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一財經「2020中國金融價值榜(CFV)」評選結果揭曉,高瓴資本獲評「年度私募基金公司」。
統計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高瓴資本所投的5家企業成功完成IPO,其中兩家為科創板上市。近一年來,高瓴資本頻頻在資本市場發力,不僅在IPO領域成績耀眼,高瓴更是逆勢推出自己的創投業務,逆風而上。
在2020年疫情這隻最大「黑天鵝」出現後,投後的重要性成倍放大,投後管理成為今年對機構實力的一大考驗。
在這樣的時期,崇尚理性的高瓴在投後階段體現出其溫情的一面:「能共事,也能共情」。
在不少投資案例中,高瓴資本不僅能深刻洞察市場趨勢、客戶習慣的變化,更能站在創業者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其難處並給予最實在的幫助。
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China Financial Value Ranking)是第一財經集全媒體之力打造的年度金融評選品牌,每年推出最具權威性和前瞻力的排名。十四年來,CFV記錄了全球金融的動蕩巨變,見證了中國金融的崛起、改革和前行。
押注長期投資
2020年以來,高瓴資本動作不斷。
年初旗下投資主體珠海明駿完成格力電器15%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月6日,參與投資的公牛電器上市;2月16日,在再融資規則剛剛修訂之時,高瓴資本又迅速以23億元重倉CRO頭部企業凱萊英……再加上2月24日推出的創投業務,高瓴可謂「火力全開」。
2月24日,高瓴資本宣布成立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高瓴創投將共享高瓴資本豐富的投後管理資源,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管理、品牌等多維度的支持。同時,高瓴創投也將依據多年的投資管理經驗,結合初期創業者的特點,更加具有針對性地設計被投企業賦能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高瓴創投已經參與了開課吧、申淇醫療、壁仞科技、逸思醫療、源堡科技等多家企業的投資。高瓴的這一做法,無疑是給處於「寒冬」中的同行打了一劑強心劑。
高瓴創投將繼承高瓴資本關注長期價值、研究驅動的核心理念,為創業者提供強有力的系統性支持和保障的同時,又將以獨立的團隊和模式進行風險投資的專業化運作,與PE的投資邏輯相區分,高瓴創投將更加專注於挖掘優秀的早期項目和目光長遠的早期創業團隊,陪伴企業共同成長。
資料也顯示,合計規模約100億元的高瓴創投將以美元和人民幣雙幣種模式運作,全面覆蓋從300萬人民幣到3000萬美元不等的多輪投資策略和創新領域。
百億級的規模,加上高規格的管理團隊配置,體現了高瓴資本對創投的重視及專注支持早期創業者的決心。
誠如張磊所言,追求快速回報的時代正在過去,具備體系化投資理念和方法論以及成熟心態的創投機構,更能抵抗周期的波動。顯然,這個時候更能體現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重要性。
根據高瓴的規劃,高瓴創投將共享高瓴資本豐富的投後管理資源,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管理、品牌等多維度的支持。
賦能投後
在投後管理中,高瓴不僅是佼佼者,更是早早將其納入長期投資邏輯中的重要一環。在其投資的醫藥、消費、製造業的上市公司中已經有重要體現:不僅發現價值,更創造價值。
在對良品鋪子、公牛電器等多個企業的投資中,高瓴均參與到投後環節,甚至是在企業上市後,依然沒有停止對其的賦能,真正意義上詮釋了「發現價值並創造價值」。
高瓴投資良品鋪子後,一方面,在線上紅利期逐漸消退的背景下,高瓴建議良品鋪子秉承「高端零食」的路線,提升消費者的整體體驗;另一方面,引入大數據團隊,把線上線下積累的消費者數據進一步收集加工,並通過線上電商數據、地圖數據,建立線下選址模型,選擇最具潛力、最有活力的門店地址和銷售策略,提升門店拓展效率。
另一個例子是,高瓴在投資公牛電器之後積極推動其生產和管理環節的升級再造,力求降本增效提速,實現符合中國生產實踐的精益管理。
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在營銷端,引入VOC(客戶聲音)、PSP(問題解決流程)、市場細分、價值銷售等管理工具,進一步協助流程梳理和機會識別,幫助一線銷售人員了解市場,制定細化到每個大區、縣市或鄉鎮的市場策略,真正定義用戶認可的價值;第二在製造端,協助實施現場改善,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降低產品的返修率,實現客戶拉動的生產方式。第三在研發端,導入BPD(爆款設計工具),降低識別機會成本,實現盡善盡美。
據悉,高瓴建立了超過200人的專業投後賦能團隊,包括數位化、精益管理、組織人才等多個專業序列。
在高瓴看來,以「深度賦能」(Deep Value Creation)為媒介,在幫助企業家在實現產業價值的同時,也將創造巨大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