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用在不同的地方都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來,就比方說「打」這個字,在我們看來打就代表擊打等等,但是對於廣東人而言,「打」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很魔幻的漢字了,比方說「打邊爐」「打冷」等等,不了解的可能會覺得廣東人怎麼這麼暴力呀,什麼都要「打」一下,不過不得不說,這種「打」真的很好。
在廣東來說,最有名的就要屬「打邊爐」了,其實這就是廣東當地的一種說法,說白了就是火鍋,做法上和我們常見的火鍋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食材和口味卻是地地道道的廣東風味,湯底都是以清湯為多,食材選擇上也是海鮮類的多一些。不過根據資料顯示,打邊爐一開始叫做打甂爐,甂代表瓦罐的意思,說白了就是把瓦罐放在爐子上,這不就是火鍋最生動的展示嘛?不過在廣東,最有名的順德打邊爐和一般的打邊爐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現在有的地方的打邊爐為了迎合遊客的口味,也會加些許調料,但是正宗的順德打邊爐為了追求食材最鮮美的口感,可是什麼都不放的。
再來說一下「打冷」,打冷其實就是潮州菜的一種,比較類似於滷味或者是醃製的菜品,那為什麼叫打冷呢?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最開始這種潮州滷味在香港賣,滷味都是提前做好擺在攤位上的,顧客想要挑選自己喜歡的菜品就要不停地圍著攤位「打round」也就是打圈,但是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打冷;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擔著食物走街串巷的販賣在潮州話中叫做「擔籠」,但是到了粵語中就變成了「打冷」,久而久之的就管這種菜叫做「打冷」了。
怎麼樣,這樣看來廣東人可以說是我國當之無愧最能「打」的地方了,不過這兩種「打」是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