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的首都華盛頓,頻繁衝上頭條,一系列的操作,令人咂舌。
華盛頓這地兒比較特殊,在行政上,隸屬於美國國會直轄的聯邦地區,不屬於美國的任何一個州。
華盛頓,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與馬裡蘭州的交界處,一條波多馬克河貫穿全區。華盛頓不僅是大量美國聯邦政府辦公機構以及100多個國家駐美大使館的所在地,也是不少國際機構與組織總部的所在地。
作為美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華盛頓從建城開始到現在,一直存在著多雙看不見的手在進行博弈,有聯邦政權的手,當然還有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的手。
這幾雙手時而握緊,時而相互較勁,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攪弄風雲,時刻上演著一部沒有硝煙的「權力的遊戲」史。
華盛頓,全稱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很多好萊塢電影裡經常出現D.C. 有的會翻譯成華府,區別於美國的華盛頓州。
上學那會兒,講英美文化,簡直頭大,外教不僅讓我們把美國地圖背下來,還要考試,把地圖各個地區的英語全稱都填上,當時我對華盛頓特區印象最深,太長了!
「華盛頓」稱呼的來源,估計大家都了解,美國的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這個就是為了紀念喬治·華盛頓而命名的,「哥倫比亞」是取自經常在詩歌中出現的一個名字,「哥倫布」,就是那個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
說起華盛頓建城的開端,還要提起美國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1790年,美國國會通過相關文件,準備建造新首都,當時時任總統的喬治·華盛頓,被授權為美國的首都選地址,他把地址選在了美國維吉尼亞州和馬裡蘭州交界的沼澤地上。
當時規劃美國新首都的設計師是來自法國的工程師皮埃爾·朗方,就是建築史上著名的「朗方規劃」,也叫「華盛頓規劃」。
皮埃爾·朗方最終確定了一個方形地塊,作為美國首都的城市版圖,這個方形的四條對角線分別準確地,指向地理方位上的正東西南北。
朗方規劃出城市的主軸線,把國會大廈設在城市最高處,一座25米高的山,也就是現在的國會山。把總統大樓也就是現在的白宮,設在城市南北主軸線上的小緩坡上。
這套方案不僅將重要建築設在關鍵位置,還設計好一系列放射狀斜線的林蔭大道,可以貫穿全城,連接重要的基礎設施和重要建築,還安排了大片的城市綠地,設置大量的小型公園、圓形廣場,總之,這個規劃非常優秀。
朗方曾經在法國羅浮宮皇家學院進修藝術,因此,為美國新首都華盛頓所作的規劃,有很深的巴洛克印記,比如強有力的城市軸線、放射狀的斜線與方格網直線,交匯於城市的重要節點和政府重要建築。
不過,朗方交上牛掰的設計方案以後,被解僱了。
當時朗方的規劃中,還有些現在沒實施的「設計」,這些設計上的問題,讓朗方與另外幾個華盛頓首都規劃委員發生了矛盾,矛盾持續升級,本來朗方性格就有點桀驁,再加上設計方案損害了地主們的利益,遭到報復,後來朗方就被解僱了。
朗方設計的方形版圖,在1847年發生了變化。
原來的設計是,維吉尼亞拿出阿靈頓縣和亞歷山大縣給首都華盛頓。
這個維吉尼亞州,有個很有名的亞歷山大縣,它是大量依賴黑人奴隸作為勞動力的城鎮,包含在方形版圖中。
不過,由於當地居民擔心黑人奴隸制度在特區將受到限制,因此一直反對被脫離維吉尼亞州。
當地居民多次請願後,維吉尼亞州通過一項決議,以波多馬克河為界,把西南岸的亞歷山大縣連同河西岸的土地向國會要回去了,於是正方形版圖缺了一個大角,華盛頓特區成了如今在地圖上看到的樣子。
隨著「聯邦城」的逐步發展,以及政府辦公設施的增加,麥克·米倫規劃應運而生,這個規劃極大程度地保留並完善了朗方規劃的理念。
不過,這個麥克·米倫規劃並不順利,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一項城市的大決策背後,都是多方力量博弈結果的最終體現。
麥克·米倫規劃提出時,當時眾議院議長約瑟夫·卡農強烈反對,導致規劃方案沒有被通過,一度成為「非官方規劃」。
因為一開始在設立制定麥克·米倫規劃的執行機構時,美國的參議院直接繞過了眾議院,卡農議長非常生氣,當時雖然國會和公眾有不少人支持這個規劃,但因為卡農議長的極力反對,麥克·米倫規劃也只能不被通過。
麥克·米倫規劃提出後,1924年,美國國會設立了國家首都公園委員會,作為聯邦規劃的執行機構,職能是保護特區範圍內的林區和自然風景區,並為所有國家公園制定規劃總圖。
1952年,根據美國《首都規劃法》,國家首都公園委員會更名為,國家首都規劃委員會(NCPC),主要是制定和發展首都區域總圖規劃、審核聯邦及本地開發項目等。一段時間內,NCPC都是一家獨大,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然而,在1973年,聯邦政府通過了哥倫比亞住房管理法案,在城市規劃上,給予本地政府部門更多的話語權,並指派華盛頓的市長擔任華盛頓城市的主規劃師。
NCPC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更多不同的特區規劃機構,開始參與並負責華盛頓的經濟發展、住房建設、交通規劃以及城市分區管理規定。
華盛頓的城市發展史,從建造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是多方力量在博弈,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即使是建城僅200多年的華盛頓也不例外。
參考資料:
《規劃之城 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