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經驗亮相垃圾分類廣東模式論壇 8月生活垃圾填埋量下降

2020-12-12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江門日報訊 (記者/嚴建廣) 今年8月,全市生活垃圾清運量15.4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從0增長至586噸/日,餐廚垃圾分出量從0增長至80噸/日,有害垃圾分出量從0增長至0.3噸/月;生活垃圾日均填埋量同比下降10.1 %。

這是記者從省環境衛生協會、中國環博會16日主辦的垃圾分類廣東模式論壇上獲得的消息。當天,市垃圾分類辦公室副主任、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賴惠鎮在論壇上,就我市垃圾分類工作實踐做了經驗介紹。

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以來,我市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從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推動群眾習慣養成、加快分類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探索具有江門特色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子。全面規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快速推進「撤桶並點」,蓬江示範片區建成分類投放點1300個,原有垃圾桶3.1萬個,減少為7100個。開平固廢發電項目、市區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於2019年底建成運營,焚燒處理能力達600噸/日,餐廚垃圾處理能力達150噸/日。建成建築垃圾消納場5個;建有大件垃圾處理車間2個、園林綠化垃圾處理中心1個。西部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前建成,投產後將實現餐廚垃圾收運市域全覆蓋。探索建設「網際網路+」分類回收系統,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催生一批環保企業,促進「兩網融合」。「中西南北」四大危險廢物綜合處置中心陸續建成,快速補齊各類固體廢物處置設施短板,分類後的有害垃圾可望實現有效協同處置。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考核評估中,連續排在珠三角7個地級市第一名。

此外,我市加強科學管理,有效提升分類效能。推行環衛一體化「一把掃」改革,在主城區引進了北京環衛集團,出臺桶邊指導政策引導居民源頭準確分類,聚焦全鏈條提升,實行全周期管理。市區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採用收運、處理一體化的運營模式,通過源頭追溯建立廚餘垃圾收運網絡。利用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和RFID智能標識晶片等技術,建立了廚餘垃圾收運體系一張圖,形成了廚餘垃圾源頭追溯網絡體系。推行責任人制度,加強日常督促監管和執法引導,8月中旬開出了全市首張垃圾分類罰單,以剛性約束倒逼責任落實。建立督導考核制度,實行「日督導、周調度、月通報、季講評」,逐月排名,將垃圾分類納入文明城市創建和績效考核體系,高效落實分類舉措。統計顯示,今年8月,全市生活垃圾清運量15.4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從0增長至586噸/日,餐廚垃圾分出量從0增長至80噸/日,有害垃圾分出量從0增長至0.3噸/月;生活垃圾日均填埋量同比下降10.1 %。


