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慶南京,《新華日報》老社長石西民的三段「新華情緣」

2020-12-04 交匯點客戶端

石西民同志是中國共產黨著名的報刊活動家和宣傳、文化工作方面的傑出組織者,也是《新華日報》在南京出版後的第一任社長。近日,石西民之女石小國女士來到《新華日報》報史館,在一張張老照片和舊檔案中,追尋父親留下的足跡,講述父親和新華日報的三段情緣。

石小國講述父親和《新華日報》的故事。 交匯點記者 張琦 攝

烽火硝煙,他為「新華」發回戰地報導

「1943年,我在重慶出生,當時父親就在《新華日報》工作。」《新華日報》報史館內,在一張重慶時期報社所辦「託兒所」照片前,石小國久久駐足,沉浸在回憶之中:「艱苦的抗戰時期,包括父親在內的報社工作人員忙於戰時文化宣傳工作。為了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報社辦起了託兒所,那時的我就是託兒所的一名『小新華』。」

抗戰期間《新華日報》託兒所老照片。

在另外一張1941年拍攝於重慶虎頭巖《新華日報》報館門前的合影中,石小國一眼就看到了父親熟悉的身影。照片上,石西民、吳克堅、陸詒、章漢夫、潘梓年、戈寶權等中國共產黨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並肩而立,意氣風發。當時的《新華日報》群英薈萃,匯聚了一大批文化名人,書寫了一段光輝歲月。

《新華日報》創刊三周年時,主要負責成員合影,左二為石西民。

「《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時期,父親擔任編委、編輯部主任。早在報社籌辦和初創時期,他就參與其中。父親這一生,擔任過很多重要的領導職務,但他對自己的新聞生涯極為珍視和看重,對於自己和《新華日報》的幾段情緣,始終無法忘懷,視為自己人生最華彩的片斷。 」石小國說。

石西民,1912年11月4日生於浙江省浦江縣。1928年10月,他在上海投身黨領導的革命文化運動。1929年9月,石西民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3月,他擔任中共上海滬東區委宣傳部幹事,從事工人運動,同時兼任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後改為《紅旗日報》)的通訊員。《紅旗》是黨在大革命失敗後,在上海白色恐怖環境下秘密出版的報紙。石西民採寫的滬東工人運動的通訊,在《紅旗日報》上發表,這是他最初的黨報工作實踐。

石西民同志。

在上海時期,石西民參與編輯《中國經濟情報》雜誌,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後又進入《申報》,擔任《申報月刊》編輯。1937年「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他以戰地記者身份,奔赴一線採訪,採寫了大量華北、華東抗戰前線的報導。

1937年,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形成,中共中央決定在南京出版《新華日報》,這是我黨在國統區公開出版的唯一黨報。由於南京很快淪陷,《新華日報》改在漢口創刊,時間是1938年1月11日。

在重慶期間出版的《新華日報》。

「父親1937年11月就參加了《新華日報》的創刊籌備。」石小國回憶,在武漢時期,石西民主要擔任要聞版編輯。從1938年6月開始,石西民又奔赴前線採訪,他採寫的《活躍在京蕪的新四軍》《一年來的新四軍》《越過江南敵人封鎖線》《陳毅將軍訪問記》等通訊報導陸續在《新華日報》上發表,詳細深入地介紹了新四軍的英勇戰績,增強了全國軍民的抗戰決心,他也成為受到讀者矚目和喜歡的知名記者。

大智大勇,沉著應對反動當局種種刁難

1939年9月,石西民奉命回到重慶,擔任《新華日報》編輯主任,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從事抗戰文化宣傳工作。

