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國學熱」,使其快速走進大眾視野。而就其定義,嚴格意義上講,學術界尚未給出統一明確的界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沁潤著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備受推崇的國學方家,聽他講述與國學的不解之緣。
簡介
李安綱,1959年生,山西芮城縣學張鄉人。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後,運城學院教授,山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河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新時代商學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外聘、特聘教授,陝西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運城學院學報》、《西遊記文化學刊》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編審;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專家顧問委員,茂華投資控股集團高級文化顧問;中國古典文學普及研究會《西遊記》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中國《水滸傳》學會副會長,中國宗教學會禪文化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經濟文化促進會西遊記文化中心主任。
自我認知 不辱使命
人類之所以能從萬千物種中脫穎而出,必與其他生靈有所區別。人類群體中,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人需要認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相應使命。其中「知道」是前提,「知」是動詞,「道」是名詞。常言道:有道明君,無道昏君。人在不知道時,便無路可走,正所謂無道使人所阻。知其道,方能行其道,修其道,進而傳其道。
人在社會中有不同的社會角色,定位準確並完美詮釋,是世俗認知中的成功。當今社會上大力鼓吹成功學,徒有其表的空談,致使人心生貪念,最終一事無成。《論語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有認清自我,自行其道,才是成功的前提。
安綱國學
每個國家都有其學術,即國學、國粹、國故,這是眾所周知之事。其所研究體系的核心要義即是「安綱」二字,之所以稱為安綱國學,並不僅僅因其姓名。「安」是動詞,「綱」是名詞,於國而言,綱紀、綱領,是國之傳承核心所在;於家而言,家風,家道,家訓,故有綱紀人倫。綱舉目張,抓綱治國,提綱挈領,可見「綱」之重要,進而可知「安綱」無論對於國家或是個體來說,皆是意義非常。
他笑稱其名為李安綱,沾了成語寓意的光。自其治學起,其體系便是安綱國學。作為當代學者,他認為講國學,若過於籠統,不切實際,便是「假大空」。中國恰恰經歷過堪比天災的「假大空」時期,導致的後果,造成的影響是觸目驚心的。正因為當時沒有切實可行的綱紀,大多數人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違背先祖遺訓,最終自食惡果。
當今社會絕大多數人都在爭先恐後,急速向前,很少人會放慢腳步,更少人會回頭瞭望。每個人似乎不知不覺地踏上了一輛同化靈魂的列車,它不會因為某個人而改變運行軌跡,最終它會將所有人帶向同化的終點,一味地千篇一律,又怎麼能出類拔萃?很多先天條件得天獨厚的人其人生並不美滿,正是因其沒有正確的綱紀,沒有一條一以貫之的人生準則,導致其迷失於紛雜的塵世間,甚是可惜。因此他發心幫助那些人慢下來,看清腳下的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可能一時不會有物質上的顯化,但前途定是一片光明。
中國古代偉大學者稱之為聖賢,據甲骨文解析,耳聰者為聖,目明者為賢,崇尚聖賢是每個有良知的文人雅士追求的最高境界。聖賢不會故弄玄虛,反而會身體力行的忠於實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感恩於國家的恩澤,人民的厚愛,他發心將國學落地於人生,讓每個個體受益。通過學習,認識自我,認清綱領,進而走好每一步,走上康莊大道。
安綱國學是將祖聖先賢的文化與智慧總結提煉後,傳承給更多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幫助更多人樹立人生綱領。進而不會有上當受騙,誤入歧途的人,更不會有哭天搶地,自暴自棄的人。每個人從自我出發,了解和掌握的安綱國學,為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歷史使命做好自身分內之事,達到身心健康,而想要健康,必先安綱,這一切便是國學。
他歷經幾十年的研究,可謂碩果纍纍,總體分為「三部大書」:西遊路,西遊記提供了一條路;老子道,有了路之後要上道,中國文化受老子《道德經》的影響非常深遠;金剛心,傳承傳統文化,先祖智慧,要有虛空心、金剛心。通過修行與宇宙同體,天人一體,三界唯心。最終心在,宇宙在,心即宇宙,宇宙即心,我即宇宙,宇宙即我。知道我是誰,走上人生道,完成自我生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安綱國學真實的意義。
文化守護者
其本科就讀於山西大學外語系,碩士就讀於南京大學先唐文學專業,博士就讀於陝西師大文學所唐宋元明清文學專業,博士後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始終在在文化領域深耕。
在學習過程中他體會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經其研究發現,中國地理版圖極具奧義。從上古時期盤古開天,女媧造人開始出現人類文明,位置正是今天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以此為中心,四方呈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古代四大瑞獸之神跡。
2010年,他與中國道教協會、芮城縣政府共同發現,縣城內288平方公裡的天然《內經圖》,後經其研究、詮釋,形成天人合一《內經圖》。《內經圖》又名《內景圖》,為小周天功法、百日築基之秘要。以養性煉生為基礎,圖文並茂,其成書年代不詳。近幾百年來,在學術界有深刻影響,為儒釋道三家修持所推崇。呂洞賓有七言詩云: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兒童把貫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託天。若問此玄玄會得,此玄玄外更無玄。經實地考察,詩中「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託天。」栩栩如生,令觀者驚嘆不已。採訪期間有幸聆聽其線下課程,講解《內經圖》,受益匪淺。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世間並不缺乏奮鬥者、創作者。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往往脫離自身根基,徒想走向更遠的遠方,因此守護者就變得尤為重要。當外出打拼的人最終無論是盆滿缽滿,還是身無分文,回家時都能喝上一碗熱茶,聽到一句問候,那是脫離虛情假意的關心,是摒棄爾虞我詐的鄉音,也是其執念中守護者該做的事。其治學幾十載,體悟良多。他不圖名利,潛心至學,自利利他,堅於守護。
家鄉守護者
每個人的使命不同,面對的選擇不同,有的人選擇追名逐利,而他認為名利遠不如實學。至於治學地域,他更鍾愛故鄉,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深愛著養育他的這片熱土。俗話說: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安綱國學與當地發展緊密結合,與其認祖歸宗的情節緊密結合。他坦言若不是在家鄉,可能安綱國學不會有如此成就。
基於其對古今經典,中華文化的理解,他能將當地文化與先祖文明完美融合,既有實地考察,又有文化溯源,還有學術考證,很好地成就了其學術事業,進而使其更加堅定其守護者的神聖職責。其所守護的正是家國故土,先祖遺蹟,因此其治學之時,常倍感神聖,家鄉可謂其風水寶地。故在其意識中,家鄉故土遠比知名學府重要的多,那份自性安寧與人生自在是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
一切學問倘若脫離民族先祖,是難以長遠自足的。其安綱國學紮根於民族脊梁,先祖文化,既養心,又養身,並樂在其中。治學的同時將樂趣留在家鄉,亦是其畢生追求。他發心用生命守護先祖文化,並效仿先賢,傳承經典。
安綱國學精品課程
至此想必很多人已折服其幾十載持之以恆的治學精神,讚嘆其不可思議的學術成就,並對其治學內容深感興趣。華夏文明歷史悠久,傳承至今的精神財富數不勝數,但真正讀懂並有所體悟的人少之又少。李安綱老師將其現有學術成果整理為精緻課程,供大家學習交流。希望大家學習後能認知自我,安守綱紀,不辱使命,利家利國。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