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項目回報百倍,投硬科技紅杉、高瓴接盤:解密低調天使大米創投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投中網

1月7日,禾賽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禾賽科技是一家無人駕駛領域的明星獨角獸企業,它推出的雷射雷達產品Pandar40已經裝在了矽谷、底特律、匹茲堡及歐洲和中國各地的數十家頂尖自動駕駛公司的無人車上。在禾賽科技的股東名單上,可以看到數十家投資方,其中包括百度、博世、光速、德同、啟明等頂級產業資本及VC/PE。如果成功上市,禾賽科技將是科創板雷射雷達第一股。

而在這些股東中,投資回報倍數最高的是天使投資方大米創投。2015年大米創投向禾賽科技投資人民幣300萬元,禾賽科技上市後,大米創投的回報超百倍將無懸念。

創業六年,四期基金,大米創投在投資業績、基金生態和方法論上,都慢慢守得雲開了。大米創投董事長艾民告訴投中網,今年至少會有四個項目報IPO。

除了IPO項目之外,不久前,掃地機器人公司雲鯨被媒體爆出:2020年初4億人民幣估值,現在半年時間估值漲了15倍,已經邁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門檻,而且市場上依然找不到賣方。2020年B輪、C輪拿到船票的只有字節跳動、源碼、高瓴、紅杉這樣的頂級投資方。而在2019年初,雲鯨智能的A輪融資是由大米創投領投的,2020年初B輪追投。

艾民是一位老保代,在券商工作了二十餘年。券商最拿手的是「Pre-IPO」投資,而艾民在2014年底創辦大米創投之時,卻一心要做天使投資。大米創投目前基金規模不大,但非常有特色,是很少見的以追求絕對回報為投資理念的人民幣基金。艾民希望,大米創投的每一期基金,至少投出一個百倍以上回報的項目。這一目標目前來看正在努力實現過程中。大米創投的多數項目在投資時估值在億元以內,多個項目現在已經是估值數十億、近百億的細分行業龍頭公司。

過去幾年一級市場募資一年比一年難,新機構、中小機構生存艱難。尤其是天使投資活躍度下降,甚至有人說「天使已死」。但大米創投堅守天使投資,硬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趟出了一條路。

艾民向投中網表示:「孫子兵法叫不爭而爭,我們跟大的機構競爭一定要差異化,不差異化怎麼會有機會?大機構對早期項目的判斷流程長、決策力慢,這是我的機會。」

拐點投資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我們在東莞投的一個天使項目,錢剛打過去,有一家大機構就開了三倍估值的TS投新一輪。」在採訪中,大米創投董事長艾民向投中網透露一個剛投的項目進展。

這種快人一步的現象並非個例。查閱公開信息會發現,大米創投的很多項目都在投資後很短時間內拿到了內外資頭部大機構的投資。

據媒體報導,2020年6月22日,清潔機器人公司雲鯨智能官宣了C輪融資,投資方陣容強大,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源碼資本、高瓴創投、字節跳動跟投。雲鯨智能2020年「雙11」賣了65000 臺拖地機器人,位列生活家電品類行業第一,是一家今年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融資速度非常快。4月份,雲鯨智能剛剛完成了B輪融資,字節跳動領投,大米創投是跟投方之一。2019年初雲鯨智能的A輪融資正是由大米創投領投。

大米創投2020年3月份天使投資的全球首款超快速桌面級乾衣機項目,在之後短短數月已經又完成了兩輪融資,投資方均為國內外一線機構。

大米創投天使輪投資的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後續輪次接連得到光速中國、百度、德同資本、啟明創投、安森美半導體、德國博世集團等機構、產業巨頭的投資,已經成長為自動駕駛賽道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從這些過往項目可以看出,大米創投成功做到了兩點:一是能夠搶在老牌大機構的前面完成投資,二是能恰好投在標的公司進入爆發期的前夜,也就是所謂「拐點」。對於一家天使投資機構來說,這兩項能力可謂是彌足珍貴。

