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怎樣助秦國一臂之力,破壞六國合縱,連橫於秦

2021-01-09 騰訊網

前言

《張儀》:荊楚南來又北歸,分明舌在不應違。懷王本是無心者,籠得蒼蠅卻放飛。

張儀連橫是指公元前318年,秦國的著名謀臣張儀使用欺騙的手段收服了楚國,後來又到了齊國,燕國等國家,說服其他諸侯王採取連橫的政策與秦國建立友好的關係,破壞了六國的合作聯盟,為之後秦國覆滅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合縱政策

早在孫臏帶領軍隊打敗了魏國軍隊之後,魏國便一蹶不振,而這秦國卻越來越強大。在秦孝公去世時候,他的兒子秦惠文王繼承了王位,他也是一位頗有野心的君主,在他的帶領下秦國實力不斷壯大,也逐漸引起了其他六國的恐慌。怎樣才能與強大的秦國相對抗呢?

有一些頗有見解的政治家便幫六國出主意,建議說這六國結成聯盟關係,共同抵抗秦國的侵略,這種政策也被叫做合縱。也有一些人跑到秦國去,讓他們聯合秦國去攻擊別的國家,實際上這些人只為了獲得更高的權勢,並沒有堅定的意志。

獻計秦王,出使楚國

在這些政客中,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張儀。這張儀本來是魏國人,在魏國生活得十分困苦,便跑到了楚國去遊學,但楚王卻沒有接見他。後來他不甘心如此,前往秦國憑藉著七尺不爛之舌得到了秦王的信任,成為了秦國的相國。正是在這個時候,六國正在組織合縱,他們形成了一支聯軍,共同攻打秦國的函谷關。實際上,六國之間內部也有尖銳的矛盾,在秦軍剛開始反擊五國聯軍就遭遇了失敗。

在當時六國之中,其中以齊國和楚國的力量最為強大。在張儀看來要實現連橫政策,就一定要將齊國和楚國的聯盟拆散。於是他便向秦王獻計,成為了使者,被派遣到了楚國。等到他到了楚國之後,他先拿出了厚重的禮物送給了楚王手下的寵臣,以此來求見楚王。楚王早就聽說過張儀的名聲,很是尊敬地接待了他,並向他請教,張儀就用欺騙的手段收買了楚國,後來又到其他國家拆散了六國的聯盟關係。

實際上,楚國朝中也有人識破了張儀的陰謀,但是楚王卻不聽從。楚懷王先是跟齊國絕交,後來又派遣人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領土。齊國聽說楚國與齊國絕交的消息之後立馬派使臣見秦王,想要和他一起攻打楚國。而在楚國的使者到了鹹陽之後,卻沒想到張儀翻臉不認帳。就這樣,六國之間的合作關係被張儀所拆散了。

