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研國學登上百家講壇,她被譽為國學大師,也被人說是廢話連篇

2020-12-27 不精準的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此句出自《論語為政》。

包括這一句,還有其他很多《論語》中的名言。

一直活躍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

只不過,以初高中學生的人生閱歷。

多數的《論語》經典,也只能略懂一二。

不可深究其內涵了!

把一本中國的國粹讀透、讀懂是件難事。

所以能夠在經典文學上有所造詣的人。

都可稱之為人才,大師!

如若你愛好文學,喜歡聽講壇。

那麼有一檔節目,你一定有看過或者聽聞過。

那就是《百家講壇》。

時至今日,《百家講壇》上出來的「名嘴」還是赫赫有名的。

比如易中天以及王立群等等。

讀國學的大學老師

但是,要說身上熱度最高的一位,還是要屬於丹。

如今,於丹的身影不再活躍在熒幕之上。

有關她的話題卻還是不減當年。

那麼從國學大師到萬人唾棄,被大北學子轟下臺的她。

到底有些怎樣的故事呢?

於丹,能夠坦然的站上央視舞臺。

定然有著不同凡響的本事。

她出生於1965年,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自小她就才華橫溢,能力過人。

學習成績也一等一的出色。

於丹考取了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留校任職。

在教育的圈子裡,她更加沉浸在學問中。

也有了時間和資源去研究自己的興趣。

其中,她最富有盛名的便是對古文的專研。

深奧的《論語》備受她的喜歡。

2006年,她對《論語》的理解已經有了一番體系。

也想要把自己的心德分享給大家。

所以她受邀參加了《百家講壇》的節目。

節目播出的時間定在當時的國慶七天假期。

是收視率的黃金階段。

多數的學生,上班族和老人都在電視機面前。

於丹的《論語》講解一連播出了七天。

每一天的收視率都攀上高峰。

她妙語連珠,把晦澀的古文講得生動有趣。

讓很多原不感興趣的人都心動起來。

在看完節目上還回味無窮。

世界公認的國學大師

能夠把古文講得像白話文一樣簡單易懂。

靠的是她深刻的理解是豐富的閱歷。

觀眾對她深入淺出的雞湯很買單。

一時間,於丹和國學帶來了網絡的高潮。

於丹的出名不僅僅是她個人的出名。

還代表著一度被人忽視的國學的崛起。

正因如此,她備受關注和推崇。

在不少人心目中,她就是古代文學的引進人。

也由此,於丹被譽為是國學大師!

這種名號不可小覷。

想要承擔它也得付出同等的代價。

2007年,趁著熱度還沒退散。

於丹再次登上了《百家講壇》。

這次她講解的是《莊子》中的內容。

百變不離其衷的,於丹再次採用深入淺出的講解方法。

《莊子》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於丹的學識。

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她的理念。

把更多的中國國學帶到觀眾人前。

把被塵封的文字賦予新的理解和故事。

於丹不僅是靠講臺傳播文化。

還靠自己文字的輸出!

發火以後,她帶動了書籍的售賣。

自己也先後出版了幾本書。

無一例外是關於《論語》和《莊子》的內容。

因為最初便備受好評。

所以她的書在預售時就有了熱度。

其中一本《論語心得》更是風潮不斷。

許多的海外僑胞都爭先恐後的購買。

據不完全統計,這本書的銷售量高達600萬冊。

並且還獲得了版權金獎!

一項又一項的榮譽隨之而來。

於丹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各大媒體和電視節目視她為炙手可熱的明星。

各式各樣的通告和邀請排滿了她的生活。

漂亮的廢話

不過物極必反。

於丹順利的走上了神壇,也難免會不小心跌落。

國學大師的稱號是毀滅她的一大塊石頭。

因為自己的人設問題,私下的於丹飽受詬病。

不斷有媒體爆料,於丹很愛耍大牌。

她說話時不會考慮情況。

直言吐槽住宿條件過差。

甚至還會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比如說,她會大言不慚的說。

你這樣的人,不配與我一起吃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於丹的話傷害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人。

這樣那樣的爆料累積起來。

觀眾也越發的懷疑,於丹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她呢?

我想,這兩面都是真實的她。

只不過情形有變,從前她醉心文學研究。

如今她醉心功利和權勢。

失掉了自己的初衷,失掉了自己大師的名號!

一個人淪陷了名利的漩渦。

再有文化才識也不過是和俗人了。

看著於丹逐漸的淪陷。

她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批判。

想來,原本的國學大師也是一種變相的捧殺了!

各式各樣的批判接踵而來。

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評價出自梁宏達之口。

他說於丹所謂的雞湯不過是一席正確的廢話。

所有的東西都是誇誇其談。

你表面上聽起來全是大道理。

實際上她講述的都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啊!