天使投資講究一線的觸覺。艾民作為大米創投董事長,對早期項目有濃厚的興趣,喜歡跟創業者泡在一起交流,這保證了大米創投觸覺的靈敏。艾民向投中網表示:「把一個項目從很小的公司培育成行業龍頭,給LP帶來回報的同時造福了社會,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同時,大米創投還沉澱下了一套方法論,在篩選項目時有四條原則:

第一,創始人必須具備企業家精神,擁有遠大的抱負和願景;

第二,所在的行業具備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第三,有核心技術壁壘;

第四,有潛力成為行業龍頭。

用這四條標準篩出來的項目,才有可能達成大米創投培育細分產業龍頭的投資目的。當然,做投資僅有方法論顯然是不夠的。大米創投作為一家天使投資機構真正的「護城河」還在別處。

生態圈的作用:投得準幫得上

大米創投目前在管三隻基金(第四期基金上半年設立),LP集齊了大量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實控人),包括欣旺達、合康新能、遠望谷、朗科科技、金智科技原董事長、科陸電子董事長、三寶科技等,以及東莞理工學院這樣的高校。

這樣的LP陣容正是艾民著力構建的產業生態圈。大米創投在投資領域上「做減法」,專注於硬科技投資。為此,艾民在LP圈層上也做了「聚焦」,選擇的是可以帶來硬科技產業資源的LP。在大米創投的理念中,LP的角色絕不僅僅是資金的提供者這麼簡單,他們更是大米創投生態圈的組成部分。

艾民選擇合作的LP時還要求理念契合。因為艾民認為,LP們理念合拍才能保證基金的投資效率。大米創投的部分LP擁有投決會的席位。艾民要求,投資每一個項目之前,投決會的成員都必須到項目方實地考察過至少一次。「並不是說我做投資成功了,就不會犯錯誤了。投決委員現場考察之後,會有他們的判斷,可以彌補我的短板。」艾民向投中網表示。

除了LP之外,艾民20餘年的券商生涯,以及清華經管、五道口金融學院求學的經歷,讓他可以調動更多圈層的資源。

大米創投除了構建LP的生態圈外,在項目端,大米創投做減法,聚焦硬科技領域投資,形成了硬科技項目生態圈。大米創投的投資組合中已經有禾賽科技、雲鯨智能、金力變速、天元智造、美兆環境、蘭洋科技、鈞嵌傳感、微埃智能、木衛智能等一大批硬科技優質項目。已投項目之間可協作共贏,互相賦能。大米創投也可以通過它們發現更多優質的項目,實現生態圈的互聯互動。

生態圈是在大米創投在投資中的堅實後盾。最直接的一點,生態圈可以為大米創投提供源源不斷的項目。例如,大米創投的不少項目,其實是生態圈內企業的客戶、供應商或合作夥伴,這讓大米創投可以先人一步。

更重要的維度是在投後階段。艾民秉持的投資思路是,發現一個有潛力的好苗子,然後給它導入大量資源,幫助它成長為行業龍頭。艾民認為這種投資方式的回報、成就感、社會價值都遠遠高於簡單的財務投資。

生態圈也讓大米創投能夠看的更準,更敢下注早期項目。艾民表示:「投一個項目之前,我可以直接找行業相關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諮詢。畢竟一個產業的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這家公司以後會遇到哪些坎,遇到坎了我能不能幫得上,有什麼缺點需要補足,什麼時候能爆發,這些問題我心裡大概會有個譜。當然,它到時候是不是需要我的幫助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需要當然更好。至少我在投的時候心裡是有底的。」

大米創投看中的一些項目,除了團隊會給企業各方位的建議或幫助外,艾民也會為創業者與上市公司董事長、優秀企業家提供見面交流的機會,分享他們各種創業經驗與感受,形成互幫互帶的長遠發展動力。這些成功把公司帶上市的優秀企業家,會基於自己的經驗就創業方向、戰略選擇、股權結構、團隊組建等方面給出建議,或者為項目的發展提供資源支持。大米創投的多個項目在這一過程中調整了方向,業績和估值都取得爆發式增長。

