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珍繪
    最近,市民杜先生發現自己遇上難事了:他的手機這些天總是收到一些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電話,一查才發現被一個陌生號碼惡意來電轉接了,而想取消卻沒那麼簡單:除非對方主動取消,至於他本人,則無法通過正規程序取消。「真是邪門了!」杜先生表示鬱悶和不解。
    一個推銷電話引發糾紛
    這件事的源頭在於上周五的一個推銷電話。杜先生說,上周五晚上6點不到,他駕車行駛在鄞州聯盛廣場附近,一個陌生手機號碼來電,他接起來發現沒有聲音,於是就隨手掛掉並回撥,而就在這個瞬間車輛追尾了。
    「你說這個事情讓人心裡火不火!就在這時,聽到電話那頭周圍都是打電話推銷房子的聲音,接下來電話裡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我當然惱火,罵了對方幾句就掛電話了。」杜先生說,事故處理後,他給對方發了信息,要求對方出來承擔責任,跟他到事故處理中心走一趟。雙方簡訊溝通內容不友善,你來我往對罵了一通。杜先生一氣之下刪了對方的號碼,認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手機號被他人設置來電轉接了
    不料第二天,他的手機頻繁接到莫名其妙的陌生來電,而來電方還顯得特無辜,都是開口就問剛剛打電話有什麼事情。杜先生一時間被問得摸不著頭腦,不知該如何回答。
    杜先生後來聯想到了那個引發罵戰的推銷電話,懷疑有人在背後搗鬼,但他也只是猜對了一部分:「一開始我懷疑對方用了撥號軟體,於是我用我老婆的手機打那個推銷電話,想找對方理論。」沒想到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杜先生發現自己的手機響了,而來電號碼正是他妻子的號碼。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推銷電話將來電轉接到他的手機上了。「應該那個電話不斷外撥推銷,總有很多人沒接到他們的騷擾,也不知道來電是個什麼單位,就回電過來,結果都轉接到我的手機上了,多的時候一天有二十幾個,少的時候四五個,不勝其煩!」
    事情雖然搞清楚了,但想解決卻沒那麼容易。電話被轉接後,杜先生顯然無法打對方電話對質了。他給對方發了簡訊,對方卻不肯承認設置來電轉接一事。
    杜先生拿著來電記錄找電信部門求助。「對方工作人員說要公安部門給他們一個函,才能取消這個來電轉接。我再去和警方反映,民警說這個很難立案,沒辦法出這個函。」杜先生情急之下只好委託朋友到論壇發帖求助,甚至承諾酬謝1000元求解決。
    相關部門對此也十分頭痛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電信客服,以記者身份向對方反饋了杜先生的遭遇。對方工作人員首先通過查詢,核實確定杜先生的手機號的確被他提供的那個電話來電轉接了。但是,工作人員也回復稱,想要取消,目前只有兩種常規途徑可走,一是對方主動取消,二是杜先生能報出對方的詳細身份信息,證明他認識對方。顯然,這兩個條件杜先生都做不到。
    「為何要報出對方的身份信息才可取消?」記者提出疑問,客服解釋:「呼叫轉移的用戶必須知道設置呼叫轉移的機主的號碼、身份等資料,同時可能還要提供一些證明被騷擾的材料。」
    「也就是說,如果自己號碼被陌生人惡意來電轉接,則按照常規程序無法解決了?」記者提問,客服回答說:「是的。」不過,客服人員稱會將問題反饋給上一級部門,尋求其他解決途徑。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了相關警方,警方回復稱,類似情況構成公安立案的條件比較嚴格,比如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這樣的情形才會立案。「對比杜先生的遭遇,以上條件都夠不上。如果說和條件中的最後一項『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有點沾邊的話,那也很難立案,因為太模糊了,很難明確哪些來電是騷擾電話,也很難界定來電是否幹擾到當事人的正常生活。」公安部門立不了案,自然也沒有任何名頭和理由發函給電信部門。
    律師說法
    浙江和義觀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表示:
    首先,這種通過呼叫轉移騷擾他人的行為本質上與行為人直接撥打電話騷擾他人的性質完全相同,其實際侵害的是他人安寧生活的權利;
    其次,生活安寧權目前未得到立法的明確列舉,隨著民法典立法工作的不斷推進,公民的生活安寧權有待於在將來的民法典分則立法中予以明確;
    第三,必須明確,由於生活安寧的權益屬於人格權之範疇,所以被侵權人仍然可以獲得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民事法律的救濟,實踐中已有因被侵犯生活安寧的權益而獲得救濟的案例,因而被侵權人在有一定證據的條件下可以尋求司法救濟;
    第四,從運營商角度來看,電信運營商在為用戶設置呼叫轉移時,應考慮對被呼轉的電話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確認。
    寧波晚報記者 殷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