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人為什麼要學國學?

2020-12-24 姓林的雷較瘦

我其實不太喜歡「國學」這詞,因為它的定義比較狹窄。在我看來,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的先進文化和思想結晶,是全人類都應該學習的內容,我們不應該藏私。現在確實,全世界各地也都在熱切地學習。正如天安門的兩句話,「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古人的胸懷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個時代,天下即是全地球。更何況,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九天攬月」,以後的天下就是太陽系、銀河系乃至第七宇宙了。(註:這是七龍珠的設定,宇宙不只一個,地球在第七宇宙)

現代中國人為什麼要學國學?

弘揚民族自信是一方面的考慮,但是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這種程度。一個丁真,就持續引爆了網絡熱度,甚至鬧起內訌了。真正有自信的人,只會把丁真當成一個新聞,看了就過去了。一個民族的自信,首先是個人的自信。

而個人的自信,又來自於個人的思想、學識和閱歷。國學裡,有著現代的中國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雖然大多數寶藏都非常古老了,但恰恰因為如此,才證實了國學的不朽。

在世事變幻的現代社會,一天一個樣,事情經常反轉。幾年前還是大眾偶像的馬雲,今年的口碑已經一落千丈。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星,如萬世師表的孔夫子,如只留下五千言就退隱的李耳,如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霍去病,如放蕩不羈的莊周,如擅長機關術的墨翟……

現在我們的資訊特別發達,物質特別豐富了,但是我們還沒有獲得穩穩的幸福。我們依然自私,依然不安,依然為著生活而焦慮。同樣的事情,千百年前,早就發生過了。那時的人們,和現代的人們,本質上沒有差別。

回看過去,我們會發現,始終有少數人,活得特別瀟灑、特別自在。有一部分人,在活著的時候功成名就,死後也流芳百世。他們留下來的隻言片語、事跡,思想、學說,都可以為現代人所學。

今天人們在為「內卷」叫苦不迭,但內卷的程度完全比不了豪強地主割據的漢代。那時的普通人,甚至連讀書都沒有條件。但是王充在貧寒的環境下 ,依然能「耽讀玩市,寓目囊箱」,成為一代大學者。

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待當下的困難和焦慮,不過也是小事一樁。學國學,就可以提升我們的氣度,站在更高的層次去看問題,從而大事化小、難事化易。

我的祖先商湯當初和伊尹談論天下之道,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後來終於推翻夏桀。後又有武丁和傅說一起實現殷商中興。沒想到,到了商紂一代,比幹剖心,才有了林姓。

現代中國人,如果往前追溯五千年,基本都是顯赫的大人物的後代,大多數是炎黃部落甚至是炎帝、黃帝本人的嫡系子孫。要不我們怎麼自稱「炎黃子孫」呢?

但是現在呢?

大多數人都忘記自己是「龍的傳人」了,沒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氣魄了,沒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豁達了,沒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的精神了,遇到困難就後退了,躲起來了。

我們潮汕人的傳統延續比較好,代代相傳,不僅有動輒幾百年的祠堂,香火不斷,祖墳也都年年去祭拜。(今年例外,為了國家移風易俗,也為了自己,我們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以我家為例,爺爺奶奶的墓碑刻著第廿六世,我就是第廿八世了。一世二十年,這說明,我們這支林姓可以追溯到560年前的明朝去了。

小時候我上語文課的時候,就在想《愚公移山》有一句「甚矣,汝之不惠」,為什麼和我們日常的用語非常接近呢。我們說你,還是用「汝」。原來,我們是中原人流落嶺南一隅的後代,潮汕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小時候我為生在落後的地區而自慚形穢,出去大城市讀書的時候缺乏自信。但是當我把自己和幾百年、幾千年前的祖先聯繫起來的時候,知道我是偉大人物的血脈之後,就不再迷惑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歷史就是這麼個循環。和祖先們篳路藍縷的辛苦,和他們創造的巨大成績比起來,我還遠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我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可以更強啊!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次遇到困難,我都給自己這麼打雞血。

如果沒有學習國學,我就不可能重新發現自己的潛力。畢竟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崇洋媚外」的典型,看了500+本書,基本都是外國人寫的。所以學習國學,賦予了我全新的生命,進步速度飛快,從剛開始的懵懂到已經可以讀懂《道德經》了。

