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奈飛的「三季終」規則?

2021-01-20 騰訊網

本文首發於2019年3月。

在奈飛宣布砍掉《活在當下》的當時,大家的注意力其實都在當時的新「神劇」《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and Robot)上。

我楞是等了好幾天才看,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我真是煩透了稍微好看一點的劇就被冠以「神劇」的形容,哪來那麼多神劇?

其次,奈飛宣布不再續訂剛播完第三季的《活在當下》(One Day At A Time),這讓我很生氣。

當然,我最終還是看了。

「神劇」不至於,但或許離「神劇」確實已經非常接近了。

本劇一共18集,每集內容也就十幾分鐘,都是風格各異的腦洞動畫片。

總體來說,不得不佩服本劇呈現出來的質量。在我看來,它被形容成「神劇」未必是因為質量多高(雖然確實是很高),而是因為它實在太太太太太獨特了。

相較於此前奈飛實驗性質的互動劇《黑鏡: 潘達斯奈基》(Bandersnatch),我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更具開創性,甚至我們可能正經歷著某個電視新時代的開始。

不要錯把流媒體當成電視臺

《活在當下》第三季放出來的一個月之後,被砍的消息就出來了,不出意料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對聲。

這是一部風評極高的電視劇,但是對奈飛來說,它已經毫無利用價值了。

和傳統電視臺不一樣,奈飛其實是不折不扣的矽谷科技公司,而矽谷科技公司最關注的是什麼呢?就兩個字:增長。

奈飛平臺上所有內容都只有一個目的,帶來訂閱增長。它需要的,是那些能夠引起話題,吸引新用戶訂閱的作品。

如果說奈飛大撒現金製作新內容為電視觀眾帶來福音,那麼當劇集失去新鮮度的時候,奈飛就是個冷血殺手,砍起劇來絲毫不會猶豫。

從奈飛開始做原創內容以來,除了創造了歷史的旗艦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和《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都播了六季(後者被續訂了第七季作為最終季)之外,幾乎所有電視劇都是三季前猝。

事實上,在奈飛所有非動畫類原創內容中,能活過三季的一隻手就能數完:

四季終的《我本堅強》(Unbreakable Kimmy Schmidt);

被續訂了第六季的《同妻俱樂部》(Grace and Frankie);

被續訂了第五季作為最終季的《歡樂再滿屋》(Fuller House);

被續訂了第四季的《牧場趣事》(The Ranch)。

上述幾部劇中,前兩部都是各大獎項的寵兒,拿了不少提名。《歡樂再滿屋》則是老劇重啟,賣的是情懷。

50 is the new 100

對傳統電視劇來說,播得越長就越成功,收益也會越來越好。

很多美劇在播到第三或者第四季時,即使收視率表現不那麼好,也往往會被續訂。因為一旦一部電視劇能達到80到100集的長度,那麼就可以進入syndication階段,進入到別的小電視臺,被不斷重播,賺取版稅。

傳說《老友記》的六位至今每年還能從syndication上賺到上千萬美元的版稅。(這個我沒具體去查,不一定準)

所以對傳統電視臺來說,對一部稍微有點潛力的電視劇,怎麼樣也會想辦法撐到100集左右,也就是至少四季終,這意味著後續大量版稅費能賺。

但是流媒體不一樣,不存在播到一定集數後賣給別家播放syndication的問題。

事實上,奈飛在買入外部製作商製造的原創內容時,都特地設置了條款,規定一段時間內不允許出現在別的平臺上。

此前奈飛砍掉了漫威的《盧克凱奇》、《鐵拳》和《懲罰者》,並且宣布下一季《傑西卡瓊斯》為最終季後,很多觀眾以為這些劇集能夠回到新出現的迪士尼平臺上繼續製作播放,畢竟漫威是迪士尼親兒子嘛。但因為上述條款,其實這種可能並不存在。

由索尼製作的《活在當下》當然也一樣,雖然奈飛不續訂的消息出來後索尼就開始尋求出售給新買家,但其實也不過是「垂死掙扎」了。

當然,傳統電視臺製作的方法本來就不一樣。

面向傳統電視臺的內容,製造商前幾季很可能是貼錢製作,就為了越播越賺錢。但是賣給奈飛的內容,製造商一開始就在賺錢。

此外,奈飛對購買的內容還有每一季不同的額外獎金,通常第三季之後第四季開始是一個節點,所以奈飛傾向於在前三季決定這些劇集的生死。

驚世駭俗的全面爆發

眼下隨著兩部旗艦劇遠去,奈飛剩下的原創內容裡,最有話題的無疑是《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

