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在網上很流行,還有人藉此發出看似包含智慧的忠告:遠離勸你大度的人!這看似的確很有道理,但問題在於,如果大家都不勸人向善,都不勸人大度,那就是好事情嗎?顯然不是!另一方面,勸人向善、勸人大度的人也不可能杜絕,不少人也都有「未經他人苦,偏勸他人善」的心理,這或許就是人性的一個弱點。
既然「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並不全是好事,而且也不可能杜絕這種人,那麼,關鍵就在於如何勸人向善、勸人大度上了。事實上,即便是「未經他人苦」,但只要掌握一定的說服技巧,同樣可以勸人向善、勸人大度,即便對方不接受,也可能會領你的情,而不是記恨你。本文就分享一個技巧,掌握這個說服技巧,隨時都能勸人向善,真正情商高的人,往往也善於用這個技巧來勸人大度。
這個技巧就是「勸人向善,以迂為要」,也就是勸人向善、大度時不能直來直去,要以婉轉的方式打動他,這樣才能達到說服他的目的。
來看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藝人叫優孟,他身高八尺,擅長辯論,常常用幽默詼諧的故事進行諷刺勸諫。
楚莊王在位的時候,非常喜歡一匹駿馬,給它的身上披綿繡,將它養在一間雕梁畫棟的華麗房間裡,墊在地面的是設有帳幔的床,給馬吃的是棗脯。後來,這匹馬得了肥胖病死了。楚莊王就叫臣子們給死馬戴孝,要用棺槨盛殮,按照安葬大夫的禮制來安葬這匹馬。
左右臣子們都不以為然,大家紛紛提出反對意見。楚莊王不聽這些話,可能是覺得這些人未經歷自己的痛苦,就來勸自己,所以,他下了一道命令說:「往後有誰再為了馬的事情給我提意見,通通處死。」
優孟一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就跑進王宮,當著楚莊王的面大哭起來。這實在是太喪氣了,楚莊王十分生氣,趕緊讓他停下來,問他到底是犯了什麼病、想幹什麼。優孟說:「大王對這匹馬的疼愛,是別人所不能理解的,可我們楚國有著這麼大的地盤和豐富的資源,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呢?大王大可不必委屈自己,僅僅按照安葬大夫的禮制去安葬這匹馬,我現在請求大王按照安葬君王的禮制去埋葬它吧!」楚莊王說:「該如何做呢?」
優孟回答說:「請您用質地最好的美玉做棺材,用漂亮又耐腐蝕的的梓木做外槨,用楩、楓、豫章等各色上好木料做題湊;派最精壯的士兵去挖掘墓穴,用技藝高超、老練的工匠來修墳;令齊國、趙國的人陪祭在前面,讓韓國、魏國的人守衛在後頭;給這匹馬蓋起宏大祠堂,用太牢的禮儀來祭祀,再撥給城邑來供奉禮品。諸候們知道後,就會知道大王對這匹馬有多重視啊!」
楚莊王聽到這裡,恍然大悟,說:「寡人的過錯,竟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嗎?那這件事又該怎麼彌補呢?」優孟說:「很簡單,請大王用對待六畜的辦法來對它,也就是堆個土灶當槨,用銅鍋來當棺,用姜棗稻米等做祭品,然後將它吃進人的肚子裡!」楚莊王聽他這麼一說,就叫人把那死了的馬交到御廚房裡去,以免天下老在傳說他的這件荒唐事。
可見,未經他人苦,不一定就不能勸他人善,關鍵在於技巧的掌握,不要直來直去,而是要像優孟一樣,善於通過「以迂為直」的說服方式,讓對方自己明悟過來。當然,迂,並不是單純的「迂迴」或走彎路,這需要高情商和大智慧,是一種高層次的人生技巧。(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