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鈴響起,我們起身開門,快遞員或者外賣小哥急匆匆遞過手中的貨,然後轉身離開。這樣的場景我們再熟悉不過,但如果我們打開門時,門口站的是一個機器人呢?
這樣科幻式的場景其實已經落地變為現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小區普遍實行封閉式管理,物流配送因此受到影響,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得到了更多重視。這期間,在廣州·實地常春藤社區,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投入運營,成為新冠疫情期間國內第一例成熟的智慧社區無人配送解決方案。
在人居場景智能化的大趨勢下,hachi delight的落地,標誌著社區生活服務智能化的升級,也邁出了從「智慧家庭」向「智慧社區」進階的關鍵一步。
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
「社區到戶」的物流配送機器人
近兩年,針對末端場景的無人配送甚是火熱,從科技公司到順豐等物流企業,再到京東、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都紛紛加碼這一賽道。
從物流配送的角度來看,最後一公裡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一環,用機器人替代快遞員能夠降本增效。根據不同的配送場景,可以將市面上的機器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從配送站點送到室外指定地點,如單元門口或宿舍樓門口,然後呼叫用戶自提。如阿里的「小蠻驢」,2020年雙11期間在浙江大學上崗,接管了菜鳥驛站的送貨工作,還有美團的室外低速無人配送車「魔袋」和京東智能配送機器人等,都專注於室外場景。另一類則專注於室內場景,通過接入電梯控制系統進行樓內配送,如順豐研發的樓宇配送機器人就屬於此類。
然而,從智慧社區建設的角度來看,物流機器人需要解決從社區門口到家門口的無人配送問題,也就必須連接社區入口、單元樓宇入口、家庭入口三道門,覆蓋室內和室外兩個場景,實現一站式配送,這正是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的獨特之處。
hachi delight由哈奇智能自主研發,最早於2019年在國內首個"全場景智慧社區"實地·重慶永川薔薇國際發布。疫情期間,hachi delight在廣州·實地常春藤社區投入運營,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日用品、食用蔬果、快遞外賣的無人配送服務。哈奇智能CEO胡佳文介紹,hachi delight的導航技術能夠跨越室內室外兩種場景,六輪全驅全向底盤不僅可以適應室外的不同路面,如斜坡路、搓板路、水泥路,甚至草皮路面等,還能確保不會對室內地面造成傷害。
截至目前,hachi delight 已經在全國30多個小區落地,並在廣州常春藤社區實現了5G組網下的無人配送能力升級,設備端互聯互通能力能夠更加快速準確地開啟門禁、呼梯到戶、撥打用戶手機通話、刷臉取件等。胡佳文透露,預計2021年hachi delight 將落地100多個小區。
hachi delight之所以要打通兩個場景,而非採用接駁的方式,一是從小區住戶的體驗出發,提升配送效率;二是樓宇的多樣化形態導致接駁的複雜程度大大增加,一站式配送是最優解。而能夠打通兩個場景的關鍵因素在於,hachi delight是整個社區智能化IoT平臺下的一個智能化單品,有社區內物聯網的基建支撐。
在智慧社區的整體解決方案中,包含了人員管理、車輛管理、網絡管理、公區安防等多個子系統,各個模塊的功能以及接入設備的控制指令匯聚在智慧社區雲平臺上,可供hachi delight調用。例如,hachi delight能夠結合小區監控攝像頭的視頻數據來制定導航方案,並與樓宇單元門、車庫門、電梯門的門禁系統打通,實施聯動控制,確保在複雜的社區環境下,機器人能實現無障礙地行走。可以說,hachi delight已成為智慧社區整體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從「全屋智能」到「全區智能」
在「智慧社區」的建設中,生活服務智能化是關鍵需求之一,而無人配送智能化是生活服務智能化的核心要素,也是連結全屋智能和全區智能的關鍵一環。它解決了社區入戶「無人·無接觸配送」的需求,也是智慧社區整個商業生態的主要組成部分。
哈奇智能認為,從單一的「智慧家庭」到完整的「智慧社區」,除生活服務智能化外,還包括三個核心需求:家庭智能化、公區安防智能化和出行智能化。
其中,家庭智能化是基礎。目前家庭智能化單品的種類已經相當豐富,最大的問題在於各個模塊智能化的割裂,設備之間缺少互聯互通。
公區安防智能化是智慧社區的基礎。疫情期間,小區車輛進出、居民身份核驗乃至日常測溫、流動人員管理等,都在考驗著社區管理水平,也加深了人們對安防智能化、生活服務智能化的認識和渴望。
出行智能化則要求利用自動駕駛技術,滿足住戶通勤等出行需求。
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基礎設施的突飛猛進,解決四大核心需求,面向「全區智能」的定製化解決方案,被認為是商業地產領域未來的核心訴求。
