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朋友們說《閃光少女》挺好看的,趁周末看了一下。故事的背景是一所高中音樂學校,開始交代了學民樂與學西洋樂的同學互相排斥。學揚琴的女主陳驚喜歡上學鋼琴的師兄,第一次表白失敗後還被鄙視了一下女主學的揚琴。於是陳驚為了證明揚琴是什麼決定要上一次舞臺。之後她找到男主,以及另外四位學民樂的女生組成一支叫二點五次元的樂隊。
經過了磨合,順利在一次漫展的演出一炮而紅。春心蕩漾的女主打算再一次表白男神師兄。至於表白的細節就不多說了,看得我尷尬癌發作。結果毫無懸念,被男神師兄更決絕的拒絕了。被拒絕後的陳驚沒有傷心,反而內心得到解放,同時變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開始反思。最後,和男主以及四位小夥伴為發揚民樂在學西洋樂的同學的幫助下順利進入少兒普及音樂會表演。
高度概括了一下劇情之後,劇中確實有幾個令人怦然心動的瞬間。例如少兒普及音樂會上那段各個民族樂器的獨奏,特別是月琴,真的好聽。還有老大爺開始念的詩,出自唐代·鮑溶《相和歌辭·遠哉苦徵人》。全詩如下:
徵人歌古曲,攜手上河梁。
李陵死別處,窅杳玄冥鄉。
憶昔從此路,連年徵鬼方。
久行迷漢歷,三死氈衣裳。
百戰身且在,微功信難忘。
遠承雲臺議,非勢孰敢當。
落日吊李廣,白首過河陽。
閒弓失月影,勞劍無龍光。
去日始束髮,今來發成霜。
虛名乃閒事,生見父母鄉。
掩抑大風歌,裴回少年場。
誠哉古人言,鳥盡良弓藏。
劇中也有很多尬尷的點。例如強行將傳統文化扯上二次元。無可否認,古代文化從二次元裡面得到了傳揚。這是現今多元化社會發展的結果。我們先大概了解一下二次元文化的本質是什麼,為了不扯太遠,這裡上一個連結二次元文化的本質是對現實社會的反叛。引用文章中的一個概念:二次元文化人群主要分為兩大類。1,被扶持推崇為文化代表的大神2,跪舔膜拜大神的民眾。而其中的小霾就是屬於其中的大神。古風是屬於二次元文化中的一個分支技能。早期的日本漫畫中很多題材都是參考並引用中國的歷史經典。
例如《龍珠》參考《西遊記》、《封神演義》參考《封神榜》、《王者天下》參考戰國時期的歷史等等。這些漫畫通過對歷史的重新刻畫,讓讀者對劇中的歷史、經典產生興趣。慢慢的傳到中國,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出現了古風這種分類。劇中的可以說是同時在宣揚兩種東西:二次元文化以及民樂。讓人迷惑的是根本分不清主次。前半部分一炮而紅的表演得益於將民樂用古風這種表現形式,觀眾喜歡的不是民樂本身,而是與二次元文化的結合,但歸根到底是二次元文化的勝利,而不是民樂的勝利。無論民樂還是西洋樂都不是大眾的音樂,不像流行音樂一樣,得到大部分人的喜愛與共鳴。它們需要人們有音樂歷史修養培養出審美才能發自內心的喜愛。當然從另一方面去想,只要傳統能得到傳承,就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作為女主,陳驚的特點很明顯:不成熟,隨心所欲,敢愛敢恨,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去想,就在這樣傻乎乎的活著。作為高中生,我們不能對其要求那麼高。反觀自己高中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這麼活著吧。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高考。正如陳驚說,不知道為什麼會喜歡上師兄那種爛人,但就是喜歡啊,不知道為什麼學揚琴,但就這麼學了11年,世界上就是有這樣的人。是的,世界上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活得如何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似乎突然不適用於這麼一類人群。
生產與安全層次的需求他們已經得到了,而愛的需求呢,對於他們來說似乎無關緊要。陳驚在被拒絕後的輕鬆表明,她僅僅是崇拜師兄,而一旦這種崇拜沒有,就不會喜歡了吧,自己也就釋然了。尊重的需求有麼,她能當全校同學的面表白並且被拒絕,似乎也沒那麼不堪,過後依然坦然面對所有人。被小霾說活得輕鬆,人生像過家家似乎也沒那麼大的心理反應。至於自我的追求,就更加沒有體現了。
所以,可以認為這個人物的塑造並不完整吧。讓觀眾覺得這個角色並不是那麼有血有肉。同時,編劇還把陳驚塑造得更爛,在達到自己的內心需求之後完全不顧別人感受就退出樂團,說得好聽就是隨心所欲,說得難聽點就是自私不成熟。跟這樣的人做朋友是痛苦的,她開心的時候大家一起開心,她不開心了有情緒了就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抽身離去毫無保留的去傷害別人。綜上,我很不喜歡這種人。
就我個人而言,是非常喜歡這個角色,與主角相比,她真的太有特點了,讓人印象深刻。小霾是一個目標明確而且從不放棄追求自己所愛之物的人。她外表冷酷,內心火熱,不善於表達感情,卻內心敏感細膩。她喜歡彈古箏,卻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一方面她是難過的,因為她需要得到尊重與認可。跳過這一層需求,她在努力自我實現,因為古箏是她的唯一所愛,她要做到極致。
這樣為夢想執著的人大概是我們從小一直想成為卻成為不了的人。同時她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面對陳驚要退出樂隊的時候,她表現出無比的失望,並且用言語表達出來,其實是從心底上還保留著對陳驚的希望。同時,她也是一個有領導能力的人,在樂團裡她絕對是一個靈魂人物,在琴技上她很厲害,歷史的修養更是無人能比,她堅定同時沉穩,帶領著眾人向一個目標前進。平時沉默寡言,在關鍵的時候卻敢於發聲。簡直是我們年少時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油渣是一個高情商的人。他懂得如何安慰被拒絕的陳驚,懂得在陳驚被二次拒絕之後還用滅火器來滅火,懂得在大家起衝突的時候用適當的言語來拉架。他的沒一個行為都是解決問題解決矛盾的行為。平時看起來很懦弱卻總是在關鍵時候發揮作用。但是,他的靜態形象也就是初始形象並沒有很突出,甚至是讓人不喜歡。生活中這樣的人往往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人。畢竟生活中我們更多時候是一面之緣,給人的印象就屬於靜態形象。他的優點恰恰是跟人長期相處甚至一起工作才能體現出來。這類人更多聚集在理工科的院校,工作後聚集在技術性的崗位,這大概就是為毛理工科男性單身的原因。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只是一部商業電影,也許編劇根本沒有想那麼多。它能讓你回憶起青春的無所畏懼、義務反顧,就已經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