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沒有在故宮見到《清明上河圖》真跡的人,印象中的"國之瑰寶"是不是長這樣?
或者是這樣?
但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清明上河圖》可不只是一幅!而是有好多好多幅。
總體來說說,《清明上河圖》大致可以區分為3大系統。分別是:張擇端的真跡、明代仇英的「仇英本」和清代宮廷畫家的「清院本」。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見的清明上河圖總是有不同的風格。
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館,從宋到今,流傳有序,卷後的題跋、印鑑歷歷可數,被絕大多數人認為是張氏的真跡。
關於《清明上河圖》真假問題,出現在最近熱播的《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中。
劇中外國拍賣行將在香港拍賣國寶《清明上河圖》,而故宮中被古董界最具有權威公信力的「五脈梅花」家族鑑定過的《清明上河圖》,則被外界質疑為贋品。
劇中針對《清明上河圖》的這些爭議,也是目前學術界爭議不下的話題。
故宮裡的《清明上河圖》,到底是不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真跡?
《清明上河圖》被創作以來經歷了很多的波折劫難,幾進幾出皇宮,流轉於多個藏家之手,最後被溥儀帶出宮,它的摹本也非常多。
但是在清朝年間,嘉慶皇帝曾請太上皇乾隆為此畫做鑑定,乾隆一看便知是真跡,於是給蓋了2個章,所以印章成了主要的鑑定依據,根據「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確認故宮裡典藏的《清明上河圖》為真跡。
當然,故宮裡典藏的《清明上河圖》並不止一幅,為了更好的保護真跡,所以對外展出時所用的版本是「清院本」,「清院本」相較於真跡,年代較近,且顏色更加豔麗。
關於《清明上河圖》的千古之謎還有很多: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繪於什麼時候?
有的說是北宋初期,有的說是中期,有的說是後期,還有說是南宋人畫的,甚至有說是金朝人的手筆。
根據這幅圖裡人物穿的衣冠,畫卷上的印章,還有畫中發生的事件,可以大致得出《清明上河圖》畫在北宋宋徽宗朝前期的崇寧至大觀年間(1102-1110年)。
為何圖中會隱藏屍體?
這一幅看似繁盛祥和的《清明上河圖》中,有人發現整幅圖中隱藏著24具屍體,且河邊酒肆茶樓,處處有潛伏者藏身。在畫中,有來自大遼、大金、高麗和西夏等國的刺客和間諜,他們都潛伏在汴京,蠢蠢欲動在謀劃著一場事變,就像《長安十二時辰》中所演的那樣。或許,這就是張擇端當初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想要暗示些什麼。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是指清明節期間嗎?
針對《清明上河圖》中「清明」和「上河」二詞的含義,學術界意見不一。
有的學者認為「清明」就是指「清明節」,而「上河」是上墳之意。
一部分中立的學者又提出新的觀點:「清明」是地名,即東京內的清明坊。因為畫中所繪是從清明坊到虹橋汴河兩岸的活動情景。而「上河」是對汴河某一河段的特殊稱呼。
專家就幾種意見爭執不下,到目前為止,「清明」、「上河」究竟作何解釋,還未有定論。
800多年來,後人對《清明上河圖》這個千古名畫的研究,數不勝數。
有人會研究畫中的服飾和小吃,也有人想還原當年街頭的熱鬧,但卻很少有人想到去研究畫中的每一個人物的身份,歷經10年,作家冶文彪通過各種史料研究,從畫中蛛絲馬跡出發,讓《清明上河圖》中的824個人物有名有姓地復活了,他閉關10年,創作了驚世之作《清明上河圖密碼》。
寫了個啥故事?只能用一個詞形容:曠世奇局!作者冶文彪把清明上河圖中的824個人物,在小說中全部復活了,而且有名有姓。
這本書是好多人心目最最好看的國產懸疑推理小說,也是讀者心目中的世界級大師水平。
被業界稱為是繼《盜墓筆記》、《鬼吹燈》、《藏地密碼》之後的最強IP,迅速俘獲了市場和口碑。
全畫的最具戲劇性「畫眼」,就是河中那隻客船,這也是畫家張擇端埋下的線索。
此船正要穿過橋洞,卻沒有放下桅杆,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
看似一時疏忽,實則有意為之。
所以書一開篇,「畫眼」上的這艘梅船就憑空消失,隨後更驚現一艘新船,上面24具屍體卻全是梅船上的人!
以此為開端,《清明上河圖》上的824個人,
姓什麼、叫什麼、為什麼出現在這兒、身上有什麼秘密、彼此有什麼關聯。
大致數了數,清明六部各種大大小小案子加起來恐怕要過百。更可怕的是,所有這些案子都互相關聯,共同組成了一個大案!
不僅如此!《清明上河圖密碼》已經火出國了,
成為「中國懸疑推理小說的標杆書」!
CHINA DAILY,專門闢出一版頁面來推薦這部千古殺局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全集共6冊,單本書字數高達50萬,據悉,《清明上河圖密碼6:醒世大結局》上市一周便斷貨。這絕對是你的藏書裡不可或缺的一套曠世之作!
《清明上河圖》真跡你無法帶回家,但這一套《清明上河圖密碼》卻能帶你穿越時空,回到北宋,親眼見證那段歷史的繁榮和衰退......
想要一探究竟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