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中網
創業是勇敢者的遊戲,但敢繼續玩下去的人越來越少了。
不論是明星公司還是中小企業,活下去仍是大難題。疫情期間,清華和北大針對全國1435家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按照帳上現金餘額推算,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與此同時,融資也變得越來越難。CVSource投中數據稱,2020年Q2季度,創業融資事件和融資金額均降至過去三年最低點。近3個月,融資事件數量同比下滑44%,融資額同比下滑53%。
重壓之下,各地不斷出臺政策提振市場信心,消費券、減稅、貼息、免租金等都成為企業們期待的藥方。
艱難時刻,儘管保持信心尤為最重要,但卻也是最難。
《財經智庫》等公布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報告稱,2020年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為31.4,嚴重小於100點的榮枯線,受訪者對今年全球經濟嚴重缺乏信心。不過,據該報告,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和信息技術被業界認為是最有可能帶動全球經濟增長、最有發展潛力的新動能。
毫無疑問,誰能在趨勢成為顯學之前布局,誰就能搶佔先機。
近日,頻頻出手的高瓴創投首次「官宣」,公布了其官方logo及投資成績單。數據顯示,高瓴創投早已布局在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體服務與原發科技創新、消費網際網路與科技、新興消費品牌與服務這四大重點領域,與大趨勢暗合。
首次公布「成績單」,1/3被投企業成獨角獸
「初次見面以來,已收到超過1300個BP,看了700多家,投資其中9家。」高瓴創投公布的信息稱。2020年2月24日,高瓴資本以「致創業者的一封信」的名義,公布了募資百億人民幣成立高瓴創投的消息。兩個月過去,這支新團隊看來收穫頗豐。
值得矚目的是,這是高瓴創投首次展示其在投資方面的數據和洞察。官方消息稱,早在正式公布之前,高瓴就在早期領域投資了近百家創業公司,其中1/3成長為獨角獸或上市。
4月27日,據港交所披露易的信息,醫療器械研發商沛嘉醫療已經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招股書顯示,高瓴創投持有9.33%的股份,是前兩大機構投資方之一。這意味著,沛嘉醫療將成為高瓴創投囊中的又一家上市醫療器械企業。
沛嘉醫療位於生物技術和創新醫藥產業活躍的江蘇。從地域來看,江浙滬地帶扛起了中國醫藥及醫療器械創新的半壁江山,這也與高瓴創投基於在大健康領域的全生態研究與重點布局的結果一致。
硬核創新之外,高瓴創投在to C端也動作頻頻,斬獲諸多新銳明星公司。比如江小白、完美日記、話梅、喜茶等品牌,無一不是在資本市場和消費者中備受追捧的網紅品牌。而這些品牌也都出現在高瓴創投的投資名單中,可見其洞察年輕一代消費趨勢的能力。
「85後創業者佔到八成以上。」 高瓴創投公布的信息顯示。
對年輕人的重視同樣也體現在這支新銳的VC自己身上。在高瓴創投公布的信息中,高瓴創投整體團隊也以群像形式首次官方亮相,一改高瓴資本低調作風。從人員構成來看,投資團隊年輕化趨勢明顯。
斬獲喜茶、江小白、完美日記,投資風格快準狠
首次亮出投資成績單背後,露出了高瓴創投 「快準狠」的一面。
實際上,高瓴除了在二級市場和PE投資領域備受市場關注,其也早已開始在早期風險投資有所布局。比如,高瓴多年前就投出了藍月亮和江小白等消費領域的明星公司,出手果斷而精準。
據36kr報導,由於高瓴是國內少有的Evergreen Fund(常青基金),創始人張磊和LP們約定只要有價值的投資都可以做,理論上並不限於二級、PE甚至是VC,所以對高瓴來說,即便是從它成立的早年算起,也沒有明確的「不做早期」的規定。這一特點讓高瓴得以充分發揮其研究能力的長板,在創投領域,從審題到解題都非同一般。
以最新出現在成績單裡的完美日記為例,據了解,高瓴創投進入之前,已經有多家投資機構看過這個項目,但最後都以放棄告終。這或許是因為,從當時的市場基本面來看,彩妝市場容量的天花板有限,線上品牌的復購率和忠誠度不高。
在與完美日記創始團隊第一次見面前,高瓴創投團隊就曾蟄伏於海內外美妝賽道,研究過諸多海外品牌與各類巨頭公司的商業模式,但一次都沒有出手過。
