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錢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賺錢意識,為財務自由播下種子

2021-01-08 粵讀時空

宋代司馬光曾說過: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餘,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意思是:蓄養它的資本部份,取用它的收益部份。要善於管理錢財,要能正確處理收入與支出的關係。這樣的錢才不會花盡。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

王永慶小時候因為家貧無法讀書。在16歲,在嘉義開了一家米店。 當時競爭很大,一條街道就有幾十家米店。

因為創業資金只有200元,王永慶只能在最偏僻的地方租一個小店面。由於鋪面小,規模小,沒優勢,所以很少顧客。

後來,王永慶通過觀察,發現很多人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幾次米。王永慶靈機一動,把大米的砂石等雜物挑出來再賣。由於王永慶的米質量好,所以光顧的人自然多起來。

接著王永慶又看到,老人買米不方便。又創造了送米的服務。

在送米的過程,王永慶還細心觀察客戶吃飯的人數,米缸的容量,王永慶計算客戶吃飯的飯量,買米時間等,等客戶的米差不多,他就主動送米上門。

經過這次米店生意的成功,王永慶慢慢積累,後來成為臺灣首富。

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小狗錢錢》主人公吉婭的父母跟有錢人有什麼不一樣呢?為什麼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

《小狗錢錢》又講了什麼呢?

《小狗錢錢》講述了一個12歲的小女孩吉婭和她會講話的小狗錢錢的故事。小狗錢錢是吉婭的理財顧問,錢錢教會了吉婭學與錢打交道的方法。吉婭不僅掌握使用錢的技巧,還幫助父母走出了財務危機。

作者博爾舍費爾。他是德國著名的理財專家,被譽為「歐洲巴菲特」。

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未遇到理財顧問錢錢之前,為什麼吉婭和吉婭的父母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

我用《有錢人和我們想的不一樣》17個財富檔案中幾個財富檔案對《小狗錢錢》父母進行分析:

一.有錢人相信:「我創造我的人生。」窮人相信:「人生發生在我身上」。

錢錢的主人金先生在受傷進醫院,吉婭很欽佩金先生忍受著劇烈的疼痛,很耐心與她談論。

金先生解釋,談論疼痛就像給植物施肥一樣,所以我很多年以前就改掉了抱怨的習慣。

吉婭的父母一直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窮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受害者有3個特徵:

1. 責怪:認為錯誤永遠是別人或別的事情,一定不是他們自己。

吉婭的父母,他們的生意是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導致他們的財務出現問題。

吉婭的父親總是習慣於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總覺得自己是個犧牲品。

而吉婭也問過父母,為什麼吉婭的朋友莫尼卡父母的財務狀況卻越來越呢?

2. 合理化:經常找錯口,如「錢真的不是很重要」,來證明他們的藉口是合理的。

吉婭跟理財顧問錢錢在溝通錢的問題時,吉婭提及,她的媽媽經常說,「錢並不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東西」「不應該隨便跟別人開口談錢」

3. 抱怨:大自然有吸引法則,你在抱怨的時候,其實吸引更多「爛事」進入你的生活中。

吉婭的媽媽經常抱怨,如果沒有買這幢房子就好了。

吉婭媽媽跟吉婭說,金錢只會帶給人們不幸,學會知足才是最重要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永遠不會成為百萬富翁的。

金先生相信他能創造自己的人生。

而吉婭的父母總是相信人生發生在我身上。

二.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窮人一直想著要變得有錢。

理財顧問錢錢跟吉姆講了達瑞的故事。

達瑞想為自己看電影買單。他可以選擇了向父母拿錢或自己掙錢。他選擇後者。

他聽取了成功商人的意見:為別人解決問題可以掙錢。

他開始尋找賺錢的機會。經過他細心觀察,他找到賺錢的機會:

為爸爸拿報紙的過程,他找到了第一次賺錢的機會:為鄰居把報紙塞到房門底下每天早上幫顧客把門口的垃圾袋放進垃圾桶餵寵物看房子給植物澆水當客戶多的時候,他僱傭其他孩子幫忙

他把能夠賺錢的方法全部記錄下來。

有一個出版商找到並說服他,讓他把賺錢的方法寫成一本書。最後他成為暢銷作家.

