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廣州經驗讓人開眼界

2020-12-22 廣州日報

與會代表走訪廣九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

與會代表在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參觀學習。

垃圾分類 廣州在行動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傑

通訊員成廣聚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廣州垃圾分類水平很高,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昨日下午安排現場觀摩,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分三條線路走訪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參觀過程中,與會代表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現場進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不少好建議。

11日上午,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廣州日報APP作實時播報。

昨日下午,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安排現場觀摩,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分三條線路現場觀摩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

邊走邊看邊問 一路拍照拍視頻

「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的處理量有多大?」「建設一個垃圾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需要投入多少資金?」「資源熱力電廠的選址困難是如何克服的?」

昨日下午,與會代表走訪了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廣州市執信中學、越秀區白雲街廣九社區、天河區獵德街獵德社區,分別從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終端設施、住宅小區及校園深入了解廣州垃圾分類的做法和經驗。一路上,與會代表們相當認真,邊走邊看,還舉著手機一路拍照、拍視頻,遇到感興趣的問題還現場提問、和工作人員交流。

與會代表來到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這裡是目前國內設計處理規模最大、處理垃圾類別和處理方式最齊全的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廢棄物總處理規模為每天1.26萬噸。產業園垃圾處理效益和環保效益相結合,更有望成為國內第一家以固體廢棄物處理為主題的3A級旅遊景區。

「之前聽說過廣州資源熱力電廠的建設情況,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多位與會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達了相似的感受,「以前我們覺得垃圾焚燒廠都是髒亂差,但事實並非如此,廣州的資源熱力電廠就是很好的例子,這裡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既是一個垃圾處理的環保項目,又是一個景色優美的景區。」陝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韓一兵如是說。當他坐在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南煙囪120米高的觀光層,一邊俯瞰周圍的景色,一邊品嘗咖啡和點心時,他感觸更深,「廣州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理念很值得觀摩學習,作為全國頂尖經驗予以推廣,我會把廣州經驗帶回去,結合我們本地實際,希望也能提出一個持續可行的垃圾處理發展方式。」

垃圾分類從小抓起 推廣智能科技

垃圾處理終端的硬體設施讓人大開眼界,社區和學校垃圾分類的細緻入微也讓代表們感嘆。與會代表隨後來到執信中學,這裡是廣東省和廣州市垃圾分類示範學校。在這裡,垃圾分類融入到國家課程體系,融入校本課程開發,同時還融入到社會實踐。學生在學校裡廣泛接觸和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課堂、課餘都會培養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學校更是創新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和環境保護的研究項目,開展科研探究,讓學生充分認識垃圾分類對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垃圾分類從小抓起,讓分類意識從小深入學生的腦海,不僅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還能通過學生將垃圾分類知識傳遞給大人。我們常說『小手拉大手』,這小手還是很有能量的。」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新軍非常贊成在學校內開展垃圾分類知識教育和傳播,他認為,目前我國開展垃圾分類的時間不長,很多人在判斷垃圾分類上還不是很精準,要提高分類準確率,可以通過各種視頻和科技手段輔助,以後大家熟練了,就能很自如分類了。

事實上,不少與會代表都有同感,智能科技可以更好地應用到垃圾分類上,為社區提高垃圾分類積極性和準確率,帶來良性輔助作用。不少與會代表還對昨日《廣州日報》第7版報導的《智能加持 廣州垃圾分類更高效》的報導印象深刻,認為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智能垃圾拆解技術的應用,都為廣州實現垃圾分類效果提供了實際有效的幫助。

在越秀區白雲街廣九社區,與會代表看到了這裡設置了網際網路新型舊衣物回收箱、微生物除臭等新型智能垃圾分類設施;定時垃圾投放點還有監控攝像頭,對居民的投放予以實時監測。「要培養市民垃圾分類習慣,光靠我們日常工作引導指引還是不足夠的,還需要新技術手段來輔助培養,提升老百姓垃圾分類的能力。」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李昌海在參觀後說,智能科技輔助垃圾分類值得進一步倡導推廣,而這項工作也應持續開展下去。

