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一首七律,寫景生動,全篇不加議論,卻發人深省

2020-12-19 品詩賞詞

詩人在作品中借景抒情,可以添加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含蓄地託物言志。有時景物描寫越是精緻美好,就越能反襯內心的悲傷。比如杜甫描寫春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作者濃墨重彩地描繪了花鳥、江山幾個景物,卻透露出思歸的惆悵。

而有時所寫之景雖然並不起眼,但藉此傳達的感情卻並非瑣細之感。比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作者只擷取了秋雨、蠟燭兩個意象,就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令人迴腸盪氣。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寫景生動,全篇不加議論,卻發人深省。

春風

北宋:王安石

一馬春風北首燕,卻疑身得舊山川。

陽浮樹外滄江水,塵漲原頭野火煙。

日借嫩黃初著柳,兩催新綠稍歸田。

回頭不見辛夷發,始覺看花是去年。

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21歲進士及第,入仕後就被授淮南節度判官,任滿後又調為鄞縣知縣。此後風風雨雨的一生,雖然充滿了悲歡離合,但詩人卻從不後悔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和主張。

這首詩創作於王安石出使遼國途中,他按古詩的傳統,從詩的第一句中取「春風」二字為題,寄寓著豐富的內涵,更含蓄地抒發了滿腔的愛國激情。

開篇就顯得情感複雜,作者化用《史記》中的典故,韓信攻燕時,廣安君曾為他獻計,把軍隊向著北方,然後派辯士送一封信,把我軍的優勢告知燕國,燕君就必定不敢不聽從。

作者一馬當先,在春風中帶了國書出使,向北進入燕地。可是他卻非常疑惑,反而就像自己正回歸祖國。

河北北部一帶古稱燕地,原來是大宋的國土,不過於幾十年前籤訂了「澶淵之盟」,已割讓給遼國了。一個「疑」字,表達出作者力主抗戰,夢寐以求收復失地,所以進入燕地反而如回到了舊山川,但願望畢竟不是事實。一個「得」字,也顯得撲朔迷離,更傳出了詩人極其渴望收復失地之情。

接下來詩人就開始描繪沿途的風景,荊公首先描寫遠景,他在馬上遙望,陽光透過林木的空隙,樹影浮動,寒江之上,也閃閃發光;平原的盡頭,沙塵混著春耕燒荒的野火濃煙,似潮水般陣陣升起。

自然界中,陽光不會浮動,而是江水汩淚奔流;沙塵也不會漲起,而是風吹煙塵滾滾。「陽浮、塵漲」,全是感性的直覺,更體現出一種美感。作者經過深入細緻的觀察,字斟句酌,生動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極富表現力。

頸聯又描寫近景,春天裡有時麗日普照,有時細雨霏霏。新芽蔭發,柳枝淡黃,作者卻說日光藉助嫩黃,著上柳條;大地漸漸回青,作者也說是細雨催促新綠,慢慢重歸田野。

「借、催」二字,使陽光、雨水變得人格化;嫩黃、新綠兩種悅目的色彩,也具有靈性。這種驚人的浪漫想像,構成了美妙的意境,也令人心馳神往。

最後作者抒發情感,結尾極其含蓄。北國早春猶如江南二月,但這畢竟是故國神遊,這片大好河山早已淪喪數十年,詩人心中極其沉痛!也許是身在異國,不便直說;也許是哀而不傷,按住悲憤。

詩人回頭一看,完全沒有故鄉的辛夷樹,才猛然醒悟過來,在自己的故土上,遊春看花已經是去年之事!言外之意是警告自己,眼前這片土地仍未回歸祖國!

縱覽王安石的這首七律,描寫生動,寓情於景。首聯就引人入勝,詩人故作疑問,然後追憶滄桑的往事,激發讀者的思考與閱讀興趣。頷聯與頸聯的寫景,也是採用擬人手法,更是想像豐富,顯得出神入化。

尾聯聯繫到自己家鄉栽種較多的辛夷花,採用小景傳大情的方法,更顯得筆墨揮灑、思緒飛揚。這首詩思想性強烈,卻全篇不加議論,可謂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讀後發人深省。