接著,電視臺過來找他做節目。

達瑞掙了幾百萬,他一直努力讓自己有錢。

吉婭沒開始學習理財前,也是經常想,自己如果有很多零花錢就好了。

而吉婭的父母看到吉婭新存摺有很多錢的時候,問吉婭為什麼這麼多錢。

吉婭解釋這些錢是從金先生那裡得到的。並按50%,40%,10%比例然存款。

當時吉婭的父親一直想著要變得有錢,曾經對吉婭說「多麼希望自己人能像這樣分配我的收入」。因為所有錢都全部用來支付房子的分期付款,飯錢和水電費等,吉婭父母沒有存錢的習慣。

三.有錢人專注於機會。窮人專注於障礙。

吉婭的堂兄馬塞爾,他在運營一間公司,現在已經有14個顧客,他的目標是50個顧客。

經過思考,他發現了很多賺錢的機會:

1. 他以平時的價格買麵包,然後以周日的價格賣出去(周日的價格比較高)

2. 為顧客送麵包上門收取費用

3. 每周有3個下午在敬老院,幫老人買東西,陪老人聊天,散步,做遊戲等

而吉婭聽到堂兄講在敬老院賺錢的時候,吉婭總是想著一些障礙,例如,她家附近沒有敬老院。

當理財顧問錢錢跟吉婭說要為目標完成幾件事情時,吉婭經常用各種藉口和障礙擋住目標:

1. 當錢錢說要準備夢想手冊時,吉婭總喜歡說試試看。

2. 當錢錢解釋要將夢想視覺化,但吉婭覺得可笑,因為 這個過程與她的金錢課程不一樣。

3. 當錢錢要吉婭準備儲蓄罐時,吉婭馬上有很多反對意見。

錢錢說,吉婭總是考慮事情做不成的原因。

四.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窮人很會搞丟他們的錢。

吉婭的鄰居陶穆太太是一位有錢人。

陶穆太太通過學習投資理財,股票交易,讓錢飛速增多。

她把很大一部份錢投到了股票,還有一部份存在銀行的保險柜,還有一部分留在家裡,家裡的錢夠她生活幾年。

吉婭的奶奶經常說,不用於生活的錢都用於還債。

而吉姆的父母,為了購置新的汽車,家具,電視機或其他用於生活的商品的消費貸款,他們希望儘快還清債務。

理財顧問錢錢說,所有消費貸款都是不明智的。應該扣除生活費用後餘下的一半存起來,餘下一半用來支付消費貸款。最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申請消費貸款。

五.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窮人卻會讓恐懼擋住他們行動。

吉婭的鄰居漢內普先生,在火車站愛上他的太太。

當時在火車上很多人,漢內普先生不敢表白,他擔心他太太拒絕他的表白。

最後漢內普先生克服的恐懼,向他太太表白,最後他們兩個成為夫妻。

當吉婭成功存了很多的錢時候,銀行職員海內女士想邀請吉婭到學校為孩子們進行一次理財的分享會。

海內女士跟吉婭提及這件事的時候,吉婭擔心自己一句話說不出來或結結巴巴說出來。

後來經過漢內普先生,錢錢的開導,吉婭發現這種恐懼只是激動和緊張而已。

吉婭的父母正由於以上的特徵,所以一直處於財務危機。

吉婭的父母也經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

吉婭在理財顧問錢錢的指導下,給出了4條建議:

1. 欠債的人應當毀掉所有的信用卡

2. 應少儘可能少償還貸款

3. 扣除生活費餘下的錢一半存起來,餘下用於支付消費貸款

4. 消費前,問一下自己P:這真的有必要嗎?

@粵讀時空,讀到這裡,我有3個想法跟大家一起討論:

1. 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著名的投資家巴菲特,很小時候就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有實踐活動的經歷。

在〈巴菲特傳〉裡提及:

巴菲特做事很喜歡動腦子。有一次他應聘為〈華盛頓郵報〉送報童,發現〈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報〉發行路線是一樣的。巴菲特就想法送2份報紙賺2份錢。

巴菲特還為自己設計最完美的送報路線,只需要1個小時就送完500份報紙。

如果孩子從小就開展社會實踐經驗或商業活動,孩子在抗挫,抗壓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比沒實踐活動的孩子 更好呢?

2.從小培養孩子的賺錢的意識

猶太人給人感受就是知識淵博,善於經商。他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理財呢?

猶太人教育孩子:金錢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的。

猶太人家長會很多賺錢的機會讓孩子實踐,並懂得父母賺錢不容易:例如提供洗碗筷、給花草澆水、倒垃圾等家務機會。

其實,賺錢不是一件壞事,我們自己賺錢的人不會成為消費欲望的奴隸,並且 更加珍惜和使用有限的資源。同時也培養孩子的風險意識,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3.學會控制和管理欲望,量入為出

金先生跟吉婭說了一個關於「會下金蛋」鵝的故事。

以前有一個農夫,發現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鵝。每天鵝會下一個金蛋。

但是農夫很貪心,覺得下 一隻金蛋太慢了。他很生氣,把鵝劈成了兩半。

從此農夫再沒有辦法得到金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收支要做到量入為出。

我們再來看看猶太人猶太人教育孩子控制和管理的欲望用什麼方法呢?

