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朋友歡迎多多評論、點讚、關注哦,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更有動力!
2020年9月26日,雲南和貴州的考生經歷了一件大事——完成了高考英語的第一次聽力考試。
考完後對照答案估分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但看了答案後,部分考生對第17題的「正確答案」選C提出質疑,認為應當選A。
然而等到聽力成績公布時,事情卻出現了反轉。原本認為自己17題選了A無法得分的考生卻拿到了分數,而選了「正確答案」C的考生卻沒得分。
一時間,「教育局評卷改答案」,「改答案是為了提高滿分率(正確率)」的聲音此起彼伏。
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這次高考英語聽力考試。
貴州省和雲南省的高考英語聽力考試在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二級(PETS-2)的聽力部分中進行,考試使用分值為30分的試卷。每名考生有兩次考試機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今年9月26日進行的是2021年雲南和貴州兩省高考英語的第一次聽力考試。
英語等級考試並不是大家常說的英語四、六級,而是教育部考試中心設計並負責的全國性英語水平考試體系,級別劃分為PETS-1至5級。
然後,我們把此次事件的雜質撇一撇。
1. 所謂的「官方答案」來源有問題。目前未看到教育部考試中心、雲南和貴州兩省教育廳及招考部門發布過參考答案。網上能查到的「參考答案」大多來源於一些教育輔導機構和備考網站
2.「教育局改答案」的說法不靠譜。這是高考答案,不是教育局和教育廳說改就改的。而且試題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要想改答案,需要經過考試中心的研判。如果「官方公布的答案」此條件成立的話,那「改答案」就一定會出聲明。現實是評卷的答案是A,而網上的答案是C,沒有官方的聲明再次印證了所謂的「官方答案」並不官方。
3.所謂的「為了提高滿分率(正確率)改答案」簡直離譜。這是高考啊,選拔性考試,提高滿分率(正確率)有啥意義?哪個領導會為了這種事情冒著被革職的風險去改答案?18年浙江高考英語那次加權賦分事件處分了多少人?
那麼有人會說了,「因為他們知道這道題有爭議,所以就照顧一下大多數同學,選A的多,就改成A了!」有爭議的話,讓A和C都得分,滿分率(正確率)提升的比例豈不更高?且考生的滿意率也會更高!
簡單捋一捋,就是非官方機構第一時間做了「參考答案」,考生考試結束後對照著估分,結果成績出來了,那些實際成績比估分低的考生產生了落差感。一些人把網上的「參考答案」誤認為是官方發布的,所以弄出了個「改答案」的說法,甚至是「為了提高滿分率(正確率)去改答案」。然後一些人開始把事件往高考「不公平」上引申。¥@&*!#,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題目本身,而不是去跟風那些沒有事實依據的說法。
讓我們回歸題目本身,看一看究竟是何方「妖孽」引來了這場「血雨腥風」。
聽力原文:
W: Professor Brown, which do you prefer, writing or teacher training?
M: Well, I enjoy both very much. In fact, I wouldn’t want to give up either. These days most of my time is spent on writing. I go to the university just two half days a week to work with graduate students.
W: What plans do you have for the future?
M: Now that we have completed a textbook and its new CD program, we plan to develop more textbooks for other markets. People sometimes say to me, 「You work too hard.」 The truth is I enjoy what I do, and I don’t consider it to be work.
W: What do you like to do that’s not education related?
M: I like playing the piano. I’m fortunate to have been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play the piano by ear. If I remember a music piece, I can play it. I’m not sure how I do it, but I』ve had that ability since the age of twelve. I took music lessons from the age of six. I also write music. Although I’m a language teacher, I can’t write words to songs. I have to turn to others for the words. Actually, I have more confidence in my book-writing ability than my song-writing ability.
