問題,出現在最近熱播的《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中。

劇中外國拍賣行將在香港拍賣國寶《清明上河圖》,而故宮中被古董界最具有權威公信力的「五脈梅花」家族鑑定過的《清明上河圖》,則被外界質疑為贋品。

劇中針對《清明上河圖》的這些爭議,也是目前學術界爭議不下的話題。

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到底是不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真跡?

《清明上河圖》被創作以來經歷了很多的波折劫難,幾進幾出皇宮,流轉於多個藏家之手,最後被溥儀帶出宮,它的摹本也非常多。

但是在清朝年間,嘉慶皇帝曾請太上皇乾隆為此畫做鑑定,乾隆一看便知是真跡,於是給蓋了2個章,所以印章成了主要的鑑定依據,根據「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確認故宮裡典藏的《清明上河圖》為真跡。

當然,故宮裡典藏的《清明上河圖》並不止一幅,為了更好的保護真跡,所以對外展出時所用的版本是「清院本」,「清院本」相較於真跡,年代較近,且顏色更加豔麗。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千古之謎還有很多: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繪於什麼時候?

有的說是北宋初期,有的說是中期,有的說是後期,還有說是南宋人畫的,甚至有說是金朝人的手筆。

根據這幅圖裡人物穿的衣冠,畫卷上的印章,還有畫中發生的事件,可以大致得出《清明上河圖》畫在北宋宋徽宗朝前期的崇寧至大觀年間(1102-1110年)。

為何圖中會隱藏屍體?

這一幅看似繁盛祥和的《清明上河圖》中,有人發現整幅圖中隱藏著24具屍體,且河邊酒肆茶樓,處處有潛伏者藏身。在畫中,有來自大遼、大金、高麗和西夏等國的刺客和間諜,他們都潛伏在汴京,蠢蠢欲動在謀劃著一場事變,就像《長安十二時辰》中所演的那樣。或許,這就是張擇端當初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想要暗示些什麼。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是指清明節期間嗎?

針對《清明上河圖》中「清明」和「上河」二詞的含義,學術界意見不一。

有的學者認為「清明」就是指「清明節」,而「上河」是上墳之意。

一部分中立的學者又提出新的觀點:「清明」是地名,即東京內的清明坊。因為畫中所繪是從清明坊到虹橋汴河兩岸的活動情景。而「上河」是對汴河某一河段的特殊稱呼。

專家就幾種意見爭執不下,到目前為止,「清明」、「上河」究竟作何解釋,還未有定論。

800多年來,後人對《清明上河圖》這個千古名畫的研究,數不勝數。

有人會研究畫中的服飾和小吃,也有人想還原當年街頭的熱鬧,但卻很少有人想到去研究畫中的每一個人物的身份,歷經10年,作家冶文彪通過各種史料研究,從畫中蛛絲馬跡出發,讓《清明上河圖》中的824個人物有名有姓地復活了,他閉關10年,創作了驚世之作《清明上河圖密碼》

寫了個啥故事?只能用一個詞形容:曠世奇局!作者冶文彪把清明上河圖中的824個人物,在小說中全部復活了,而且有名有姓。

這本書是好多人心目最最好看的國產懸疑推理小說,也是讀者心目中的世界級大師水平。

被業界稱為是繼《盜墓筆記》、《鬼吹燈》、《藏地密碼》之後的最強IP,迅速俘獲了市場和口碑。

全畫的最具戲劇性「畫眼」,就是河中那隻客船,這也是畫家張擇端埋下的線索。

此船正要穿過橋洞,卻沒有放下桅杆,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

看似一時疏忽,實則有意為之。

所以書一開篇,「畫眼」上的這艘梅船就憑空消失,隨後更驚現一艘新船,上面24具屍體卻全是梅船上的人!

以此為開端,《清明上河圖》上的824個人

姓什麼、叫什麼、為什麼出現在這兒、身上有什麼秘密、彼此有什麼關聯。

大致數了數,清明六部各種大大小小案子加起來恐怕要過百。更可怕的是,所有這些案子都互相關聯,共同組成了一個大案!

