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看視頻
徐小躍
編者按
昨天是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邀請了南京大學教授、國學專家徐小躍,與觀眾們暢談《國學與人生》。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國學。國學是一門大學問,到底國學的核心是什麼?何謂經典國學?國學與我們現代生活有著什麼關係?徐小躍教授在國學研究上造詣深厚,課堂上總以其生動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獨到精闢的理論見解,慷慨激越而金句迭出,透過鮮活的事例深入淺出地闡述國學大智慧而廣受歡迎,在南京大學連續榮登「我最喜愛的老師」寶座。聆聽徐教授掌握要點,品味經典,開啟我們的人生智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昨天下午,揚州講壇邀請南京大學教授、國學專家徐小躍,與觀眾們暢談《國學與人生》。本報整理錄音,以饗讀者。
什麼是國學?
國學就是「國故之學」
國學主要指「國故之學」,即中國過去的學術思想及傳統文化,主要內容包括儒道佛三家思想。
中國的傳統長且豐富,國學存在於何處呢?國學應存在於「經史子集」中:「經」,收錄的是儒家的典籍和研究儒家經典的著作;「史」,收錄各種體裁的歷史著作;「子」,收錄的是儒、兵、法、雜、小說家等諸子百家與道教、佛教等方面的著作,以及農學、天文算法、醫學、術數、藝術、譜錄、類書等書籍;「集」,收錄歷代詩、文、賦等各種體裁的作品,也收錄對各種作品進行評論及文學理論的著作。由此可見,按學術的標準來確定國學的範圍那是極其龐大的,它涵蓋了中國傳統所有的學問。
國學的核心和基礎就一個字:道!「道」是一個「玄之又玄」的存在。形而下者謂之器——器物文化,形而上者謂之道——思想,故中國文化的核心是道而不是器。
中國古人要用「道」實現「思以其道易天下」,意思就是:古人思考怎麼用「道」改變天下。這裡的「天下」不是指空間意義上的天下,而主要是指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心理,即「世道人心」。古人希望通過他們的思想改變世道人心,翻譯成現代的漢語,國學的目的就是「和諧社會、淨化人心,安頓生命,培植人格」,這是對「易天下」的解釋。
如何實現「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目標?「化成天下」包括六個方面內容:淨化心性、變化氣質、淳化世風、成就道德、成長生命、成全人格。
學習國學
要理解儒釋道三家思想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比如儒家講究入世,而道家講究超世,而佛家則是出世。儒家追求入世,那就是關乎人在社會上的生存方式,好比「糧食店」。而道家則是「藥店」,如果社會有毛病、人有毛病、精神有彷徨,那麼你就要學習道家思想,所有的問題一定是心性的問題?如何抓住這個最根本的存在?佛家出場了,所以說佛家抓住最根本的心性的問題。
儒家主張「有為」,道家主張「無為」,佛家主張「空無」,也叫「無為」。儒家的「有為」是對應入世,道家的「無為」是對應超世,佛教的「空無」對應出世。合在一起就說儒家主張入世有為,道家主張超世無為,佛教主張出世空無。學習國學,去聽國學講座,對儒、道、佛這三家重要的概念和主張,一定要清醒。說得再通俗一點,不理解儒家的「有為」,道家的「無為」和佛家的「空無」是什麼意思,怎麼走進國學殿堂呢?怎麼去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真的精神呢?
儒家什麼叫「有為」?那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一方面注重內在的道德心性的培植和修養,修養以後把它用在社會的事物之中,也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的有為思想集中體現在北宋一位非常偉大的思想家張載的4句話之中,那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研究者認為,張載這4句話是儒家所有思想精神乃至信仰的高度概括和濃縮。這4句話體現著儒家的天地精神、宇宙情懷、為傳統文化造序的情懷。
有人說道教的「無為」,是什麼都不做。只有真正懂得了道家無為思想,才能對它的價值意義嘆為觀止。什麼叫「為」?就是變化。什麼叫「無為」?那就是不變化,沒有變化就叫無為。那麼說道教提出讓你不變化,沒有變化是什麼意思?老子莊子講世界天地萬物都是有最高存在的道生成的,「道生之,德蓄之,物行之,勢成之」,道生了萬物以後,把屬性完整地給了這樣一個天地萬物。宇宙間的萬物本性是什麼樣子?原來是什麼樣子,你千萬不要把它變化掉,這就是「無為」。老子和莊子這樣偉大的有智慧的哲學家、思想家,2000多年前就告訴我們:「萬物作焉而不辭」,萬物生長了以後,你就保持它的本性,不要人為改變它,這就是「無為」。
佛教主張「空無」,是對所有萬物的屬性的認知。我們所存在的宇宙萬物的屬性是什麼呢?相互都是聯繫的,你不可能把一個事物抽象出來,單獨讓它存在。你還認為你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你個人努力的結果嗎?錯。首先感謝天地自然,沒有這些東西,人不可能生存,然後感謝家庭的培養,感謝所有朋友的成全,感謝偶然遇到的生命中所有的人,所以說叫因緣和合。
記者 林倩雯
王鑫 文/圖
人物簡介
徐小躍,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中國哲學、宗教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圖書館名譽館長。江蘇省政府參事。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南京大學道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連續三屆獲南京大學「我最喜愛老師」稱號,從而獲得首屆南京大學教學「恆星獎」(全校共三名),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出版有個人獨立專著五部:《禪與老莊》《禪林寶訓釋譯》《羅教·佛教·禪學》《中國傳統文化與儒道佛》《什麼是中華傳統美德》。
責任編輯:煜婕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