參考資料:《史記》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鬼谷子的局》首創「連橫」的張儀,最初卻是被坑被逼赴的秦國
    熟悉戰國歷史,或是看過前幾年大火的《羋月傳》的小夥伴都知道一個人,那就是靠一張嘴皮子,四處說服六國親秦實現「連橫」的縱橫家張儀。張儀的連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六國合縱抗秦,使秦國解除了被六國滅秦的危機,就是這樣一個對秦國有巨大貢獻的人,卻是被多方勢力連坑、帶騙,外加被逼的來到秦國,為秦惠文王出謀策劃。看到這裡,有小夥伴可能好奇了,張儀到底經歷了什麼?為秦國效力卻是連坑被逼赴的秦?
  • 從利益牽扯和國家實力,分析六國合縱為何敗給秦國連橫?內部鬆散
    導言:六國合縱為何敗給秦國連橫?從利益牽扯和國家實力,分析六國合縱為何敗給秦國連橫?合縱的策略被敲定之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打擊了秦國,也確實讓秦國的東進道路受阻,更是阻礙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但那也僅是停留在讓秦國多費些心思上而已,有了制約自然就要想辦法去破除制約,於是在張儀的倡導下,秦國開始實施連橫的政策,將本屬於合縱行列的齊國納入了自己隊友的行列,與齊國的交往使得合縱聯盟備受打擊,在後來的發展進程當中,合縱基本上成為了一個空頭聯盟。
  • 大秦迷案之二,張儀「連橫」蘇秦「合縱」,真的是「同門相殘」嗎
    在這段採訪中,老郭曾引用了一句戰國謀士蘇秦的經典語錄「使我洛陽有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來說明自己的成功,來源於外部的壓力。駱駝因為最近一直在寫秦國的事,從這句話上,我就想到大秦的另一樁(第一樁已經寫過)迷案,那就是當年張儀用「連橫」破了蘇秦的「合縱」,這件事,真的是他們師兄弟同門相殘嗎?
  • 蘇秦和張儀皆師從鬼谷子,誰的計謀更勝一籌
    我推算了一下,六國的軍隊加起來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聯盟,統一所有的軍隊,西向攻擊秦國,秦國必然滅亡。」趙國離秦國近,秦對趙有直接威脅,因此蘇秦以韓魏等國對秦的牽製作用來說服趙國加入合縱。蘇秦害怕秦國軍隊進攻趙國,破壞他籌謀已久的南北合縱計劃,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到秦國去穩住秦國軍隊,助他一臂之力,就用激將法鼓動張儀,到秦國去實施他的另一套戰略構想。張儀其人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
  • 張儀:吃著蘇秦的飯,卻砸了人家的鍋,他們為何能攪亂戰國七雄?
    蘇秦統六國「合縱」抗秦,秦軍躲在函谷關內十五年不敢出,直到另一個的出現,老秦才迎來轉機,他就是張儀。張儀在秦國站穩腳跟後,那個資助他的人便告辭,張儀覺得納悶,大恩未報,何故離去,對方說這都是蘇秦的主意,他擔心秦國攻打趙國而破壞了他的合縱戰略,並且認為只有您才能掌握秦國大權,秦國在你的治理下必不會進攻趙國,所以才派我暗中資助你到秦國,如今你們的目的都達到了,我只好告辭,這就是整個事情的經過。
  • 秦國四大名相:運籌帷幄,力助秦國一統天下!
    張儀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文王的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張儀受到秦國重用時,通過合縱連橫,為秦國蠶食六國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比如秦惠王八年(前317年),張儀再次遊說魏襄王退出合縱盟約,臣事秦國。
  • 鬼谷之徒舉世無雙,巧舌妙言遊說諸侯,天下連橫何其大才
    但在那個時期有一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以連橫破縱,將天下時局拿捏在自己手中。他便是張儀,一個令六國忌憚,令秦國敬仰的名字。滿腹經綸,卻無人賞識張儀本是魏國安邑人,師從鬼谷子王詡。他滿腹經綸,能言善辯,有著雄才大略,年少初出天下的他欲以一身才華在亂世中大顯身手,一展宏圖。
  • 聯盟與拆臺:縱橫家崛起與先秦的國際戰略走勢|魏國|秦國|齊國|張儀...
    但在操縱和執行上,連橫的秦國比玩合縱的六國具有更大的優勢與主動性。連橫的意思是秦國沿著東西方向開展外交攻勢,聯合東方的諸侯討伐其他國家。而合縱的意思是面對秦國向東的俯衝,各國結成南北走向的防線限制秦人的東出。這樣的謀略其實也和天下的地理格局有關係。從各國的自然地理,人文傳統和政治訴求的角度看,連橫比合縱有天然的優勢。
  • 戰國縱橫家:蘇代陳軫犀首排前六,張儀蘇秦爭二三,第一另有其人
    第三次則是蘇代勸阻燕昭王聽從秦國的召見,希望燕昭王不要盲從暴秦,於是燕昭王就沒去秦國了,他派遣使者號召其他諸侯國跟蘇秦時代那般聯盟,有的聽從有的沒有,但各諸侯國都從此尊崇蘇氏的合縱聯盟。然而,在筆者看來,雖然太史公花了很大篇幅介紹了蘇代,他的遊說對象三次都是燕王,而不像蘇秦、張儀那般遊說六國,由此可見縱橫家的本領並不算高深。