存在爭議的第17題:
17. What is Professor Brown good at in terms of music?
A. Playing the piano.
B. Writing words to songs.
C. Remembering music pieces.
我們翻譯一下關鍵的最後一段話和問題。
我喜歡彈鋼琴。我很幸運,生來就有憑聽覺彈鋼琴的能力。如果我記得一個樂曲,我就能彈出來。我不確定自己是怎麼做到的,我從十二歲時就具備這種能力了。我從六歲就開始學習音樂。我也作曲。雖然我是個語文老師,但我不會寫歌詞。我必須找人幫我寫歌詞。事實上,和作曲的能力比起來,我對自己的寫書能力更有自信。
問題:布朗教授在音樂方面擅長什麼?
A 彈鋼琴
B 寫歌詞
C 記憶樂曲
回答此題的一個關鍵信息 「Play the piano by ear」,爭議也就出在這裡。
Play …… by ear是個英語表達,表示不需要藉助樂譜等記錄音樂的工具就能演奏xxx樂器。也就是說,憑藉著聽覺和記憶力把樂曲演奏出來。
我們就以鋼琴為例,一般來說,學鋼琴要先識譜。但有些人並不擅長識譜,或者不想學習識譜,這時候就有另一種方法來彈鋼琴,就是「Play the piano by ear」 。音樂史上最「神奇」的鋼琴家之一埃羅爾.加納(Erroll Garner)就不識譜。Play the piano by ear既可以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也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形成。
回到語境裡分析,布朗教授6歲學音樂,12歲具備了Play the piano by ear的能力。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做到的。可以看出,布朗教授的Play the piano by ear屬於一種天賦,而並非通過後天訓練得到的。如果選項是Play the piano by ear,那就是毫無爭議的最優解。但把Play the piano by ear替換成A或C,似乎都不準確。
A擅長彈鋼琴不準確。試想一下,當一個人說自己擅長憑聽覺彈鋼琴時,他彈奏的樂曲可以是極其簡單的,人們的關注重點在於他是否真的實現了憑藉聽覺彈鋼琴。但當一個人說自己擅長彈鋼琴時,一段簡單的鋼琴表演顯然不足以讓人信服。
C擅長記樂曲也不準確。因為記住樂曲也可以是聽了很多遍後記住的。
同時A和C也可以是正確的。因為將Play the piano by ear的能力不斷強化訓練,就會得到擅長彈鋼琴和擅長記樂曲兩個能力。
所以說,非要在A和C之間分個勝負大可不必,因為「較真」起來,什麼都可能是錯的。就比如說「good at」,什麼算是擅長呢?
「曾經我也以為打籃球是我的特長,後來我才知道,這只是我的愛好而已。」
擅長,既可以是一種自我認同,也可以是他人的認可。他人的認可是以他人的尺子進行衡量的。比如,我的父母認為我這個鋼琴初級選手擅長彈鋼琴,但一個鋼琴十級的人看了之後也就笑了笑。同樣,自我認同的擅長也會隨著閱歷而改變。比如我覺得自己擅長彈鋼琴,但看了郎朗的演出後,就覺得自己根本不會彈鋼琴。擅長還可以隨情境而改變,比如我和一群不運動的鋼琴家在一起時,我就是擅長打籃球的。但當我和一群專業籃球運動員在一起時,我就是擅長彈鋼琴的。再較真點,萬一布朗教授就是在吹牛怎麼辦?
所以題目是不是要改成
What does Professor Brown think he is good at in terms of music?
所以說,這樣去「較真」沒有意義。就像很多網友說的,「都別吵了,這題出的就不行!」
筆者認為,對這道題的分析已經完全超出了一個聽力題的「承受範圍」。從能力考查的角度來講,選A和選C的考生都達到了聽力測試的能力要求。所以,與其糾結非要在A和C中分出一個勝負的話,不如A和C兩個選項都給分,因為選擇他們的考生其聽力能力都達到了考查要求。
據有關報導,教育部考試中心已收到相關問題反映,將安排統一回復。
這裡提醒各位考生,聽力還有第二次考試機會,將精力放回明年高考備考上。據理力爭是可以的,但不要在這件事上耗費太多的時間,為撿芝麻丟西瓜!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喜歡的朋友歡迎多多關注、點讚、收藏和分享哦,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更有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為「指南針升學」創作,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內容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繫作者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