所以就是金玉其外的廢話罷了……

外界的議論聲越來越大。

想要繼續穩坐神壇就不容易了。

這肯定需要她徹底改變自己行事的態度。

不過她依舊我行我素。

堅持自己那套「忽悠人」的辦法。

可是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們想要的是新知識,是灌溉。

而不是輸入一些沒有用處的廢話。

後來於丹在各地演講也不順利了。

批判聲愈演愈烈,學生們也不樂意聽她演講。

一次在北京大學,她受邀去講解崑曲。

還是那樣的方式,長篇闊論沒有重點。

讓人聽後沒有收穫!

北大的學子不服她的聲威。

加上原本她就被人摒棄。

所以有人起鬨,他們乾脆把於丹趕下了臺。

堂堂國學大師,居然被趕下了講臺。

於丹算是徹底的跌落了神壇。

被萬人唾棄!

她沒有像世人服輸,還是照舊寫一些心靈雞湯。

過著自己「倔強」的人生。

不過,她的選擇是對是錯,大家也能想到。

近幾年,於丹的身影不再常見。

許多的電視節目也不敢再請她。

於丹的跌落,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縱觀她的出名和沒落。

能夠用一句話總結。

也就是《論語》中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把自己認清了,也就是把生活認清了。

相關焦點

  • 「國學教母」於丹:從國學大師到「學術騙子」,她到底怎麼了?
    當年,有人把於丹稱之為"國學教母",這個因《百家講壇》而走紅的學者,本來應該有著極佳的觀眾緣,可是,短短幾年,於丹就把自己辛苦打造的形象毀得一乾二淨。如今的於丹幾乎是銷聲匿跡,上臺演講甚至會被人轟下臺,從"國學大師"到"學術騙子",令人唏噓。
  • 從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於丹與蒙曼經歷了什麼?
    《百家講壇》便是由此應運而生,作為一檔以國學為主的節目,無論是對四大名著的講述,還是對四書五經的闡述,都難有出其右者,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的眾多專家教授也令人鐫骨銘心,敬佩之心油然升起,其故事化、權威性加上人們逐漸適應的影視化,得已名聲大噪,深得觀眾喜愛,而其中的眾多文化人物,也逐漸地走向了明星化的道路,吸粉無數,而其中的國學大師於丹跟蒙曼又經歷了什麼呢?
  • 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這位國學女大師,被一首唐詩打回原形?
    《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央視舉辦的節目應運而生。一個節目,不僅需要觀眾,也需要主講人。參加這些節目的嘉賓,也因為節目受到民眾的廣大歡迎而火了,於丹與蒙曼都能在其間坐擁一席之位。然而,「物極必反,盛極則衰」,前有於丹被拉下神壇,今有蒙曼從雲端墜落。
  • 從國學大師到萬人唾棄,被北大學生轟下臺的於丹,究竟經歷了什麼
    這句話是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東西要大方承認,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這也不失為一種「知道」。在過去曾經一段時間裡,於丹被受尊重。一提到《論語》,人們會不自覺想到於丹在百家講壇上的解讀。她對《論語》的獨特解讀,吸引了不少粉絲。有人甚至奉她為當代國學大師!如此受到歡迎的國學大師,卻在幾年評價急轉直下。
  • 從國學大師到被轟下臺,55歲的於丹無人問津,到底做錯了什麼?
    說到國學大師,很多人肯定會想到於丹。因為她靠《百家講壇》講《論語》孔子的事跡而爆紅,這個節目可以說讓她圈粉無數。 1、她講孔子的時候,正是屬於百家講壇的高光時刻,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在關注這個節目 2、孔子是大家都聽說最被人熟知的一個人。因為對孔子感興趣,所以,在於丹講述孔子的時候,能夠吸引到大量到人。
  • 從國學大師到萬人唾棄,北大學子轟下臺的於丹,背後有何隱情?
    與此同時,於丹是當代社會一位專門研究《論語》的國學大師,她在電視機中講述的《論語》曾經受萬人追捧,但如今卻被北大學子轟下臺。從國學大師到萬人唾棄,於丹的背後究竟經歷過什麼,又有何隱情呢?
  • 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 享年84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11月12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曾仕強已於11日晚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曾教授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作品。而最讓大家熟悉的,則是他早年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
  • 閻崇年懸賞起風波 國學大師:傳統文化需法律保護
    閻崇年懸賞案再鳴學術浮澡警鐘  國學大師稱傳統文化需法律保護   山西大學副教授白平與閻崇年就「懸賞」挑錯一事鬧上公堂後,各種聲音此起彼伏,也由此引發了關於學術浮躁的討論。  執教於太原市某中學的吳志軍自事件發生之後便一直關注,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雖然國內有著所謂的「國學熱」,很多人也都認為這是當前國學復興的一個標誌,但是轟轟烈烈的的表面下不免有些魚龍混雜,一些不適合當前社會主流文化的內容重新被當作「國學」而受到追捧,更有一些學者打著研究「國學」的名號從事其他盈利活動。表面上看起來,「國學」風風火火,但是時間長了其負面效果就會逐漸顯現。
  • 什麼是國學,是漢語,還是詩,詞,怎麼國學大師如牛毛,聞所未聞
