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家講壇講師,到國民詩詞男神,看鬼才教授酈波的詩意人生

2020-12-16 老歷史茶館

東野圭吾在《變身》中曾寫道「所謂活著並不是單純的呼吸,心臟跳動,也不是腦電波,而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痕跡。要能看見自己一路走來的腳印,並確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記,這才叫活著。」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在於生命的長度,而在於生命的寬度,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有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活著是為什麼,而有些人卻活的恣意瀟灑,仿佛一切胸有成竹。

其實,大多數人的出生與結局都很相似,唯一能體現自我的就是中間的一段過程,看你如何選,看你如何走,從百家講壇的講師,到國民詩詞男神,看看鬼才教授酈波的詩意人生。

百家講壇道明清風採

2001年央視科教頻道的一個講座式欄目橫空出世,瞬間吸引無數歷史愛好者,裡面的各位優秀講師們也因此廣為人知,例如易中天品三國、酈波聊明清,年輕博學的酈波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

1972年酈波出生在江蘇省丹陽市,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大才子。酈波小時候跟隨父母在南京居住,這座歷史文化古城多多少少對少年的他有過影響,他自小就喜歡讀書,酈波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人性化,他們還鼓勵酈波多去外面看看,豐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酈波每年到了暑假就會出去兼職賺錢,然後用打工賺來的錢四處旅遊觀光。

雖然愛玩,但是他一點也沒有耽誤學習,高考那年,成功考進南京師範大學,大學畢業後又繼續深造,先後獲得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後,這樣高的學歷意味著他確實在文學上有一定造詣。博士後畢業後他成了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還兼任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一職。

酈波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文學與文化,當年央視新創《百家講壇》欄目,前幾年,欄目組數次就請酈波教授擔任講師,他主要講了大明名臣和曾國藩家訓兩個系列,幽默詼諧的語言將枯澀的文言文變得通俗易懂,行雲流水的邏輯將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因為酈波老師的出色講解,吸引更多人對節目的觀看,對中國那些歷史名人的懷念。

詩詞大會誦千古名章

其實,酈波早在參加《百家講壇》之前,就曾在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講《萬家燈火》,可真正讓酈波老師被人熟知則是《中國成語大會》和《中國詩詞大會》。

前些年,他作為《中國成語大會第一季》的嘉賓「高調」亮相舞臺,他的腦海裡好像有一本成語大全,沒有他講不出來的成語故事,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頻頻上各種節目,雖然真的很有知識,但是一直都不慍不火。

過了幾年後,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的嘉賓,他在詩詞界「爆紅」,他的心中仿佛住著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許多的大詩人,不然如何隨口就能誦出一首首千古名詩。他帶著眼鏡顯得很有書生意氣,名家名作隨口就來,詩詞典故張嘴就說,要知道他雖然是嘉賓,但基本都在比賽前一晚才會拿到總題庫;

一來時間不允許看完,二來也不知道選手會抽中什麼題,所以在節目裡他大多都是臨場發揮,這也恰恰反映出他一個文學博士後的水平。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讓大眾再一次看見酈波的風採,也給他鍍上了一層光環,讓大家看見一個真正文化人的魅力,他的儒雅與博學令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詩詞男神」。

鬼才教授享詩意人生

從一開始在圈內小有名氣的欄目講師到全民詩詞男神,酈波的名字被全中國的人熟知,名聲大了自然就引來了非議,有些人指責他作為一個大學老師,卻頻頻參加各種節目,已經成為了文學界的「網紅」,他們質疑酈波的學術精神,認為他參加這些節目就是為名圖利。

對這種評論,酈波心態很平和,他給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一個教書匠,他只是想通過各種形式將中國的文學、中國的歷史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人能領略到成語之美、詩詞之美。

酈波在學校被稱為「鬼才教授」,他不似一般儒學大師固執傳統,他想法很多,點子很多,行動力很強。少年時他經常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對裡面的武功深深著迷,在他的內心也一直有個武俠夢,這個夢對於他來說可不是做做而已,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向一位會武術的師兄拜師學藝,甚至還在讀書期間參加過多個武術比賽,可以說在酈波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文學與武術的矛盾美。

酈波是一位真正熱愛詩詞、熱愛文學的人,他的生活就是這些詩詞文學,他也從不吝嗇表達對詩歌的喜愛,他曾說「詩詞只給人以修養;給心靈以港灣,給靈魂以芬芳。所以詩詞是且是一種撫慰心靈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養靈魂的力量。」

酈波身上有著詩一樣的情懷,可能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次詩詞沒什麼用處,可對於酈波來說詩詞用處良多,他的人生就是用這一首首詩詞串起來的。

事實上之前有很多人問他詩詞究竟有什麼用處,酈波坦言中國詩詞就是無用之用,其實,看似沒有用處的東西往往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價值。縱觀酈波的前半生,他總是與文學為伴、以詩詞為友,活的恣意瀟灑,活的從容儒雅,詩歌給他帶來無盡的力量,讓他享受這詩意人生。