相關焦點

  • 王安石早期創作的一首七律,美妙的意境,令人心馳神往
    可是再定神思考,這片土地早已不屬於北宋,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喜下了一首詩。王安石早期創作的一首七律,美妙的意境,令人心馳神往。春風北宋:王安石一馬春風北首燕,卻疑身得舊山川。陽浮樹外滄江水,塵漲原頭野火煙。日借嫩黃初著柳,兩催新綠稍歸田。回頭不見辛夷發,始覺看花是去年。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有一次詩人作為朝廷的使臣,擔任了一次特殊的任務,他看見沿途的各種場景,卻很有感觸,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白溝行北宋:王安石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看似敘寫家常話,字裡行間卻充滿骨肉之情
    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被召入京,任三司度支判官,後出使遼國。臨行前夕,他與大妹王淑文話別。王淑文少年出嫁,王安石長期在江南各地任職,兄妹久經別離,懷念之情極為深切。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看似敘寫家常話,字裡行間卻充滿骨肉之情。
  • 清代的一首七律,構思新奇,立意深遠,全篇更感情深沉
    下面介紹清代的一首七律,構思新奇,立意深遠,全篇更感情深沉。夢中清代:劉廣第夢中失叫驚妻子,橫海樓船戰廣州。五色花旗猶照眼,一燈紅穗正垂頭。宗臣有說持邊釁,寒女無心泣國讎。清光緒11年時發生了中法戰爭,清軍雖然在鎮南關、和臨洮兩個戰場上大敗法軍,但由於李鴻章等人奉行妥協政策,就迫不急待地籤訂了不平等和約。詩人對此深有感觸,於是寫下了這首詩。1885年的中法戰爭是這首詩的時代背景,以夢境說事是作品在表現手法上的獨特之處。
  • 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五律,一句一景,卻用兩個字貫穿全篇
    詩歌發展到大唐時代,湧現出很多傑出的詩人,其中有人天賦異稟,比如李白,鬥酒詩百篇;有人筆耕不輟,比如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古人寫詩講究鍊字,在敘事寫景、狀物抒情的時候,總是注意挑選關鍵字。一首詩特別要注意詩眼,用得好可以生動傳神,猶如畫龍點睛。詩眼是指一首詩或一句詩中最精煉的一個字,例如陳與義的「暖日薰楊柳,濃春醉海棠」,其中的「薰和醉」就是詩眼,一字之妙,卻讓全詩頓時出彩。有些詩歌雖然不乏精妙的句子,但讀完了全篇,總覺得欠缺一樣東西,細細揣摩,原來是少了一根貫穿全篇的紅線。
  • 袁枚的一首七律,充滿理趣,僅是開篇14字就流傳廣泛
    一首韻律優美的歌曲,如果配合感情真摯的填詞,必然雅俗共賞。詩歌創作也是如此,最忌諱無病呻吟,而當詩行中融進了詩人的情感,就會在不經意間打動讀者。所以評價一首詩的好壞,不在於其辭藻華麗、典故晦澀,更重在情景相生。
  • 王安石晚年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作為一位政治家,他勵精圖治,希望可以改變北宋,開始了變法,不過這場變法由於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成為了王安石一生中最大的遺憾;那麼作為文學家的王安石,位列唐宋八大家,不僅散文寫得好,另外詩詞也是一絕。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成為宋詩壓卷之作
    明清兩朝對於王安石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把他歸到奸臣裡去,但是有人又把他捧上神壇,其實無論怎麼評價王安石,對於他所做出來的貢獻,那都是不可能被完全抹殺,無論是變法,還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王安石的一首絕句,水平高超,其中一句更是妙語雙關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絕句,水平高超,其中一句更是妙語雙關。雪幹北宋:王安石雪幹雲淨見遙岑,南陌芳菲復可尋。換得千顰為一笑,春風吹柳萬黃金。王安石年輕時博學多才,積澱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從而使他的很多作品都家喻戶曉。王安石被二次罷相後,讓他的晚年生活和心情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更喜歡描寫湖光山色,其詩歌也體現出雅麗精絕的特點。但荊公經過長期的藝術追求,文學創作水平終於顯得水到渠成。
  • 10首七律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首?
    在唐代,七律佳作頻出。七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七律詩起源於南朝,初唐定型,到杜甫手中成熟。今天,隱娘總結10首唐代經典的七律詩,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 許渾的一首七律,若刪去中間兩聯,氣象雄渾,不輸李白的絕句
    下面介紹許渾的一首七律,若刪去中間兩聯,氣象雄渾,不輸李白的絕句。金陵懷古唐代:許渾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作者採用逆挽手法,先追述歷史,再補寫眼前景物,雖然未曾議論一句,但其中的榮辱盛衰、得失功過,讀者只會評判。最後詩人抒發了繁華易逝的感慨,也寄寓了對前途的擔憂。歷代帝王一去不復返,紙醉金迷的生活也不見蹤影;唯有環繞在金陵城四周的青山,依然與往日相同。