以前面提到過的雲鯨智能為例,大米創投是已投企業的產業鏈發現的它。在投資的同時,大米創投背後的產業生態能為初創企業提供產品設計、生產、供應鏈、銷售、戰略路徑等一系列建議及生態資源,助力初創企業快速成長。也正是因為大米創投的生態圈,讓雲鯨智能選擇與大米創投合作。

敢於下重注構建基金生態圈

預計到2021年上半年,大米創投將完成三期基金的投資,同時四期基金將於上半年設立。創業六年來,無論一級市場如何風雲變幻,大米創投基本保持著兩年一期基金的穩健投資速度。

艾民也在思考大米創投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美元基金的一些打法讓艾民很受震動。美元基金喜歡對看好的項目下重注以最大化回報,艾民認為是值得學習的。

「有生態圈的優勢之後,我能夠判斷的比較快,別人不敢出手我就已經出手了。後面還要像外資創投一樣,出手要出重一點,天使輪至少投十個點,然後再繼續加碼。」艾民表示。

大米創投之前投的一些項目,在後續輪次中獲得了估值漲的很高,而大米創投大多沒有選擇跟投。如禾賽科技,天使輪投資時個人加基金一起持有10%以上的股權,後續持續稀釋至今不到5%。「但美元基金不是這樣的,它們看準的項目會一直跟下去。後面輪次的回報倍數可能沒前幾輪那麼高了,但從整個基金的角度看,絕對回報要高得多。」艾民表示。

這讓艾民有了募集更大的基金的想法。艾民感到,作為一家投資機構,應該要陪著投資的項目一同成長,這才是正確的做法。艾民並不是要讓大米創投往後期走,去搶項目,而是要打造出一個生態閉環:「我前面投的很多項目發展的比較大了,我可以再投進去,基金回報會很好。然後我再配一些早期投資,等到下一個基金的時候,又是一個生態。」

