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2020-12-18 騰訊網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小兒疝氣

小兒疝氣是指小腹疼痛牽引睪丸腫痛而言。中醫認為大多是由於肝腎不足或中氣下陷,坐臥溼地風冷入腹,陰寒內盛或因溼熱鬱結,肝經不舒和小腸阻結所致。腹股溝的一側有光滑整齊和稍帶彈性的可復性腫物(能用手扶回去的腫物)。當小孩哭鬧站立或用勁時,腫物出現並增大,且有膨脹性衝擊感,平臥後逐漸縮小,直至完全消失。也可用手指向下、向上輕壓腫物,協助腫物回入腹腔。復位時可聽到有氣通過的水聲。如果復位時小孩咳嗽,並有衝擊感,手離開後,腫物往往又重新出現。

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乾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

小兒疝氣推拿手法

1、補脾經

位置:拇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將小兒拇指屈曲,沿著拇指的側面從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500次。

2、清肝經

手法:自食指指根推向指尖

次數100-500次

3、補腎經

位置:小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作用:沿著小指從指根直推到指尖,推100~500次。或者小指末節螺紋面旋推。

4、揉二馬

位置:位置在手背小指及無名指掌指關節後陷中 手法:揉二馬穴,用拇指指端緊緊附著於穴位上作和緩迴轉的按撫動作。100-500次作用:滋陰補腎,順氣散結,清神,利水通淋的功效。

5、揉搗小天心

位置:在掌根,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手法:

1.用拇指甲掐揉之,稱掐揉小天心。100-500次

2.搗小天心是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間關節搗之 。

作用:清熱、鎮靜、利尿、明目、驚風抽搐、夜啼、目斜視、目赤痛、煩躁不安、小便赤澀、疹痘欲出不透等。

6、順運內八卦、

操作:術者用左手拇指按定離卦,右手拇指自乾卦開始向坎卦運至兌卦結束。

次數:100-500次

7、清小腸

位置:在小指尺側(外側)邊緣,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作用: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小腸;反之則為補,稱補小腸。補小腸和清小腸統稱為推小腸,此處為清小腸,推100~500次。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相關焦點