無論是《怪奇物語》還是《愛、死亡和機器人》,都帶著「驚世駭俗」的標籤,呈現出公共電視臺絕對無法想像的內容。

也只有這種內容能夠讓哪怕是路人都加入討論,為奈飛帶來它最需要的增長。

換句話說,《活在當下》這種劇,如果換成ABC或者NBC這幾大公共電視臺播放,觀眾會覺得毫不違和,那麼在新鮮度過去難以吸引新用戶訂閱之後,它就不是奈飛所需要的了。

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測,新時代在流媒體平臺崛起的背景下,會迎來越來越多大尺度edgy的內容。而溫和主流的內容,慢慢只能聚集到傳統電視臺。

平臺的不同,最終帶來內容的差異。其實這種分歧並不新鮮,只是在流媒體入場後變得更極端了。

以HBO為代表的有線電視臺一直就標誌著大尺度、巨製、獨特、邊緣,而公共電視臺作品則顯得了無特色。

可以想像在今年《權力的遊戲》結束後,HBO一定會尋找新的巨製作品,來填補空白。(可能就是前傳?)

奈飛對劇集長度的控制不光在季數上,還在集數上。據數據顯示,奈飛認為每季十集足以,多出來的集數對其收視毫無幫助。

亞馬遜和Hulu也差不多,大部分劇集都在兩三季後結束。

卸磨殺驢還是…?

奈飛對電視劇這種做法似乎有卸磨殺驢的感覺,但其實,讓奈飛這麼幹的可不只有內容。

作為這幾年的明星企業,好幾年前奈飛就被認為重新定義了HR。

本世紀初奈飛一度面臨倒閉的風險,當時其HR主管Patty McCord和CEO Reed Hastings商量後不得不裁員,裁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員工。

但在裁員後,McCord發現,留下的是那些能力更強的員工,而整體工作效率變高,大家甚至顯得鬥志昂揚。

McCord當時和Hastings每天一起搭車上下班,在討論這一轉變後,兩人決定儘可能探索這種變化的來源。久而久之,這就是後來奈飛在矽谷出了名的員工文化,至今每個剛到奈飛的新員工都會被要求看的東西。

McCord和Hastings總結下來認為,所謂的努力工作,一點也不重要。奈飛不看過程,只看結果。他們從來不關注員工上下班時間,只要最後給出需要的結果就行,員工甚至有不限時間的假期。

聽起來很好是不是?拿衣服啊!Na ve!

這種文化提倡的是不停有輸出,為企業帶來增長,一旦增長消失了,就和那些被砍的電視劇一樣,這些員工也就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了。

在奈飛逐漸轉型的過程中,流媒體業務擴張速度極快。當時奈飛的工程師團隊需要解決一大堆技術問題,而他們只有9個月的時間。

奈飛高管團隊最終認為,這些問題是技術團隊9個月裡解決不了的,於是轉向外部協助,買來了亞馬遜的服務,用亞馬遜數據中心解決了問題。

那麼奈飛本身的技術團隊幹什麼呢?奈飛再也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了,這個團隊全部都離開了奈飛。

這只是McCord在奈飛職業生涯中的一小段經歷。在奈飛不停的調整中,她經手了無數工作崗位已經不被需要的員工離開奈飛。

比如自動化後,原先做產品測試的員工傷心離開。又比如在聖誕節分裝dvd加班疲勞病倒的員工,在病假後意識到自己已經不被需要了。

在2011年,奈飛走了一段彎路,當時因為將dvd租賃和線上流媒體分開收費,導致了客戶不滿,訂閱快速下降,惡評如潮。(具體可以看這裡)

McCord是這一策略的鐵桿支持者,而當時開始著眼於原創內容的奈飛已經和她當時加入的初創公司變得大不同了。McCord在娛樂行業毫無經驗,對奈飛她似乎也不再「有用」,於是在和Hastings長談之後,於那年年底離開了奈飛。

(關於這段可以聽聽PlanetMoney在2015年8月的第647集hard work is irrelevant)