相關焦點

  • 首發丨押注喜茶、完美日記,1/3被投企業成獨角獸,高瓴創投憑什麼
    近日,頻頻出手的高瓴創投首次「官宣」,公布了其官方logo及投資成績單。數據顯示,高瓴創投早已布局在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體服務與原發科技創新、消費網際網路與科技、新興消費品牌與服務這四大重點領域,與大趨勢暗合。
  • 【對話頂流】海康威視20000倍回報之後,創投圈傳奇大佬龔虹嘉最看...
    一筆約20年前對海康威視的天使投資到如今帶來超過20000倍(中途有減持粗略估算)回報,讓海康威視副董事長龔虹嘉成為中國創投圈最傳奇的人物之一。這一案例放在全球來看也非常成功,足以載入歷冊。今年,一向神秘低調的他,比以往都更為活躍一點,在各種創投論壇的場合出現,逐漸走向大眾和媒體面前。
  • 啟賦資本:泡泡瑪特背後的獨角獸捕手 斬獲超百倍回報
    泡泡瑪特背後天使   7年連投3輪,一舉斬獲百倍回報   啟賦資本與泡泡瑪特的故事始於8年前。   早在創立啟賦資本之前,傅哲寬就已和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有所接觸。   「做投資難,做早期投資更難」,這已經成為創投圈共識。但啟賦資本依舊堅持圍繞產業網際網路和新材料做早期投資,「當時都是一些小機構在投天使輪,缺少大機構的布局,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錯過這些行業機會,必須做早期投資。」   理想很豐滿,實現卻很殘酷。傅哲寬坦言,正因為堅持早期投資,基本上有5年的時間都處於投入期,沒有任何回報,壓力倍增。
  • 獵雲網2018「最佳天使投資機構TOP10」榜單發布!
    其中,評審團重點關注2018年度,在該領域持續布局深耕的機構,綜合其投資深度與邏輯、投後服務與管理能力、整體退出情況與項目回報水平、行業口碑等多方面指標進行評定。聯想之星聯想之星創立於2008年,目前管理著總規模約25億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基金,已投資超過200個項目,包括樂逗遊戲(NASDAQ:DSKY)、曠視科技、思必馳、燃石醫學、開拓藥業、雲丁科技、小馬智行(Pony.ai)、作業盒子、十二棟文化等。
  • 神壇上的高瓴資本:張磊的資本帝國如何運作?
    京東定義了早期的高瓴。但事實上,跟紅杉和IDG不同,二級市場的投資,才自始至終是高瓴的主業。高瓴最初只有一支美元主幹基金,投資二級市場,2012年才募集一級市場基金。直到今年2月,高瓴才正式宣布成立高瓴創投,殺入VC行業。所以高瓴的底色是PE,是二級市場炒股。二級市場,又恰恰是一個造神的沃土。
  • 高瓴創投投資,研發國內首款肌肉外甲遠也科技完成Pre-A輪融資
    近日,國內首款肌肉外甲公司遠也科技宣布完成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高瓴創投投資,本輪其他參與投資機構還包括百度風投、線性資本。 遠也科技是一家由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和碩士團隊創立的前沿科技公司,致力用機器賦能行動功能障礙者,提高生活品質。其自主研發的肌肉外甲系統可以輕鬆穿戴、自主學習、為穿戴者提供個性化的步態助力和步態調整方案,藉助機器的力量幫助穿戴者加速康復,享受自由的行走。
  • 高瓴創投戴粵湘:完美日記市值近千億高瓴式VC如何押注新消費獨角獸?
    招股書顯示,在所有機構股東中,高瓴持股比例超過12%,位列第一。2020年2月,隨著高瓴旗下專注於早期創新型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高瓴創投的獨立運營,高瓴創投已成為逸仙電商的最大機構股東。這也意味著,高瓴創投收穫了在消費領域的第一個IPO項目。
  • 一邊傷一邊補,90後「朋克養生」掀起熱浪:紅杉、高榕、高瓴已殺入
    CVSour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有多家保健類及養生類品牌獲得融資,紅杉資本、梅花創投、GGV紀源資本、高瓴創投、高榕資本、天圖投資、清流資本等已紛紛入局。與此同時,一些老字號國貨也加入了這場「朋克養生」的熱浪。不得不說,這屆90後又推動了一項千億級的「大工程」。
  • 百億高瓴創投首次出手!領投這家公司B輪融資掘金萬億抗癌市場!
    今年2月底,高瓴資本宣布成立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最近,高瓴創投的首個投資項目問世。3月23日,馴鹿醫療於公司官網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領投。而高瓴資本卻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發展都保持樂觀,在疫情期間依然強勢推出「高瓴創投」。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表示,「我們這個時候推出高瓴創投,希望給創業者和社會傳達的信息是我們對中國乃至全球的發展永遠保持樂觀。而永遠的樂觀主義來自於永遠的長期主義。我們不輕率,一旦看好,就會長期支持並參與到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中去,和企業一起成長。
  • 經緯、高瓴、紅杉...一線機構今年都投了些啥?