相關焦點

  • 百聞不如一見,垃圾分類廣州好犀利!
    「廣州垃圾分類水平很高,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9日起在廣州舉行,10日下午,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們,分三條線路現場觀摩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參觀過程中,與會代表都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現場互相深入交流,提出不少好建議。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北極星固廢網訊:12月9日至11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這一次,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成為全國其他城市學習的榜樣。大會的前一周,來自國內25個省及自治區的垃圾分類觀摩團實地走訪觀摩了廣州多個區的垃圾分類現場。
  •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廣州市垃圾分類工作,代表們表示,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
  • 垃圾分類成廣州城市文明風貌「新名片」
    福山資源熱力電廠(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8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成廣聚)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為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校園垃圾分類——廣州大學新成效
    廣州大學是以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廣州」命名的綜合性大學,於2000年合併組建,有著90多年的辦學傳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廣東,強化服務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服務廣州建設引領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擔當,具有學科、城市區域和國際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學。自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廣州大學深入學習貫徹國家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響應國家政策。
  • 紙張省了水也不浪費了,做好垃圾分類可以這樣幫廣州提升排名
    金羊網訊 記者梁懌韜、丁玲報導:垃圾分類沒做好,還真不是罰款整改那麼簡單。7月23日,廣州市城管部門和廣州市城市礦產協會,組織廣州今年推動的600個分類樣板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培訓時,相關負責人表示物管小區做好垃圾分類,不僅事關小區環境,還和廣州城市榮譽有關,希望各小區不管樣板與否,都應做好垃圾分類。
  • 阿拉有垃圾分類形象大使啦,「上海經驗」來一波
    阿拉有垃圾分類形象大使啦,「上海經驗」來一波 2020-12-14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是什麼垃圾?」垃圾分類20年,為什麼它就這麼難?!
    從去年七月份開始,這個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從上海,到西安、成都、廣州、青島、北京、深圳等多個城市相繼「上演」,無數人感受到了這種被垃圾分類支配的「恐懼」。
  • 「友好之翼」文化小使者分享在日本研學垃圾分類經驗
    來自日本長崎縣政府上海事務所的所長也在會上分享了日本垃圾分類的經驗和上海實施垃圾分類的觀察體會。此次,由上海市衡山(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國際友好旅行社組織的「上海青少年友好之翼」研學旅行活動始終秉持「促進中日兩國青少年友好交流」的初心使命,不斷深化青少年友好交流成果,以青少年友好交流的平臺,致力於促進兩國學生相互了解,築牢相互學習的精神。
  • 局專項檢查組到廣州動物園督導檢查垃圾分類工作
    12月9日,局專項檢查組到廣州動物園督導檢查垃圾分類工作。在聽取工作情況報告,查閱相關資料臺帳,現場查看辦公樓、動物展館、餐飲經營點等區域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後,檢查組對動物園垃圾分類工作成效給予肯定並強調五點要求:一是要進一步規範臺帳資料,細化分類;二是要提高檢查通報的針對性、實效性;三是要加大培訓和宣傳工作力度,並做好相關資料存檔及信息報送工作;四是要提高園區垃圾的正確投放率;五是要紮實開展垃圾分類督導工作,進一步增加志願者數量。
  • 打造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廣州是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經過多年探索,已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將在廣州召開,該市正以「繡花功夫」致力於打造全國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 深圳垃圾分類10月將正式開罰 展會現場已全面實施垃圾分類
    對,沒錯,深圳展會現場已經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啦!慈展會上108組分類投放桶亮相據悉,本次展會是《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政府主辦、深圳會展中心承辦的最高規格的展會。為此,福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福田街道辦會同承辦方提早謀劃、提早部署,結合42500平方米的展會現場布置,共設置了108組分類投放桶點,其中在一般公共區域設置可回收、其他垃圾的二分類桶;在餐飲區域設置廚餘垃圾、可回收、其他垃圾三分類桶;在會議辦公區域設置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其他垃圾的四分類桶;同時在人員密集區域還設置了垃圾分類督導員,讓大家在逛展會的時候也不忘垃圾分類。