  •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賞析】湖陰先生名楊德逢,是王安石罷相之後住在金陵時候的好友。當時王安石住在金陵城和紫金山之間,而楊德逢隱居山中。王安石英雄落寞,與超然世外的隱士多所投緣,也是可以想見的。詩寫在湖陰先生楊德逢家的牆壁上,自然有關於楊的山居。那裡花草蔥蘢,善加種植;茅簷簡屋,但苔跡掃盡,收拾得很乾淨,凡此俱見這位隱士的精神。
  •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文筆非凡,頷聯更有言外之意
    比如詩聖有一首《曲江》,其中兩句寫道,「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山谷覺得愛不釋手,於是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引用。下面介紹黃庭堅的一首七律,文筆非凡,頷聯更有言外之意。黃大臨(字元明)寫過一首《奉寄子由》,詩中抒發了對人世滄桑的感慨,也表達了對子由才華卓越的由衷敬佩。黃山谷讀完這首詩,雖然覺得要步其韻寫詩有很大難度,但是他卻很喜歡這種挑戰,於是便躍躍欲試,以顯示其才氣非凡。這首詩創作於北宋元豐四年,當時37歲的黃庭堅在吉州太和縣擔任知州,而此時蘇轍因為被貶到筠州管理鹽酒稅。
  • 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各自登山寫下名詩,你喜歡哪一首
    中華歷史上的文人墨客中,多是耿直率性這人,如果沒有那樣的性格,恐怕也寫不出錚錚鐵骨的傲氣之詞。這唐詩宋詞的文豪大家之中,儘是鐵骨男兒,從不懼怕世事艱難,一直以來值得我們欽佩。蘇軾哲思《題西林壁》先來讀這一首眾所周知的《題西林壁》,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出自於此詩。這首詩是中年蘇軾登廬山而作,這一篇詩作,充滿了哲學的意味,更是將辯證思想融入其中。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還每年入選小學課本
    相信只要一提起詠梅詩,人們立馬會想到王安石這首《梅花》,它已經成為了詠梅詩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情感細膩,而且寫作手法也是很高明,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並沒有任何的議論,完全是通過對於梅花的外形來表達,從而也讓這首詩顯得很有韻味,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
  • 王安石的一首古詩,開篇運用比興手法,最後7字更顯凜然氣概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古詩,開篇運用比興手法,最後7字更顯凜然氣概。君難託北宋:王安石槿花朝開暮還墜,妾身與花寧獨異。憶昔相逢俱少年,兩情未許誰最先。感君綢繆逐君去,成君家計良辛苦。但作品能否打動讀者,主要於它能不能深刻地反映了生活,並成功地塑造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唐代詩人朱慶餘的《近試上張籍水部》之所以膾炙人口,主要不是因為他借閨房之事隱喻考試,而是因為作者細緻地反映了新婚生活,並成功地塑造一位含情脈脈,既充滿希望與幸福,又靦腆忸怩的新嫁娘形象。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很多人對於這首詩可能比較陌生,而這首詩在王安石眾多的作品中不算很突出,但是由於寫得生動有趣,也為這首詩增色不少。所以看似很冷門,很顯然是被低估了,完全可以媲美唐詩,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讀來不僅朗朗上口,同時每一句都有著一種獨特的美,把春天尋常的風景,還有普通的事物描寫得充滿了勃勃生機。
  • 王安石《登飛來峰》:詩不賦題為哪般?心在凌雲腳踩峰!
    黨爭當然爭的是執政權力了,誰有了執政權力誰就能布施自己的政治理想,王安石執政期間力排眾議雷厲風行地推行變法,但舊黨並不甘心失敗,舊黨殘餘在朝中還是相當大的一股政治力量,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左右運作,王安石在變法期間被宋神宗兩次罷相,新法雖初見成效卻舉步維艱,王安石第二次罷相舊黨沒給他翻身的機會,並將新法連根拔起,王安石見多年的努力被舊黨一炬滅之,心痛不已,一代名相、政治家、文學家在鬱悶中去世,令人痛惜
  • 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從小勤奮苦讀,不僅記憶力過人,而且博覽群書。他入仕後也一直筆不輟耕,終於成為聞名遐邇的大詩人。王安石22歲就中了進士,在擔任寧波知縣時,就胸懷大志,更經常以詩歌抒寫自己的一腔豪情。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道旁大松,人取以為明北宋:王安石龍甲虯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蔭南山。應嗟無地逃斤斧,豈願爭明爝火間。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文/顧無【引觴漫談】最近特別喜歡杜甫的詩,買回來中華書局的《李太白全集》幾乎沒怎麼看,全在鑽研唐詩三百首中的杜詩,還有他特別著名的幾首七律組詩,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這些詩篇後續都會出賞析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