相關焦點

  • 「你是什麼垃圾?」垃圾分類20年,為什麼它就這麼難?!
    在西安,位於灞橋江村溝的垃圾填埋場是西安主城區僅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場。 這個佔地面積超過1000畝的國內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就要被填滿,將關閉封場。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在原本的計劃中,江村溝每日垃圾填埋量在2500噸左右。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北極星固廢網訊:12月9日至11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這一次,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成為全國其他城市學習的榜樣。大會的前一周,來自國內25個省及自治區的垃圾分類觀摩團實地走訪觀摩了廣州多個區的垃圾分類現場。
  • 深圳垃圾分類即將實施,貓先生推動垃圾分類全面實操
    深圳是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在上海因為「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引爆社交媒體的同時,深圳也在探索垃圾分類之路。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已經發布了消息,7月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施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條例預計將在9月起實施,屆時垃圾分類措施將在全市開展,垃圾分類有法可依了。
  • 三部委:垃圾「零填埋」 發電增空間
    中國能源報實習記者 姚美嬌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態環境部日前聯合印發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滿足條件的地區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
  • 生活垃圾分類宣傳資料
    人類每日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經分類回收再使用並任意棄置會造成環境汙染。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二、我國垃圾分類方法(一)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 廣東東莞因地制宜分類治理生活垃圾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東莞已從當地歌謠中唱的那樣「背脊頂天口食泥,不見日頭去不見日頭歸」,一躍成為被譽為「世界工廠」的工業品生產製造基地和廣東重要的外貿口岸。然而,城市快速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讓生活垃圾汙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環境問題。目前,東莞常住人口已超千萬人,每日都在產生大量生活垃圾。
  • 中國最大垃圾填埋場封場:再見江村溝
    據西安晚報報導稱,國內日處理垃圾量最大的填埋場西安市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已於今年2月27日封場,西安市的生活垃圾目前已基本實現全量焚燒處理,而那座服務了整個西安20多年的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沒想到這個設計運行時間為50年的設施,只工作25年左右,就不堪重負。
  • 終於等到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封場,再見!~~~永不想見!
    從西安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國內日處理垃圾量最大的填埋場西安市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已於今年2月27日封場。目前,西安市的生活垃圾已基本實現全量化焚燒處理。西安市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是西安主城區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佔地面積1031畝,總容量3463萬立方米。
  • 三十年天翻地覆:曾經臭烘烘的垃圾填埋場現在養起了梅花鹿
    在這裡,上海城投老港生態環保基地默默承擔著上海市區70%以上生活垃圾的處置工作,營運至今累計填埋處置生活廢棄物9000餘萬噸,相當於為每個市民處置生活垃圾3.8噸。  然而,過去人們提到老港,總和髒亂差聯繫到一塊兒。老港職工下班擠公交,因為衣服上帶有垃圾異味,四周總會自發形成一個直徑一米的真空圈。
  • 生活垃圾分類小常識
    生活垃圾分類小常識 2020-12-09 0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桂林市200個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已達...
    3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介紹。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5年來的工作,200個居民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市本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已達100%。
  • 世界|日本垃圾分類頂層設計與制度建設及其啟示
    特別是日本的垃圾分類,隨著固廢管理政策的沿革以及處理處置技術與設施建設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發展模式,在頂層設計、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日本生活垃圾的產生與處理現狀日本將「垃圾」分為「一般廢棄物」與「產業廢棄物」兩大類。「一般廢棄物」多指生活源廢棄物,「產業廢棄物」多指工業廢棄物。
  • 日本垃圾分類好在哪?可以讀讀這份報告
    8月18日上午10:30,我們將進行一次新書分享會的直播活動,介紹書中的精彩內容及背後故事。去過日本的中國遊客一定對日本的垃圾分類深有體會,澎湃新聞也發表過多篇相關文章。日本垃圾處理以焚燒為主,垃圾主要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鑑於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不會產生過多油水的廚餘垃圾,也不把廚餘垃圾單獨分出來。因此,不少人說日本的垃圾分類經驗不適合中國國情。其實,某種程度上,韓國與中國的飲食習慣更接近,採用的是食物垃圾分類並稱重計量回收的模式。
  • 看揚州垃圾分類多「時尚」各類垃圾在這裡被「一網打盡」
    司新利 攝記者 姜傳剛 宮鋆煜12月23日下午,來揚參加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的省內各市城管部門負責人,觀摩了運和藍灣小區、花都匯生態公園、景區環衛綜合體等先進典型。現場,省內同行們對揚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好評,認為「揚州經驗」值得借鑑。
  • 徐海雲:日本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與處理認識
    徐海云:日本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與處理認識北極星固廢網訊:日本生活垃圾分類在國內有很多傳說,如描述日本分類精細,常有分類幾十類甚至100多類之說。實際上日本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是簡單的,如東京生活垃圾分類主要分為四類即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大件垃圾(見下圖1,來源:東京23區生活垃圾管理說明2017年中文版)。
  • 商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桶廣東東吉
    隨著環保督查的加強,我國的廢塑料行業的小作坊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現階段這個行業正在由安全處理向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將塑料從生活垃圾中分離的方向發展。「網際網路+回收」和物聯網是促進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系統,為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創新思路及工具,逐步改變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推動我國垃圾分類智能化發展。
  • 南京陳維超博士創作《垃圾分類總動員》
    2016年12月19日,為紀念任克明任勞任怨、愛崗敬業而殉職的事跡,又創作了《為民執法讚歌》。2017年又創作《「黑臭河」治理之歌》等城市治理「三部曲」。為配合南京市垃圾分類宣傳工作,他在2018年10月22日創作了《垃圾分類總動員》。
  • 垃圾分類達人|高帥傑:「興壽模式」的推動者,讓垃圾分類在農村落地...
    從垃圾分類入手,改善村容環境 2017年9月,高帥傑來到興壽鎮環衛中心任職,彼時興壽鎮的環境狀況令人堪憂 「就從垃圾分類入手!」2017年年底的幾個月,高帥傑帶著同事們一起總結、提煉辛莊經驗,希望依靠推動垃圾分類來提升全鎮的鎮域環境。
  • 垃圾分類成廣州城市文明風貌「新名片」
    福山資源熱力電廠(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8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成廣聚)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為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破解「垃圾圍城」難題超大型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不能忽視垃圾處理問題。據廣州市城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市城市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萬噸,且每年仍以6%~8%的幅度在增長,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