周恩來同志閱讀《新華日報》。

《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期間,常常受到當局的刁難和打壓,檢查與反檢查的鬥爭在雙方之間激烈展開。作為主持報社夜班編輯工作的負責人,石西民組織大家採用違檢、抗檢、暴檢等方式,進行有理有力有節的鬥爭。1941年1月17日晚上,石西民和報社負責人章漢夫一起,與前來坐鎮監視的國民黨新聞檢查官鬥智鬥勇,使周恩來同志「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的題詞和「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四言輓詩在第二天得以公開見報,向全國人民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的真相。這份珍貴的報紙,如今就收藏在《新華日報》報史館內。

1941年1月18日的《新華日報》刊登了周恩來同志為皖南事變犧牲烈士的題詞和輓詞。

1945年初,石西民改任《新華日報》採訪部主任,他和報社同志一起,在重慶新聞界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為抗議國民黨特務製造的「較場口血案」,他兩次發起組織重慶新聞界大規模的籤名信活動,將一大批新聞文化工作者團結在黨的周圍,為黨在國民統區贏得了民心, 教育了廣大人民群眾。

抗戰勝利後,中央決定出版《新華日報》南京版,由石西民負責籌備事宜,「當時已選定社址設在中山路,人員都到齊了,機器也安裝好了,試版的樣報也印出來了,但由於國民黨當局的阻撓,報紙最終沒有能夠發行。」石小國回憶,1946年父親隨中共代表團來南京,雖然只有短短五個多月時間,但他在新聞界廣交朋友,向民主人士宣傳黨的主張。他採訪國共和談,發表《時局的激流》《「拖」「騙」已到尾聲了》《南京之秋》等著名通訊,揭露國民黨假和談的陰謀。同年10月份離開南京時,他滿懷信心地對新聞界的朋友們說:「我們很快會回到南京來的!」

1946年,石西民隨中共代表團來南京,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這一天,很快就到來了。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第二天,周總理在中南海接見了準備南下的黨內外文化界人士。宴會上,周總理宣布,中央決定在南京出版《新華日報》。石西民同志受命擔任《新華日報》在南京出版後的第一任社長。

「父親接到任務後,立刻動身乘火車南下,車到蚌埠,淮河鐵橋被敵人炸毀,他換乘大卡車,日夜兼程趕往南京。他和他的同事們,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了解放了的南京。」石小國說,一抵達南京,父親立刻將來自解放區的南下幹部、隱蔽在原《中央日報》的地下黨員等幾路人馬整合在一起,投入到緊張的報紙出版工作中去。

再回南京,《新華日報》在勝利凱歌中出版

1949年4月30日,第一張南京《新華日報》呈現在百萬南京市民面前。沉浸在翻身喜悅中的人民,在黨報上聽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那一天,幾萬份報紙被一搶而空,人們紛紛寫信、打電話給報社,表達對擁有了自己的報紙的興奮心情。

1949年4月30日,《新華日報》第一次在南京出版。

如今,這份《新華日報》收藏在《新華日報》報史館內,《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新華社社論—慶祝南京解放》《東進我軍解放蘇州》……頭版上的一篇篇報導,傳遞著解放的喜悅。這份快樂穿越了70多年,感染著來到這裡的每一位參觀者。

從1949年4月到1951年3月,石西民在《新華日報》社長任上將近兩年時間。當年的老報人、老員工回憶,石西民社長將戰爭年代黨在解放區和國統區兩種優良的辦報傳統相結合,正確宣傳黨的路線政策。他堅持新聞必須真實的原則,強調求真務實,提出報紙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要文過飾非。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新華日報》位於南京新街口的社址。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新華日報》夜班編輯部的同志們圍著馬蹄桌忙碌著。

他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成立了「新華之友會」,開展多種多樣的社會服務活動。《新華日報》每天拿出一定篇幅刊登各階層讀者來信,傾聽人民心聲。在石西民看來,《新華日報》是溝通黨和群眾的一座橋梁,發揮著黨的耳目和人民喉舌的作用。

