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一句話將北方的雪景描繪得大氣磅礴,我們讀後不由地沉醉於那種豪放的風格、宏大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之中。
提到雪,這是大自然中最為美麗的景象之一,以其純淨白潔的特點,贏得了歷朝歷代眾多詩人詞人的讚美。在他們的筆下,雪呈現出了各式各樣的姿態:它既可以孕育生命又可以冰凍所有,它既可以禪意滿滿又可以純淨靈動,它既可以壯闊波瀾又可以淺淡孤獨。無論是近代還是古代,讚美雪的詩詞是重要的一類詩詞,其中湧現出了無數的名言佳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楊萬裡);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李商隱)
這些詩句讀來讓人心馳神往,陶醉萬千。
在這許多的讚美雪、描寫雪的詩詞中有一首清新的詠雪詩,其構思不可謂不輕巧與新穎,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首詩就是韓愈的《春雪》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這首詩寫於公元815年,韓愈時任史館修撰,在忙碌完手上的工作後,突然發現外面飄飄灑灑地下起了雪,頓時到外面欣賞了起來,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題目中除了雪,還有一個「春」字,顯然重點寫得詩早春時節的雪,因為沒有其他景色的裝點來證明春天已經到來,只有一場雪,它就像萬朵嫩芽一樣使得春意濃濃。
這兩句的本意為:期盼了很久的雪終於來了,新年到了預示著春天來了,可是這外面絲毫沒有春天的味道,春天應該是遍地鮮花滿眼綠色,直等到二月初的時候,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這兩句沒有一個「雪」字,完全是在寫春天剛來的時候的景色,花未盛開草芽先嫩,一個「驚」字表達了韓愈的驚喜與長久的等待期盼。這與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將季節發端時的那一些似有似無、影影影綽綽的美好融入到詩句中,讓讀者很是陶醉。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這兩句顯然是擬人手法:你看著飄飛的雪花,它們似乎是嫌今年的春天來得太晚了,與其等待春天的到來還不如把自己假扮成一朵朵的花兒肆意飄飛在這庭院樹間。
春色寫完,筆鋒一轉開始寫雪,轉化雖快但是卻毫無違和感,沒有感覺的雪在韓愈的筆下有了靈動的一面有了調皮的一面,它們仿佛知曉人的心思,春天不來我們倒不如裝作春天的花來裝點著這滿園春色,帶給更多的人驚喜。
這首詩在現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為了做好防護長期宅在家裡的我們而言,是多麼貼切與親近啊!你是否也能從中感到一種以往讀時從未感受過的感覺呢?
這首詩中,韓愈既描寫了詩人期盼嫩草發芽百花未開的春天的到來,又描寫了早春時節的這場調皮的雪,僅僅用28個字就描繪出了這場雪的玉潔冰清與靈動活潑。與一般詠雪詩寫雪有很大的不同,脫離單純詠雪的套路而是突出雪「裝點關山、澤被萬物」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