學習國學,也讓我從一個自私、狹隘的鄉下人,開始變成一個心懷大眾、社會和國家的、真正的中國人。

我看到了大家的教育焦慮,所以我嘗試寫文章去疏導這種焦慮,將我自己的經歷、體會,和從國學中學到的東西告訴大家。當然,光憑紙上文章是不夠的,我還要做更多的事情。我現在的能力也還非常不足,依然要繼續修身,讓自己足以承擔更大的重任,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

這些話,說出來,可能都會有人笑的。但我不在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穩步不移地朝目標前進就好了。

我現在已經變成「龍的傳人」模式了,所以閒言閒語,什麼困難都沒在怕的。

這就是我認為現代中國人為什麼要學國學的理由。把國學學好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焦慮也就不存在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代社會的一些中國人,還有很深的帝王情結?
    辛亥革命已經過去百餘年了,然而如今的一些中國人依然有很深的帝帝王情節。比如電視裡的宮廷劇依然受歡迎,無論是哪朝哪代,君臣之間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情節最令觀眾大呼過癮。很多中國人心中有皇帝情節,歸根到底還是對權力的崇拜。他們所關注的並不是皇帝這樣一個名詞,而是皇帝。代表的絕對的權力和絕對的權威,以及背後驕奢淫逸的生活。所以我們才看到有些人喜歡沉迷在網路遊戲中,或者帶入到小說中去當皇帝;有些貪汙腐敗分子憑著手中的權力過上了皇帝般的生活,比如前段時間被判處極刑的賴姓貪官,正是讓人大開眼界。
  • 【磁縣公安】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句...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學習計劃和內容。
  • 【磁縣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全民學國學」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日常學習、周交流和月評比等學習方式
  • ...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句...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全民學國學」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日常學習、周交流和月評比等學習方式
  • 國學的分類:經史子集
    談及國學,首先我們應該對國學這個概念做一個澄清。什麼是國學呢?國學這個概念其實是相對於西學而言的,西方之學我們稱之為西學,東方之學我們稱之為國學,用一句話來概括,所謂的國學就是指我國固有之學問。這是按照《四庫全書》的分類方式把國學分為經史子集。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按照它的內容來劃分。如果按照內容來劃分,我們可以把國學分為三大部分:義理之學,考據之學,詞章之學。
  • 國學滋養現代企業更好成長 古樸《尚古存樸集》由北京出版社發行
    這是一本富具特色的國學文集,選錄了廣東省外語外貿大學客座教授、深圳寶鷹集團副總裁古樸最近十餘年公開發表的論述20餘篇。通過「深圳速度」語境下的一位民營企業家、國學探索者的心路歷程,告訴世人「中國民間的精神支柱在哪裡,現代企業的爆發力從何而來」。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為之題詞;西泠印社金石家王躍慶為之治印;廣州美協主席周國城為之補璧。
  • 孩子學國學就去培訓班?我在家教孩子,只因請了一個「國學家教」
    有個朋友對國學很有研究,一開口滿腹經綸。她很喜歡國學,為了讓兒子接受國學教育,兒子3歲就送去了國學班,一住一周。學校管吃管住,每天5點起床,孩子們一天到晚都在學國學。孩子現在6歲了,特別知書達理、記憶力也特別好。
  • 學國學網下載_學國學網手機版下載_學國學網安卓版免費下載-太平洋...
    學國學網 學習辦公 大小: 31.67MB
  • 北京國學經典教案_龍寶小掌門
    北京國學經典教案,龍寶小掌門,老師教什麼學什麼,老師說什麼是什麼。龍寶小掌門以黌學為根基,通過國學經典進學校、進教材、進課堂等措施,構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及國學經典教育體系。秋之韻》《古典詩詞與傳統文化》等校本教材。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這些學校,各中小學基本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國學教育。
  • 李宇明:新時期對待國學的態度 體現在這十六個字
    一個很重要的外在表現就是戴口罩,中國人認為戴口罩不僅可以避免疾病的傳入,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對社會的尊重。但在西方,戴口罩就有很大的問題,實際上顯然文化差異。這次中華文化在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其他方面也很有作用。我們應該熱愛它、珍惜它、傳承它,讓它在我們現代生活中發揮應該發揮、能夠發揮的作用。
  • 傳承啟示:新時代的少年必讀國學
    今天的母親們在教育孩子方面與之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幼兒園開始,就帶著孩子在各種興趣班之間奔波,學鋼琴,學書法,學韻語,學奧數,學英語,學遊泳,學繪畫……而無論學什麼,都要大人陪著,母親就是這陪讀一族的主力。
