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國家地理與國學緊密聯繫起來,幾十年的研究發現了驚人的奧義

2020-12-16 嗣妙

█近幾年的「國學熱」,使其快速走進大眾視野。而就其定義,嚴格意義上講,學術界尚未給出統一明確的界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沁潤著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備受推崇的國學方家,聽他講述與國學的不解之緣。

簡介

李安綱,1959年生,山西芮城縣學張鄉人。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後,運城學院教授,山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河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新時代商學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外聘、特聘教授,陝西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運城學院學報》、《西遊記文化學刊》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編審;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專家顧問委員,茂華投資控股集團高級文化顧問;中國古典文學普及研究會《西遊記》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中國《水滸傳》學會副會長,中國宗教學會禪文化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經濟文化促進會西遊記文化中心主任。

自我認知 不辱使命

人類之所以能從萬千物種中脫穎而出,必與其他生靈有所區別。人類群體中,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人需要認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相應使命。其中「知道」是前提,「知」是動詞,「道」是名詞。常言道:有道明君,無道昏君。人在不知道時,便無路可走,正所謂無道使人所阻。知其道,方能行其道,修其道,進而傳其道。

人在社會中有不同的社會角色,定位準確並完美詮釋,是世俗認知中的成功。當今社會上大力鼓吹成功學,徒有其表的空談,致使人心生貪念,最終一事無成。《論語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有認清自我,自行其道,才是成功的前提。

安綱國學

每個國家都有其學術,即國學、國粹、國故,這是眾所周知之事。其所研究體系的核心要義即是「安綱」二字,之所以稱為安綱國學,並不僅僅因其姓名。「安」是動詞,「綱」是名詞,於國而言,綱紀、綱領,是國之傳承核心所在;於家而言,家風,家道,家訓,故有綱紀人倫。綱舉目張,抓綱治國,提綱挈領,可見「綱」之重要,進而可知「安綱」無論對於國家或是個體來說,皆是意義非常。

他笑稱其名為李安綱,沾了成語寓意的光。自其治學起,其體系便是安綱國學。作為當代學者,他認為講國學,若過於籠統,不切實際,便是「假大空」。中國恰恰經歷過堪比天災的「假大空」時期,導致的後果,造成的影響是觸目驚心的。正因為當時沒有切實可行的綱紀,大多數人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違背先祖遺訓,最終自食惡果。

當今社會絕大多數人都在爭先恐後,急速向前,很少人會放慢腳步,更少人會回頭瞭望。每個人似乎不知不覺地踏上了一輛同化靈魂的列車,它不會因為某個人而改變運行軌跡,最終它會將所有人帶向同化的終點,一味地千篇一律,又怎麼能出類拔萃?很多先天條件得天獨厚的人其人生並不美滿,正是因其沒有正確的綱紀,沒有一條一以貫之的人生準則,導致其迷失於紛雜的塵世間,甚是可惜。因此他發心幫助那些人慢下來,看清腳下的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可能一時不會有物質上的顯化,但前途定是一片光明。

中國古代偉大學者稱之為聖賢,據甲骨文解析,耳聰者為聖,目明者為賢,崇尚聖賢是每個有良知的文人雅士追求的最高境界。聖賢不會故弄玄虛,反而會身體力行的忠於實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感恩於國家的恩澤,人民的厚愛,他發心將國學落地於人生,讓每個個體受益。通過學習,認識自我,認清綱領,進而走好每一步,走上康莊大道。

安綱國學是將祖聖先賢的文化與智慧總結提煉後,傳承給更多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幫助更多人樹立人生綱領。進而不會有上當受騙,誤入歧途的人,更不會有哭天搶地,自暴自棄的人。每個人從自我出發,了解和掌握的安綱國學,為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歷史使命做好自身分內之事,達到身心健康,而想要健康,必先安綱,這一切便是國學。

