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2020-12-14 塵世曉書僮

後人對於宋詩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宋詩失去了韻味,只是一味地偏重於哲理,讀來味如嚼蠟;當然也有人偏愛宋詩,認為裡面的哲理,講述了很多的大道理,這樣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所要看個人的理解。以我個人而言,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那都是同樣喜愛。兩者之間並不衝突,最重要的是你要熱愛詩歌,要是真正喜歡的話,那自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獨特的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行藏自欲追時節,豈是人間不見容。

很多人對於這首詩可能比較陌生,而這首詩在王安石眾多的作品中不算很突出,但是由於寫得生動有趣,也為這首詩增色不少。所以看似很冷門,很顯然是被低估了,完全可以媲美唐詩,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讀來不僅朗朗上口,同時每一句都有著一種獨特的美,把春天尋常的風景,還有普通的事物描寫得充滿了勃勃生機。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改革家、思想家;可以說是北宋時期的牛人,他一已之力主持改革推行變法,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這場變法轟轟烈烈,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樣也就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最終沒有進行下去,也成為了王安石心中永遠的痛。他的變法完全是為了國家,沒有半點的私心,但是當時的人不理解,再加上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最終這場變法以失敗告終,王安石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那麼這首詩正是寫於後期,這個時候的王安石心如止水,經歷了無數的磨難,但他對於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與眾不同,在這麼一首小詩中,他通過燕子的描寫,以此來抒發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開篇的兩句疊字句,寫得最為巧妙,「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每當到了秋天之後,燕子就消失了,再也見不到它的身影,但是到了來年的春天,燕子又從遠方歸來,我們在春社時節相逢。

最後兩句寫得最有趣,同時也很抒情,字裡行間也傳遞出了詩人對於人生的解讀,「行藏自欲追時節,豈是人間不見容。」,燕子最是懂得時節,它會準時歸來,也會準時離開,在這人間燕子最可愛,人們也最喜歡燕子,希望可以在春天與之相遇。這兩句看似很普通,但卻最能夠體現出詩人當時的心境,還有骨子裡的感傷之懷。一切都結束了,變法也進行不下去,但是王安石心裡還是不甘心,希望可以再來一次。

王安石的詩清新脫俗,用詞很講究,儘管沒有什麼技巧,只是那麼平鋪直敘,但是又充滿了詩情畫意,在這首《燕》一詩中,他只不過是描寫了普通的燕子,還有尋常的風景,並沒有融入過多的哲理,這也唐詩是比較相似,所以這麼一首詩,也是最接近唐詩,可見王安石深受唐詩的影響,不像別的詩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哲理,反而讓詩歌失去了原有的韻味,還有那種獨特的美。