  • 小兒推拿常用之陰掌穴位
    2020.03.25 星期三 推拿得效,手法的正確和穴位的準確都是首要的。 陰掌穴位(掌背穴位) 五指節 【部位】五指各關節。
  • 小兒疝氣和鞘膜積液有什麼區別
    核心提示:小兒疝氣和鞘膜積液有什麼區別?小兒疝氣和鞘膜積液發生時,都會在腹股溝出現包塊,大多數家長對於這兩種疾病的症狀不是很熟悉,因此,不能很好的區別開,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小兒疝氣和鞘膜積液的區別,這樣以後大家就可以很好的區分病情。
  • 備受推崇的小兒推拿,5天「持證」就能包治百病?騙誰
    「大多時候,小兒推拿用來調理內科疾病,特別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疾病,也可以用來調理小兒遺尿症,有不錯的療效與保健作用。前提是,推拿穴位搭配合理、手法選擇適宜、操作方法恰當。」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小兒腹瀉推拿門診副主任醫師田青樂介紹。 小兒推拿術就是用手部操作(包括揉、捏、推、按、運法等)代替針刺和藥物,對穴位進行刺激的推拿方法。《推拿代藥賦》有言,推拿就是用藥,不同方法作用於同一部位,會產生不同的藥物作用。
  • 小兒疝氣打個「鑰匙孔」就能輕鬆治好……
    小兒疝[shàn]氣是小兒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見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溝疝和臍疝兩種。小兒疝氣的發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溝疝主要是由鞘狀突未關閉所致,臍疝是由於臍環不能及時縮小閉合,早產兒、低體重兒因出生時生長發育不完全所致。
  • 小兒推拿(重感冒)
    1、平肝、清肺各五分鐘、掐五指節2-3遍 方法:見第一篇【小兒推拿(一般感冒)】2、退六腑15分鐘方法:用食指、中指兩指指腹,自肘推向腕部 (如圖一)圖三小兒感冒、積食的推拿手法,家長必知小兒推拿,是常見的一種保健方法。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小兒推拿中醫理論之病因學說——六淫區別五邪
    小兒推拿中醫理論之病因學說 + 脊柱不正則百病生,正骨必修九 —— 胸椎特性、病源與疼痛主要因素 + 脊柱不正則百病生,正骨必修十 —— 胸椎的檢查與胸椎關節的舒緩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嬰幼兒腹瀉
  • 安軍明教授談小兒推拿 補腎健腦二馬穴
    安軍明教授談小兒推拿 補腎健腦二馬穴 2020-07-2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軍明教授談小兒推拿:神奇的腹部療法
    民間素有「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之說,腹部的軟硬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小兒的健康狀態,若腹部柔軟,說明腸道蠕動功能良好,近來無便秘情況,反之則不然。 小兒推拿中有這樣一個面狀穴位,即整個腹部,稱為腹,腹部又可分為上腹部、下腹部和少腹部(腹部兩側)。
  • 市總工會第十二期小兒推拿師培訓班報名啦!/ 我是好講師「TTT...
    市總工會第十二期小兒推拿師培訓班報名啦!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下發《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小兒推拿正式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小兒推拿是進入「公衛」項目僅有的2個中醫藥項目之一。
  • 曉嬰坊小兒推拿騙局重重,自編自導培訓體系如何傳承中醫國粹?
    據了解,湖北研妝母嬰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的學習方向主要分為四大類:萬密齋漢派小兒推拿課程、萬密齋古方催乳課程、萬密齋古方產後修護課程、萬密齋成人亞調課程。學習課程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經絡學、兒科學基礎、中醫診斷學、推拿八法、小兒推拿穴位與手法、常見中藥與方劑、催乳及產後,以及刮痧、拔罐、刺血等輔助療法等。
  • 保健推拿沒有效果?只因你不懂這些
    很多人不願意給孩子做推拿保健,原因是看不到效果。其實這樣想就錯了,且抱有這種錯誤想法的爸媽大有人在。 有些孩子每月準時去醫院報到3、4次,更甚至每月進出醫院達十次之多,但是通過一段時間規律系統的小兒推拿保健調理後,三個多月,半年一次醫院都沒進,一年多都與醫院絕緣的孩子大有人在!
  •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容易積食扁桃體發炎,鼻炎?如何改變這個體質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容易積食扁桃體發炎,鼻炎?如何改變這個體質 有個5歲的小男孩,最近一兩年常常外感,扁桃體一直都腫大;後背特別熱,尤其是晚上,會出大量的汗;夢很多,睡得不踏實;大便每天都有,但很乾;最近不太想吃東西,平時吃葷很多,舌苔很厚。
  • 【母嬰】積食帶給孩子的危害,遠不只是影響食慾,推薦11種推拿手法...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脹,肚子疼。 可以發現寶寶鼻梁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
  • 小兒受驚與小兒驚風的區別及調理方法
    小兒受驚:小兒受驚是由於小兒的神經系統不夠完善,對外界變化,尤其是聲音的變化不具有良好的判斷,不能及時做出反應所表現出的症狀。突然的高聲喧譁、恐怖電影或突然的碰撞跌倒都有可能導致小兒驚風。小兒受驚的症狀:小兒會表現出心悸不安、煩躁哭鬧、睡眠易醒、兩眼發直、手指亂指的情況。嚴重時還伴有發熱、口鼻發青、苔白厚、舌尖紅、大便色綠等症狀。調理方法:(1)在患兒的印堂穴、合谷穴、太衝穴、三陰交穴位施以平揉、壓放手法。
  • 【育網闢謠】寶寶拉肚子,只靠按摩推拿就能治癒?
    寶寶拉肚子是很常見的事,拉肚子不僅會導致寶寶肚子疼、肚子脹,時間久了還會引起食欲不振。隨著小兒推拿的普及,部分媽媽認為,用雙手按摩寶寶肚子就可以有效治癒拉肚子,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嗎?本期《育網闢謠》帶你探知真相!
  • 小兒推拿楊曉:怎麼區分嬰兒溢奶和吐奶?寶寶吐奶如何預防處理?
    小兒推拿楊曉:怎麼區分嬰兒溢奶和吐奶?寶寶吐奶如何預防處理? 很多寶媽不知道怎麼區分嬰兒溢奶和吐奶,事實上它們並不能混為一談。溢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吐奶則是消化道不通暢或者功能性障礙造成的。
  • 寶寶哭鬧,大腿根有東西鼓出來,嬰幼兒身上長這種「包」要當心!
    但前幾天明敏意外發現,寶寶在哭鬧的時候大腿根部會有個鼓鼓的小包,不哭了那個包又消下去了。家裡老人說是什麼「小腸氣」,明敏也不懂,保險起見趕緊帶寶寶到醫院檢查,結果醫生給出的診斷是腹股溝斜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疝氣」。說到小兒疝氣,很多寶媽可能還比較陌生。
  • 小兒推拿培訓讓我月入1萬多以後,我被同學群黑了
    我的小兒推拿店其實我也理解他們為什麼說話那麼衝,他們就是覺得我一直是個蔫了吧唧的,不愛說話,還沒有主見的人。簡單說就是他們不信,像我這麼蔫蔫的人居然敢自個兒開店,而且還賺到錢了。開小兒推拿店時這些問題困擾我很久了但是手護貝貝的老師們,沒有因為我啥也不懂就不耐煩,他們給我發了一份特別詳細的資料,裡面寫著怎麼去辦理執照,選址、裝修、開發客戶,還有一份比較詳細的推拿店必備物料清單
  • 寶寶厭食該怎麼辦?小兒厭食症有哪些表現
    現在每個小孩都是家裡的寶貝,寶寶如果遇到感冒發燒,每個父母都非常擔心,怕影響寶寶的發育。除了感冒發燒外,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寶寶厭食的症狀,寶寶厭食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當,飲食習慣不好造成的,如果長時間厭食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那麼寶寶厭食該怎麼辦?厭食症的表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