  •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那是因為秦國已經一統西方,而六國佔據著東方的土地,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所以稱之為合縱;秦國和六國是自西而東橫向,所以叫連橫;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合縱就是聯合弱國共同抵制強國;連橫就是聯合強國制衡第三國;當然戰國時代的合縱和連橫大多都是針對秦國的,例如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攻秦,張儀遊說六國聯合秦國制衡其他國家;那麼合縱連橫究竟怎麼樣針對秦國呢?
  • 六國的君主是想過合夥滅秦的,但每次合縱結局,都是被秦國按著打
    歷史上,秦國的地理位置有優勢,秦國鄰趙韓魏楚,全部在東面,不會擔心腹背受敵,又有函谷關天險。韓魏弱小,對秦有威脅的只有趙楚,趙還要北方匈奴無法向秦國一樣可以舉國之力打中原戰爭。對楚秦用聯姻懷柔麻痺,然後徐徐圖之,平定天下。
  • 東方六國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徹底將秦國,推向了巔峰時期
    公元前241年,秦國和東方六國之間的最後一次戰爭展開了,這是六國最後的一次掙扎。天下苦秦已久,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自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秦國從方方面面都開始超越六國。不論是東方的大國,齊國,還是南方的強敵楚國,都無法和秦國單獨抗衡,這種情況之下,六國人心惶惶。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嬴駟當政期間,文有張儀,武有公孫衍、樗裡疾、司馬錯等,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秦國日益強大,縱橫家蘇秦遊說六國,以「合縱」之盟對抗強秦,嬴駟向當代名士寒泉子(鬼谷子師弟)請教對策。
  • 車裂商鞅,併吞巴蜀,他為何能把秦國帶成戰國七雄中的第一強國
    同時,秦國還派名將樗裡疾率軍攻取了黃河以東的曲沃和焦(都在今河北三門峽以西)。接著又攻取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和皮氏(今山西河津東),不得已,魏國又把上郡十五縣(包括少梁)全部割讓給了秦國。  這一切,讓秦國在面對六國時取得了一種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
  • 秦滅六國之戰:終結戰國的最後一戰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自此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奠定秦朝統一天下的基礎。前256年秦滅東周,成為實際上的天下共主。前230年到前221年秦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那麼秦國是如何消滅六國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商鞅、張儀與範雎,三個「外國人」,是怎麼接力把秦國抬上天的?
    張儀:以連橫破合縱,秦國對外戰略的破局者  張儀為秦國的最大貢獻,就是打破了齊、楚聯盟,解決了秦國東出的最大障礙。  而在此後,出於對秦國進入中原的戒備,齊、楚先後參加了蘇秦發起的合縱陣營。雖然期間六國聯盟屢次被毀,但齊楚兩大國關係相當密切,是實際上的盟友關係。據《戰國策》記載,公元前313年,齊國甚至還幫助楚國攻打秦國並佔領了曲沃。  所以,秦國一直對這兩國恨得牙痒痒,特別是在齊國把燕國車了一遍之後,秦國的危機感更加強烈:東方竟然出現一個能跟自己匹敵的強國?絕對不允許!
  • 歷史的黑色幽默:魏人張儀曾出賣了魏國,魏國卻成他最後庇護所
    張儀不但懷才不遇,還被人無緣無故誤會是小偷痛打一頓,斯文掃地,可以說是倒黴透頂了。不過,就在跌入谷底之際,張儀的人生轉折點卻悄然到來了。此時,張儀的老同學蘇秦在崤山以東合縱成功,身掛六國相印,步入了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刻。不過,此時蘇秦卻有一大隱憂:他生怕秦國東出函谷關攻打六國,破壞了尚且不穩定的六國合縱局面。
  • 戰國故事,張儀離間齊、楚之盟
    上次說到佩戴六國相印的蘇秦採用「合縱」的戰略聯合六國,共同對抗強大的秦國。同學張儀則幫著秦國到各國去遊說,要這些國家和強大的秦國聯合起來攻擊別國,叫做「連橫」。六國當中齊國、楚國比較強大,兩國結成了同盟對付秦國的連橫,這成了秦惠文王的心病,他千方百計的想破壞齊楚兩國的關係,以便使秦國漁翁得利,相國張儀了解秦惠文王的心思,對他說:「大王請放心,我有把握叫齊楚兩國反目成仇。」秦惠文王便派張儀出使到楚國去實施離間計劃。