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好像比往常來的要更早一些。在蚊子與熱氣齊飛的夜晚裡,貌似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過蟬鳴、蛙聲,也很久沒有抬頭看看空中的那輪圓月了。近日,蘇州地區恰逢梅雨時節,天氣又悶又熱。晚上時常見不到月亮,星光也黯淡許多。而成年人,也很久沒有做過「登月」、「摘星」這樣的夢了。
那月亮上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火星上可以種土豆嗎?星星的光是從幾萬光年外發射出來的嗎,那它們現在還存在於宇宙中嗎,或是已經變為宇宙的塵埃了?
今日,P君將滿足大家探索宇宙的願望,介紹《Galactic Center VR》、《Exoplant Excursion》、《NASA Selfies》等VR太空體驗,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宇宙的奧秘、行星的軌跡和黑洞的衍變。
《Galactic Center VR》——黑洞的演化
《Galactic Center VR》是NASA用VR模擬黑洞人馬座A*周圍宇宙的500年演化,而創建的VR體驗。NASA將錢德拉太空望遠鏡及其他太空望遠鏡的數據與VR技術相結合,採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周圍物質流向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現象。
該VR體驗以人馬座A*為中心,並覆蓋周圍大約3光年的面積,即28萬億公裡左右。研究人員模擬了圍繞天馬座A*公轉的25顆沃爾夫-拉葉星的風。當來沃爾夫-拉葉星的星風發生碰撞時,物質會衝擊加熱到數百萬度,並產生大量的X射線。
沃爾夫-拉葉星是非常高亮且高溫的天體,這個由OB型星組成的雙星系統會產生強烈的星風。體驗時請留意風中的一些物質由黑洞引力捕獲並向其墜落的過程。
在《Galactic Center VR》中,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對象和現象。白色閃爍的十字星是沃爾夫-拉葉星,軌道是灰色(可以取消或顯示);藍色和青色是超音速風碰撞產生的熱氣體的X射線發射;紅色和黃色是所有的風物質,主要包括冷氣體;紫色則是紅色和藍色重疊的地方。
目前,該VR體驗已免費登錄Steam、Viveport,支持HTC Vive。
《Exoplant Excursion》——系外行星旅行
此前,NASA為紀念Spitzer望遠鏡建立15周年,推出了一款VR體驗《Exoplant Excursion》。該VR體驗中的數據內容均由Spitzer望遠鏡拍攝獲得。用戶可體驗一場免費圍繞系外行星TRAPPIST-1的短途旅行。
TRAPPIST-1是一顆表面溫度極低的紅矮星,距離太陽約39.6光年,位於水瓶座的某處。其周圍有7顆類地行星,是已知行星系統中擁有較多類地行星的系統,數量僅次於太陽系和克卜勒-90星系。
目前,該VR體驗可通過Spitzer Mission網站下載,支持Oculus Rift和HTC Vive頭顯。
《NASA Selfies》——太空自拍
《NASA Selfies》也是NASA為紀念Spitzer望遠鏡建立15周年,而推出的AR太空自拍應用。用戶可以「穿著」NASA官方的太空衣,任意選擇獵戶座星雲、銀河系等30個不同的星系,並以星系作為背景拍照。(P君為銀河系瘋狂打call)
目前,該應用程式已登錄iOS和Android,用戶可通過Spitzer Mission網站下載。
除上述P君提到的NASA出品的VR/AR太空應用之外,NASA還為宇宙愛好者們開設了一個能夠提供全景VR體驗的網站。在網站中,科學家們利用CGI景觀呈現了已發現的數顆小行星的假想表面,用戶可以在網站上瀏覽這些行星光禿禿的山區表面以及血紅色的天空。
人們對宇宙探索的渴望是從古至今的,例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表達了古代人民對於渴望登上月亮、渴望「擊敗」太陽的冒險心理。而現代社會,「阿波羅」成功登月代表了人類足跡開始邁向太空。
隨之而來的國內載人航天的成功,「神州五號」、「神州六號」、「神州七號」「神州九號」……「神州十一號」等成功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船,誕生了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等對國內航天事業做出偉大貢獻的太空人。
2019年曾傳出「中國將於2020年正式開啟探索火星計劃」的消息,並在社交媒體引發了熱議。目前來看,VR太空體驗已「先行一步」,但我們相信未來真的能在火星上種土豆!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