《新華日報》在南京出版兩周年之際,全體員工留下的籤名紙。

在《新華日報》報史館內,保存著1951年《新華日報》在南京出版兩周年之際,全體員工留下的籤名紙。記者找了半天,才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裡找到了社長「石西民」的名字。「這反映了父親的性格,他雖然是報社領導,但從沒有搞特殊化,他始終謙遜誠懇,平易近人,關心每一個同志。」石小國說。

1950年,新華日報全體員工合影。

時任《新華日報》經理的王淮冰回憶,石西民對同志一視同仁、不分親疏,對於年輕同志諄諄教誨,愛護備至。他特別指示要給夜班人員的宿舍掛上深色厚窗簾,避免噪音的幹擾,讓工作了一夜的同志們睡個安穩覺。當時在《新華日報》工作的李廉後來回憶,石西民社長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一次,李廉來到石西民在廣州路的住處,走進「臥室」,只看到房間空空,一條灰色棉毯鋪在地板上,旁邊只有一個灰毯和一個軍用背包。

石西民(二排左五)和報社同事合影。

看似無情實有情,終於讀懂父親「背影」

石西民有六個子女,均學有所成。在孩子們的眼中,他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呢?

石曉華是石西民的大女兒,也是我國著名導演,曾執導《泉水叮咚》等影片。在她的童年記憶中,看到最多的是父親的背影。那時,石西民在《新華日報》負責夜班編輯工作。每天晚上,石曉華要睡覺了,父親卻出門去上班,幾乎沒有和女兒在一起待過一個整天。

晚年石西民。

上世紀60年代初,石曉華考入上海電影專科學校,此前主管上海文教宣傳工作的石西民調往北京。臨走之前,父親將位於康平路的住房上交,石曉華只能擠在學校無比簡陋、號稱「光棍樓」的集體宿舍裡。石曉華入黨時,組織上即將審查通過,父親卻突然主動提出,自己的女兒還不夠一個共產黨員的資格,還要繼續努力後才能加入黨組織。

如今已79歲的石曉華坦言,當時的她對父親甚至還有幾分怨氣。但後來,直到父親去世,她從人們對父親的評價中,從對父親一生事跡的回顧中,才真正讀懂了父親的「背影」,明白了父親對子女的「無情」,恰恰是源自革命者高度的廉潔和自律。

1980年,石西民夫婦在重慶紅巖。

石西民擔任過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兼省委宣傳部長、中宣部秘書長、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宣傳部長、華東局宣傳部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要職,雖身居高位,但他對知識分子真誠尊重,對普通勞動者熱情相待。三女兒吳捷和六女兒石小援回憶,家中保姆全身心照料著這個十口人的家庭。父母將保姆的孩子接來家中居住,讓他們與自己的孩子姊妹、姐弟相稱,視若家中成員,關心他們的求學與工作。

一次,石小援的老師來家訪,石小援帶著老師從後面的便門進入家中。父親知道後,嚴厲地批評她:「老師是你第一個要尊重的人,怎麼能讓人家從後門進,要懂得從小事上尊重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新華日報員工的衣服和家具,非常簡樸。

「對家人尤其是子女,父親卻始終嚴格要求,甚至帶著幾分嚴厲。」石小國記得,上中學時,一次她期末考試成績不錯,興衝衝地將成績報告單拿回家中。「父親看到老師對我的評語中有這麼一句:『勤懇樸實,不像高幹子女』,立刻就發火了,他訓斥我說:『學校是怎麼知道你是幹部子女的?你的父親不是高幹,而是人民的一名勤務員!』」

石小國回憶父親。交匯點記者 張琦攝

對革命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對同志和朋友寬容仁厚,表裡如一,對自己嚴格自律,清正廉明,對家人從不搞特殊化,這就是子女眼中的石西民,「父親的言傳身教,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浙江浦江西民故居。

石小國告訴記者,目前,石西民的家鄉——浙江省浦江縣已將石西民故居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石西民紀念館也在廣為徵集藏品,將用豐富的展陳,展示這位新聞戰士不平凡的一生。