相關焦點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很多的詩就大量使用典故,這也讓他的作品沒有形成統一的風格,不僅寫作起來比較困難,對於後人在理解上也是比較吃力。 這組詩一共有四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首,當時黃庭堅晚年回到故鄉江西修水隱居,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這首詩只是一首很普通的作品,詩人只不過是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
  • 曾鞏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很顯然被低估,通篇寫得很有韻味
    公元1019年曾鞏出生於江西南豐,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所他在唐宋八大家中起點最低,但是他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北宋時期的文壇大家,還獲得了歐陽修的賞識,成為了他最得意的弟子。他不僅文章寫得好,另外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特別是他的一首《城南》,看似在寫景,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哲理。
  • 王安石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得很深刻!
    王安石還是一位比較敢言,也敢寫的人,這在他很多的詩歌中就有體現,譬如這首《賈生》,那就充滿了諷刺意味。可能提起這首詩,人們會立馬想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兩首詩其實是不同的風格,但是那種諷刺意味是一樣,寫得也是很深刻,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有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 王安石晚年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作為一位政治家,他勵精圖治,希望可以改變北宋,開始了變法,不過這場變法由於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成為了王安石一生中最大的遺憾;那麼作為文學家的王安石,位列唐宋八大家,不僅散文寫得好,另外詩詞也是一絕。
  • 一首比較冷門的宋詞,不過寫得同樣很唯美,通篇充滿了詩情畫意
    其實無論是唐詩,還是後來的宋詞,那都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儘管有一些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同樣也是寫得很唯美,譬如張元幹的這首《浣溪沙·山繞平湖波撼城》,那就是寫得很有趣,另外也很唯美。儘管作者的名氣不大,這首詞流傳的也不是很廣泛,但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 黃庭堅最唯美的一首詞,通篇只有寥寥數語,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兩句詩一定不會陌生,只不過是把一些名詞通過那些隨著組合,但是卻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那麼黃庭堅的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完全可以媲美蘇軾,另外他的詞作也有很多經典的名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這首《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趣,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春色美景,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所以現在正好是春天讀這麼一首唯美的詞作,那也是最應景。
  • 王勃比較冷門的一首五言絕句,只有短短的20個字,卻是寫得很深情
    寫得極為深情,讀來令人讚嘆不已。那麼除了前面所介紹的那幾首之外,筆者今天還要為大家推薦他另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也就是這首經典的五言絕句《寒夜思友三首·其一》,可能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並不是太熟悉,其實這也是一首很經典的作品,通篇描寫得很是真誠,把自己對於朋友之間思念描繪的淋漓盡致。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成為宋詩壓卷之作
    明清兩朝對於王安石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把他歸到奸臣裡去,但是有人又把他捧上神壇,其實無論怎麼評價王安石,對於他所做出來的貢獻,那都是不可能被完全抹殺,無論是變法,還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王安石的這首詩,沒有1句是自己寫的,為何反成千古名作?
    相信很多人在品讀古典詩歌的時候,都曾遇到過這樣一種比較特殊的作品,即非常完整的一首詩或詞,卻沒有1句是詩人自己寫的。以至於當我們讀完後,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不就是抄襲嗎?其實在我國的古典詩歌中,存在著一種極為特殊的體裁,即集句詩。顧名思義,就是集合他人的詩句成詩。但並不是說這種集句詩就很好寫。
  • 李白寫了一首非常霸氣的詩,開篇便驚豔了世人,讀了令人熱血沸騰
    李白,唐代最為傑出的詩人之一,一生寫過了很多的詩歌,他的大部分詩歌都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中華文明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由於李白在詩歌方面,傑出的成就,於是後人便稱他為「詩仙」。作為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他的詩或抒情,或充滿哲理。
  • 王勃比較冷門的一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讀後美得令人窒息!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王勃的是已經介紹過很多。除了這些超級熱門的詩,作為著名的多產詩人,王勃其實還有很多我們不太熟悉的「冷門」的詩,雖然如此但是這些詩作仍然能夠達到了一流的藝術水準。除了前面咱們介紹的響徹宇宙的文學巨作以外,王勃其實還有一首比較冷門的絕句,雖然說冷門,但也非常經典這首詩就是《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
  • 王安石將櫻花比作少女,寫下一首小詩,寓意美好,宛如童話
    又到櫻花開放的季節了,武漢大學的櫻花應該開得很美吧,只是今年看花的人少了,不同於往年人山人海。既然不能出去賞花,不如讀一讀詩裡的櫻花,感受這短暫又美好的生命吧!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不僅擅長寫梅花,留下了「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這樣的名句,他也曾經寫過一首詠山櫻的詩,同樣寓意深刻。
  • 同樣是寫失敗英雄項羽,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為何大不同?
    江東子弟大多是才能出眾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杜牧除了是晚唐時代著名詩人,他還是一個軍事理論家,他曾經親自注釋了孫子兵法,並在做幕府期間,為當權者提出了很多軍事戰略上的建議。無奈在牛李黨爭的背景下,杜牧的才能和主張得不到重用,所以杜牧是一個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人。
  • 10首絕美冷門古詩詞,99%的人都沒讀過!
    確實,作為流傳千古的詩人,我們讀過太多李白、杜甫、王維、蘇軾等知名詩人的作品,其實,還有許多冷門詩人、冷門詩詞,亦是佳作,一眼就驚豔千年。下面10首驚豔的冷門詩作,一起來讀一讀吧!這首詩寫一個青年小夥子,以「垂釣」作掩護,在風光宜人的釣魚灣,焦急地等待著情人的到來。「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這簡直是一幅永恆的圖畫,一個最具美感的鏡頭。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如今仍然適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項判官》,就是王安石筆下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不過相較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送別名篇,這首《送項判官》就要冷門很多了。但王安石這首詩的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即便千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適用。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安石的這首《送項判官》:斷蘆洲渚落楓橋,渡口沙長過午潮。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
  • 他被後人稱為「詩虎」,一首經典的七絕《蠟燭》,寫得很是感人
    不過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一位比較特別的詩,也就是被稱為「詩虎」的羅鄴,之所以說他特別,那就是他的名氣並不是很大,可是這個別稱卻是很霸氣;相信有一些朋友對於這位詩人並不熟悉,甚至都沒有讀過他的詩。羅鄴的名氣儘管不如李杜,但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寫過很多的經典七絕,尤其是他的一首《梅花》,寫得生動有趣,把梅花的風骨,還有獨特的品格,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很傳神。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 61歲的袁枚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短短的20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碎
    其實作為一位傳統的文人,袁枚之所以會受到人們的追捧,無非是他有著過人的才情,寫下的詩歌也是別具一格,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苔》,這首詩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不過裡面的兩句詩相信很多人一定聽過:「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兩句激勵了無數的青年,詩人也是告訴了我們,儘管我們很渺小,但是一樣可以活得轟轟烈烈。
  • 宋朝一位小詩人寫了一首詩,不僅成全了梅花,通篇還美得令人驚豔
    而正是這樣的一種特性性,也使得很多人喜愛梅花,也都希望自己可以擁有梅花一樣的品格,可以傲立於雪中,使得自己變得與眾不同。那麼古詩詞裡的詠梅名篇可謂是比比皆是,大部分偉大的詩人都寫過梅花,不過今天筆者要為大家推薦一首比較冷門的詠梅詩,也就是宋朝詩人張嵲的《墨梅》,這首詩名氣不大,流傳的也不廣,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詩人本身的名氣不大,所以作品自然也就流傳的不是很廣。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