在常春藤社區內,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實現了一站式智能配送;哈奇智能的belt 1.0、belt 2.0系列智能家居產品,推動家庭智能場景體驗迭代,而智慧家庭恰恰是「全區智能」綜合解決方案的最小單元;哈奇光屏M1和puppycube是智慧家庭生活服務的入口產品;無人駕駛通勤車hachi auto/auto 2,是連接單元樓宇入口和社區入口的通勤解決方案;安全視覺技術解決方案hachi homey具備向不同商業空間擴展的能力,智慧社區APP以及後臺管理平臺可以提供高效的遠程交互手段,為綜合型生活服務提供多樣化的應用。
無人駕駛通勤車hachi auto/auto 2
據了解,重慶實地·永川薔薇國際的智慧社區目前也在建設當中。雖然經過了不同區域、不同樓盤的場景驗證,但在國內智能家居滲透率不足3%的大環境下,面向社區的「全區智能」解決方案還遠未成剛需。在樓盤的開發建設過程中,房地產商更多是從銷售或降低資金成本的角度考慮引入智能化,其中以總部規範的形式將智能化設施定為標準交付件的情況較少,更多是由各個項目公司根據自身項目的差異化定位靈活採購。
「現階段通過提供全區智能解決方案整體突圍還是比較難的,我們目前還是以提供菜單式產品和服務為主,由客戶自由選擇。例如,客戶希望在社區內配備hachi delight,我們就為客戶交付機器人以及能夠支撐機器人運行的最小系統。」胡佳文表示。
「智慧社區」只是全區智能的場景之一,在智慧城市的大生態下,園區、酒店、辦公、商業、學校、醫療等空間作為基礎單元,都將處於產業迭代的進程中。從「智慧家庭」到「智慧社區」這一步,哈奇智能完成了「全屋智能」到「全區智能」的場景證明,但只有通過規模化業務的驗證,才能真正完成「全屋智能」到「全區智能」的跨越。
「隔行如隔山,向不同渠道拓展還是有蠻大挑戰的。」胡佳文坦陳,「所以我們在搭建不同渠道團隊的時候,找到了在這個渠道裡紮根多年,經驗豐富的人才,他們最了解渠道想要什麼,知道要在現有方案基礎上做怎樣的迭代,才能符合新場景的需求。」
目前,哈奇智能的IoT平臺已經接入了上百家公司的硬體產品,靈活的模塊化設計和多品牌集成能力成為推動業務迅速規模化的助力。另外,哈奇智能的業務已經擴展到60個城市,150多個社區和商業中心,覆蓋用戶家庭超10萬。在規模化階段,哈奇智能的目標是實現用戶家庭的數量超過100萬,這個數字是「硬性門檻」,為了實現規模化目標,哈奇智能願意「犧牲一部分短期利潤」。
規模化的路上,合作大於競爭
基於和實地集團的深度合作關係,哈奇智能超前一步為「全區智能」做了場景驗證,和這樣的「超前配置」相比,相關的市場環境還未經教育。正如50年前,沒人認為冰箱、空調、洗衣機是家庭裝修的標準配置一樣,當下距離「全屋智能」、「全區智能」成為剛需也還有很長一段路。
在這段路的起始階段,生態鏈上眾角色紛紛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入場。早在2014年前後,智能門鎖、智能音箱、智能插座、智能掃地機器人等單品就曾掀起一陣智能硬體熱。隨後,為打破單品智能的壁壘,以小米為代表的生態鏈企業以及集成商嘗試通過系統集成實現智能產品聯動。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化模塊的割裂呼喚統一的標準和協議建立,而主導權的爭奪註定是一場持久戰。
另一端,當智能化走出家居範疇,開始向「智慧人居」過渡,商業地產領域也開始謀求數位化、智能化轉型,BAT等科技巨頭們與地產商的合作逐漸走向深入。
從宏觀層面來看,「新基建」為智慧空間和人居場景相關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增量空間,足以容納萬物生長,各展所長。在這條生態鏈的產品序列裡,涵蓋了傳統家電、智能硬體、雲服務、公區視覺安全、智能家居等領域的諸多廠商。
「這個市場體量超出所有人的想像,所以在目前環境下,大家肯定是既競爭又合作,既要培養屬於自己的差異化,也要吸收別人好的產品和理念,而且合作一定大於競爭。」胡佳文稱。雖然有自主研發的智能單品和IoT平臺,但哈奇智能對自身的定位是「定製化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平臺既與自身的智能化單品無縫融合,也通過互聯互通,廣泛接入,因此能夠與生態鏈上所有企業結成合作夥伴關係。
在業務規模化發展階段,之所以為自己定下100萬的硬性門檻,哈奇智能亦有其考慮——當用戶家庭數超過100萬時,「說明由產品和服務形成的大數據,具備更多的附加價值,我們不但可以擴大和供應鏈上下遊夥伴的合作規模,還可以和其他商業領域的夥伴一起,通過數據挖掘、生態共建,探索更多的關鍵需求。」胡佳文表示。
數字商業時代,數據是企業構建護城河的根基,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通過大數據的積累,做商業運營的收入,這是哈奇智能第三階段的發展目標,而數據的獲取必然要以規模為前提。
智慧城市是一盤大棋,需要終端、網絡、平臺、應用、場景、服務、方案等多個提供方參與,也提供了無數商業機會。無論從哪一端切入,都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只是先行者往往才能佔得先機。
科技和地產雙重背景的實地打造了首個全場景智慧社區,將首個基於「全屋智能」到「全區智能」的定製化解決方案落地。與此同時,實現了場景驗證的哈奇智能也具備了先發優勢。可以預見,在這個科技與地產深度結合的案例之下,還會有更大的迭代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