交匯點記者 於鋒

視頻 交匯點記者 張琦

相關焦點

  • 重慶《新華日報》號外,最早報導日本投降的報紙
    一《新華日報》,誕生於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是中共中央在國統區創辦的唯一一張公開發行的全國性的黨報。該報1937年10月在南京籌備,1938年1月11日在武漢正式創刊,社長潘梓年,總編輯華崗。報紙為日報,對開四版。
  • 傳承「新華紅」發揚「新華拼」!雕塑《號角》揭幕,為83歲《新華...
    83年後的今天,雕塑《號角》使新華紅色基因有了具象化的表現。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共同為雕塑揭幕。新華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顧雷鳴致辭,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王洪俊主持揭幕儀式。
  • 新華財經·指數∣本期新華·中鹽食用鹽(商超)價格指數小幅上漲
    本期新華·中鹽食用鹽(商超)價格指數小幅上漲。數據顯示,本期新華·中鹽食用鹽(商超)價格指數報1036.19點,較上期上漲23.39點,漲幅2.31%;較基期上漲36.19點,漲幅3.62%。數據來源:新華指數分城市來看,北京、上海、呼和浩特、哈爾濱、西安、瀋陽、天津、南寧、烏魯木齊、南京、蘭州、銀川、石家莊、杭州、長春、鄭州超市銷售食用鹽均價較上期上漲,廣州、重慶、福州、南昌、武漢、拉薩超市銷售食用鹽均價較上期下跌
  • 新華書店老照片,藏著幾代南京人的閱讀故事……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5月12日,南京新華書店迎來建店70周年。70年,南京新華書店與這座城市同成長。70年,南京新華書店用書香,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京人。
  • 馳援武漢,抗擊疫情!新華醫療在行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1月24日訊(記者 丁穩 通訊員 李士龍 孫業昊)武漢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疫情就是命令,新華醫療已全面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加班加點生產疫區急需的醫療用品
  • 中國記協網刊文點讚新華報業抗疫報導亮點
    新華報業還密切關注疫情防控中百姓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教育。新華日報全媒體文化新聞部在交匯點開設「戰疫心理諮詢」欄目,邀請心理諮詢師和社會學家,為前來傾訴的讀者提供改善情緒的良方。2月10日起,交匯點首頁編輯部攜手新華日報全媒體科教新聞部策劃製作的「新華雲課堂」也正式上線。江蘇少年志教育融媒平臺則與阿里釘釘聯合推出了「雲端課堂公益行」。
  • 紀念偉大衛國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圖片展開展_新華...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弘揚中俄傳統友誼,12月13日上午,由俄羅斯聯邦駐上海總領事館主辦的《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紀念偉大衛國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圖片展》開展儀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舉行,儀式上同步舉行了「1941-1945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章移交儀式。
  • 決戰南京 勇者無敵——首屆「新華三杯」中國醫療機構網絡安全攻防...
    來源:時刻頭條8月20日下午,由《中國數字醫學》雜誌社主辦、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提供全程技術支持的2019「新華三杯」中國醫療機構網絡安全攻防演練大賽決賽,於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正式打響。本次大賽在2019年4月在重慶「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CHINC)開幕式中正式啟動,來自全國447家醫療機構、共計862名選手報名參賽。歷經線上初賽與線下複賽,共有65家醫療機構,共274名選手脫穎而出,到場參加決賽。
  • 山東能源新華醫療:馳援武漢 抗擊疫情!加班加點生產疫情防控物資
    1月24日,記者從山東能源旗下新華醫療了解到,該公司已全面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加班加點生產疫區急需的醫療用品,安排專人專車,以最快速度運往武漢,支持武漢疫情防控工作。截至24日傍晚,手用消毒衛生產品已發貨超20萬瓶。
  • 新華日報|達斯琪黑科技新品站上融交會「C位」
