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2020-12-15 紅衣記史官

生活中,我們身邊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時話不多,做任何事時永遠從容鎮定。和這種人相處時,我們總會覺得特別心安,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發現一種從容的力量。

而與他們相反,我們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總會因為各種煩心事,耐不住性子,靜不下來。明明無計可施了,還是要各種為難自己,最後讓身邊的人也因受不了我們而紛紛離去。

心靜不下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用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

蘇軾前往鳳翔做官,蘇轍為蘇軾送別,他憶起在自己19那年,與兄長進京應試,同住於澠池僧舍,題詩璧上,如今兄長赴任途中又要經過故地,蘇轍心中有無限感慨。

於是,在分手回京時,做《懷澠池寄子瞻兄》,贈予蘇軾。蘇軾得詩後,則以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與之想和,在詩中,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樂觀的姿態,來寬慰弟弟。

《懷澠池寄子瞻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詩歌,在首聯和頷聯中,從「人生到處知何似」到「鴻飛那復計東西」,均抒發了詩人的人生感悟:人生忽東忽西,留下的痕跡,都如飛鴻留爪,飛鴻去到哪裡,它自己也不清楚,到的地方,留下的印記皆為偶然。

詩人認為,人的一生,也是如此,世事無常,皆發於偶然。他道,不如隨遇而安,以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人生所發生的所有事情,也不要太沉湎於往事,往事均已過,而人生還要往前。

這兩聯,體現著詩人深刻的人生感悟。他將人生諸事皆看作偶然與平常,樂觀對待,用追求前路來替代懷緬往事,以此來化解憂惱,可謂大智慧。

到了頸聯,詩人寫到澠池故地當今的情形,來與弟弟相和。寺中,曾經的僧人已經死去,火化後骨灰被藏於塔中,他們之前題詩的牆壁,也已殘敗不堪,舊時所題之詩無從可找。

人生萬物萬事每一分鐘都在變遷,因為人生命的短暫,時間在每一件事情上的停留則顯得更加短,詩人暗示,人活著,應該珍惜每一寸的時光,人生因為苦短,才越顯珍貴。

尾聯之中,詩人回憶自己當年與弟弟在一起時的情況。「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往日趕路的生活是很辛苦的,路很長,人和驢具疲,但在此中,詩人不是抱怨。

他珍惜與弟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故,再辛苦的日子在他看來也是幸福的。而,他還寬慰蘇轍道:崎嶇趕路的生活已經成為了往日,此後的日子,將會越來越好。

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從頭到尾,都深含著人生哲理,體現著詩人為人處世的風格。詩人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他雖對往事抱有懷念,對前程的不定充滿惆悵,但是,卻能從中悟出人生每一個片段都是偶然,隨遇而安的道理,並保持積極的態度.

蘇軾才華橫溢、思慮敏捷,性格又豪爽開闊、幽默詼諧,他的一生經典佳作眾多,在他的詩詞中包含了一種生活態度,將人生的灑脫、豁達和不羈展現得淋漓盡致!

正如詩詞大會康震老師所言:"蘇軾的詩、詞成為我們滋養、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為我們提升尋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結合蘇軾人生經歷,對其詞進行情感化解讀。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經歷太多別離,他卻用自己獨有的豁達開朗面對這些磨難,東坡先生的詞有敘事詠史,有詠物贈答,也有田園山水,該書帶著豐富的情感去解讀每首詞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和那些細枝末微的情緒。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蘇軾文章之道亦是人生之道,東坡先生的詞可以醫心,細細品味其生平,更是讓人奮發!

