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宮天 - 好きなので.
04:29來自愛吃檸檬的侑子小姐
hello,大家好,我是一隻超級酸又喜歡cl的檸檬。今天想跟大家講的動漫是《可塑性記憶》,前段時間,剛好看了一段關於死亡教育的視頻,頗有感觸,所以又想聊這番了。
故事梗概 :
這是一個關於回憶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因為盲腸炎而導致高考失利的水沛司,通過父親朋友的關係,進入到SAI的終端服務部門——負責回收所生產的到達使用限期Giftia。中間發生了一些小意外,後來與一個名叫艾拉的Giftia成為工作搭檔,在一段時間的工作過後,兩人被彼此所吸引,經歷過內心的鬥爭後,兩人最終決定要一起創造美好的回憶,在夥伴們的祝福下,司和艾拉成為了伴侶。度過短暫而快樂時光後,艾拉結束了她的生命,永遠地沉睡了下去。
敘事結構 :
《可塑性記憶》採用的是記敘式敘事結構,跨種族的愛情並不是特別新穎,有意思的是整個故事都是圍繞人與機器Giftia的情感糾葛展開,虛實相間,脈絡清晰。
影片在敘事的時候是圍繞兩條感情線展開,一條是司和艾拉的相處距離和模式,以艾拉的冷漠和牴觸,來體現長痛不如短痛的普通認知,因為害怕產生情感,產生羈絆而選擇不開始,這條感情線在動漫中所佔比重較大。而另一條是生者和死者的羈絆該不該通過其他方式繼續延續,動漫並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只是以眾人的選擇來側面闡述自己的世界觀,哪怕是假的,能待一分鐘我也願意。
《可塑性記憶》是一個半寫實的作品,動漫結尾並沒有將話題引向如何正確面對死亡,而是面對死亡要坦然,只要盡全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離別時就可以毫無遺憾地走了。
關於主角 :
艾拉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未來的,所以在遇見司的時候,她條件性選擇了躲避,是很符合這個角色的肢體動作。看到司的可愛和真誠後,她產生了又想靠近又想遠離的複雜心情,所以她乾脆把自己封閉起來。
回到工作室的環境,我們會發現小夥伴們似乎是艾拉接觸最多的,但真正算下來也並不多。私底下是完全不聯繫的,從這裡基本也可以斷定艾拉的特殊身份導致她並沒有擁有完整的認知系統和情感溝通能力。
跟艾拉恰恰相反,司很快就和同事們處開了,甚至破例獲得了照顧艾拉的權利。在跟艾拉相處中,司一直是更為主動的一方,特別是得知艾拉真正所剩時日,司鼓起了勇氣跟艾拉表白。在人物的設定上,兩個人是似乎互補型的,他們的性格基本決定他們能做的事情,甚至誰成為這段關係更加努力的一方。
文學特色:
死亡一直都是一個會被避忌的名詞,就像《哈利波特》所有人都不願意喊出伏地魔的真名,因為畏懼所以選擇退縮。
艾拉的時間有限性,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一部漫畫,大概是講女主有提前知道別人死亡的時間。在這個時候,她默默地改變了自己,每天多花一點時間陪陪家人,多跟朋友交流。
換句話說,時間有限倒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人們害怕死亡,可能更多是因為做不到過好每一天。生命本身有質量,身體有速度,走到生命的盡頭是必經之路。只不過,對於艾拉這份負擔提前了。日本文化所說的「一期一會」就是生命僅此一次,我想到蔡康永老師所說的,每次和一個朋友告別,都會默默地注視對方的背景,心想這是最後一次見面。在知道艾拉的時間有限後,司快速地調整好心態,陪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努力去豐富每一個倒數日,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作為一部動漫作品,一定會具有美術意義。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倒覺得《可塑性記憶》是一部還不錯的文藝片,致鬱的背後,反過來只是想告訴你,向死而生。
有時候我們沒有必要把艾拉的死亡當作一個悲劇,《活著》的作者餘華小時候就住在太平間附近,暑假天氣太熱他還能跑去太平間蹭冷空氣。正是頻繁地靠近死亡,了解死亡才有深刻的認知。
同樣有死亡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是以墨西哥亡靈節為背景,以親情為主線,闡述了死後繽紛多彩的世界。最後告訴眾人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
我給《尋夢環遊記》打了滿分,但《可塑性記憶》我只給了3.5分,是因為《可塑性記憶》是以人和機器為畫板,以愛情為主線,去闡述能夠和你所愛的人再次重逢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親情應該是最有分量的存在。《可塑性記憶》把更多的筆墨花在了講述艾拉從牴觸別人到達自己有限的生命裡,到學會愛一個人,到最後跟所愛的人告別。它在放大這份告別的不易的同時,也把愛情作為整部動漫的主打感情線。
這樣做的優點是節奏較穩,特色較為明顯,缺點是以至於我們更容易忽略它的教育意義——在有限的時間裡,珍惜有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