這種做法錯嗎?不算錯,沒有哪個老闆願意養閒人。可是上面提到的員工是閒人嗎?都不是吧。

上面提到的那名產品測試員工,雖然明知道自己的崗位會被自動化代替,但一度以為自己能夠在奈飛尋找到其它崗位,但McCord有些無情地告訴她,哪怕眼下轉崗,但最終也還是這個結果,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再回到電視劇來說,那些被奈飛三季砍的電視劇有人看嗎?有,甚至還不少,但是能拉來新用戶嗎?恐怕很難,所以……

最後還是再來說說這部「神劇」

《愛、死亡和機器人》每一集風格迥異,質量也參差不齊,如果還沒看,那麼基本上可以這麼想像:

每一集都是一個腦洞,有些腦洞可能稍微擴展一下就能拍一部正常長度的電影,有些腦洞則確實十來分鐘就足夠了。

有些故事有趣,有些畫面出色,每一集都有看點。

這是一部看起來很爽,並且一集看完會迫不及待看下一集的劇,至於這些腦洞的意義,其實沒那麼重要。

除了劇集本身,奈飛還做了一個創新,本次《愛、死亡和機器人》推送給不同用戶的播放順序是不一樣的,總計四種播放順序,隨機推送給用戶。

奈飛表示,播放順序和用戶本人性向、種族等等都沒有關係,是一次純隨機的測試。

這顯然會讓各種靠下載來看的觀眾無比好奇,而這,或許就是奈飛的目的。

無論是奈飛、亞馬遜、hulu還是hbo,這些平臺雖然是互相競爭的對手,但他們同時也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非法下載。

但是如果有朝一日,類似於《愛、死亡和機器人》的非連貫系列劇都根據用戶喜好來個性化推送;或者出現一堆類似《黑鏡: 潘達斯奈基》的互動劇,為不同用戶呈現出不同的劇情走向。那麼那個時候,下載就只能提供體驗極差的觀感,這對推動新用戶決定訂閱與否想必能有很大的推動力。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關注公眾號:樹影下的美劇