他歷經幾十年的研究,可謂碩果纍纍,總體分為「三部大書」西遊路,西遊記提供了一條路;老子道,有了路之後要上道,中國文化受老子《道德經》的影響非常深遠;金剛心,傳承傳統文化,先祖智慧,要有虛空心、金剛心。通過修行與宇宙同體,天人一體,三界唯心。最終心在,宇宙在,心即宇宙,宇宙即心,我即宇宙,宇宙即我。知道我是誰,走上人生道,完成自我生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安綱國學真實的意義。

文化守護者

其本科就讀於山西大學外語系,碩士就讀於南京大學先唐文學專業,博士就讀於陝西師大文學所唐宋元明清文學專業,博士後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始終在在文化領域深耕。

在學習過程中他體會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經其研究發現,中國地理版圖極具奧義。從上古時期盤古開天,女媧造人開始出現人類文明,位置正是今天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以此為中心,四方呈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古代四大瑞獸之神跡。

2010年,他與中國道教協會、芮城縣政府共同發現,縣城內288平方公裡的天然《內經圖》,後經其研究、詮釋,形成天人合一《內經圖》。《內經圖》又名《內景圖》,為小周天功法、百日築基之秘要。以養性煉生為基礎,圖文並茂,其成書年代不詳。近幾百年來,在學術界有深刻影響,為儒釋道三家修持所推崇。呂洞賓有七言詩云: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兒童把貫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託天。若問此玄玄會得,此玄玄外更無玄。經實地考察,詩中「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託天。」栩栩如生,令觀者驚嘆不已。採訪期間有幸聆聽其線下課程,講解《內經圖》,受益匪淺。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世間並不缺乏奮鬥者、創作者。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往往脫離自身根基,徒想走向更遠的遠方,因此守護者就變得尤為重要。當外出打拼的人最終無論是盆滿缽滿,還是身無分文,回家時都能喝上一碗熱茶,聽到一句問候,那是脫離虛情假意的關心,是摒棄爾虞我詐的鄉音,也是其執念中守護者該做的事。其治學幾十載,體悟良多。他不圖名利,潛心至學,自利利他,堅於守護。

家鄉守護者

每個人的使命不同,面對的選擇不同,有的人選擇追名逐利,而他認為名利遠不如實學。至於治學地域,他更鍾愛故鄉,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深愛著養育他的這片熱土。俗話說: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安綱國學與當地發展緊密結合,與其認祖歸宗的情節緊密結合。他坦言若不是在家鄉,可能安綱國學不會有如此成就。

基於其對古今經典,中華文化的理解,他能將當地文化與先祖文明完美融合,既有實地考察,又有文化溯源,還有學術考證,很好地成就了其學術事業,進而使其更加堅定其守護者的神聖職責。其所守護的正是家國故土,先祖遺蹟,因此其治學之時,常倍感神聖,家鄉可謂其風水寶地。故在其意識中,家鄉故土遠比知名學府重要的多,那份自性安寧與人生自在是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

一切學問倘若脫離民族先祖,是難以長遠自足的。其安綱國學紮根於民族脊梁,先祖文化,既養心,又養身,並樂在其中。治學的同時將樂趣留在家鄉,亦是其畢生追求。他發心用生命守護先祖文化,並效仿先賢,傳承經典。