猶太人家長每周家長會零花錢給孩子,經常會跟孩子說:自己想的東西,通過自己的錢攢錢買。而對於書,家長會隨時隨地提供給孩子。

(1) 對於孩子的欲望,延遲滿足。

(2) 遇到問題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解決辦法,不應該馬上將答案擺在孩子的面前。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請點讚評論轉發哦。

關注我「粵讀時空」,每天進步一點點,為遇見更好的自己而加油!

感恩遇見!

#新手作者專屬任務第三期#

相關焦點

  • 豆瓣9.1|《小狗錢錢》,跟著博多·費舍爾一起實現財務自由
    也許就是上述的兩點耽誤了大多數人,讓很多人一直處在人賺錢的狀態,而讓自己的錢躺在銀行睡大覺。這個世界上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窮人拼命把錢存銀行,然後銀行把這些錢借給那些富人,讓他們去賺更多的錢。也許你會說,我也想讓我的錢替我去賺更多的錢,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做?
  • 孩子的財商教育很重要,需要從娃娃抓起,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我們要在有固定收入的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理財知識和投資意識,實現財務自由。財商教育從娃娃抓起智商、情商、逆商三商都很重要,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財商教育,它關係著家庭經濟生活的幸福指數,畢竟沒有人願意過窮日子。
  • 他用4年時間,從破產到財務自由的理財大師,3招教你如何錢生錢
    德國頂級理財大師博多·舍費爾,在他的暢銷書《小狗錢錢》中為我們揭露了其中的奧秘。現年60歲的博多·舍費爾,被譽為「歐洲巴菲特」。他16歲就獨自赴美闖蕩,26歲陷入財務危機。後來,為了幫助更多人走出財務陷阱,博多·舍費爾用童話故事寫出了《小狗錢錢》這本理財書籍。這本書一推出,便暢銷全世界,一度創下銷量1000萬冊的神話。
  • 到底要有多少錢才能算是財務自由呢?
    每天不用上班,不用因為工作做得不好而被上司罵,也不用去挖空心思的搞那些所謂的無效社交,想在家就在家,想出門溜達就出門溜達,這就是我理想中的財務自由狀況。從這個角度看我的確可能只是個不想工作的俗人,把財務自由當作人生目標的理由居然是不想被別人管。可仔細一想,這也不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嗎?可這財務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 讓《小狗錢錢》成為我們實現財富自由的開始
    小狗錢錢書籍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和她的狗狗錢錢的故事,錢錢是一個會說話的小狗,它教會了小女孩學會與金錢打交道,還幫助父母走出了財政危機。第三:怎麼去賺錢第一個案例裡面談到一個男孩達瑞17歲就擁有幾百萬美元故事,其中就是商人給了他兩個重要的賺錢建議:第一,為別人解決一個難題,那麼你就能賺到許多錢;第二,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能做的和擁有的東西上。這個當時只有8歲的男孩第一桶金和靈感來源如下美國的送報員總是把報紙塞進花園籬笆上掛著的報箱裡。
  • 《小狗錢錢》一本絕大數成人都應該細細品味的童話故事書(上)
    《小狗錢錢》這本書是被譽為歐洲巴菲特由博多費舍爾的德國理財大師寫的。他用一個德國小女孩吉婭和一條叫「錢錢」的小狗的故事向大家詮釋了個人理財和致富簡單但是卻至關重要的道理。下面七哥就給大家講一下這個理財哲理滿滿的童話故事。
  • 正確的賺錢模式你知多少——解讀《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
    生活的境地可想而知的恐怖,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從今天開始不再工作,以自己現有的能力能在這個世界上存活多少天?所以財富的重要性不需要在這裡贅述了,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實現財務自由?什麼是財務自由?
  • 推薦一本理財必讀書籍——《小狗錢錢》
    借著這套理念的幫助,歐洲成千上萬的人在個人財務問題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獲得財務自由之前博多也曾經歷過長期的奮鬥。他16歲時遠赴美國求學,高中畢業後進入大學主修法律,之後在不同公司中擔任各種重要職務。26歲時博多陷入嚴重的個人財務危機,然而憑藉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投資理念,他最終擺脫了債務,獲得了成功。博多決心把他的理財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
  • 「理財輕鬆讀」《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
    上一期我們一起精讀了理財入門讀物《小狗錢錢》,用童話的視角解釋理財世界的奧秘。本期為大家帶來經典理財讀物《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的精讀。想知道如何應對債務嘛?想知道如何儲蓄才是正確打開方式嘛?《財務自由之路I》作者簡介:博多·舍費爾,1960年9月10日出生在德國科隆,是德國的投資家、企業家、演說家以及圖書作家。