不僅如此!《清明上河圖密碼》已經火出國了,

成為「中國懸疑推理小說的標杆書」

CHINA DAILY,專門闢出一版頁面來推薦這部千古殺局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全集共6冊,單本書字數高達50萬,據悉,《清明上河圖密碼6:醒世大結局》上市一周便斷貨。這絕對是你的藏書裡不可或缺的一套曠世之作!

《清明上河圖》真跡你無法帶回家,但這一套《清明上河圖密碼》卻能帶你穿越時空,回到北宋,親眼見證那段歷史的繁榮和衰退......

想要一探究竟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熱播網劇引爆千年懸案,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是真跡?
    關於這個疑問,學術界有人猜測,認為張擇端有可能是南宋或者是金人,因為身份原因便沒能載入史料,而《清明上河圖》的成畫時間因為晚於宣和時期,而沒被記錄在冊。 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到底是不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真跡?
  • 清明上河圖真假存疑!《古董局中局》揭秘三處難以解釋的破綻
    《古董局中局2》又叫《古董局中局之清明上河圖》,顧名思義《清明上河圖》是本劇的主角,故事圍繞許願和黃煙煙鑑別《清明上河圖》真假展開。疑點1.清明上河圖上沒有作者張擇端的印章或題字。這些疑點也是現實裡的爭議,雖然並不能以此推翻故宮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真品的結論,但是足以引起軒然大波有利於許願找到仇人老朝奉,因此許願將疑點寫信給報社公開,引起巨大爭論。電視劇中的清明上河圖最後被許願和老朝奉聯手證明是真跡,現實中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也曾有過真假爭議。
  • 全球收藏《清明上河圖》30幅,為何這幅才是真跡?作者至今存疑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哪一幅才是真跡呢?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一幅,畫上有宣和二年宋徽宗的題跋,看上去很像是真跡。宋徽宗本人就是大畫家,總不會被贗品給糊弄吧。可專家並不認為這是真跡。被藝術品公認是真跡的,反而是既沒有創作時間,也沒有署名的一幅,現被北京故宮收藏。為什麼會這樣?
  • 獻完《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去哪兒了?
    張擇端的春天之旅(節選)文 | 祝勇張擇端在12世紀的陽光中畫下《清明上河圖》的第一筆之時,他並不知道自己為這座光輝的城市留下了最後的影像。他只是在完成一幅嚮往已久的畫作,他的身前是汴京的街景和豐饒的記憶,他身後的時間是零。
  • 宋朝軼事: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大喜之極,當即用他的「瘦金體」在畫旁題上「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蓋上了雙龍小印。至此,名畫問世,宋徽宗成了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後來,到清朝末年的800多年裡,清明上河圖一直蹤跡不明,流傳的故事也精彩絕倫。
  • 幫助鑑定《清明上河圖》真跡的原來是這本書
    1952年,時年37歲的書畫鑑賞大師楊仁愷先生在整理收繳的溥儀攜帶的文物時,從被當作贗品丟棄的紙堆裡,發現了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使得這件中國文化瑰寶重見天日。這幅真跡的發現頗具戲劇性。據楊老回憶,溥儀帶了三幅《清明上河圖》,當時工作人員把畫得很工細的兩張明朝蘇州仿製的《清明上河圖》(俗稱「蘇州片」)選了出來,他則在被遺棄的書畫中發現了另一卷題名《清明上河圖》的古畫,除了它的題跋、畫法等之外,最主要的是它所畫的北宋城市景象與另一部記述同時代城市生活的書《東京夢華錄》相一致,比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北宋開封的橋是木橋,其他兩幅上畫的是石橋,而這幅畫上的橋正是木橋,由此他斷定這幅古畫才是北宋張擇端的
  • 都知《清明上河圖》乃張擇端著作,然其主要內容與價值,被淡化了
    論起《清明上河圖》的來源,是與北宋息息相關的,主要描繪的是風俗。進而,《清明上河圖》還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著作者為北宋畫家張擇端,他自幼好學,在遊學之中學習繪畫,宋微宗時期,就職於翰林圖畫院。,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畫有:《西湖爭標圖》、《金明池爭標圖》《清明上河圖》。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但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幾乎每隔十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能親眼所見真跡並近距離觀賞的機會,實在難得。不過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你把《清明上河圖》帶回家慢慢欣賞!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清明上河圖」之謎作為一幅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的長卷畫作,《清明上河圖》中約有82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這些栩栩如生的細節,讓北宋時期的汴京面貌躍然紙上。
  •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哪幅畫的藝術價值更高,為什麼?