安綱國學精品課程

至此想必很多人已折服其幾十載持之以恆的治學精神,讚嘆其不可思議的學術成就,並對其治學內容深感興趣。華夏文明歷史悠久,傳承至今的精神財富數不勝數,但真正讀懂並有所體悟的人少之又少。李安綱老師將其現有學術成果整理為精緻課程,供大家學習交流。希望大家學習後能認知自我,安守綱紀,不辱使命,利家利國。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及使用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史前恐龍與哺乳動物牙齒之間的驚人聯繫
    以前對獸腳亞目恐龍的研究發現,牙釉質和牙本質組成的組織錯綜複雜,在牙齒上形成鋸齒。這種複雜的安排被認為是獸腳亞目恐龍獨有的。但是,在檢查鋸齒之前,沒有人曾經切過一薄切的食肉龍牙。
  •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系列(第一輯)上市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於1888年1月13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成立,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便是如今享譽全球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Hiebert):考古學家、探險家、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考古研究員。他已經在陸地和海洋上追蹤古代貿易路線超過25年,領導了從埃及到蒙古的絲綢之路遺址的發掘工作。羅賓·蘭尼·福克斯(RobinLane Fox):英國古典學家、古代歷史學家、牛津大學新學院的名譽研究員和牛津大學古代歷史教授,以其有關亞歷山大大帝的著作而聞名。
  • 從制度層面看: 明代鄭和航海為什麼沒有地理大發現
    但就是這支傳奇般的船隊為何沒能有地理大發現呢?本文通過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可以知道鄭和沒能導致地理大發現並非偶然,而是一種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必然。1431年一支兩百多隻船、兩萬多人的龐大艦隊從太倉劉家港出發,開啟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宏偉旅程。他們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到達爪哇、蘇門答臘、古裡等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部、紅海和麥加等地。
  • 新時代區域經濟地理研究的又一範本——評《涪陵經濟地理》
    作者:涪陵區委黨校副教授、博士 洪業應 區域經濟地理學是指研究具體區域的生產布局、條件、生產部門與地域結構特點以及生產的地域體系。當前學術界圍繞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區域主要涉及到一個洲、一個國家、一個省,甚至一個市,而以縣域(區縣)層面的個案研究著作尚不多見。
  • 末世預言研究:大多數牧師並不將世界大事與基督再臨加快聯繫起來
    在2019年8月20日至9月24日,生命之路(LifeWay Research)對1000名新教牧師進行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教會領袖們認為,基督徒可以通過分享福音來加快基督再臨的聖經預言,而不是通過支持聖經中提到的某些地緣政治變化。
  • 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中國國家地理」要打造地理文化主題的...
    與這些項目不同,「中國國家地理」想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打造以地理文化為主題的本土營地IP。今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辦70周年,在用戶閱讀習慣從紙媒轉向線上平臺的大背景下,其雜誌年發行量每年仍處於增長狀態。
  • 國學二字之解釋
    凡中國的固有文化,都不能出此國學二字之範圍外。「國學」之名,興起於民國初年。章太炎先生著《國故論衡》,又作過《國學概論》的講演,是關於國學的代表作,所謂國學即中國學術之意。所以,中國學術稱中華國學,是十分恰當的。 而西方人研究漢學,有些是把漢學當做骨董來研究的,和研究古埃及一樣。事實上,中國文化從周秦以來綿延不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15世紀以後,與西方相比,中國落後了。時至今日,中國已與先進國家接近了。
  • 研究人員: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羅布泊發現百具乾屍,專家鑑定結果驚人,《山海經》記載是真的?
    在2005年一支考古隊在羅布泊發現了幾百具乾屍,經過碳14的鑑定結果,這些人死亡的年代應該是公元前15世紀左右,距今3800年,也就是夏朝時期。通過3D 技術還原面目後,這些人有著西歐人的特徵,同時還兼具著亞洲人的特徵。
  • 地理空間人工智慧的近期研究總結與思考