這套書不僅包括《蘇軾詞傳》,還包括《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恰逢出版社活動,僅需79元,平均每本才10幾元,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當你感到煩躁時,不妨讀一讀蘇軾的這首詩,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當你感到煩躁時,不妨讀一讀蘇軾的這首詩,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贈劉景文》宋·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抒發廣闊的胸襟,飽含對好友的支持和勸勉之意。整首詩,華美而含蓄,意境高遠。蘇軾首先用「荷盡」、「菊殘」描繪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用強烈的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生命中最後的一首詩,短短的24個字,道盡了平生的無奈!
    蘇軾儘管很悲慘,但是他卻是個從容,依舊以一種表現的很堅強,從而也使得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往往可能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但是裡面那一份深刻的哲理,以及詩人對於人生的理解,則是被他一支筆描繪的淋漓盡致。那他的這首《自題金山畫像》,也正是看似平淡無奇的作品,可是卻依舊令人感動,詩人也正是在自己的畫像上題寫了這首詩,也為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
  •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當你靜不下心時,讀讀劉長卿這首詩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出自《唐詩三百首》,作者是劉長卿,適合心煩意亂時讀。《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唐代·劉長卿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這讓我想起了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開頭看似簡簡單單的10字,實際卻寫出了友人所居環境的清幽。接著頷聯兩句寫的是「尋而不遇」。詩人一路穿花拂葉終於來到了友人的住所。
  • 和尚月下寫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寫靜,蘇軾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說起來,這周先生也算是個當時挺有名氣的文人,也有挺多作品存世,但從他對蘇軾的崇拜程度來看,就是一個妥妥的「小迷弟」。蘇軾號東坡居士,周先生就自稱竹坡居士。周先生對蘇軾的作品十分推崇,對他的很多詩作都是一頓吹。當然,蘇軾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擔得起他的讚譽。但有一次,周先生逛西湖時,無意發現一位和尚寫的詩,卻不得不感嘆:蘇軾不如他。這是為何?
  • 心浮氣躁之時,讀讀王維這首《鳥鳴澗》,短短20字,使人回歸平靜
    導言:心浮氣躁之時,讀讀王維這首《鳥鳴澗》,短短20字,讓人回歸平靜情緒是一個對我們非常重要,並且又非常難控制的東西,控制好情緒,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不驕不躁,不悲不喜,或許我們的生活將充滿更多的快樂。
  • 他是蘇軾的學生,只憑三句詩流傳千古,蘇軾說:開頭四個字最好
    到了宋代,有一位詩人更絕,他是蘇軾的弟子,寫了一首詞,只憑其中一個字就受到無數讚譽,老師蘇軾也稱讚不已。得到蘇軾擊節嘆賞的詞就是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雲》。有一天,西湖邊上一個小吏在閒唱這首《滿庭芳》,聽到「畫角聲斷斜陽」。琴操忍不住說:你唱錯了,是「畫角聲斷譙門」,不是「斜陽」。對方戲稱,你能把這首詞改成「陽」字韻嗎?
  • 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
    有詩詞的時代是風情萬種的時代,那個時候每個階層都可以率性揮灑,用筆做閒雲野鶴,就連和尚也不例外,他們寫的詩叫禪詩,境界更高。所以在古時候的詩詞深處,藏著很多和尚的蹤影,在唐代,就有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他就是黃檗禪師。
  • 蘇軾信手拈來的一首詩,通篇短短的28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而且他與朋友之間的友情,那也是令人感動,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還是與張先,兩個人更是經常一唱一和,還寫下了經典的詩句:「一樹梨花壓海棠」這種令人驚豔的句子,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會引用他的詩句。那麼蘇軾為朋友寫過很多的詩作,特別是一些送別詩,寫得情深意重,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他在杭州做官時就寫過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贈劉景文》,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可能不了解蘇軾的人對這首詩不太熟悉,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60多歲了,在經歷了滄桑世事,經歷了一生的顛沛流離之後,此時的蘇軾已經是一位風燭老人,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這首詩更像是人將遲暮,一位老人對於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其實第一遍讀這首詩感覺很奇怪,為什麼第一句跟最後句是一模一樣的呢?
