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受訪者供圖
從初三開始,初中生將正式全面地接觸化學,為了儘可能多地讓孩子們喜歡、了解這門學科,重慶南渝中學初三年級化學組的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了一份自願完成的暑期作業——製作一張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手抄報。
開學一周,對於收到的作業,化學組組長杜海老師和其餘五位科任老師很滿意孩子們的作業展示,「說明孩子們是認真閱讀了我們的要求,在生活中探尋化學知識的。」
▲孩子們的手抄報
一份長達12頁的學前指導
把化學寫成「告白詩」
記者看到,這份指導裡,從化學的告白、入門、掌握元素、書寫、到化學知識的簡單應用,由淺入門,帶領著學生在化學知識的浩瀚大海裡徜徉。
「你知道嗎?我願意為你氫盡所有,如果可以,請讓我氧化還原你的夢,萃取你的真心,蒸餾你的甜蜜,稀釋你的孤獨,融化你的堅冰……轉移你愛的電子,消去我們各自的單鍵,生成我們共價的幸福雙鍵。」這段與眾不同的「化學告白」,涵蓋了化學學習中元素、實驗用語、化學式等術語,但卻用簡單易懂的語文知識,讓孩子們一目了然。
接下來就是正確書寫化學符號。「化學符號的正確書寫,對於今後的化學學習至關重要,比如,CO2,有的學生會把O和2寫得一樣大,變成Co2,直接從二氧化碳變成了「鈷二」,「鈷二」根本就不存在,隨意書寫,對評卷卻關係重大。」杜海老師說,這一切的鋪墊,都是為了學生們能有一個好的學習開始,而最終檢驗這次學習的,就是一張張來自每個不同學生的手抄報。
手抄報裡發現化學美妙的萬花筒
來自科幻電影的探究——如果你看過電影《星球大戰》,一定對光劍非常感興趣。來自初三一班的萬木森同學的手抄報探究了光劍的結構組成,從能量裝置、磁約束磁場發生器、震蕩晶體和等離子發生器四個部分來看,利用磁場產生出強大的電場,激發等離子發射源發生等離子,然後在劍端進行集束和加速將等離子體打到一定的距離上,再利用強磁場將等離子束吸引回來,這樣反覆地進行上述動作,就會在劍端形成一個高溫細密的等離子體柱,依靠磁場維繫形狀。
▲光劍是否真的存在
萬同學認為,這樣的原理看來,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製造出《星球大戰》那樣具備超強殺傷力的光劍的,相比武器,他更期望的是世界和平。
意境與文字都很美的化學世界——陳雨欣同學提交的手抄報以綠色為底色,主題是「我眼中自然裡的化學。」陳雨欣認為,植物在大自然界,一直享受著光合作用帶來的成長喜悅。這份手抄報,被老師評了A+,認為無論從意境到文字,都是很美的。
▲綠色手抄報
自熱火鍋怎麼那麼神奇——最近,自熱火鍋以它方便快捷的成菜模式,得到了很多火鍋愛好者的追捧,它是如何發熱的?它吸引了初三2班張睿穎同學的注意。
首先來看,能讓火鍋自熱的,是它的發熱包,這種能把菜煮熟的發熱包到底用了什麼原料呢?經過探尋,他發現,使用了焙燒硅藻土、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生石灰、碳酸鈉等,當這些物質遇到水以後,會在3到5分鐘的時間裡迅速升溫達150度到200度。
▲神奇的自熱火鍋
從黎巴嫩爆炸新聞聯想到的——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巨大爆炸,爆炸接連發生兩次,導致多棟房屋受損,玻璃被震碎,天上升起紅色煙霧。這一則新聞引起了初三10班黃子恆同學的高度關注,「為何一個國家會儲存2700餘噸硝酸銨?儲存起來的目的又何在?」
通過追根溯源,他發現,硝酸銨是一種受到猛烈撞擊或受熱時發生爆炸性分解的化合物,因為焊接火花的原因,瞬間在一個小時內導致硝酸銨爆炸,最終造成了貝魯特被摧毀的事實。
▲從黎巴嫩爆炸新聞所知道的
這麼危險的物品是否真的有必要儲存呢?答案又是肯定的。在一些國家,硝酸銨被當做肥料,或者用於開礦,對於他們來說,發展也很重要。黃子恆表示,應該妥善儲存它們。
古詩詞裡也有化學——中國古代就知道化學了?我們可以從古詩詞中窺見一斑。
初三9班學生胡沁的手抄報裡,古詩《石灰吟》就是化學式的體現,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描述了石灰石燒製成「石灰」的過程。初三1班官思言的所見與胡沁類似,但他拓展了關於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不同之處,他認為,能清楚地掌握著兩種變化,對於物理和化學的學習及相互關聯,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古詩詞裡的化學
解碼化學學習的秘密
從生活中去探究
為何會給孩子出這份手抄報的暑假作業?杜海老師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遵循興趣去學習,才能在學習中,有探索知識的動力。
彭源老師鼓勵孩子們有空的時候了解新聞、了解世界,「沒有一個科學是可以關著門就學好的,你看這位以貝魯特港大爆炸作為手抄報題材的學生,一定是認真看了新聞,探究了硝酸銨的性質,才能做出這樣一份有內涵的手抄報。」
▲化學組老師在探討手抄報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