  • 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 徐小躍暢談國學與人生
    徐小躍編者按昨天是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邀請了南京大學教授、國學專家徐小躍,與觀眾們暢談《國學與人生》。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國學。國學是一門大學問,到底國學的核心是什麼?何謂經典國學?國學與我們現代生活有著什麼關係?徐小躍教授在國學研究上造詣深厚,課堂上總以其生動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獨到精闢的理論見解,慷慨激越而金句迭出,透過鮮活的事例深入淺出地闡述國學大智慧而廣受歡迎,在南京大學連續榮登「我最喜愛的老師」寶座。聆聽徐教授掌握要點,品味經典,開啟我們的人生智慧。
  • 曹順慶:我們有國學這個魂
    比較是學術創新的路徑之一,今天我們做學問,必須要學貫中西,要有世界性的視野、世界性的胸懷。從這方面來講,比較文學學會更應該站在學術前沿,以世界性的眼光來看問題。所以我覺得,我們比較文學學會能參與國學大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當然,我希望以後有更多像國學的世界傳統、國學的世界比較、國學與文明對話、國學對世界的影響這類主題的著作和成果出來,那就是我們比較文學學會的光榮。
  • 為什麼要給孩子看注音版的《論語》?
    《論語》是一部經典的國學名著,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全書分為20篇512章,原文約16000字,加上標點符號約21000字。字數雖少,卻句句精要。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選擇性地閱讀國學經典名著,擴展閱讀視野、豐富思想世界、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必要。《注音全譯論語》正是一本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國學經典專著。
  • 100句國學經典之:聖人為腹不為目
    本文摘自《「較真」國學(2):華人100句國學經典》,經作者「長歌一曲」授權。 為人要會懂得享受、快樂於儉樸安飽、簡單愜意的生活,而不過於追求物慾,追求感觀的享受與刺激,不過度沉湎於種種玩物,如現代人玩手機、玩遊戲、玩賭博、玩各種寵物等等。
  • 什麼是國學,是漢語,還是詩,詞,怎麼國學大師如牛毛,聞所未聞
    相對於西學的就是國學國學是什麼?其實利用相對的定義方法很容易理解。國學是相對於西學來說的。大概是從明朝的後期,西方的學術思想開始向我們國內傳播。為了區別於這些外來的學術思想,就把我們中國傳統思想學術文化叫做國學。實際上,從上古以來到現代傳入中國的西方事物都可以叫做西學。但是,主要是指明朝後期從歐洲或者美國等地傳入我國的學術思想。相對於這些從西方傳入的學術文化思想,稱我國的本土的學術思想叫做國學。
  • 錢文忠:中國人如果入日本國籍 就會被要求改姓
    我們作為中國人,我們沒有能力或者沒有興趣了解自己的文化,實在是對不起我們自己。你不去搞中國文化,對於文化是沒有損傷,受損失的是你自己。【看點2】中國人在日本工作,如果要加入日本籍的話,就得改姓。為什麼?因為日本人很明白,這樣才能切斷你與故土的聯繫。他們認為,如果能夠切斷家族記憶,就等於切斷你與母體——中國傳統之間的關係。
  • 為什麼南懷瑾一位國學大師要告訴年輕人不要去碰佛學和易經
    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他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共計三十多冊,後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南懷瑾說,自己常常告訴年輕人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是哪兩種呢?
  • 「我是中國人!」華裔女孩不會中文崩潰質問媽媽:為什麼不讓我學
    "因為我真的很想學中文",因為自己不會中文,一個華裔小女孩為此哭了起來。"為什麼想學呢?""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爺爺奶奶都會說,但我們不會說。"女孩帶著哭腔向母親傾訴道。即使妻子也是中國人,在與家人交流時,林先生也總是使用英語。林先生的行為在外人看來可能有些"崇洋媚外",但這的確反映了一部分移民者的真實心態。
  • 健康中國人環境能量研討會在津舉行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宣傳部、健康中國人活動組織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主席郭存亮;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工會主席、健康中國人活動組織委員會主席白雁;法治中國廉政網絡電視臺總監、健康導報主編賈建平;中國文化信息協會民族民間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方傑;,中國周易新聞網總編輯許順喜;紅人環境能量主講人王紅人,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企業家、國學愛好者和媒體記者應邀出席、參加了本次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