  • 蘇軾半夜看江景,覺得不對勁寫首詩,其中14字讓後世糾結900多年
    一般這類詩詞分成兩種,一種是意象朦朧難懂,比如李商隱的《錦瑟》,被很多人稱為唐詩中最難理解的一首,至今都不知道詩人到底何意。還有一種,是字面和意象都能理解,但不只後人無法理解,就連詩人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比如蘇軾的這首《遊金山寺》。公元1071年,36歲的蘇軾赴任杭州通判。離開京城後,他多少有些落寞消沉。
  •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人生遇到困境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自唐代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能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是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 朱淑真這首詩起筆驚豔,通篇行雲流水,最後七個字道盡了相思之苦
    但是他僅有的這180多首首詩中,也有很多之作;譬如這首《落花》知名度就很高,通篇寫得也是很傷感,而且起點就令人驚豔,行雲流水,特別是最後七個字,更是道盡了相思之苦。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 宋代高僧一首28字的詩,哲理深刻、流傳千古,現在2個字就能概括
    大家應該看到了,這三個作者的名字開頭都有一個"釋"字,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都姓釋。在這裡,"釋"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也用來稱呼佛教徒。 然而,不論作者是誰,這首詩,或者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偈(梵語"頌",即佛經中的唱詞),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十分深刻,讀之令人感慨難忘、回味無窮。 釋慧開的這首頌,出現在他的作品《無關門》中,緊跟在一個故事後面。故事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南泉因趙州問:"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
  • 蘇軾的3首宋詞,寫盡夏日的美,冷門卻驚豔!
    蘇軾蘇軾才情好,春夏秋冬在他筆下都動人,如今已是夏季,讀讀他的夏日詩,絕對是一種享受。小編為大家選擇了蘇軾的3首夏日宋詞。 夏天原來這麼美!蘇軾的3首宋詞,寫盡夏日的美,冷門卻驚豔!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軾被歸為豪放派,其實他啥風格都駕馭得來。1句浮花浪蕊、濃豔一枝,簡直哀到極處。寂靜的炎夏,火紅的榴花以及孤高的美人,這樣的搭配真是美,整首詞讀來婉曲纏綿,尋味不盡,就像一幅精緻的工筆畫。2、《阮郎歸·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 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一個「暖」字,道盡了春天回暖的氣息,別的動物還在窩裡過冬呢,鴨子卻已經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在江河裡盡情戲耍。通過動物的敏感,來進一步闡釋早春到來冰雪融化江水回暖的春意。詩人強幼安的詩句「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提煉葉落知秋的道理是一樣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江河的兩邊已經長滿了綠色的蔞蒿,蘆葦也長出了鮮嫩的蘆芽。
  • 倉央嘉措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倉央嘉措最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從那以後,倉央嘉措開始與詩詞為伴,並寫下了這首絕美之作: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只有一位倉央嘉措,卻有無數深情,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道盡多少人的心聲,人活在世上,哪能事事如意,但求不負真心不負你。
  • 杜牧晚年寫的這首詩道盡人生悽苦,蘇軾修改後,盡顯豁達本色
    這首《初冬夜飲》便是寫於他被貶謫期間。寒冷的的冬夜裡,圍爐煮酒,本是很溫暖愜意的樂事,然而若是獨自一人,自斟自飲,那麼該是多麼孤獨寂寥。「淮陽多病偶求歡」,開頭一句引用了汲黯的典故。這一句值得玩味的是「求歡」一詞,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男女歡愛,而是單純指尋求快樂。前面我們講過詩人曾為了排遣心中的愁苦,而寄情於青樓歌姬,但是這首詩裡,根據標題來看,詩人「求歡」的對象是酒,就是所謂的「借酒消愁」。他心中的愁苦是否因此便消除了呢?我們接著往下讀。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詩,道盡兄弟情深
    當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身陷獄中,他以為自己會死去,於是給弟弟寫下了《獄中寄子由》這樣一首悲涼的詩來,既託付後事,又表達對弟弟的懷念。這句是萬般無奈的哀痛之語。宋朝對知識分子向來寬厚,蘇軾因為用文字批評朝政而下到大獄中,可以說是開國以來第一人。他心中即使覺得委屈,也不能說,所以在詩中,只是把一切罪過歸結到自己身上。詩中寫道,聖主的光輝潤澤萬物,而我因為愚昧不明事理而犯下過錯。
  • 如果你也有難以忘懷的初戀,讀讀白居易這首詩,比我想你更心碎
    季節燃燒著光陰,指尖流年裡,微漾的儘是經年的回憶。夜未央,是誰在寂寂無聲中,輕觸著記憶的石碑?雪紛飛,是誰的思念,涼透了這一季的時光。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