    地理空間人工智慧(GeoAI)是指地理空間科學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研究方向,通過研究與開發機器的空間智能提升對於地理現象和地球科學過程的動態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識發現能力,並尋求解決人類和地球環境系統相互作用中的重大科學和工程問題。
  • 2020《國家地理》日曆:遠方不遠,世界很美
    在探索世界、尋找遠方這件事上,《國家地理》絕對是佼佼者。《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誌,從1888年創辦至今連載了足足131年,在攝影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世界上最大的非贏利性科學和教育組織之一。
  • 地理快評:難,難,難!大題順坡壟種葡萄難倒一片
    二、各模塊考查概況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地理專家團隊從上述統計圖的對比可以發現,2020年全國一卷「自然地理」的考查比重較往年有明顯地提升,「圖文材料」的提取與分析能力相較要求也略有提升。「人文地理」模塊的考查比重大幅度地下滑,所以考生能明顯感覺到試題難度明顯提高。
  • 《國家地理》第一批照片到底多珍貴?
    圖為《國家地理》雜誌的第一期雜誌1888年,是《國家地理》誕生的時間,1888年,也是一種神奇介質誕生的年份——柯達公司的喬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發明了將滷化銀乳液均勻地塗布在明膠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
  • 研究人員發現了6600萬年前的「瘋狂野獸」
    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的高級策展人,戴維斯大學名譽教授David Krause博士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種新的,奇異的,擁有6600萬年歷史的哺乳動物,情況就是如此。石溪大學,部分研究已經完成。今天在《自然》雜誌上宣布了這種負鼠大小的哺乳動物的發現,這種哺乳動物生活在地球第四大島上的恐龍和大鱷魚之間。石溪大學的James B.
  • 現代中國人為什麼要學國學?
    同樣的事情,千百年前,早就發生過了。那時的人們,和現代的人們,本質上沒有差別。回看過去,我們會發現,始終有少數人,活得特別瀟灑、特別自在。有一部分人,在活著的時候功成名就,死後也流芳百世。他們留下來的隻言片語、事跡,思想、學說,都可以為現代人所學。今天人們在為「內卷」叫苦不迭,但內卷的程度完全比不了豪強地主割據的漢代。
  • 一個英國艦長認為是中國而不是西方完成了地理大發現
    他因此進行了14年潛心研究,做了大量調查,訪問了900多家圖書館和博物館,足跡遍布120多個國家;他還追蹤了他所認定的鄭和艦隊航線,走訪了鄭和艦隊達到過的主要港口,終於在2002推出了他的研究成果--《1421:中國發現世界》。
  • 心靈感應或是一種量子糾纏現象,研究發現特殊的聯繫
    其指的是如果把一對量子相互分開,就算隔離上萬公裡的距離,只要一個量子發生變化,那麼另一個量子會同步進行變化,這就是量子糾纏,科學家把量子糾纏這種特性應用在了通信和計算機上面,我們發現這是一個跨時代的產物,如果可以完全應用的話,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那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量子糾纏的例子呢?
  • 「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光明日報-光明網
    老校長張伯苓總是向學生們講演,訴說中國近代史上國家遭受侵略、人民遭受奴役的慘痛歷史。例如,1935年9月17日開學典禮上,張伯苓告訴新生,日本侵略軍的指揮部就設在海光寺,與南開大學近在咫尺。他嚴肅而莊重地問在場每位學生:「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3句話擲地有聲,激起學生強烈共鳴。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願意!」
  • 狂熱驗屍官盜走愛因斯坦大腦,秘密切成240塊,研究幾十年
    愛因斯坦的大腦被盜,被切成240塊,研究數十年無果。事情要從愛因斯坦去世後說起,他的屍體接受了屍檢,給他做屍檢的是普林斯頓醫院的託馬斯·哈維。四十多歲的哈維與愛因斯坦生前,有過幾面之緣,給「世紀偉人」這樣的大人物做屍檢,他的心情非常複雜。
  • 國家地理動物影像方舟華南首展亮相佛山嶺南天地
    啟幕儀式當天,國家地理中國區市場及新媒體總監李丹女士、國家地理少兒版中文版《環球少年地理》執行主編呂潔女士、中國新天地佛山項目商業管理總監雷豔卿女士、杭州希聯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董事長陶潔女士、上海娛璽旅遊文化領導單東升先生親臨現場,一同為本次展覽揭幕,並呼籲大家關注展覽,響應保護瀕危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