從講師到男神,變得是身份,不變的是文化的傳承,酈波的詩意人生一定讓許多人羨慕。酈波老師參加的這些節目,我基本上都看過,在他的講解下,我領略到了中國詩詞之美,在那些古詩詞裡,與李白「舉杯邀明月」;與辛棄疾「八百裡分麾下炙」;與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希望我們都能過上詩意人生,讓詩詞洗滌我們的靈魂,給我們前進的力量與希望。

文/笙簫盡陌

相關焦點

  • 鬼才教授酈波:一個江南才子的詩意人生
    曾經在科教頻道有百家講壇欄目,這一檔欄目是為歷史的愛好者準備的,而透過這一檔欄目,人們認識到了很多博學的講師,其中有一位講師十分年輕卻很博學,受到了大眾的喜愛,他的名字就叫酈波。從百家講壇欄目因為「博學講師」這一名號而爆火之後的酈波又再創新高度,他成為了國民詩詞男神,那麼請我們走進鬼才教授酈波的詩意人生吧!
  • 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這位國學女大師,被一首唐詩打回原形?
    《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央視舉辦的節目應運而生。一個節目,不僅需要觀眾,也需要主講人。參加這些節目的嘉賓,也因為節目受到民眾的廣大歡迎而火了,於丹與蒙曼都能在其間坐擁一席之位。然而,「物極必反,盛極則衰」,前有於丹被拉下神壇,今有蒙曼從雲端墜落。
  • 中國詩詞大會,守護我們的詩心與詩意,讓人明白詩詞就是力量
    在第十場的總決賽現場,當各位點評嘉賓都用詩詞送出祝福語的時候,主持人龍洋說了這樣的話語:「中國詩詞大會的路,越走越寬,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令人感動的是,驀然回首,五位老師總在燈火闌珊處。守護我們的詩心與詩意。所以再一次把掌聲,送給五位老師。」主持人龍洋總結得很到位,概括精準,說出了很多人的共同心聲。
  • 康震:詩意的生活,來自詩意的內心,詩詞從來都很酷
    康震有個外號,叫自帶流量的「詩詞男神」。 2005年,《百家講壇》的老師們都在講歷史,他首開先河,講起了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等詩詞名家。 近兩年,他又出現在大熱的《中國詩詞大會》裡,講詩作畫,圈粉無數。
  • 她是法語專業畢業,哲學碩士,是如何成為「中國最美女教授」的
    《中國詩詞大會》上的美女教授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導師席上,一位來自中南大學的美女教授引人注目。她的名字由詩中而來,「楊柳依依,雨雪菲菲」。楊雨教授頗有「大家閨秀」風採,但是並非出自書香門第。與詩詞從相識到相知1974年,楊雨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從七歲開始學詩,最喜歡的就是坐在教室後排,聽老師讀詩。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精講黃帝內經 正解上古智慧
    從古至今,人們在追求健康、養生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希望能夠身強體健、益壽延年。它對我們的健康人生有哪些幫助呢?帶著這些疑問,快來到在酷我音樂《百家講壇》中尋找答案吧!據悉,本次酷我音樂《百家講壇》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翟雙慶教授,再次登臨百家講壇與您共讀《黃帝內經》(第五部),從古典醫藥經典中找尋解決現代人健康問題的中華醫方,與大家一同探尋中醫養生長壽之道!
  •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講包拯 北大教授深度剖析一代名臣真相
    跟隨《百家講壇》的「名臣包公」系列,來深入解讀那些年被誤解的包青天。現《名臣包公》系列已同步酷我暢聽,登陸即可傾聽名臣往事。影視作品中包拯的經典形象都是黑黑的臉,眉心有一個月牙。但是現實中的包青天並非是這樣的容貌。根據《名臣包公》系列第一集《真實包公》中,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的講述,包拯黑臉形象最早的詳細記載是出現在元朝,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元曲的形式出現。
  • 酷我暢聽重溫中國經典名著,攜《百家講壇》探尋西遊啟示
    對我們的人生有何啟示呢?且聽河北大學韓田鹿教授,特邀登陸《百家講壇》「西遊啟示錄」系列節目為聽眾探尋悟空成長史。節目已在酷我暢聽同步更新,一起來聽教授解析悟空的人生境界。《西遊記》從故事主角孫悟空著筆講述,將他作為一個功德完滿的人來寫。根據哲學家馮友蘭歸納的人生四境界,孫悟空又是如何經歷這些境界逐漸成長的呢?
  •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 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不為人知的故事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節目的最新音頻,已在歷史人文版塊同步更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歷史裡有著幾百年的精彩故事,它是天下失去秩序的時期,也是中華文化逐漸定型的時期。《百家講壇》欄目邀請華中師範大學劉興林教授,帶你走進《百家講壇》「春秋戰國記」系列,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那段不為人知的傳奇。
  • 酈波:從莊子的「三條魚」看見人生的智慧
    7月23日上午,第十屆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首場開講,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帶來主題演講《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向讀者介紹了「中國四哲」之一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子的哲學思想,以及對當代人的啟示。