  •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本報評論員 馬景華大事小事全都代勞,餵飯穿衣百般關愛……這些做法,看起來似乎讓孩子過得更舒服了,但事實上,這些家長的「愛」,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近日,肅寧縣第五實驗小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比賽。
  • 洛克菲勒的育兒經驗: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是孩子成功的第一步
    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孩子使用零用錢的標準,而其中既有對於對孩子的限制,同時給予TA適當的自由使用空間,讓孩子擁有掌控金錢的能力,有利於財商的培養。2、掌控錢的能力在猶太家庭,孩子10歲左右,就為孩子設立一個獨立的帳戶。並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自己打理。前期家長會作出指導,幫助孩子制定短期的儲蓄和消費計劃。消費之前要考慮自己未來的花銷和長期的規劃。
  • 擁有多少錢才算財務自由?滿足這一「條件」,你就「達標」了
    如果一個人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他肯定是具有非常雄厚的經濟實力的。畢竟,一旦財務自由了,就算是不上班,也可以有足夠的錢來維持生活,於是很多人都會好奇,擁有多少錢才算財務自由呢?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對於財務自由的門檻標準都是不同的,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財富達到百萬級別應該就可以財富自由了。
  • 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普通人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在財務自由圈裡他們一直把「FIRE」,這個詞作為自己的目標、口號和宗旨,他們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ing Early」的縮寫組成的。直接翻譯過來意思就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fire」這個詞大概還有「財務自由」就是要有炒掉老闆能力的意思(哈哈哈)。其實「FIRE」和「財務自由」還是有區別的。
  • 如何與孩子談錢?有財商的父母這樣做
    這時,孩子的壓歲錢到底是交給父母打理還是給孩子自己打理,是每年都會拿出來進行討論的主題。我們小時候,錢基本上都上交父母了,可能是因為太單純了吧,信了父母「替我們保管」的承諾,結果都「充公」了。如今許多80後、90後的父母因為受教育及成長環境的差異,有些人會傾向於把壓歲錢或是一部分壓歲錢交給孩子自由支配,以達到培養孩子財商的目的。
  • 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今日漫畫主題: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方法 誰都知道「心靈手巧」,現在的家長也都知道動手能力和聰明程度的關係。但是,對於現代的中國家庭,真正讓孩子動手的機會並不太多。
  • 霍思燕靠理財賺到的錢,遠超她老公2000萬片酬:會管錢的女人,才能...
    從他那裡,蘇小妹突然開竅,意識到現在最該做的是,儘快學會理財,通過「錢賺錢」來還清債務,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她終於明白:不上班≠不賺錢,會理財照樣讓你通向財務自由!
  •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其實很簡單!
    但是具體有多少錢才是財務自由,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有人說200萬,有人說1000萬,有人說得1個億。在沒有達到這個市值之前,要儘可能的多創造工資節餘,不斷逢低買入股票積累股數,包括新投入資金買入股票和分紅再投,做大持有市值,見拙文」業餘投資人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投資賺錢與工作賺錢兩不誤」網頁連結。
  • 現階段擁有多少錢才算得上是財務自由?
    關於財務自由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不用上班是財務自由,也有人說買東西從來不看價格是財務自由,還有人說不為錢發愁是財務自由.但是一般來說,如果按照小康的生活標準來說,擁有一套無房貸的房子,然後有500萬的存款,這樣基本上就能夠過上相當好的財富自由的生活了。
  • 財商教育:專門為中國3-18歲青少兒打造的成長路線(建議收藏)
    所以,我們要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孩子的財商成長路線。基於20年的經濟學專業學習和工作領域對金融、財務知識的理解,還有十多年的育兒和教育領域從業經驗,魔斯媽媽認為,在中國推行財商教育必須重點關注家庭教育中財商意識培養和寒暑假社會實踐這兩個發力點。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 別急著幫他收拾,可以趁機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其實這種情況真實地存在於當代的大多數家庭,但不能因為孩子年幼就成了縱容他們的理由。那麼,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可以幫助培養孩子自己動手整理東西的習慣呢?這樣不僅鼓勵和激發孩子的勞動積極性,還可以灌輸多勞多得的思想,又可以讓他在勞動中思考如何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