    在擴展一點諸子百家學術文化思想是我們國學的根基。而我們國學更是涵蓋了我們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學,史學,民俗,包括中醫,地理,經濟,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當然,那些漢語文字,詩詞歌賦等,當然也屬於國學方面。下面我們來解決,所謂國學大師的問題。
  • 不以一次過失妄自評價人,國學大師蒙曼老師,值得我們去尊敬
    除了這些節目,還有像百家講壇。等一些介紹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節目,也同樣深受觀眾的喜愛,通過這些節目,我們也熟知了像康震、酈波、易中天、蒙曼這樣知識淵博,充滿人格魅力的文學大家,而他們也使我們對中國古代詩詞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喜愛。在這其中的蒙曼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歷史大家,她在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上的表現和發言也令人耳目一新,心生仰慕。
  • 國學女大師為何頻頻「翻車」,到底實力如何?會被一首詩打回原形
    國學女大師為何頻頻「翻車」,到底實力如何?會被一首詩打回原形國學女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卻因一首詩「翻車」前言: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每天為了工作忙忙碌碌,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處理沒完沒了的事物上。
  • 於丹國學水平怎麼樣?馬未都的評價,比老梁要厚道,看他說了什麼
    於丹國學水平怎麼樣?馬未都的評價,比老梁要厚道,看他說了什麼於丹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文化學者,爭論的核心無非就是國學水平高低問題。大傢伙為何會揪著這一點不放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年於丹在一次活動中,錯將這個範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說成了王安石主持的。
  • 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 徐小躍暢談國學與人生
    徐小躍編者按昨天是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邀請了南京大學教授、國學專家徐小躍,與觀眾們暢談《國學與人生》。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國學。昨天下午,揚州講壇邀請南京大學教授、國學專家徐小躍,與觀眾們暢談《國學與人生》。本報整理錄音,以饗讀者。什麼是國學?國學就是「國故之學」國學主要指「國故之學」,即中國過去的學術思想及傳統文化,主要內容包括儒道佛三家思想。中國的傳統長且豐富,國學存在於何處呢?
  • 從國學大師到被北大學子趕下臺,受萬人唾棄的於丹,經歷了什麼
    又引發了一陣叫好聲,最終於丹在人群的謾罵和起鬨中,尷尬的說了一句「一切盡在不言中」,匆匆忙忙站到了人群的最後面,很快,這起「於丹被北大學子轟下臺」的新聞,也就傳遍了社會,一些不明真相的觀眾也感到疑惑,國學大師於丹,究竟是經歷了什麼,為何會淪落到萬人唾棄的地步?
  • 100年後,範曾會被稱為「國學大師」嗎?
    且不說「大儒、思想家」這樣的名頭了,不少人認為,就算是「國學大師」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稱呼的,如果再過100年後,還會有人稱呼範曾為「國學大師」嗎?其實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藝術話題。答案無非只有三種可能:肯定、否定、有爭議。下面我們對這三種情況分別作以簡要分析。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為什麼南懷瑾一位國學大師要告訴年輕人不要去碰佛學和易經
    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他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共計三十多冊,後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南懷瑾說,自己常常告訴年輕人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是哪兩種呢?
  • 「把國學唱成兒歌」 瓜瓜龍加速構建啟蒙語文護城河
    大力教育旗下的Pre-K產品——瓜瓜龍語文,近期瞄準古詩詞板塊,通過"國學唱成兒歌"這種新形式的教學,創新課程教學,深耕啟蒙語文賽道。此次瓜瓜龍語文更是把場景搬到了故宮,並且請來了國學大師助陣。在各家機構都競相布局時,瓜瓜龍語文是如何構建自身的競爭壁壘的?瓜瓜龍語文構築起自己的內容護城河了嗎?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鎖中華成語 get文化新潮流
    時代的演變使得成語的發展愈發多姿多彩,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就以新奇獨到的方式讓成語佔領C位,在本周播出的節目中,再次讓大家新get了一波來自成語的魅力!成語文化的發展之路,在無形之中使得追捧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一種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