    作者名氣經濟價值創新能力文化價值傳播範圍《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宋徽宗時供職翰林畫院,宮廷畫家,其他資料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千百年來一直是個難解之謎。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畫家太多了,顧愷之、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董源、範寬、張擇端、李公麟、夏圭、黃公望、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徐渭、朱耷、石濤、鄭燮等,歷史上公認的「畫聖」是唐代的吳道子。《清明上河圖》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至今未被拍賣。因此,它的價值無法估量。說白了,象這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可能永遠無法衡量其價值。
  • 《清明上河圖》裡描繪的河流,到底是什麼河,真相在這裡!
    《清明上河圖》畫中所描繪的河歷來被認為是汴河,而很多人認為,這條河並不是正河,而是別浦,即用作渡口的自然河。周邦彥《蘭陵王·柳》又有『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之句,其中的別浦,並非送別之浦,而是別通之浦。唐白居易的《白氏六帖》引晉周處《風土記》釋浦曰:『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
  • 臺北故宮《清明上河圖》今年將首度到南院展出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春伊始,臺北故宮今天公布2020南北院5大亮眼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將首度到南院展出。另外,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宣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將由余佩瑾接任。臺北故宮日前在官網公布懸缺已久的常務副院長,由資歷豐厚的餘佩瑾接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畢業的餘佩瑾,先前是臺北故宮器物處處長,研究領域含括中國陶瓷史、17至18世紀清宮與世界的交流,去年受到好評的「小時代的日常—一個17世紀的生活提案」則由她策劃。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清明上河圖》之局部。(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感覺自己萌萌噠:清明上河圖十大萌點
    中國文物網訊 (編輯 張豔)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特展開展了,其中國寶文物《清明上 河圖》很受觀眾歡迎。據悉,流傳後世《清明上河圖》主要有三大版本,一為宋本《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所以被稱為《清明上河圖》故 宮藏本。二為明本《清明上河圖》,又稱「仇英本」。三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VS《蒙娜麗莎》哪個更有價值?異想天開
    如果《清明上河圖》PK《蒙娜麗莎》,猶如關公戰秦瓊 從根本上來說,《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沒法相比較。 因為「磚家」都說了,這樣的藝術品「其藝術價值無法估量」。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我在神武門之下,遠望太和殿,陣風吹過耳邊,腦中浮現是10年前的情景,國寶中的至寶沉睡於此,十年一次的甦醒大展,遺憾我與你擦肩,只能通過照片、新聞來感受你的不朽威嚴與魅力,她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的一幅畫作——北宋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也許你只知道她的名字和她的作者,那今天,小孫老師希望可以和你分享學習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識。
  • 清明上河圖:歲月皆刻畫墨中,百態盡顯絹綾上
    宋代風俗畫《清明上河圖》 在中國美術史上,《清明上河圖》可謂是一幅最具傳奇色彩的作品,也是歷朝歷代被臨摹最多的一幅作品。《清明上河圖》歷經兵火,幾遭劫難,流傳過程充滿傳奇。而它本身也有許多待解之謎:它的創作者張擇端是哪個朝代的人?
  • 清明上河圖放大50倍:那個樹下乘涼的人,能不能注意一下形象?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北宋時期最出色的風俗畫,作者張擇端用細膩的筆觸,將當時北宋街市乃至鄉村的風貌,全部收在了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場面十分熱鬧。如今,《清明上河圖》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中,成為了國寶級的文物。
  •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城市,各種珍貴文物,河南開封博物館有多受歡迎
    開封博物館 提起開封,也是全國各地人們嚮往的旅遊城市,開封位於河南省東部,黃河之濱,是黃河中原文化的代表性城市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開封古稱汴州,汴梁,汴京。博物館一景作為繪畫大師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城市,開封的歷史自然也和《清明上河圖》聯繫在了一起,目前這幅畫的真跡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不過開封博物館裡也有一副電子版清明上河圖
  • 臺北必看三大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
    來臺北,有三大館是必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臺北故宮坐落於群山環抱之間,風水寶地。1965年建成,佔地16公頃。清明上河圖真跡即收藏於此,且收藏有無數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