  • 江門經驗亮相垃圾分類廣東模式論壇 8月生活垃圾填埋量下降
    這是記者從省環境衛生協會、中國環博會16日主辦的垃圾分類廣東模式論壇上獲得的消息。當天,市垃圾分類辦公室副主任、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賴惠鎮在論壇上,就我市垃圾分類工作實踐做了經驗介紹。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以來,我市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從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推動群眾習慣養成、加快分類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探索具有江門特色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子。全面規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快速推進「撤桶並點」,蓬江示範片區建成分類投放點1300個,原有垃圾桶3.1萬個,減少為7100個。
  • 廣東全民「總動員」共築垃圾分類新風尚
    廣州林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妙娟仍記得自去年以來黨員回社區幫助宣傳垃圾分類的情景。對於很多街道幹部來說,能成功將居民勸下樓倒垃圾並不容易,特別是在每棟高達50層的林和苑小區。為此,林和苑小區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及時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
  • 廣州垃圾分類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學生用英語該如何表達呢?
    廣州垃圾分類活動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市民對該活動都有一定的了解。那麼高中生用英文介紹垃圾分類情況會是什麼樣子呢?想必大家很想了解。預測對垃圾分類活動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垃圾分為四類,要投進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也知道垃圾分類的目的是環保,節約資源。
  • 垃圾分類從娃娃做起!南京《垃圾分類讀本》正式發布
    在垃圾分類的全面推進過程中,青少年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和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垃圾分類微課堂、情景劇、主題繪畫 …… 南京市的中小學生將各種新奇創意融入進去,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宣傳、學習垃圾分類。9月11日,2020年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在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舉行。活動現場用視頻回顧、繪畫大賽作品分享、微課等形式,展示了南京市青少年踐行垃圾分類的決心和學習垃圾分類的收穫。本次活動中,南京市中小學生《垃圾分類讀本》初中版和幼兒園版也正式發布。
  • 深圳垃圾分類即將實施,貓先生推動垃圾分類全面實操
    深圳是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在上海因為「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引爆社交媒體的同時,深圳也在探索垃圾分類之路。不同於上海乾溼垃圾分類模式,深圳垃圾分類擬推行「四分法」。《條例(草案)》規定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類標準,將生活垃圾總體分為可回收物、有害、易腐和其他垃圾四大類,與現行分類辦法相比增設了「易腐垃圾」類別。其中,可回收物細分為廢棄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織物、家具、電器電子產品、年花年桔等八類;易腐垃圾又分為餐廚垃圾、廚餘垃圾、果蔬垃圾、綠化垃圾等四類。
  • 見圾行事,與「垃圾分類」密不可分的一天
    廣州的垃圾分類已經展開很久了,取得的效果也十分顯著。作為廣東省的在校大學生,你有沒有跟上時代潮流、見「圾」行事呢?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為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垃圾分類達人的「分類經」
    垃圾分類很快就要開罰了,很多人提起如何在家裡做好垃圾分類還是有一連串的「問號」要問:家裡到底要擺幾個垃圾桶才夠用,家中的小垃圾桶怎麼對接小區裡的大垃圾桶,不同的垃圾平時如何歸類,每類垃圾要怎麼樣處理才能達到分類的標準等等,急需要一位垃圾分類達人手把手來教教。
  • 四葉草小屋研討會:專家為鶴龍垃圾分類建言獻策!
    來自廣州青年研究會的25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活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結合鶴龍垃圾分類工作的總體情況,對垃圾分類工作建言獻策,共同探討垃圾分類新模式。各位專家還結合全國各地垃圾分類先進模式及實踐經驗,針對「四葉草垃圾分類體驗中心」的運作把脈問診,指明方向。他們將當好我們鶴龍垃圾綜合治理的「智囊團」、「急先鋒」、「傳聲筒」,做好融合的「孵化器」,為垃圾分類標準體系構建、項目成果轉化和教育培訓普及提供強力支撐。垃圾分類是新時尚,做好垃圾分類研究更是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