  • 人生,自有詩意——點讚《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引領著我們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家國情懷、英雄本色、愛情之珍、鄉情可貴、親情如海、友情似金、青春如熾......而選手們背後的跟詩詞有關的故事,也讓人感受到了:人生,自有詩意。比賽中她的一句一答,一舉一動,鏡頭下的劉爺爺都在深情關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那些光輝崢嶸歲月裡,詩詞像愛情增甜劑一樣讓他們的心靠得更近,不知不覺便成了詩意的人生,在詩意地生活。
  •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名句,詩詞大會導師酈波仿寫,水平如何
    自那以後,就很少有文化名人再去仿古了,甚至連公開曬詩詞的人都少了。不過,這些「知難而退」的名人裡,顯然不包括詩詞大會的導師酈波。 酈波愛原創詩詞,並且愛公開曬詩詞,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其他名人的個人社交帳號基本上都是複製粘貼一些古人的作品,當成心靈雞湯,只有他是每天自己寫,產量之高令人讚嘆。
  • 93歲上央視,「嫁」給詩詞:果然「腹有詩書」才是女人最高級的美
    大學講臺上,她是風靡校園的古典文學教授,在偏重理工科的中南大學,她的詩詞選修課仍是一席難求;詩詞舞臺上,她是《百家講壇》《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等大型詩詞文化類節目的常駐嘉賓,即使站在董卿身邊也絲毫不遜色。在新一季《中國詩詞大會》結束之際,她更是脫口而出「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深情寄語每一個愛詞人。
  • 大教授在詩詞大會即興寫首詩,連用了蘇軾的4個名句,為何被群嘲
    2017年第二季詩詞大會第9場中,在開場詩環節,主持人讓兩位嘉賓康震和酈波用幾句詩來鼓勵大家。康震和從前一樣,說的是蘇軾的千古名句「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中規中矩。而一向喜歡自己寫詩的大教授酈波,則即興寫了首詩,詩中連用了蘇軾的4個名句,最後卻被網友群嘲了,本期我們就不踩也不捧,讀一讀這首詩,看看他到底冤不冤?
  • 詩詞大會導師蒙曼:因一首王維詩被贊,卻因「鋤禾日當午」被質疑
    詩詞大會導師蒙曼老師,到底算不算是當代才女?這似乎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 早在參加詩詞大會之前,蒙曼其實就已經是個文化名人了,在《百家講壇》可圈可點的表現,讓她收穫了不少粉絲。不管是講歷史還是講詩詞,蒙曼都能深入淺出,為大家帶來一場文化之旅。
  • 小糊塗仙「中國之路·名家講壇」走進嘉興,金燦榮教授解讀未來世界...
    面對全新的時代,小糊塗仙酒業以「睿知見未來」的宏大視角,發起了「中國之路·名家講壇」系列講壇,邀名家大咖,雲集盛會。小糊塗仙中國之路·名家講壇活動現場2020年末至2021年伊始,「中國之路·名家講壇」系列活動前兩場於河南鄭州完美落幕,知名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博士、知名學者胡錫進先生相繼登臺,以真知灼見為各界精英解惑答疑,共瞰未來。
  • 上酷我聽二十四節氣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之《中醫話節氣》開更
    在酷我音樂上線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節目《中醫話節氣》中,就與聽眾一起共同感悟健康生活方式,從二十四節氣中探秘中醫智慧,中國自古講究天地間歲時之序,萬物生長互相通,二十四節氣不僅預示著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物像更新交替,更與人們生活、健康、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繫,古人對其注入的中醫智慧,就蘊藏著生命的健康密碼。仲春時節開始該怎樣排清體內濁氣?
  • 西安市未央區成功舉辦第一屆成語詩詞大賽
    詩詞與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豐富的情感與想像,精煉與形象性的語言,鮮明的節奏與韻律,成語精簡的語言裡蘊涵的豐富故事與哲理,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獨特的表現形式和文化遺產。中華五千年的浩瀚歷史中,成語古詩詞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藝術的星空中熠熠生輝。
  •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再掀詩詞熱 "詩"入尋常百姓家
    近日,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回歸螢屏,主持人董卿用王安石的《元日》引出了《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   節目播出後,在春節假期再掀「詩詞熱」,節目中嘉賓的妙語連珠、賽制的改動升級和「擂主」的歸屬等,都讓詩詞愛好者們感受很深,「詩詞就是生活,嘉賓們對詩意的解讀讓我獲益匪淺」。
  • 詩詞大會王立群講詩成「段子手」,龍洋1字總結,說出詩友心聲!
    中國詩詞大會中王立群老師就是典範,我們來感受一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三場比賽,選手9歲的吳雨曼遇到「划去錯誤項」一題。選項有兩個:「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兩個選項差別就在於「深似海」和「深如海」。這也是詩詞愛好者的心頭之痛:意思相近的字詞,常常讓人在背誦詩詞時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