「因為沒有能打動我們的人或者是生意模式」,高瓴創投完美日記項目投資人戴粵湘回憶道。不過,戴粵湘同時分析認為,國內彩妝絕對會迎來爆發點,只是時機還未到。
果然,2018年上半年,在與完美日記團隊見面後,雖然只聊了一個小時,高瓴創投就迅速做出了投資意向。其原因在於,兩個團隊對美妝行業的認知不謀而合,看問題的視角及其一致。與此同時,高瓴創投也能夠在品牌建立、線下布局、多品牌策略等方面,為完美日記的飛躍式成長提供更大的視野。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次投資相當明智。作為全渠道自有品牌,完美日記在數據能力、運營效率方面的能如今已被市場充分認可。4月1日其披露的最新融資數據顯示,時隔半年,估值就暴漲了一倍。
眼下,早期優質項目越來越稀缺,投資人的精準判斷能力也就成了殺手鐧。
而高瓴之所以能夠保持相當敏銳的嗅覺並且快速識別捕捉獨角獸,與其長期的研究積累與打透行業的「學院派」研究能力分不開。
據悉,高瓴對於消費市場有長達十幾年的研究積累,幾乎涵蓋每一個細分賽道。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高瓴創投數年來已經投資了數十家創新型公司,在生物醫藥、企業服務、TMT、新興消費等領域全面排兵布陣。
比如,高瓴創投的消費網際網路及科技團隊投出了核桃編程、魔力耳朵、善診、貝店等具有高增長潛力的細分領域小巨人。作為該團隊的負責人,高瓴創投合伙人王蓓在分享投資心得時曾表示,投資中最重要的是對用戶需求保持敏銳洞察,不僅要能夠把握時下的年輕人的口味和喜好,還會基於品類研究洞察的角度,分析用戶為什麼喜歡這些。
學霸也會玩,夠準有耐心
對於如今的資本市場,光有深刻的研究和洞察力或許還遠遠不夠。尤其在消費領域,投資人還需對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與消費習慣進行細緻洞察,因此注重過程和想像力等生產關係式的文科生思維必不可少。
如果進一步接觸消費品牌,還要有一些美學和設計的藝術生思維。換句話說,投資人需要有多元的思維模型和方式,才能夠去理解不同的生意形態,以及到底能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勝出。
舉例來看,那些出現在高瓴創投投資名單裡的許多消費類公司,例如江小白、喜茶和完美日記等,均為新消費品牌的代表。而這些商業形態其實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商業模式思維框架,往往不容易被被資本市場理解。
更直觀地,要理解喜茶這個新興的網紅消費品牌,理性商業邏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情感的把握。除了對口味、服務、包裝設計的精益求精之外,聯名、跨界等營銷玩法層出不窮,這些是難以純粹依靠算數得出來的。
「我們擁有從消費者心智認知,創意設計,到新興品牌生意邏輯、迭代產品力等全價值鏈賦能資源。」投出喜茶和完美日記的高瓴資本合伙人曹偉曾表示。
因此,在新消費時代,精準描繪用戶畫像,知道他喜歡什麼、熱衷什麼品牌、關心哪些時事、會被怎樣的內容吸引,這些內容的打造更從感性思維去思考,而不是僅僅悶頭做研究就能實現。
換句話說,真正的學霸不僅會學習,更要懂得美、要會玩。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估值思維與新經濟商業模式之間的不兼容,已不是一個新問題。而在這一領域的幾個已投項目中,高瓴創投的投資時間比外界想像得更早。據悉,小皮(Little Freddie)是天使輪,江小白、話梅則是A輪、A+輪。這些融資起初都保持低調,直到後期C輪階段才公之於眾。
或許是承繼自高瓴資本PE投資風格,高瓴創投還表現出了VC圈少見的耐心。
眾所周知,近年來,在線教育創業領域持續火爆,高瓴創投入局後,投出了猿輔導、編程貓、核桃編程、魔力耳朵等在線教育「天團」。
不過,令外界訝異的是,這些公司的創始人低調平和,沒有劍拔弩張的氣場,一開始也並不是增長最快的公司,但卻能在激烈競爭中拔得頭籌。
這樣沉穩的投資風格,也令高瓴創投從行業普遍的浮躁中脫穎而出,畢竟在VC行業的投資中,佔坑後迅速拉高估值、等人接盤的案例並不少見。
再回頭看,高瓴創投推出60天即收到了超過1300份BP,聊了近700家企業。這種項目密度似乎不難理解,說到底,誰不想和這麼耐心的學霸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