相關焦點

  • 韓劇《王國》熱播 奈飛布局亞洲加碼與韓國合作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 葛怡婷[ 《王國》的成功,是奈飛亞洲戰略與韓國文化產業輸出的雙贏。由於美國本土市場增長乏力,競爭加劇,奈飛布局亞洲市場,並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在《王國》第一季尚未播出的情況下,奈飛即續約第二季。從第二季充滿懸念的結尾來看,故事還未到終結之時,第三季已經箭在弦上,足見奈飛對這一系列信心十足,起初就奔著打造面向全球觀眾的韓國原創巨製而來。《王國》的成功,是奈飛亞洲戰略與韓國文化產業輸出的雙贏。
  • 翻拍《水滸傳》,背後是奈飛的焦慮與迷失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導言奈飛拍《水滸傳》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在內容自製路上一騎絕塵的奈飛,為什麼被好萊塢圍剿,被華爾街拋棄?迷失的奈飛究竟問題何在?截至第二季播出前,奈飛的股價翻了1.5倍。嘗到甜頭之後,奈飛乘勝追擊,繼續輸出大量優質原創內容。2012-2019年,奈飛每年的自製內容數量以及時長出現明顯提升。自製劇集不斷提升的目的,自然是受眾市場的需求。作為中國經典名著,奈飛此次翻拍《水滸傳》其中國市場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早在2015年,奈飛就在尋找漢語服務人員,希望以獨立流媒體服務平臺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
  • 奈飛劇集《王冠》第四季宣布不停拍
    新京報訊 3月17日,奈飛(Netflix)歷史劇集《王冠》宣布不打算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拍,劇組將繼續在英國的Arborfield片場拍攝。據悉,《王冠》第四季目前已在拍攝期的最後一周,只需要做一些收尾工作。
  • 等了2年的奈飛網劇《副本》第2季開播,大尺度的第一季講了什麼
    2020年奈飛的網劇《副本》第二季終於來了,雖然在第一季的後半部分完成了兄妹兩的恩愛情分,不過也可以看到第一季的優秀之處,講的是一個宏大主題下人物的掙扎。不過這一次第二季一上線由於換角原因,讓許多人感覺上是看了一個新劇而不是舊的延續,第二季後續會再說下個人的觀感,由於時隔兩年,估計許多人都記不得第一季到底講了什麼,那麼先來回顧一下吧。
  • 奈飛何以「領跑」奧斯卡提名 外媒:無需擔心票房且敢於創新
    參考消息網1月16日報導外媒稱,在2020年的奧斯卡影片提名中,奈飛公司發行的電影一共獲得了24項提名,幾乎是奈飛公司此前所獲提名總數的兩倍。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月14日報導,2019年,奈飛公司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2020年幫助奈飛領跑提名名單的是《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這兩部影片分獲10項和6項提名,並且雙雙入圍最佳影片。
  • 奧斯卡進行時,今年奈飛能否圓夢最佳影片?
    回顧歷史,奈飛的奧斯卡之路可謂坎坷。2013年至2017年最多只有三次提名,而2020年奈飛一舉拿下24個提名,超過了今年業內任何一家好萊塢影視媒體公司,成為美國奧斯卡獎歷史上第一次,提名最多的製片公司是一家網絡視頻服務商。實在是令市場汗顏。而在已出爐的結果中,奈飛憑藉紀錄片《美國工廠》拿下今年首個奧斯卡。
  • 奈飛2019新作,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這是格蘭特斯布託爾(奈飛公司)2019年的科幻懸疑片,奈飛這幾年自製電影集中爆發,創意和點子都很不錯,《吾乃母親》算是它們中的佼佼者。期待奈飛能有更多的優質電影上映。在看到奈飛的爛片之後,我覺得這部是很值得觀看的,同時也呼籲大家愛護地球環境,這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 《約會大作戰》:忽視了三季的布偶四糸奈,那卻是母親的愛
    因為工作的關係,四糸乃的母親不能長期貼身照顧四糸乃,所以製作一個布偶四糸奈,作為自己分身陪伴著四糸乃。雖然四糸乃成為精靈後,失去了全部的記憶,但是對母親那種靈魂深處的羈絆還是斬不斷,而布偶四糸奈也成為四糸乃最重要的精神寄託。這也是為什麼四糸乃一失去四糸奈就會陷入瘋狂的原因,畢竟對於四蘿莉來說,那可是母親留下的唯一念想。
  • 6.3萬國人投下了「不看好」,奈飛拍新《水滸傳》瞄準中國市場?
    奈飛發布的最新一期財報顯示,其今年第三季營收額達64.4億美元,同比增長22.7%,超過預期的63.98億美元。從地域劃分來看,歐美市場依舊是奈飛的主要收入陣地。在今年第三季度,僅來自於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流播放服務營收就達到29.33億美元。其餘地區在奈飛上的流播放服務營收皆不超過10億美元。
  • 食戟之靈5季:藍色前哨戰小惠榮獲第一,幸平創真求婚繪裡奈?