    在疫情平穩後,投資團隊通過面對面聯繫項目的次數翻了一倍。到十月底,經緯 40 人的投資團隊聯繫項目次數超過 4000 次。 但回溫在不同機構中的體現是不一樣的,經緯、高瓴、紅杉等頭部機構的馬太效應變得越發明顯,而早期投資機構的競爭和淘汰也正在加劇。 事實上,能夠大範圍地聯繫項目,採取高舉高打策略的基金,一定都有著充足的子彈。
  • 高瓴創投HTalks重磅推出,尋找101位頂尖技術創業者
    11月27日,由高瓴創投發起的 HTalks正式推出。HTalks旨在聚集最頂尖技術創業者,以現場7分鐘演講的形式,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和科技技術創新觀點,以及「足以改變世界」的雄心。H意為high tech,HTalks聚集的演講者們的共性,就是篤信技術、熱愛創新,以及最重要的一點:相信自己所做之事足以改變世界。
  • 創投日報 |「太美醫療科技」獲超12億元F輪融資,「芯馳科技」獲5億...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消費 融資報導: 36氪獨家獲悉,可持續創新時尚品牌 Allbirds 宣布完成1億美元E輪融資,由全球知名資金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領投,普信(T Rowe Price)、Baillie
  • 投70 萬回報 35 億,獨角獸的天使投資人們才是真正贏家
    直到 2019 年年底雷軍才正式卸任口袋科技董事。現在口袋購物處在 C 輪,估值 14 億美元,中後期主要投資方包括 DST、成為資本、經緯創投、騰訊投資等。字節跳動的機構投資方包括了 SIG、DST、紅杉資本中國、新浪微博基金、高瓴資本、軟銀中國、春華資本、KKR、Tiger 老虎基金等,都是大名鼎鼎並以字節跳動為榮。除了帶著 SIG 海納亞洲入局的王瓊是因為認可張一鳴本人外,字節跳動的其他天使投資故事都很少露出痕跡。
  • 高瓴張磊,再一次打破中國VC/PE圈歷史
    彭博的報導透露了一些有趣的細節,Zoom創始人袁徵上臺作了一場分享,張磊還和袁徵討論了科技正在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回顧2020年過去四個月,在疫情與募資寒冬的雙重疊壓下,大多數VC/PE業務處於半休眠狀態,但高瓴卻異常活躍,不但領投了猿輔導、喜茶等一眾獨角獸,還在二級市場「掃貨」。另外,100億高瓴創投誕生,宣告高瓴全面布局早期創投領域。
  • 高瓴創投投資,艾博生物獲1.5億元A輪融資
    企查查APP顯示,艾博生物獲1.5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投創業領投,高瓴創投、成都康華生物等共同投資。 企查查工商信息顯示,艾博生物關聯企業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註冊資本約3437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英博,是一家專注於信使核糖核酸(mRNA)藥物研發的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
  • 2020 IPO戰績出爐,前10大GP諾亞覆蓋8家
    10家IPO,前10名裡,諾亞覆蓋8家管理人,重倉紅杉、高瓴、達晨等位列前茅的頭部管理人。「醫療健康」成為創投機構都共同看好的行業。作為最活躍的機構,紅杉等創投收穫頗豐。高瓴資本在2020年投資了129筆項目,其中醫藥領域佔了14筆;啟明創投進行了52筆投資,而醫療健康就佔了一半;8月上市的康希諾,因其疫苗研發技術而廣受關注,首發募集資金高達52億元,達晨系從中收穫了約5.3億元的帳面可退出資金;2020年正心谷資本雖只有3個可退出項目,但因君實生物上市,就讓正心谷資本收穫了約83億的可退出金額;新產業生物和穩健醫療的上市,也給紅杉資本中國帶來共約66億的可退出金額
  • 11位頂尖技術創業者亮相HTalks 高瓴創投錨定硬科技創業創新
    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11月27日,由高瓴創投發起的HTalks正式推出。HTalks旨在聚集最頂尖技術創業者,以現場7分鐘演講的形式,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和科技技術創新觀點,以及「足以改變世界」的雄心。
  • 一周創投市場丨「DaDa英語」賣身好未來;AI影像公司「匯醫慧影」被...
    每經記者:姚亞楠 每經編輯:肖芮冬在本周的創投市場中,「DaDa英語」將以2億元估值被「好未來」收購;AI影像公司「匯醫慧影」遭黑客入侵,這也是國內首個醫療AI公司出現數據洩露的案例;投資機構中,高瓴資本被曝出將啟動130億美元融資的消息;紅杉資本與星巴克達成戰略合作,探索新生代餐飲與零售科技新機遇。
  • 高瓴資本:長期主義和價值投資踐行者|第一財經CFV
    2月24日,高瓴資本宣布成立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高瓴創投將共享高瓴資本豐富的投後管理資源,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管理、品牌等多維度的支持。同時,高瓴創投也將依據多年的投資管理經驗,結合初期創業者的特點,更加具有針對性地設計被投企業賦能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