    10月25日,2020南京文化科技融交會新品發布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南京達斯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貝葉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明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分別發布了各自的新產品。
  • 新華FM | 講解員告訴你南京長江大橋為啥叫「爭氣橋」
    新華FM | 講解員告訴你南京長江大橋為啥叫「爭氣橋」02:4712月26日,遊客在南京長江大橋遊覽。當日,經過全封閉維修改造後的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向公眾開放,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簡介】26日,封閉維修兩年之久的南京長江大橋向市民開放。
  • 「新華日報」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明起通車
    南京江北312國道龍華立交至張店改擴建工程定位為:通過完善寧合運輸通道和南京「環射形」路網體系,帶動南京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功能為主,兼顧帶動南京江北新區發展的重要國家級幹線公路。王強介紹,該工程新建高架橋達5.068公裡,路基拓寬改造1.852公裡,互通式立交3處。
  • 上海醫博會,新華醫療秀出四維「健康碼」
    展會現場,新華醫療展臺的展品上方用醒目的懸空立體字為現場觀眾更精細地劃分著醫療器械板塊的產品歸類。例如,「智能化內鏡中心體驗展示」和「智慧化CSSD體驗展示」下的展品為新華醫療感染控制產品的先進代表。新華醫療感染控制產品的產量和規模一直穩居全國第一。除了今天參加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的醫療器械產品,新華醫療其他三個業務板塊的產品和服務也都和健康密切相關。
  • 行業|新華、萬東、微創、安健科技等企業入選第六批優秀國產醫療...
    7.4、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共3家企業入選(河南翔宇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澤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普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雷射磁場理療儀:共1家企業入選(河南翔宇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7.6、脊柱定位減壓系統:共1家企業入選(鄭州飛龍醫療設備有限公司)8、口腔CT: 共5家企業入選(北京朗視儀器有限公司、合肥美亞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普愛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 70歲的《新華字典》出新版了
    8月10日,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新華字典》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
  • 新華小學教學綜合樓加快建設
    12月7日,在新華小學教學綜合樓建設現場,旋挖設備正在進行樁基礎施工,挖掘機來回穿梭清運泥土,工人有序施工,一派忙碌景象。新華小學教學綜合樓工程是今年我區重點項目之一,於今年8月開工建設,佔地面積5075平方米,建設一棟綜合教學樓、一塊橡膠操場等,預計明年9月建成投用。據施工現場負責人李鑫介紹,該工程目前正在進行樁基礎施工,下一步他們將搶抓工期,加快建設,確保今年內完成工程總量60%的目標。
  • 南川區新華書店被投訴兒童資源包翻倍漲價,相關單位已回復!
    不久前,有網友在陽光重慶上反映南川新華書店售賣的幼兒園兒童資源包翻倍漲價一事。以下為網友反映原文南川區新華書店售賣的幼兒園兒童資源包,去年資源包是58,今年去購買就漲到119,這個價格有沒有經過物價局和教委。
  • 《新華視點》(改革開放40年40人)「真由美」的中國情緣――專訪...
    《新華視點》(改革開放40年40人)「真由美」的中國情緣——專訪日本著名演員 社會活動家中野良子【節目簡介】1978年,一部進口電影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就是日本電影《追捕》。從那時起,女主角「真由美」的扮演者中野良子被許多中國人所喜愛。而她,也從那時開始更多的關注中國。
  • 《新華字典》上新!多了這些內容
    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在北京圖書大廈正式亮相。作為人手一本的「國民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共經歷了12次修訂,上一次第11版修訂為2011年6月。時隔九年,《新華字典》「上新」,新在哪裡?
  • 能源中國世界之最_新華報業網
    >  建成世界最大規模充電網絡  策劃:趙承  監製:鄔煥慶  統籌:謝良、杜宇、楊進欣  記者:劉羊暘  設計:張晨光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版權和免責聲明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