    可能很多人都以為這三個人會是創真、繪裡奈和葉山亮,畢竟這三人的水平明顯比其他人強一些。但是不得不說,《食戟之靈》能稱得上開掛的只有繪裡奈一人,WGO給了她特別參賽資格,不算在邀請名額之內。比如這位的架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一個在研製什麼劇毒藥物的女巫呢!走錯劇場了喂!
  • 奈白帶領「白給天團」挑戰職業戰隊,飛牛留言要率QG前來學習
    「白給天團」五人組隊完畢之後就開始立flag,阿三說,不裝了,我攤牌了,今天頂級輔助帶你飛。短笛說,打寶寶,打寶寶。老勤說,放心吧,我趙雲賊猛,看我帶不帶飛就完事了。山海說,好想輸啊,最近怎麼都輸不了啊。
  • 奈飛帝國如何讓員工做到「極高績效」
    作者 | 哈斯廷斯(奈飛創始人) 來源 | 《不拘一格:網飛的自由與責任工作法》 提到網飛,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數不清的熱劇。從《絕命毒師》《行屍走肉》,到《紙牌屋》《毒梟》以及《超感獵殺》,每一部都是好看到不行的經典大劇。
  • 奈飛《馬男波傑克》完結,編劇為新觀眾推薦7個高光時刻
    新京報訊(記者 楊蓮潔)奈飛出品的高分成人動畫《馬男波傑克》第六季於1月31日上線完結,並宣布不再製作新的劇集。但對很多沒有看過《馬男波傑克》的觀眾來說,這依然是一部全新的動畫。該劇創作者兼執行製片人拉菲爾·鮑勃-瓦克斯伯格日前接受EW(《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採訪時,向「新入坑」的觀眾推薦了《馬男波傑克》6季裡的7個高光時刻。
  • 公共衛生事件下被「透支」的流量紅利難持續 後疫情時代 奈飛何往?
    奈飛作為新冠疫情的受益股,2020年前兩個季度無論是從用戶規模,還是總營收、淨利潤等方面,都取得亮眼表現。 (一)、用戶情況 奈飛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奈飛在190多個國家/地區擁有1.93億付費會員,僅在2020年Q2奈飛全球付費用戶新增1009萬人。 異觀財經通過整理奈飛2015—2019五年的年報數據發現,奈飛新增付費用戶在2019年出現了負增長。
  • 奈飛開場音效由奧斯卡得主設計,差點用了羊叫聲
    但與傳統電影公司相對冗長的標誌性配樂不同,耶林說,在「點擊播放時代」,奈飛的標誌性聲音需要簡短而有力。但是他仍然想要一種可以增加一些緊張感並在最後迅速釋放該壓力的聲音。奈飛標誌性的開場動畫。此外,奈飛還有第二個聲音徽標,是更長的一個版本的「ta-dum」,它是奈飛在電影院(例如電影節)上放映時在奈飛自製電影之前播放的,如之前在各大影展參展上映的《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這段更長的聲音由傳奇作曲家漢斯·季默(《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獅子王》《加勒比海盜》系列)創作,他曾參與奈飛自製劇《王冠》的配樂工作。
  • 2020艾美獎:160項提名全落一家之手 奈飛今年紅遍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奈飛成立以來提名數量領先老對手HBO最多的一次。2018年奈飛以112項提名超過HBO的108項提名,終結了後者連續十七年稱霸艾美獎的歷史。 受到《權遊》熱度消退影響,今年HBO的成績出現了回落,與之相對的是奈飛進一步擴大規模。回想到2013年,當時還算不上主流的奈飛總共獲得了13項提名。
  • 《SUITS》第二季發布預告,鈴木保奈美、新木優子等人繼續出演
    JUMP成員中島裕翔出演的富士電視臺月9電視劇《SUITS》第二季將在4月開播,在前作中出演常規角色的新木優子、中村杏、小手伸也以及鈴木保奈美等演員陣容將再次集結。鈴木保奈美繼成名作《東京愛情故事》後,在出演《SUITS》第一季的時候,時隔27年再次與織田合作,成為話題人物。此次,對兩人再次共演感到興奮不已,東愛粉是不是也再一次興奮起來了呢?
  • 26歲小松菜奈戀情曝光!與菅田將暉交往近半年,三次合度愛情太甜
    當地時間3月20日,今年24歲的日本人氣小花旦小松菜奈與已有過三次合作的菅田將暉正式公布了戀情,從初始慢慢到友情的加深,最後終成眷屬,這對郎才女貌的戀情自然最開心的莫過於嗑他們的cp粉了。小松菜奈是以模特的身份出道的,起點很高的她在日本被視為"低配版"的水原希子,與韓國人氣巨星權志龍多次合作過的她,曾多次傳出過緋聞,更是被曝小松菜奈與權志龍是在一起過的,妥妥的"男神男收割機"。
  • 一季投資超過三季《權力的遊戲》,可網飛美劇《副本》還是崩了
    去年的網飛憑藉著《羅馬》順利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以及最佳攝影在內的三項大獎。在繼斥巨資打造的《光靈》、《科洛佛悖論》相繼折戟沉沙之後,終於在電影製作領域揚眉吐氣。而這次獲獎也標誌著NETFLIX真正成為了成為好萊塢一支新興的,不容忽視的電影製作力量。
  • 一周美劇收視:《逍遙法外》季終收視低迷
    上周公網歌唱真人秀《美國之聲》霸屏模式依舊,不過《單身漢》也不是好欺負的,季終集成功奇襲了一把;又有一批劇集加入到了季終大軍中來,《網絡犯罪現場調查》、《逍遙法外》等劇迎來了季終。有線臺方面,《行屍走肉》、《維京傳奇》等熱點劇目收視率在短暫升溫後開始下跌,而高口碑諜戰劇《美國諜夢》第四季回歸集收視更是比去年首播下跌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